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材边角资源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g770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利用生物学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性吸引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处处皆学问,学生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实际问题,运用生物学原理看待问题,从生物学角度衡量问题,从而能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起到学科教育的社会效应,这也是生物学科设立的目的之一。
  人教版教材中有很多与生活应用紧密联系的实例资源,或存在于教材的插图中,或存在于閱读资料中,或存在于教材的拓展题中。这些教师容易忽略的知识点却可能成为高考出题者挖掘的素材和资源。下面就这些资源中的一些“陌生术语名词”做浅析,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期有效备战高考。
  1 脊髓灰质炎病毒
  1.1 涉及的教材
  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P6练习的拓展题中提到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病毒”。
  1.2 名词浅析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RNA病毒,属肠道病毒属。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脊髓灰质炎病毒常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机体运动障碍,该病因多发于儿童,故又称小儿麻痹症。该病毒侵犯人体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病毒颗粒中心为单股正链RNA,外被衣壳,在电镜下呈球形颗粒状,其直径20~30 nm,呈立体对称12面体,在分类上属于动物病毒、RNA病毒。
  1.3 例题赏析
  【例1】 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吡罗红-甲基绿染液染色可在光镜下观察病毒体内DNA和RNA的分布
  B. T2噬菌体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 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 脊髓灰质炎病毒可引起机体脊髓处神经元受损,使人体出现肢体感觉障碍
  答案与解析:病毒体内只含有一种核酸,不能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非常微小,必须借助电镜观察,光镜下不可见,所以A选项错误;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为二分裂,二者增殖方式不同,B选项错误;T2噬菌体属于DNA病毒,其核酸只有DNA,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C选项正确;脊髓灰质炎病毒可引起机体脊髓运动神经元受损,使人体出现肢体运动障碍,不是感觉障碍,D选项错误。
  2 甲胎蛋白与癌胚抗原
  2.1 涉及的教材
  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P41练习“与生活联系”栏目中提到: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
  2.2 名词浅析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是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胎儿出生后约两周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成年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 μg/L。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胎儿血清中,所以称为甲种胎儿蛋白,简称“甲胎蛋白”。肝细胞发生癌变时,由于肝细胞无限增殖,则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在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升高,生殖细胞肿瘤出现AFP阳性率为50%。在其他肠胃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血清中AFP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所以甲胎蛋白的指标可辅助肝癌及其他癌症的诊断。
  癌胚抗原(CEA)也是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癌胚抗原主要存在于胎儿的消化管组织、胰腺和肝脏中,出生后含量降低。因其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和胎儿肠组织中,故名癌胚抗原,作为抗原可引起患者的免疫反应。癌胚抗原是一个广谱性肿瘤标志物,对大肠癌、乳腺癌和肺癌的辅助诊断、病情发展、监测是一种肿瘤标志物,但其特异性不强,灵敏度不高,对肿瘤早期诊断作用不明显。CEA良性肿瘤、炎症和退行性疾病,如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癌胚抗原也有部分升高,但远远低于恶性肿瘤,一般小于20 μg/L,所以癌胚抗原指标高低可以作为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依据。
  2.3 例题赏析
  【例2】 2016年1月2日,胃肠病学和肝病学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Gastroenterology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白凡课题组与天津肿瘤医院张宁团队合作的研究长文。研究人员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深入研究肝癌病人肝内多种类型转移病灶的基因组信息,系统地分析了肝癌病人的肿瘤异质性,刻画了不同病灶之间的克隆进化关系,其结果对于肝癌的临床诊断、预后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肝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只要同时突变,该细胞就一定会癌变
  B. 机体要消灭肝癌细胞,发挥作用的主要是细胞免疫
  C. 肝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所有的糖蛋白均比正常肝细胞减少,因此更易扩散转移
  D. 科学家要对人类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定23条染色体
  答案与解析:细胞癌变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或6个基因突变,所以A选项错误;消灭癌细胞主要是细胞免疫起作用,所以B选项正确;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是因为细胞膜上的某些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但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等特殊糖蛋白含量则比正常肝细胞多,所以C选项错误;人类基因组测序要测定24条染色体,包括22条常染色体加X、Y染色体,所以D选项正确。
  3 台盼蓝
  3.1 涉及的教材
  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P43练习中拓展题2中提到“染色排除法”,用到染色剂“台盼蓝”,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动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
