司马迁:逆商比情商更重要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9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曾高度评价过一本书:“史家之绝唱,无韻之《离骚》。”这本书就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说起司马迁,他可谓中国历史长河中,屈指可数的一种人: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改变者。他超越了命运的桎梏和打压,让不计其数的尘封历史重见天日,用笔端给各路英雄豪杰隆重定调。历史,因为司马迁,真的变得不一样了。
  纵观司马迁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凡成就伟业者,不外乎三个要素。
  最好的启蒙是家风。
  司马迁生于史官世家。祖上从周朝开始,就掌管文史星卜。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也是司马迁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司马谈看来,司马家族是要大有作为的,否则,岂不荒废了祖宗留下的产业,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他决计把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整理出来,撰写一部恢宏的史著。
  司马谈立下壮志的这一年,儿子司马迁刚好十岁。他带着儿子,来到繁盛的长安城。当时,大将霍去病大破匈奴,大汉王朝正是鼎盛繁荣的时候。司马迁在长安城狠狠地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司马谈一边亲自教育儿子,一边又给儿子寻来了顶级的老师。一位是博士伏生,一位是大儒孔安国,司马迁跟着两位大师,系统地学习了史学。
  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进步神速,而自己日渐衰老,司马谈开始有意地将自己正在做的事业逐步交给司马迁。他告诉司马迁:“为父已老,宏图大志仍未实现。司马家世代写史,希望你可以继承衣钵,将史家一脉发扬光大,让整个家族载入史册。”少年司马迁略显稚嫩的脸上带着坚毅的神色,欣然受命。
  从小耳濡目染,司马迁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加上父亲的启蒙和培养,还有优秀老师的倾囊相授,司马迁注定要在史学上大放异彩。在司马迁全身心地学习时,父亲司马谈还鼓励他:“儿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历史究竟是什么样的,你要亲自去看看,去游历四海。”
  此后,22岁的司马迁带着父亲的教诲,踏上了“看世界”的征途。孔子故里、汨罗江边、易水河畔都留下了司马迁的足迹。跑遍了中华大地,司马迁才真正领略到山河大地、悠悠历史的厚重。这也是他编著《史记》真实性、可靠性的基础,游历中的所见所闻,让司马迁形成了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和判断。
  后人只道一部《史记》让司马迁功成名就,殊不知,家风才是司马迁成功的源头。原生家庭是每个人的根基所在,而家风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启蒙。
  天下万苦,唯坚忍不破。
  公元前110年,司马谈逝世,司马迁正式接手《史记》,开始独当一面。正当司马迁兢兢业业地编著史书时,意外悄然来临。
  公元前99年,李广的孙子李陵率兵出征匈奴被围,弹尽粮绝时投降匈奴。汉武帝暴怒,满朝一片哗然。
  将门之后,岂能懦弱?在言论一边倒的时候,司马迁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李陵带兵向来勇敢,治军有道,颇有大将风范,不像归降之徒,且此人素来孝顺父母,岂能做出有辱门楣之事?依我之见,他带兵深入敌人腹地,直接和敌军主力作战,不愿意自杀殉国,一定是为了牵制住敌人,好让部队突围,李陵还是效忠朝廷的。
  然而,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司马迁的仗义执言,不仅没有替李陵争取半点好处,反而让自己身陷囹圄。根据当时的律例,司马迁要么被处死,要么接受腐刑。死有何难?难的是大计未成,使命未达。纵使千般屈辱,万般痛苦,司马迁没有退路,他最终选择了坚忍,接受腐刑。身体的剧痛让司马迁想一死了之,可是父亲的临终所托,还在耳畔回响,他若就此了断,有何颜面去见父亲和列祖列宗?
  尼采说过:“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强大。”无数个不眠之夜,司马迁在黑暗的监牢中,生生熬过那刺穿身体的痛,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史记未成,你必须挺过去!
