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校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聋校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等。聋生学习几何的主要特点:经验是学习起点,操作是构建空间表象的主要形式。教师教学时,从聋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推理等一系列活动,从情境激趣引发思考、体验感知清晰表象、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等环节进行课堂教学,培养聋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聋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聋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聋校数学;聋生;空间;图形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1-0190-03
  几何是研究空间和图形的学科,是促进儿童空间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由于先天生理、心理的缺陷阻碍了思维发展,尤其表现为思维的推理、拓展不如正常儿童。空间与图形内容是比较抽象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巧妙设计,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情境激趣,巧妙引入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能够设置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情境创设是聋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有力支撑,“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学习更具浓郁的生活气息,更加突出学生的观察、操作、体验和探究能力,因此,情境创设对聋生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个源于生活实际、让聋生感兴趣的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会使他们非常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力量。这更容易使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一个好的情境会在上课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深深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如在教学聋校四年级上学期数学“长方形的认识”一课时,利用课件播放福清市中央公园的漂亮一角,让聋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再从爱护花草的标语牌引入长方形的实物,再半抽象出长方形的面,最后抽象出数学符号、长方形图形。这样设计是因为聋童形成空间观念具有从具体到半具体、半抽象最后到抽象的心理特点,教学应从注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经验是聋生几何学习的起点,通过情境设计,为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做铺垫,激发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再如,教学聋校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圆的面积公式”一课时,用课件引入:一头跑动的小马拴在树上,跑动一圈,然后再出示问题:(1)用一条2米长的绳子把一匹斑马拴在木桩上,小斑马在它的最大范围跑了一圈,这一圈有多长?怎么求?半径用r表示,斑马跑半圈用什么表示?(2)小斑马在最大范围能吃多少面积的草?运用多媒体,复习圆周长的一半是多少,为推导公式做铺垫。创设问题情境,以“羊能吃到草的最大草地面积是多少”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求圆面积的实际作用,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直观感知圆周长和面积,设疑并引出圆的面积课题,诱发学习动机。
  二、体验感知,清晰表象
  由于聋生的思维具有主观性、形象性特点,抽象思维能力及空间概念较差,认识几何形体的特征及理解相关计算方法对其来说都很抽象,学习难度较大,因此,空间与图形的概念教学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根据聋生形成概念的心理过程,对几何形体特征及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通过思维才能实现。思维确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在概念教学时,要感知概念,建立表象。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听不如看,看不如做,别人做不如自己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清晰的表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聋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表象知识的建立,需要对实物多次观察。聋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学中需加强直观演示,去引领他们,让他们看,亲自动手做,在这种亲身实践、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其所能获得的体验与感悟是其他任何方法都不可比的。
  首先,在体验中感受。教师要为聋生提供一切创造探索的机会。空间观念的形成,只靠观察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验活动,让他们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学生或许会相信教师所告诉他们的,但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实践,因为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如在“长方形的认识”一课中,为了更加清晰长方形特征的表象,教师可让学生寻找身边的长方形,并说出其长和宽。学生会在教室里找出长方形,这样在头脑中就會对长方形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在区别比较中有助于正确表象的形成。探索过程中,教师应适度引导,帮助他们体验感知,清晰表象。
  其次,适时地比较和分类。比较的目的是认识事物的联系和区别,明确彼此间的同一性和相似性。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按照事物间性质的异同,将不同性质的对象归入不同种类,并让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征,从而构建这种图形的基本概念,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如在“圆的面积公式”一课中,为了更加清晰圆的面积的表象,教师先让学生说出看到的圆形,再在分发的很多图形的学具中找出圆,抚摸圆的面,指出面积和周长的区别,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动手摸,感受圆的面积概念。同时,启发学生说出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就会对圆的面积及大小产生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在区别比较中有助于正确表象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聋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提供丰富的现实原型,让学生按照一定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帮助聋生积累几何形体丰富的感性经验,通过分析、比较找出事物的不同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聋生的动作思维占优势,并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动手操作是一种由多个感官参与、以感知形式为主的认识活动,为聋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使其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其实是学生多种感官协同的活动,是促进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操作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比如,教学“长方形的认识”一课时,如何探究长方形边的特点,教师可设计猜想、观察、操作、实验、验证、总结等环节,让学生大胆预测长方形边的特征,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这样联结感知概念、性质和过程,从自己活动的系统模式中构建空间观念,使学生掌握研究长方形边的特征的方法。再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为了推导圆的面积过程,教学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过程分为两个环节。   1.尝试转化,感受等积变形。播放课件提示均分,知道均分的方法后,引導学生8等分和16等分剪拼,让学生操作实验、剪拼图形,再进行汇报交流。接着,引导观察思考:A.拼成的图形像什么?为什么说它像长方形而不是标准的长方形呢?B.谁有办法把边变得更直些?怎样把这个近似的长方形变得更近似长方形?再次引导操作实验,引导学生32等分圆进行拼剪,交流讨论对比图形。A.把圆分成64等分,拼接后的图形的边会怎样?图形会怎样?B.臆想:如果把圆面等分成128份、256份……一直这样下去分成很多份,剪拼后的图形是什么?
