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佳士得是一匹狼吗?从目前来看,它只是被浓墨重彩地描摹成一匹狼。
被过度解读的“狼”
佳士得在中国大陆的首场拍卖自然是今年艺术市场最大的话题,首拍在上海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佳士得拍卖行官方微博@佳士得国际在27日凌晨发布如下微博:“佳士得中国内地首拍已于26日晚间6点隆重举槌,共取得达1.54亿人民币(2500万美元)的总成交额,成交率以项目计算达98%,以成交额额计算为96%。蔡国强慈善作品《故乡》成交额为1500万人民币。佳士得对在上海内地举行首场拍卖并得到艺术爱好者的广泛参与感到无比荣幸。”
从今年4月佳士得成为第一家进驻中国大陆的外资拍卖行起,一举一动颇受关注,这也意味着会被过度解读。从首拍之后网络各家评论中也证实了这点,各种“做局”论、“假拍”论、“水土不服”论此起彼伏。在这些言论的背后,“狼来了”和“酸葡萄”的心理如出一辙。这也让人联想到8月底曾一度传出“外资拍卖企业拍卖文物或将被允许”的传闻:在上海自贸区内,放宽国家《文物保护法》第55条第三款对外资拍卖企业拍卖文物的限制。虽然后来依旧没有放宽,但先前猜测在圈内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家反应也颇值得玩味。
在进驻中国大陆之前,成立于1766年的佳士得是一家与苏富比共同垄断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长达200多年的老牌拍卖行。除了传统美术类别,手表、珠宝、奢侈品以及欧洲艺术品等一直是佳士得重点经营的领域,这些门类在目前国内拍卖市场的未来空间相当大。
其实,佳士得的投石问路早在8年前就已经开始。发布于今年9月的《永乐关门,佳士得开窗》一文中谈及2005年佳士得正式授权与永乐在中国内地使用其注册商标,永乐也借此引入了佳士得的营运模式和专业标准。
心虚的地头蛇
佳士得选址上海首先是掐准上海开放自由贸易区的时间点;其次,上海素来是艺术市场中“当代艺术”板块较为活跃的地区。因为中国的《文物法》制约,佳士得(中国)的拍卖业务只能集中于油画与雕塑,并且佳士得把战略中心放在亚洲也是多年积累,这对同样自诩把焦点放在亚洲的泓盛拍卖而言,挑战与压力不言而喻。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CEO赵涌在9月28日发了一条微博:“我眼中的泓盛·佳士得中国”,配图左半部分是一部宾利和一辆自行车,右半部分是中国宅弄。这条微博的用意再清楚不过了:强龙难斗地头蛇。但显然,泓盛的自我评价过于乐观了。首先,先说这个配图的理,无论骑自行车还是开车,老手都有经验,前方路变窄时只有直视前方,心态放平,才能心中有路顺利过关。其次,只要对拍卖市场有所了解的人都看得出泓盛每场拍卖的拍品估价都偏高,导致最终成交结果皆维持在差强人意的水准。即便地头蛇厉害,也绝非是泓盛。更何况,在如今愈加开放和多元的市场,“宅弄”这一概念本身也已经不存在。正如同佳士得执行董事蔡金青女士所言:“我们对中国的战略不是基于某一个政策的变化,而是基于对中国长期的承诺。当然我们也很关注中国的新一轮改革开放,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这些都是非常积极的进展,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改革开放和融入全球市场的决心,艺术市场也是全球市场的一部分。”
现已加入泓盛团队的原《顶层》主编,在其创立的微信公共号“ArtJeff”上写了一篇名为《佳士得的局:大号带小号》的博文:“当习惯了佳士得的藏家去其他拍卖行扫货时,他们无形中携带了佳士得的标准。艺术市场真正的定价权,不是对价格的控制,而是对标准的制定,佳士得制定了高价拍品的标准,其他拍卖行只能跟在后面吃剩下的蛋糕,就算有幸征集到佳士得夜场规格的拍品,藏家却不一定来你这里捧场。”——请问这是在指责什么?资本市场本就是如此。