  3.2 名词浅析
  台盼蓝分子式为C34H24N6O14S4Na4,能溶于水,可以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台盼蓝水溶液呈深蓝色。台盼蓝是细胞活性检验染料,常用于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正常活细胞的细胞膜结构完整,能够阻挡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而丧失活性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需要注意的是台盼蓝可被巨噬细胞吞噬,故可用于巨噬细胞的活体染色剂。   3.3 例题赏析
  【例3】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观察染成橘黄色或者红色的脂肪滴需要用显微镜
  B. 科研上用台盼蓝染色剂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死的动物细胞被染成蓝色
  C.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到了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它的作用是杀死细胞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D. 温度既是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又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答案与解析:脂肪的鉴定实验可以向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检测试剂,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也可以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只有显微镜下才观察到脂肪滴,所以A选项正确。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台盼蓝染色剂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所以活细胞不被染色,而死的动物细胞被染成蓝色,所以B选项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应该用体积分数为8%的盐酸,所以C选项错误,且在装片烘干时细胞已经死亡,不是盐酸杀死细胞。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所以D选项正确。
  4 端粒
  4.1 涉及的教材
  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P122细胞衰老的原因“端粒学说”中讲到:每条染色体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在“端粒DNA”被截断后,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
  4.2 名词浅析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部分的像帽子一样的特殊结构。端粒含有特定的DNA重复序列,不同物种间的这段DNA重复序列有所不同,图1中是四膜虫的端粒DNA。端粒由端粒蛋白和端粒DNA组成,研究人员在哺乳动物中先后鉴定出了十余种端粒蛋白,他们通过与端粒DNA结合相互作用,抵御各种因子对染色体末端的袭击。
  不同物种或同一物种的不同染色体,其端粒长度不同,人类的体细胞中端粒的平均长度介于6~12 kb,随细胞年龄和细胞种类的不同产生差异。在DNA复制过程中,线性DNA的末尾端粒区域产生一个单链区域,导致部分端粒DNA丢失。于是,细胞每经过一次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大约就会丢失50~100个碱基,端粒便会慢慢缩短,当缩短到一定程度(约5~7 kb)不能再缩短时,细胞无法继续分裂,并在形态功能上表现出衰老,直至凋亡。
  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即含有RNA链的逆转录酶,以所含RNA为模板来合成DNA端粒结构。通常端粒酶的RNA链约有150个碱基,其中含1个版拷贝的端粒重复单位的模板。如四膜虫端粒酶的RNA为159个碱基分子,含有CAACCCCAA重复序列。端粒酶可结合到端粒的3′末端上,RNA模板的5′末端识别DNA的3′末端碱基并互相配对,以RNA链为模板使DNA链延伸,合成一个重复单位后,酶再向前移动一个单位。端粒的3′单链末端又可以回折作为引物,合成其互补链。肿瘤细胞和干细胞是具备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而体细胞的寿命是有限的,端粒长度和端粒酶在其中有重要作用,端粒酶像“修复工”,能及时将磨损的端粒修好,让它恢复原长度,这样细胞也可以“长生不老”。细胞获得了不死性,也就是发生了癌变。
  4.3 例题赏析
  【例4】 (2015·全国卷·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拟核DNA中含有端粒
  B. 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 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 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答案与解析:本题难度不大,为题干给信息题。题干中介绍了端粒酶的成分及作用,考查了端粒存在的位置、大肠杆菌作为原核生物有无染色体,端粒酶的成分和作用,细胞分裂与端粒的关系等知识点。本题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推理判断等综合能力。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体,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A选项错误;由“端粒酶是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可知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逆转录酶,B选项错误;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短,D选项错误。
  5 疯牛病
  5.1 涉及的教材
  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P69资料分析中讨论题3提到“疯牛病”是由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在脑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的。
  5.2 名词浅析
  疯牛病学名为“牛海绵状脑病”,是一种发生在牛身上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症状与羊瘙痒症类似,俗称“疯牛病”。多数病牛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变化,行为反常,烦躁不安,对声音和触摸过分敏感,步态不稳,经常乱踢以至摔倒、抽搐。经解剖发现,病牛中枢神经系统的脑灰质部分形成海绵状空洞,脑干灰质两侧呈对称性病变,神经纤维网有中等数量的不连续的卵形和球形空洞。另外,还有明显的神经细胞变性及坏死。
  人类因食用被疯牛病污染了的牛肉、牛脊髓,有可能染上致命的克罗伊茨费尔德—雅各布氏症(简称克-雅氏症),其典型临床症状为出现痴呆或神经错乱,视觉模糊,平衡障碍,肌肉收缩等。
  這些因感染疯牛病毒的人或动物体内的病原体不同于细菌和传统病毒的生物形式,它没有DNA或RNA,只含有蛋白质,称为朊病毒。
  在人体内存在正常的蛋白PrPC,控制其合成的基因定位于20号染色体短臂上,为单一拷贝基因。现已克隆包括人、牛、大小鼠、绵羊等的PrPC基因。在发育过程中,PrPC调节神经前体增殖和成年哺乳动物神经发育。朊病毒相关的人类及动物病与PrPC错误折叠有关,与PrPC代谢紊乱以及线粒体途径诱导的细胞凋亡等有关。致病蛋白PrPsc能胁迫正常蛋白PrPC发生空间结构的改变,转变成致病蛋白PrPsc,从而导致大量结构异常的蛋白质产生。这种遗传信息由蛋白质流向蛋白质,有可能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5.3 例题赏析
