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liu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从一张试卷来看,100分的试卷中计算就占了40分左右,还不包括综合运用中的计算,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却总不高,学生普遍存在轻视的态度,一些错误并不是因为学生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这些错误的屡屡出现也让笔者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头痛不已。在大力提倡高效课堂的今天,如何才能尽可能的减少甚至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这也是笔者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
  【做法】从新课改的理念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当的计算技能,并能够借助习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对于学生的基本要求。作为教师,笔者们必须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作为一项重大教学任务,而完成它,教师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兴趣点,以学生养成良好几段习惯为目标,在方法上将联系和反思相结合,并贯穿整个小学学段的数学教学。结合笔者近二十年的教学实际以及与其他教师交流所得经验,特提出以下几个相关策略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学习计算的成就感,借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以情景教学为切入点,来培养学生计算兴趣
  新课改提倡“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对此笔者深感认同。笔者将之付诸于实践中,具体做法是将枯燥的计算置于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某个情境中,使得计算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且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一旦学会了题目的解法,可直接应用于实际生活,这对于学生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小学生一般都处于6岁到12岁这个特定的年龄段,爱表现和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和肯定是该特定年龄段儿童的基本心理。如,在巩固学习加减法的时候,笔者先把情景设置到学校小卖部的买卖活动中,给具体的儿童喜欢的文具或者玩具一定的价值,然后让学生模拟购买程序,并根据不同学生的购买选择来巩固计算方法,这样的过程不仅仅能够保证学生学会并巩固了计算,而且计算的正确率也会明显提升,学习效率自然是高的。
  (二)选用适当的游戏,培养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借助游戏让学生自己感悟到学习计算的重要性,让他自己明白想要在社会中生活,计算是一项必备技能,只有他自己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才能主动去学习。例如,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实践游戏“找铅笔”和10为和的计算,这既练了学生的口算,也能激发其兴趣。具体做法为教师边拍手边发问:找呀找呀找搭档,三根铅笔该找谁?学生边拍手边回答:找呀找呀找搭档,三个铅笔找七根。通过类似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意日常生活细节,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生活处处皆学问,从生活中求知是最好的学习。因为学生本身都是社会中的人,而计算无处不在,并不是阳春白雪,生活与计算同在。例如,笔者在教授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先让学生了解有关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引入,使学生感受到的不再是单纯的解题,而是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计算兴趣。
  二、讲究练习形式,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所谓练习并非单纯地“复制粘贴”教材上的例题和练习题,除了笔算以外,就是可以适当地结合已学内容,选择口算。口算的方法和形式可以有多种,如抢答、互相提问、开火车等。为了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好奇和新鲜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间提前相互出题预备,然后一人问一人答,来调节学生的胃口。在这里我们就要强调情境的重要性,情景不同,教学效果也是很不相同的。可供选择的练习形式很多,有趣的数据、新奇的题型、巧妙的算法,都会使学生对枯燥的计算产生一种吸引力。笔者发现,学生在娱乐的情境下惊醒学习,计算速度快,正确率也高。
  三、培养健康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养成审题的习惯
  做题的前提是审题,尤其是在做计算题时,这点更重要。目前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是,学生一看到题目提笔就写,而因为计算本身的逻辑性和程序性,该年龄段学生好动,不能保证久坐,加上计算本身就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学习活动,很容易造成学生心理和视觉疲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特别容易看错数字或者符号。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笔者一直强调学生养成细致看准的习惯,要求学生慢慢来,并从整体上加以记忆,写好后在同原题对比,等计算完后再检查一边的好习惯。
  (二)认真书写、仔细计算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一般要求学生做到三准:看准、算准、抄准。所谓看准就是一定要看清,看清题目的要求以及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算准则指的是在计算时候不能粗心,计算过程不能潦草,竖式书写数位要对齐等。而抄准要求则是指在计算完成后的抄写过程中,一定要小心不能抄错,抄完以后还要回头进行核对。以上为对学生的要求,当然,对学生一切行为要求的前提是教师自己要做到,尤其是对于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
  (三)打草稿的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其数学知识结构尚未真正组建,或者并不完善,看到题目后直接能做对答案的概率很低,因此,在计算前看打草稿是很有必要的。另外,也有学生有打草稿的习惯,但是他们可能会直接在试卷或者作业本上写,一旦出错,就会乱涂乱画,最后的结果是既影响了美观和整洁度,也课程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学生的思维混乱。鉴于此,笔者对于学生的要求是每个同学都必须要准备一个草稿本,并要在草稿本上详细计算,数位对齐。为了鼓励和督促学生,教师还会定期检查,表扬和奖励认真的同学。
  四、注重反思,在错误中提高计算能力
