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社区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10-0027-01
本课题针对社区居民的低卫生知识知晓率、慢性病患病率逐渐升高的特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对慢性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收到了明显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湛山、八大湖、金门与珠海社区健康中心所辖的居民为调查对象以居委会为单位采用随机整体分层抽样调查方法。调查对象:≥30岁的居民817例,男397例,女420例;其中高血压病患者103例,糖尿病患者72例;冠心病患者59例。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登记收集信息,以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作为健康教育选项,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效果评价表”对调查结果进行效果评价。共发放调查问卷820份,收回有效问卷817份,有效回收率为99.63%。
1.2.2 健康教育方法 社区健康中心的医护人员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进行健康干预。根据居民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组织健康教育每周到社区为慢性病患者进行专题讲座,以促进居民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常年开办广播电视台“四季养生”专题节目,每天准时播出,广播以居民普遍关心的疾病防治、家居卫生、养生保健等为主。以面谈、家庭访谈、居民座谈会、播放录像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疾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情况在817例调查对象中,筛出3种疾病患者234例,3种疾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需求,见表1。
2.2 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前后卫生知识知晓率的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经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对卫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健康教育前后社区居民行为危险因素的比较结果表明,经健康教育后,和教育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健康教育须有目的性: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区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知、信、行的统一,最终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影响健康的因素分为生活方式、环境、生物因素和卫生服务系统等4大类,其中生活方式因素对健康影响最大。资料显示,死亡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有关。健康教育是通过对人们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以减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健康教育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具有投入低、效果好的优点。
社区干预的模式探讨:社会化、单位化和家庭化是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目标,实践证明,健康教育做到社区化,是实现较快教育四化的关键。目前,健康知识传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与单一性。本课题开设了网上健康讲坛,在区卫生局建立的“公共卫生信息网”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上开设健康讲坛、居民之声、社区论坛等,与各社区健康中心及辖区居民建立互动平台,由医护人员及时反馈社区居民的卫生知识需求。健康教育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效果的评估研究、评价指标及实施健康教育与社区卫生工作一体化管理模式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晓,王克芳,等.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6
[2] 陆舟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774
[3] 刘春梅,中国疗养医学,2010:12-13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10-0027-01
本课题针对社区居民的低卫生知识知晓率、慢性病患病率逐渐升高的特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对慢性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收到了明显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湛山、八大湖、金门与珠海社区健康中心所辖的居民为调查对象以居委会为单位采用随机整体分层抽样调查方法。调查对象:≥30岁的居民817例,男397例,女420例;其中高血压病患者103例,糖尿病患者72例;冠心病患者59例。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登记收集信息,以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作为健康教育选项,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效果评价表”对调查结果进行效果评价。共发放调查问卷820份,收回有效问卷817份,有效回收率为99.63%。
1.2.2 健康教育方法 社区健康中心的医护人员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进行健康干预。根据居民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组织健康教育每周到社区为慢性病患者进行专题讲座,以促进居民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常年开办广播电视台“四季养生”专题节目,每天准时播出,广播以居民普遍关心的疾病防治、家居卫生、养生保健等为主。以面谈、家庭访谈、居民座谈会、播放录像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疾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情况在817例调查对象中,筛出3种疾病患者234例,3种疾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需求,见表1。
2.2 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前后卫生知识知晓率的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经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对卫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健康教育前后社区居民行为危险因素的比较结果表明,经健康教育后,和教育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健康教育须有目的性: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区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知、信、行的统一,最终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影响健康的因素分为生活方式、环境、生物因素和卫生服务系统等4大类,其中生活方式因素对健康影响最大。资料显示,死亡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有关。健康教育是通过对人们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以减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健康教育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具有投入低、效果好的优点。
社区干预的模式探讨:社会化、单位化和家庭化是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目标,实践证明,健康教育做到社区化,是实现较快教育四化的关键。目前,健康知识传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与单一性。本课题开设了网上健康讲坛,在区卫生局建立的“公共卫生信息网”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上开设健康讲坛、居民之声、社区论坛等,与各社区健康中心及辖区居民建立互动平台,由医护人员及时反馈社区居民的卫生知识需求。健康教育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效果的评估研究、评价指标及实施健康教育与社区卫生工作一体化管理模式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晓,王克芳,等.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6
[2] 陆舟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774
[3] 刘春梅,中国疗养医学,201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