  六年光阴,混合着屈辱和不甘,司马迁用坚忍将命运给他的残酷一刀,化为笔端下的力量,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史记》。
  柴静说过:“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苦难并不值得歌颂,也不需要感激,我们真正要感激的是始终坚忍的自己,没有被打倒的自己,绝望到极点依然选择活下去的自己。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回顾司马迁的一生,可以说他的每次选择,都促成了《史记》的诞生。从薪火相传,接过父亲的遗愿,走上史官这条路,再到选择游历天下,实际考察,将现实中的状况如实地反映出来。真实客观,是记录历史的最好语言。
  如果编著史书的人是伪善的,历史又何谈真实?面对李陵归降,司马迁敢于在一边倒的舆论中替李陵辩护,选择客观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想因此惹上了万劫不复的祸端。身受腐刑,生不如死,面对尊严和体面,他选择了使命和信念,他忍辱负重,将常人无法忍受的苦痛一一咽下,用惊人的意志力,化痛苦为力量,终成大业。
  《沉思录》中说过:“无论快乐抑或痛苦,都不要让肉体的骚动扰乱了你的灵魂,因为灵魂才是起指导和支配作用的。”身体可以任人宰割,但灵魂只属于自己。
  公元前91年,走到生命尾声的司马迁将《史记》完成,全书一共130篇,近53万字。
  班固在《汉书》中专门著有《司马迁传》,赞颂了司马迁:“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鲁迅也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司马迁写文章‘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因而《史记》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人类历史上璀璨的明珠,更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里程碑。不仅如此,司马迁还教会我们,人生中选择对的事,比盲目努力更重要。哪怕这种选择困难重重,也要守住信念,坚韧不屈。纵使人生跌入谷底,依然不坠青云之志。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的一生,比泰山还要伟岸,历史会永远记住他。
  编辑/羽川
其他文献
一  1074年,七夕夜。  北宋大文豪苏轼,和他的官场好基友陈令举坐船、吹箫、饮酒,好不浪漫。  一夜宿醉,天亮说分手,为了表达对基友的不合,苏轼挥笔写下了这首《鹊桥仙·七夕》:“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苏轼是当时的知名大V,东坡出品,必成爆文。  众多粉丝中,一个叫秦观的年轻人看了这首词叹服不已。他刚刚高考落榜,眼下只能实行B计划——抱得苏轼
《红楼梦》里有一吃一喝令人印象深刻。名声最大的食物茄鲞,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王熙凤隆重推出并介绍制作过程:“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这道菜是冰山一角,展示了钟鸣鼎食之家对饮食的讲究。平时大家习以为常,难得来个外人啧啧称奇,既能展现一下优越感,王熙凤也趁此机会展现自己能力超群。  家里有了好东西,如
古语说“君无戏言”,意思是君主的话就是圣旨、圣命,不可以更改。但身为法兰西帝国君主的拿破仑,却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到处许诺,最终给法国带来不小的麻烦。  1797年3月,拿破仑偕同妻子约瑟芬到卢森堡参观第一国立小学。在那里,他们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学生们为他们表演精彩节目,教师们向他们致意,这一切使得拿破仑非常满足。随后,他对全校师生发表演讲,说:“为了答谢贵校对我的盛情款待,我今
2012年高考课标卷第24题: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该题答案是C。某省的抽样得分率不及40%,师生们对此题的“非议”主要是该
妙玉似乎是《红楼梦》中最寂寞的人,她正值青春年少却只能独居于青灯佛案之下。可寂寞如妙玉,仍可以在中秋夜半时悄悄走出去,赏一赏朗秋的清池皓月,也可以在老太太带着众人前来时,独将宝钗、黛玉请进耳房里,与她们同品沉淀了五年的梅花雪水烹出的好茶,在黛玉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时,她便立即回一句“你是个大俗人”。这等直抒胸臆,谁能够?她可以高傲怪诞,守着自己的世界毫不妥协,在这层意义上,妙玉是自由的。  真正
王弯弯,女,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第二小学语文老师。热爱传统文化,将吟诵带入课堂,让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亲爱的孩子:  我们在写景的时候,如果想把自然景物的生机勃勃表现出来,就需要把静态的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把景物处于变化、活动的运动状态描写出来,这叫做“景物的动态描写”。那么,怎样写才能表现出景物的动态之美呢?  要想表现出自然的动态,最重要的就是抓住景物发展变化的差异,用好动词。例如:春
许广平上大学时写过一个考试题目,名字叫《罗素的话》,交给了老师鲁迅。鲁迅审稿后批道:“《罗素的话》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工5分,末尾的议论2分),其余的85分都给罗素。”意思是,这篇论文讲罗素讲得太多,而发挥自己观点的地方几乎没有。  不愧是鲁迅,说了85分给罗素后,还要加个括号补刀,把实际得分克扣到2分。或许,他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说,我给了你88分的感情分哦。  不过,这也不算什么,自古至
当柳宗元听到王叔文(唐顺宗时期政治家,永贞革新的推动者)被处死的消息时,心头一惊。他知道,他的头顶依旧悬着利剑。  人生真是无常啊。虽然过去一年了,但回想身在中枢推行革新的那一幕,还是热辣辣的。他不知道后世会怎样评价他们这八个月的努力。但他自思,上可以对天,下可以对地;而对于人事,此一时彼一时,人多口杂,免不了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  当时,德宗驾崩,顺宗登基。只可惜顺宗身体差了些,早在未登基前就得
吴佩孚和冯玉祥都是直系军阀的骨干,关系却如同水火。冯玉祥最初依附袁世凯,曾是皖系军阀的主力,因与段祺瑞的“军师”徐树铮结怨,一怒之下离开段祺瑞,投到直系军阀曹锟名下。可吴佩孚一直对他心存敌意并设法排挤,一是觉得他不够忠诚,二是怕他抢了自己的风头。  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冯玉祥立了头功,喜得曹锟屈尊下拜,连声夸道:“此战大胜都是仰仗将军!”并委任冯玉祥为河南督军。吴佩孚心里不快,却又无力阻挠,于
月朗星稀,夜深人静,一位教书先生刚批改完学生的作业。他揉了揉眼睛,喃喃自语:这可怎么办啊?随即他第一千零一次翻开《千字文》急切地寻找着什么。  作为伞村为数不多的识字的人,这位常常给别人家孩子取名的教书先生,此时却对自己孩子的名字十分头疼。最后翻到《尚书》某一页的时候,他眼里似乎有了火花,指着“燮友柔克”这一行字说:就是你了。单字一个燮,字克柔,他希望儿子今后做个以刚克柔、刚直不弯的直男。这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