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班主任老师,我经常能遇到,学生之间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引发攻击、打斗的事情。争斗的双方全然没了同学之间本应有的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优良品质,双方像斗红了眼的小公鸡,定要斗出个胜负、高低,让笔者感到痛心和无奈。尽管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常抓不懈,为什么这样的争斗还屡屡地发生呢?这不能不引起笔者的深思。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苗苗,家长对孩子可说是关怀备至、呵护有加。在家里,家长什么都让着孩子,有了什么好吃的,总是优先让孩子品尝,有的甚至成为孩子的专利品,不让孩子与他人分享;孩子有什么要求,总是有求必应,即使家庭条件有限,也宁可自己省点,也要满足孩子。这样,在孩子的心目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印象:他们在家里“高人一等”,有着比父母更高的地位和权利。不仅如此,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会把在家中拥有的地位和权利推而广之,以一种“高人一等”的姿态,把这种地位和权利强加到别的小朋友的头上,从而形成攻击性的心理。
忍让、克制曾经是国人传统的处世之道,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大气候下,这一传统正受到严峻的挑战。不少人认为当今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强者上,弱者让。为了孩子将来能面对残酷的竞争,让孩子从小树立起竞争意识很有必要。然而,一些家长极其狭隘地去理解这种竞争,把自己的孩子奉为谁也不能冒犯的“神灵”。有的甚至教育孩子:一旦受到侵害,就要坚决予以还击。更有甚者,面对孩子之间的小磨擦,如果自己的孩子斗赢了,家长便为孩子的胜利而高兴,甚至给孩子以夸奖;反之,则为孩子的失败而气馁,甚至大骂出口,骂孩子无用。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家长竟然要为自己的孩子“讨个说法”,仗着自己的人高马大,或纠集社会上的乌合之众,向对方孩子的家长大打出手。结果,一场孩子之间的小小磨擦升级成后果严重的刑事案件。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不少家长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孩子,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最优秀,于是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常常给孩子灌输“非凡”的教育。久而久之,孩子怎能不会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对“犯上”者哪有不狠狠还击之理?!
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不是要让孩子去学针尖对麦芒的狭隘,而是要培养孩子在竞争中进取、在进取中完善自我的优秀品格;培养孩子的“非凡”意识,不是要让孩子去学“一览众山小”的自傲和“鹤立鸡群”的张狂,而是要培养孩子在“平凡”中超越的毅力和身处逆境愈发坚强的良好心理素质。
编辑 樊明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苗苗,家长对孩子可说是关怀备至、呵护有加。在家里,家长什么都让着孩子,有了什么好吃的,总是优先让孩子品尝,有的甚至成为孩子的专利品,不让孩子与他人分享;孩子有什么要求,总是有求必应,即使家庭条件有限,也宁可自己省点,也要满足孩子。这样,在孩子的心目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印象:他们在家里“高人一等”,有着比父母更高的地位和权利。不仅如此,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会把在家中拥有的地位和权利推而广之,以一种“高人一等”的姿态,把这种地位和权利强加到别的小朋友的头上,从而形成攻击性的心理。
忍让、克制曾经是国人传统的处世之道,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大气候下,这一传统正受到严峻的挑战。不少人认为当今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强者上,弱者让。为了孩子将来能面对残酷的竞争,让孩子从小树立起竞争意识很有必要。然而,一些家长极其狭隘地去理解这种竞争,把自己的孩子奉为谁也不能冒犯的“神灵”。有的甚至教育孩子:一旦受到侵害,就要坚决予以还击。更有甚者,面对孩子之间的小磨擦,如果自己的孩子斗赢了,家长便为孩子的胜利而高兴,甚至给孩子以夸奖;反之,则为孩子的失败而气馁,甚至大骂出口,骂孩子无用。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家长竟然要为自己的孩子“讨个说法”,仗着自己的人高马大,或纠集社会上的乌合之众,向对方孩子的家长大打出手。结果,一场孩子之间的小小磨擦升级成后果严重的刑事案件。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不少家长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孩子,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最优秀,于是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常常给孩子灌输“非凡”的教育。久而久之,孩子怎能不会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对“犯上”者哪有不狠狠还击之理?!
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不是要让孩子去学针尖对麦芒的狭隘,而是要培养孩子在竞争中进取、在进取中完善自我的优秀品格;培养孩子的“非凡”意识,不是要让孩子去学“一览众山小”的自傲和“鹤立鸡群”的张狂,而是要培养孩子在“平凡”中超越的毅力和身处逆境愈发坚强的良好心理素质。
编辑 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