与泓盛站在同一阵营的业内人士李亚俐女士也曾表示,“虽然上海举双手拥抱佳士得的进入,然而所有的游戏规则都必须放在跟随文物法、拍卖法和海关进口细则的基础之上。近来上海自由贸易区成立,拍卖事业文物法在区内暂缓施,然而出了自由贸易区呢?税赋如何计算?文物项拍卖如何克服3年的限制?诸多因自由贸易区出现而可能发生的缓冲之计等,细则都还没出来。摸着石头过河,应该都是所有相关者的写照。这种形势,只有拥有大资本的国际公司才能忍受这种无法估算短期营运成本的商业规划。3年内,他们不能拍国宝级艺术家如徐悲鸿、吴冠中、林风眠、陈逸飞等人的作品,而赵无极、朱德群作品,国内资源缺乏,国外进来要交相当高额的税款。20世纪的摇钱树没了,这个生意怎么做?”对应此种看法的,是在佳士得中国大陆首拍结束后当晚微博的一些讨论:“@kitty毛小姐M:买东西的永远不会超过5个人! //@燕语君达:这组数据说明,竞买号牌共发了950余张,真正现场出价的只有112人,加上书面委托、线上竞买和电话委托一共200余人,只占竞拍号牌总数的四分之一多点,其余近四分之三的竞买人没举过一次牌,从头到尾只是在观看而已。”
但是,别忘了,艺术拍卖市场本就起源于西方,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论经验老到与话语权、乃至游戏规则的制定,皆是西方占优。只要一个国家没有闭关锁国,那么政策方面显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拍品方面,为什么一定要拍卖徐悲鸿、吴冠中、林风眠,而不是毕加索、马蒂斯、梵高?
再则,诸如佳士得、苏富比这些老牌拍卖行,已经有一套非常成熟且出色的管理模式,他们所选择的高层管理者多为商界、管理、公共、投行界的海归精英,并不一定是艺术专家(这里并不是指他们不懂艺术,而是在对艺术的专业度上并不需要顶尖)。相比之下国内绝大多数拍卖行的高层管理者强调的皆是个人魅力,老总也多是艺术行家出身,这固然是好事,但对于一家企业、一个品牌来说,也许是弊大于利,仅靠个人魅力和感性管理维持并非长远之计。自从曹向东离开之后上海敬华拍卖行的业务迄今还未重组就是个例子。此现象不独拍卖行,国内艺术行业皆是如此,比如《顶层》杂志去年因主编跳槽,整个编辑团队也解散了,该杂志虽然如今已经重组,但新刊出版日期却一拖再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佳士得进驻中国是值得多数从业者学习的机会。
冷暖自知
我们早已熟知艺术圈的舆论制造功力,那么圈内藏家及艺术经纪人多是对佳士得是持褒扬与肯定的姿态,并且非常反感如上一些业内人士的态度。据一位有藏品送拍并且对成交结果满意的藏家表示,佳士得不存在关税的问题,因为佳士得的图录明确标出拍品出处,国内征集的和海外征集的都写得很清楚,且海外作品的相关关税和手续由送拍者自理,不由买家承担。相比之下国内各大拍卖行的各类手续费倒是非常复杂,操作也不透明。所以这为藏家认为佳士得的整个操作,包括竞投编号与交易结果,是买家公开可知的。由此可见,佳士得并没有因进入中国大陆而采用“入乡随俗”的做法,依旧坚持了国际化的效率与风格。这其实是对中国的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有良好的引导和教育作用,所以现今看到的任何指责、嘲讽的反映都是失策,只会显出自己的心虚与担忧。我们确实需要佳士得这样的品牌来提升行业标准,并在竞争中实现自身的优化。
再有,中国的市场那么大,只有开放的市场才会导向良性竞争,佳士得只是一位国际同盟者,和我们玩的是同一个游戏。那么如何玩,体现的就是各自的水准。所以归根结底,佳士得是不是一匹狼,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也许对于业内同行大佬来说是一匹颇有威胁性、或者他们只看到威胁性的狼。而对整个市场以及买家的利益来说,却是非常欢迎佳士得的到来;从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来看,外资拍卖行的进驻能够更多的吸引国际资金流入中国,也中国艺术品走向国际市场架起了一座桥梁。之后另一家老牌苏富比也将进驻上海自贸区,亦将带来良性的推动效应。
