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宏亮在《全球教育展望》2016年第7期《教师角色焦虑三维透视》一文中指出,如果教师的行为与其本人和社会的期待一致,在社会学上就称之为“角色一致”,反之则称之为“角色冲突”。而教师因角色冲突造成的心理体验或情绪状态,在社会心理学上则用“角色焦虑”来指称。
从病理学上看,教师角色焦虑在生命体征上表现为教师以非理性与无助感为特质的心理枯竭,而其源于教学工作的高期待、重压力、强竞争。理疗之策在于赋予教师时空自由,让他们摆脱外在弱相关物事的干扰与强制,体认并发挥源于内心的教学自由;统整教师职责疆界,自主地持守否决权、行使选择权、发挥创造权。从现象学来看,它导源于教师消极的生活体验,表现为教师对教学生活的倦怠和排斥,因应之道在于推展教师的赋权增能,改善教师的职业体验。就前者而言,关键在于捍卫教师的专业自主,即教师能够免受外部因素的困扰,有能力掌控自己的教学生活;就后者来说,关键在于持守教师的专业伦理,推动教师从“外烁性”的职业道德强制转向“内求性”的教师专业伦理践履。从存在哲学来看,本质上是对“教师是谁”角色困顿的难以排遣,超越之途在于改善教师作为人的生存境遇、重构人作为教师的身份认同。
从病理学上看,教师角色焦虑在生命体征上表现为教师以非理性与无助感为特质的心理枯竭,而其源于教学工作的高期待、重压力、强竞争。理疗之策在于赋予教师时空自由,让他们摆脱外在弱相关物事的干扰与强制,体认并发挥源于内心的教学自由;统整教师职责疆界,自主地持守否决权、行使选择权、发挥创造权。从现象学来看,它导源于教师消极的生活体验,表现为教师对教学生活的倦怠和排斥,因应之道在于推展教师的赋权增能,改善教师的职业体验。就前者而言,关键在于捍卫教师的专业自主,即教师能够免受外部因素的困扰,有能力掌控自己的教学生活;就后者来说,关键在于持守教师的专业伦理,推动教师从“外烁性”的职业道德强制转向“内求性”的教师专业伦理践履。从存在哲学来看,本质上是对“教师是谁”角色困顿的难以排遣,超越之途在于改善教师作为人的生存境遇、重构人作为教师的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