  2.推导公式,体验极限思想。(1)观察讨论,填写实验报告。①分的份数和所拼图形有什么关系?②原来的图形和所拼图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部分?④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哪部分?(2)学生交流汇报推导过程。(3)验证推导结论,课件演示过程,并请同桌两位同学互说一次。这样从聋生学情出发,先用演示法播放平均分和一份数的课件,为拼剪做必要的准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分工,进行两次操作实验拼凑和一次臆想,调动学生眼、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有利于建立广泛的神经联系,体验等积变形的思想内涵,归纳公式建立表象,及时组织交流讨论实验报告,抽象出圆的面积公式。最后,用多媒体播放转化过程,让聋生厘清由曲变直的过程,渗透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并从操作实验中激发自主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加深学生对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和记忆。在聋生的汇报和交流中,强化其言语训练,培养聋生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用语言把已获得的认识成果固定下来,突出把语言训练贯穿听障课堂教学始终的原则。
  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通过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摆一摆等操作活动,或者猜测、观察、实验、验证、归纳等途径,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获得清晰、深刻的空间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从而发展空间观念。教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和组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操作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创新乐趣以及数学的力量和价值。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效实现数学与生活的沟通。“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要使学生“运用图形与空间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进行交流”。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发展,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才能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如在“长方形认识”一课中,在了解长方形的特征后,教师可让学生寻找身边的长方形,说出长和宽,为今后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奠定基础,也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这么多物体外形是长方形,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如,在“圆的面积公式”一课中,以小斑马最大范围能吃多少面积的草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到求圆面积的实际作用,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后返回到解决课前问题,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自己的研究探索没有白费。这样,学生不但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更感受着数学带给自己的能量,提高的是解决问题的本领,增长的是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巧妙设计,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践,进行建构表象、实验、验证,再及时归纳、应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理解数学,课堂教学往往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学生也只有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体现其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艳林.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6):66-70.
  [2]朱祥.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4):123-123.
  [3]李佳.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7,(36):102.
  [4]唐娟.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6,(06):70.
其他文献
[摘 要]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技术性的特点为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在高职生物医药类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是应对挑战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文中详细阐述了问题所在,并就这些问题,以国家最新政策为依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困难;对策  [基金项目] 2018年度苏州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生物技术及制药相关专业‘现代学徒
摘要: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进行学分制改革,文章以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为例,从课程设置、选课、导师指导、毕业实习、获得感等方面,对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课程设置;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0-0198-02  一、引言  近年来,完全学分制改革已经在越
摘要: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微信公众号的优势,以纸包装结构设计为例,探讨面向移动终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混合式教学模式过程中各要素的流程控制。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让移动学习更为自由,让学习成为一种终身学习。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改革;移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3-0266-03 
[摘 要]在传统的数学解题教学和学生数学解题过程中,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文章从解题的横向、纵向和深向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解题后的归纳,并以一道中学数学题目为例,说明“三归纳”的应用。解题三归纳不仅能提升学生解题能力,而且有助于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和掌握数学解题规律。  [关键词]数学;问题解决;解题三归纳  [作者简介]韦 宏(1968—),男,广西上林人,理学硕士,南宁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
[摘 要]中医“治未病”理论分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等三个方面。未病先防强调消灭疾病发生前,既病防变强调预防疾病发生传变,愈后防复强调疾病治愈后防止反复。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理论运用到医院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中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通过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实践、构建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宣传教育等多途径入手,提高了医院新时期的整体形象,在构建廉洁医院工作中初得成效。 
[摘 要] 针对电化学工程专业在转型前的方向确定,转型中的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不合理以及实践课程少的问题,通过课程设置的优化培养方案,构建多科性、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建立起能够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新型专业培养模式。  [关键词] 专业转型改革;新工科;学科交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蓬勃兴起,而工程教育与产业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高等工程教育在夹缝中谋发展,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是这一时期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院系,其办学模式具有如下特点: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注重实践教学,重视教科书的编著。由于条件受限,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在抗战期间发展缓慢,但其办学模式对当今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高等工程教育应培养以通识为基础的“专才”,加强工程训练和实践教学,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
[摘 要] 以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为例,将教师的科研范例、查新前沿适当引入教学,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其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促进高职生物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 科研;教学;生物类课程;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   大学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因此,高职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能力,也要重视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否则学生毕
[摘 要] 高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众多学者在此领域都做出了许多成绩。但在一些特定形势下,国内外关于正常、有序开展课程教学活动这一问题的研究还非常少。本文针对一些特定形势下,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对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教学活动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特定形势;方案  [基金项目]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网络环境下基于
[摘 要]文章从六个方面分析初中生数学解题的过程中常见的出错原因,并基于这些原因进行相关思考,后给出改善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品质。  [关键词]数学解题;错因分析;自我监控;数学焦虑  [作者简介]周 可(1985—),女,河南新蔡人,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2019级学科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2.41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