被过度解读的“狼”
佳士得在中国大陆的首场拍卖自然是今年艺术市场最大的话题,首拍在上海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佳士得拍卖行官方微博@佳士得国际在27日凌晨发布如下微博:“佳士得中国内地首拍已于26日晚间6点隆重举槌,共取得达1.54亿人民币(2500万美元)的总成交额,成交率以项目计算达98%,以成交额额计算为96%。蔡国强慈善作品《故乡》成交额为1500万人民币。佳士得对在上海内地举行首场拍卖并得到艺术爱好者的广泛参与感到无比荣幸。”
从今年4月佳士得成为第一家进驻中国大陆的外资拍卖行起,一举一动颇受关注,这也意味着会被过度解读。从首拍之后网络各家评论中也证实了这点,各种“做局”论、“假拍”论、“水土不服”论此起彼伏。在这些言论的背后,“狼来了”和“酸葡萄”的心理如出一辙。这也让人联想到8月底曾一度传出“外资拍卖企业拍卖文物或将被允许”的传闻:在上海自贸区内,放宽国家《文物保护法》第55条第三款对外资拍卖企业拍卖文物的限制。虽然后来依旧没有放宽,但先前猜测在圈内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家反应也颇值得玩味。
在进驻中国大陆之前,成立于1766年的佳士得是一家与苏富比共同垄断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长达200多年的老牌拍卖行。除了传统美术类别,手表、珠宝、奢侈品以及欧洲艺术品等一直是佳士得重点经营的领域,这些门类在目前国内拍卖市场的未来空间相当大。
其实,佳士得的投石问路早在8年前就已经开始。发布于今年9月的《永乐关门,佳士得开窗》一文中谈及2005年佳士得正式授权与永乐在中国内地使用其注册商标,永乐也借此引入了佳士得的营运模式和专业标准。
心虚的地头蛇
佳士得选址上海首先是掐准上海开放自由贸易区的时间点;其次,上海素来是艺术市场中“当代艺术”板块较为活跃的地区。因为中国的《文物法》制约,佳士得(中国)的拍卖业务只能集中于油画与雕塑,并且佳士得把战略中心放在亚洲也是多年积累,这对同样自诩把焦点放在亚洲的泓盛拍卖而言,挑战与压力不言而喻。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CEO赵涌在9月28日发了一条微博:“我眼中的泓盛·佳士得中国”,配图左半部分是一部宾利和一辆自行车,右半部分是中国宅弄。这条微博的用意再清楚不过了:强龙难斗地头蛇。但显然,泓盛的自我评价过于乐观了。首先,先说这个配图的理,无论骑自行车还是开车,老手都有经验,前方路变窄时只有直视前方,心态放平,才能心中有路顺利过关。其次,只要对拍卖市场有所了解的人都看得出泓盛每场拍卖的拍品估价都偏高,导致最终成交结果皆维持在差强人意的水准。即便地头蛇厉害,也绝非是泓盛。更何况,在如今愈加开放和多元的市场,“宅弄”这一概念本身也已经不存在。正如同佳士得执行董事蔡金青女士所言:“我们对中国的战略不是基于某一个政策的变化,而是基于对中国长期的承诺。当然我们也很关注中国的新一轮改革开放,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这些都是非常积极的进展,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改革开放和融入全球市场的决心,艺术市场也是全球市场的一部分。”
现已加入泓盛团队的原《顶层》主编,在其创立的微信公共号“ArtJeff”上写了一篇名为《佳士得的局:大号带小号》的博文:“当习惯了佳士得的藏家去其他拍卖行扫货时,他们无形中携带了佳士得的标准。艺术市场真正的定价权,不是对价格的控制,而是对标准的制定,佳士得制定了高价拍品的标准,其他拍卖行只能跟在后面吃剩下的蛋糕,就算有幸征集到佳士得夜场规格的拍品,藏家却不一定来你这里捧场。”——请问这是在指责什么?资本市场本就是如此。
