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概念界定
所谓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本文将其界定为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融合”也即“整合”的三个基本属性为: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二、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融合教学的积极作用
1.模拟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课所研究或描绘的物理场景中,有相当一部分不仅不方便在课堂上实验展现,就是在学生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机会见到。对于这样的情况,若采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动画来模拟,则效果相当好。在热学部分,微观尺寸下的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是无法直接观察的,可以用一个GIF格式的动态图片来模拟展示;电学部分的《磁生电》一节,发电机中的转子线圈在磁场中的旋转过程也不便直接观察,可以用FLASH制作一个动画来模拟线圈在磁场中的一个旋转周期等。这样的技术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中不直观的缺陷,增添了物理课程的魅力和趣味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科本身产生了兴趣,才会真正用心来学习和探究此门学科。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对学科学习的好坏绝大多数由兴趣而定。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则能激发学生兴趣。
2.优化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又能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计划,使教学过程能够按照预设的思路前进。特别是对很多无法进行实验的理论知识,多媒体课件教学更能凸显其极大的优势。如,在《光的色散》这节时,用来演示的玻璃砖以及红色激光的反射光路由于尺寸较小,不易观察。将其制作成课件,这时,玻璃砖和反射光路在大屏幕上显示得非常清晰,同学们都看得一清二楚。这些做法,利用信息技术,把一些较大的物理场景真实地“搬”进了教室。信息技术通过这些途径,使物理课的教学效率、课堂质量发生了一次巨大的飞跃。
3.改变“教”、“学”角色,融洽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教学资源的限制,是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完全处于主导者的地位,而学生永远是被动性地去接受,久而久之,形成了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且无学习效果的现象。多媒体技术的参与,决定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互动的、全员参与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让全体学生始终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制作性、灵活性、自述性,因此,教学中对教材的依赖性减小了,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播者变化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甚至成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学生也因新型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产生了自主求知的欲望。
三、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融合教学的反思
通过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将初中物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融合,不仅是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的方向,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表现,是值得借荐甚至是推广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初中物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走入一些误区。
1.注重课件花样,忽视教学实效。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想抓住学生的眼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花尽心思用多媒体制作包含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花样的课件做秀,不注重教学实效。那么,这样的课堂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花花绿绿的动感画面,往往是动画播放完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及时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影响教学的进行。这样学生不仅学不到知识,更起不到改进教学效果、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作用了。
2.依赖模拟实验,忽视传统实验。
由于传统实验需要相关的仪器设备、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技巧,做实验费时且容易失败,这些都导致了一些老师认为传统实验很麻烦,不如教学课件简单明显、成功率高,喜欢用模拟实验代替所有的传统实验,用鼠标敲击的虚拟过程代替本该亲自动手完成的实验,这恰恰是违背素质教育精神的。传统实验在开发学生探究乐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锻炼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鼓励学生不怕遭受挫折,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规律、体验生活等方面,有着模拟实验无法取代的教育功能。
3.依赖多媒体技术,忽视教师的引导功能。
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多媒体信息技术,绝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特别是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时,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这样就失去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价值。同时,多媒体技术只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新的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它只是代替了教师的部分功能和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什么,一切的教与学的效果决定于教师,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工具,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最主要的是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所谓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本文将其界定为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融合”也即“整合”的三个基本属性为: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二、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融合教学的积极作用
1.模拟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课所研究或描绘的物理场景中,有相当一部分不仅不方便在课堂上实验展现,就是在学生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机会见到。对于这样的情况,若采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动画来模拟,则效果相当好。在热学部分,微观尺寸下的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是无法直接观察的,可以用一个GIF格式的动态图片来模拟展示;电学部分的《磁生电》一节,发电机中的转子线圈在磁场中的旋转过程也不便直接观察,可以用FLASH制作一个动画来模拟线圈在磁场中的一个旋转周期等。这样的技术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中不直观的缺陷,增添了物理课程的魅力和趣味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科本身产生了兴趣,才会真正用心来学习和探究此门学科。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对学科学习的好坏绝大多数由兴趣而定。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则能激发学生兴趣。
2.优化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又能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计划,使教学过程能够按照预设的思路前进。特别是对很多无法进行实验的理论知识,多媒体课件教学更能凸显其极大的优势。如,在《光的色散》这节时,用来演示的玻璃砖以及红色激光的反射光路由于尺寸较小,不易观察。将其制作成课件,这时,玻璃砖和反射光路在大屏幕上显示得非常清晰,同学们都看得一清二楚。这些做法,利用信息技术,把一些较大的物理场景真实地“搬”进了教室。信息技术通过这些途径,使物理课的教学效率、课堂质量发生了一次巨大的飞跃。
3.改变“教”、“学”角色,融洽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教学资源的限制,是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完全处于主导者的地位,而学生永远是被动性地去接受,久而久之,形成了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且无学习效果的现象。多媒体技术的参与,决定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互动的、全员参与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让全体学生始终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制作性、灵活性、自述性,因此,教学中对教材的依赖性减小了,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播者变化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甚至成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学生也因新型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产生了自主求知的欲望。
三、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融合教学的反思
通过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将初中物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融合,不仅是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的方向,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表现,是值得借荐甚至是推广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初中物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走入一些误区。
1.注重课件花样,忽视教学实效。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想抓住学生的眼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花尽心思用多媒体制作包含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花样的课件做秀,不注重教学实效。那么,这样的课堂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花花绿绿的动感画面,往往是动画播放完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及时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影响教学的进行。这样学生不仅学不到知识,更起不到改进教学效果、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作用了。
2.依赖模拟实验,忽视传统实验。
由于传统实验需要相关的仪器设备、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技巧,做实验费时且容易失败,这些都导致了一些老师认为传统实验很麻烦,不如教学课件简单明显、成功率高,喜欢用模拟实验代替所有的传统实验,用鼠标敲击的虚拟过程代替本该亲自动手完成的实验,这恰恰是违背素质教育精神的。传统实验在开发学生探究乐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锻炼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鼓励学生不怕遭受挫折,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规律、体验生活等方面,有着模拟实验无法取代的教育功能。
3.依赖多媒体技术,忽视教师的引导功能。
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多媒体信息技术,绝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特别是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时,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这样就失去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价值。同时,多媒体技术只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新的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它只是代替了教师的部分功能和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什么,一切的教与学的效果决定于教师,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工具,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最主要的是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