  【例5】 (2015·新课标Ⅰ)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PrPc的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 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 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 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答案与解析:本题属于信息题,以朊粒为(朊病毒)命题材料考查了翻译,细菌的增殖,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等知识点。朊粒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进入机体后不能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A选项错误;朊粒是由PrPc(一种不致病蛋白)空间结构改变而成,该种蛋白质结构改变,功能改变,C选项正确;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为二分裂,二者增殖方式不同,B选项错误;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的过程,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D选项错误。
  参考文献:
  钟天映,陈媛媛,毕利军.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9,36(10):1233-1238.
其他文献
摘要: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部分,与其他年龄段的教育有不同的属性与特征。围绕学前教育的本质与任务,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误区与问题进行剖析,探讨实现学前教育本质的有效途径:转变教育观念,给孩子自由发展的机会;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发现儿童的力量,发展儿童的自主性。希望能够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学前教育本质 儿童观 幼儿的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要 通过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探寻制造香水所需原料、提取工艺等知识。通过得率计算和资料介绍,创设情景,让学生知道香水行业面临一个共同问题——玫瑰精油的得率太低,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请学生从香水制造商的视角,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生涯规划教育 核心素养 探究  中图分类号CJ633.91  文献标志码B  1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選修一专题六课题1“植物芳
摘 要 以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例,从教学设计角度,浅谈任务分析中不同学习结果类型的学习条件分析,以期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更为科学和有效。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教学设计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立献标识码 B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而改革的突破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实验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在实验过程中
若一次方程中未知数的个数大于1,或一次方程组中未知数的个数大干方程的个数,则可称为一次不定方程(组)。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不定方程(组)都有无数个解,然而在一些应用题中,若将不定方程(组)用整体思想进行转化,则能较为容易地求出问题的解。对于这一点,同学们绝不可轻视,举例如下。
摘要:现代中国文学中先锋文学的力量不容小视,其中余华的作品充满暴力、死亡、苦难等主题,语言简洁、生动、冷漠,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从三分,讽刺荒诞的人物语言集中体现着余华小说特色。从网络书籍销售和书评来看,余华小说在海外很受欢迎,译者在余华中篇作品的海外译介中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基于多篇中篇小说,基于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中语域理论对比分析特色的人物语言,通过案例分析研究译作品的英译质量。  关键词:翻
同学们都知道,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对于解答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灵活应用这些定理和性质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下面举例说明.  例1如图1,若点P是∠ABC和∠ACB的平分线的交点,试说明∠BPC=90° ∠A.  [解析:]在△BPC中,∠BPC=180°-(∠PBC ∠PCB).  ∵∠PBC=∠ABC,∠PCB=∠ACB,  ∴∠BPC=1
“河图”是我国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被后人巧妙地以幻方的形式表示出来.我们的教科书上就有相应的幻方趣题,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教科书第20页给出一个幻方趣题.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幻方,也称“三阶幻方”,在我国也称“纵横图”,又名“九宫图”,即把1~9这9个正整数分别填到这9个空格内,使每一行、每一列以及每条斜对角线上的点数和都等于15.如图1。
一、选择题  1 为了画出一批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首先要算出这批数据的变动范围.也就是数据的( )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课本第61页第11题:  如图1所示,由一些点组成形如三角形的图形,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有n(n>1)个点,每个图形总的点数S是多少?当n=5,7,11时,S是多少?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摘要: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的串联,引导学生主动获知植物吸水和失水的奥秘。与此同时,围绕如何开展探究活动,如何收集、分析数据资料和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关注动态生成,以期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植物吸水 植物失水 科学探究 科学思维 初中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1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植物吸水和失水”是苏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