与泓盛站在同一阵营的业内人士李亚俐女士也曾表示,“虽然上海举双手拥抱佳士得的进入,然而所有的游戏规则都必须放在跟随文物法、拍卖法和海关进口细则的基础之上。近来上海自由贸易区成立,拍卖事业文物法在区内暂缓施,然而出了自由贸易区呢?税赋如何计算?文物项拍卖如何克服3年的限制?诸多因自由贸易区出现而可能发生的缓冲之计等,细则都还没出来。摸着石头过河,应该都是所有相关者的写照。这种形势,只有拥有大资本的国际公司才能忍受这种无法估算短期营运成本的商业规划。3年内,他们不能拍国宝级艺术家如徐悲鸿、吴冠中、林风眠、陈逸飞等人的作品,而赵无极、朱德群作品,国内资源缺乏,国外进来要交相当高额的税款。20世纪的摇钱树没了,这个生意怎么做?”对应此种看法的,是在佳士得中国大陆首拍结束后当晚微博的一些讨论:“@kitty毛小姐M:买东西的永远不会超过5个人! //@燕语君达:这组数据说明,竞买号牌共发了950余张,真正现场出价的只有112人,加上书面委托、线上竞买和电话委托一共200余人,只占竞拍号牌总数的四分之一多点,其余近四分之三的竞买人没举过一次牌,从头到尾只是在观看而已。”
但是,别忘了,艺术拍卖市场本就起源于西方,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论经验老到与话语权、乃至游戏规则的制定,皆是西方占优。只要一个国家没有闭关锁国,那么政策方面显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拍品方面,为什么一定要拍卖徐悲鸿、吴冠中、林风眠,而不是毕加索、马蒂斯、梵高?
再则,诸如佳士得、苏富比这些老牌拍卖行,已经有一套非常成熟且出色的管理模式,他们所选择的高层管理者多为商界、管理、公共、投行界的海归精英,并不一定是艺术专家(这里并不是指他们不懂艺术,而是在对艺术的专业度上并不需要顶尖)。相比之下国内绝大多数拍卖行的高层管理者强调的皆是个人魅力,老总也多是艺术行家出身,这固然是好事,但对于一家企业、一个品牌来说,也许是弊大于利,仅靠个人魅力和感性管理维持并非长远之计。自从曹向东离开之后上海敬华拍卖行的业务迄今还未重组就是个例子。此现象不独拍卖行,国内艺术行业皆是如此,比如《顶层》杂志去年因主编跳槽,整个编辑团队也解散了,该杂志虽然如今已经重组,但新刊出版日期却一拖再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佳士得进驻中国是值得多数从业者学习的机会。
冷暖自知
我们早已熟知艺术圈的舆论制造功力,那么圈内藏家及艺术经纪人多是对佳士得是持褒扬与肯定的姿态,并且非常反感如上一些业内人士的态度。据一位有藏品送拍并且对成交结果满意的藏家表示,佳士得不存在关税的问题,因为佳士得的图录明确标出拍品出处,国内征集的和海外征集的都写得很清楚,且海外作品的相关关税和手续由送拍者自理,不由买家承担。相比之下国内各大拍卖行的各类手续费倒是非常复杂,操作也不透明。所以这为藏家认为佳士得的整个操作,包括竞投编号与交易结果,是买家公开可知的。由此可见,佳士得并没有因进入中国大陆而采用“入乡随俗”的做法,依旧坚持了国际化的效率与风格。这其实是对中国的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有良好的引导和教育作用,所以现今看到的任何指责、嘲讽的反映都是失策,只会显出自己的心虚与担忧。我们确实需要佳士得这样的品牌来提升行业标准,并在竞争中实现自身的优化。
再有,中国的市场那么大,只有开放的市场才会导向良性竞争,佳士得只是一位国际同盟者,和我们玩的是同一个游戏。那么如何玩,体现的就是各自的水准。所以归根结底,佳士得是不是一匹狼,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也许对于业内同行大佬来说是一匹颇有威胁性、或者他们只看到威胁性的狼。而对整个市场以及买家的利益来说,却是非常欢迎佳士得的到来;从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来看,外资拍卖行的进驻能够更多的吸引国际资金流入中国,也中国艺术品走向国际市场架起了一座桥梁。之后另一家老牌苏富比也将进驻上海自贸区,亦将带来良性的推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