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五步探引”模式进行高效二轮复习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383910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二轮复习模块中“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专题中的曲线模型为例,尝试探讨了“五步探引”教学模式在二轮专题复习课中的运用,重点体现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效果。
  关键词 “五步探引”教学模式 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曲线模型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教一门学科,不是建立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而是要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去。”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多年理论和实践探索,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五步探引”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注重阅读思考,注重引领学生追“本”溯“源”的同时更注重“探究”,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深入思考、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教师及时点拨思路、指导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逐步掌握双基,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达成教学目标。笔者研究近五年的高考命题,发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综合题是考查的热点,其中曲线题考的频次较高,同时也是学生一轮复习中掌握不佳的一个知识点,故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曲线模型辨析”专题为例,阐述“五步探引”教学模式在二轮复习中的运用。
  1探入与展示(3 min)
  本环节的要点是“创设情境,合理导入,展示目标,明确任务”。笔者认为二轮复习课中较好的创设情境的方式是呈现高考真题,直接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明确任务。
  学生活动1:完成[例1],思考考查了哪些知识点。
  [例1](2014·全国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______。CO2浓度在a~b之间时,曲线____表示了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2)CO2浓度大于c时,曲线B和C所表示的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是
  。
  (3)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示的3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4)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CO2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同时考虑____这一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设计意图:真题体验能让学生关注到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直截了当呈现高考考点。教师在学生完成真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出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光合作用影响因素、净光合速率的概念、曲线的分析等,并將近五年关于本专题考查的知识点呈现在多媒体上,使学生对本节的学习任务一目了然。
  2探读与思考(15 min)
  此过程的要求可概括为“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在明确任务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与回顾一轮复习中本节的相关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两大活动,巩固核心概念和辨析易错知识点。
  学生活动2:阅读与回顾一轮复习资料中的内容,每个小组通过讨论合作,完成表1与表2中图像、原理和应用的内容。
  学生活动3:辨析总光合、净光合速率。
  教师先利用课件展示表2中光强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2),引导学生复习总光合、净光合速率这两个概念。
  ①总光合速率=____ ____。
  ②思考:如何测得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并说出描述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的常用术语是什么?
  ③根据图3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叶片在10℃时,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__mg,每小时积累的葡萄糖是__g。
  (2)在25℃条件下,这株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 h总共制造葡萄糖__克。
  (3)将某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玻璃罩内,黑暗处理1 h,罩内CO2含量增加了25 mg;再给以1 h的充足光照,罩内CO2减少了36mg,则后一个小时光合作用固定了CO2mg。
  设计意图:以两大活动为驱动,全班分为6个小组,小组中成员有各自的任务,在讨论和交流中进行互助学习,最后得出结论:只要是在光下测得的数据,一定是“净光合”而不是“总光合、实际光合”,从而顺利得完成问题(3)的内容。教师根据近五年高考热点和新课标的要求而精心设计的两大活动,让学生复习过程中目标明确,通过组内互助辨析清楚“净光合速率”和“总光合速率”这两个概念。教师在此过程中巡视、聆听小组组员的讨论情况,可以做到接下来针对性的“探疑与点拨”。
  3探疑与点拨(15 min)
  此过程的主要任务是“释疑解惑,点拨思路,指导方法,启智培能”。通过“讲”进行释疑、点拨和指导。根据第二个环节中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笔者引导学生“探疑”如下:
  释疑一:氧气浓度如何影响呼吸作用中CO2的释放量?什么浓度的氧气最适合贮存果蔬?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图4曲线分析得出:
  CO2释放总量最低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最少,因此该浓度的氧气最适合贮存果蔬。
  释疑:请思考如何区分文字中描述的是哪一种光合速率?
  师:展示两种光合速率的测量方法,体现文中关键词,从测量总光合、净光合速率的方法中可提取出有效信息。
  释疑后完成两道对点训练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为整堂课的中心环节,教师针对第二环节中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释疑和点拨,填补了一轮复习中学生暴露的缺点、漏点;对点训练有助于升华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导与迁移(6 min)
  此环节重在“理顺知识,查漏补缺,引导归纳,迁移能力”。如何“引”,怎么“迁”,是该环节的核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學过程中不是一个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协助者。
  在下面这个学生活动中,借助于师生之间、学习伙伴之间充分的沟通互动,辩论协调及澄清疑问等过程,以引导学生运用本节知识点解决问题,迁移能力。
  学生活动4:学生讨论夏季昼夜植物CO2吸收与释放的曲线以及一昼夜密闭容器内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分析曲线的各点和各段的形成原因。
  教师引导:植物消耗有机物的时间段、制造有机物时间段、积累有机物的时间段分别是什么?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是哪一点?