  一般来说,成功的是经验,失败的是教训。我们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经验和教训的不断叠加和穿插的过程。面对错误,批评是一种手段,但不应该是唯一手段,一个人的过人之处往往就在如何面对错误或者失误。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因为只有学生出错了,教师才能反思自己跌教学,学生才能反思自己的学习。因此,要正确面对错误。当一些习惯性的错误被不断修正以后,其实学生已经向前迈了很大一步了。而无数教育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师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认真反思并且改正错题,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甘晓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金塔路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语文课堂悄然兴起教学改革,这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创新扩大和延伸,语文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学生成为教学生学习的主体,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语文的素质和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本文将结合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进行研究,从教学实践提出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实践探索  新课程改革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使学
期刊
摘 要: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研究领域主要在数学哲学、精神哲学和语言哲学等方面,生前出版了最著名的《逻辑哲学论》,去世后由弟子出版了《哲学研究》,这本書也被认为引导了语言哲学新的走向。维特根斯坦的一生前期和后期的思想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在前期他曾认为自己已经解决了一切哲学问题,后期又否定了自己前期的观点。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分析,对日常语言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方面对五指山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相关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从加强其基础设施建设,原生态开发与商业开发并行,以生态旅游为主旨,引进高素质人才,建立核心品牌文化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促进五指山旅游业发展。  关键词:五指山;茶文化;生态旅游;对策研究  茶文化作为一种拥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
期刊
摘 要:1847年,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发表了长篇小说《简爱》,震惊于文坛。19世纪上半叶,英国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成熟,但是女性的地位却依旧十分低下。夏洛蒂·勃朗特以独特的视角和先进的思想塑造了简·爱这个人物。简·爱作为一个长相普通、出生贫寒却以人格独立、追求平等自由的形象深入人心。我们来对简·爱身上所反映出的现代女性意识进行分析,探讨简·爱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简·爱》;现代女性;意
期刊
摘 要: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写的女性美既有对当时封建礼教的强烈批判,女性意识的自觉,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他内心深处未曾改变的男尊女卑的性别观。通过探索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形象,关注她们身上的闪光点,分析女性美的体现和这种美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后来研究者对这种美的看法,以此借用它山之石来攻玉,反思当今时代女性的特点。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女性美;神鬼狐妖  一、女性美在何处  (一)浅层的美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全国掀起了一场新课改的风暴,在这场风暴中株洲市景弘中学的中学教师前往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交流,终于决定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早在2008年,株洲市景弘中学就大胆举起数学课堂改革大旗。2009年,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为目的,创新了别具一格的“一三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2016年,在“一三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进一步的发展与
期刊
摘 要:本文提出迪尔凯姆在《自杀论》一书中不仅结合了大量切实可循的数据将自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了思考,同时也对于自杀这一社会现象中不同人群所受到的各方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进而提出类似社会研究中对于数据和人的双重重视使得相关研究结果在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的同时具有推动对于人这一主体的关注的作用值得学习。  关键词:《自杀论》;数据;人文情怀  《自杀论》是迪尔凯姆的著作,作品将自杀现象作为一种
期刊
摘 要:隨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各国之间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起来。基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背景下,为了实现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广泛传播,国家政府部门要切实加强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工作,联合高校培养出更多民俗文化专业翻译人才,合理运用民俗文化外宣翻译策略,最大程度提高文化传播的有效性。民俗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基础核心,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宝贵资源。本文将进一步对“一带一路”背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和美国政治地位的日益提升,作为世界第一官方语言的法语,受到英语的强烈冲击。法语中的英语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根据词形和意义两个角度,目前法语英语化的单词主要有同形同义词,近形同义词,同形不同义词三类。面对这一状况,法国政府通过国家立法,政府管理,境外推广等多个维度制定政策,采取措施,进行法语保护工作及法语的推广普及。法国所作的一切努力对于其他国家保护自己的文
期刊
摘 要:近年來,随着国家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重视的不断加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英译作品进一步扩大了走出去范围,逐渐延伸至“一带一路”沿线。本文首先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英译现状,其次探析了当前“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国门英译面临的问题。最后,从翻译的语境关系、语言结构等方面出发,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国门英译的具体策略,以期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