  设计意图:纵观近五年高考命题,其重要特点是以现实问题立意,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因此,二轮复习应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精心选编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进行适量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夏季一昼夜植物CO2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和“一昼夜密闭容器内CO2浓度的变化曲线”的讨论和分析,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生活息息相关,能够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5引申与评价(6min)
  本环节的要点是“当堂检测,评价引申,及时巩固,消化吸收”。评价是任何教育方案实施过程中相当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使教师得知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否进行适当,从而对教学目标或教学活动进行适当调整。结合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点和高考热点,通过训练题,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消化吸收。
  设计意图:高三生物复习课堂中常用到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本环节在前四个环节复习内容的基础上,补充了两道对应的训练题,及时巩固知识点,助于学生消化吸收。最后的拓展训练题是总结和提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紧扣高考考点,突出教学重难点,运用“五步探引教学模式”五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从“读、讲、练、议、拓”五个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层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同时也避免了二轮复习中“面面俱到”的问题,做到了直击考点,高效复习。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例,从教学设计角度,浅谈任务分析中不同学习结果类型的学习条件分析,以期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更为科学和有效。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教学设计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立献标识码 B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而改革的突破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实验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在实验过程中
若一次方程中未知数的个数大于1,或一次方程组中未知数的个数大干方程的个数,则可称为一次不定方程(组)。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不定方程(组)都有无数个解,然而在一些应用题中,若将不定方程(组)用整体思想进行转化,则能较为容易地求出问题的解。对于这一点,同学们绝不可轻视,举例如下。
摘要:现代中国文学中先锋文学的力量不容小视,其中余华的作品充满暴力、死亡、苦难等主题,语言简洁、生动、冷漠,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从三分,讽刺荒诞的人物语言集中体现着余华小说特色。从网络书籍销售和书评来看,余华小说在海外很受欢迎,译者在余华中篇作品的海外译介中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基于多篇中篇小说,基于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中语域理论对比分析特色的人物语言,通过案例分析研究译作品的英译质量。  关键词:翻
同学们都知道,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对于解答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灵活应用这些定理和性质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下面举例说明.  例1如图1,若点P是∠ABC和∠ACB的平分线的交点,试说明∠BPC=90° ∠A.  [解析:]在△BPC中,∠BPC=180°-(∠PBC ∠PCB).  ∵∠PBC=∠ABC,∠PCB=∠ACB,  ∴∠BPC=1
“河图”是我国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被后人巧妙地以幻方的形式表示出来.我们的教科书上就有相应的幻方趣题,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教科书第20页给出一个幻方趣题.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幻方,也称“三阶幻方”,在我国也称“纵横图”,又名“九宫图”,即把1~9这9个正整数分别填到这9个空格内,使每一行、每一列以及每条斜对角线上的点数和都等于15.如图1。
一、选择题  1 为了画出一批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首先要算出这批数据的变动范围.也就是数据的( )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课本第61页第11题:  如图1所示,由一些点组成形如三角形的图形,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有n(n>1)个点,每个图形总的点数S是多少?当n=5,7,11时,S是多少?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摘要: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的串联,引导学生主动获知植物吸水和失水的奥秘。与此同时,围绕如何开展探究活动,如何收集、分析数据资料和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关注动态生成,以期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植物吸水 植物失水 科学探究 科学思维 初中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1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植物吸水和失水”是苏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植物
教师利用生物学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性吸引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处处皆学问,学生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实际问题,运用生物学原理看待问题,从生物学角度衡量问题,从而能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起到学科教育的社会效应,这也是生物学科设立的目的之一。  人教版教材中有很多与生活应用紧密联系的实例资源,或存在于教材的插图中,或存在于閱读资料中,或存在于教材的拓展题中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立方运算中,结果得-8的数只有1个  B 平方运算中,结果得25的数只有1个  C 平方运算中,结果得-16的数只有1个  D 立方运算中,结果得16的整数只有1个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