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贯彻于化学教学的始终,渗透在中学化学教学的各个阶段,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演示实验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提高其质量和效果是深化化学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伽利略说过: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因此,很多实验只能用演示来完成。为了增强化学演示实验实效性,让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笔者在这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它应做到准确直观、现象鲜明、可见度高、装置简单、需时短、安全可靠、利于学生观察。若全部照搬材料中的演示实验,有的会因实验效果不够理想而降低了作用,只有将实验加以改进或从教法上加以妥善处理,才能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1、 演示实验应使每位同学都能看清楚。所以尽量用较大规格的仪器和较多量试剂完成,有颜色变化或沉淀产生及消失的实验可用白纸或黑纸衬托,有的实验则应放在明亮或黑暗处观察或进行投影演示。
2、 对现象细微或瞬间即逝的实验采用投影或随堂分组实验以利于学生观察。如将硝酸的性质实验改为投影,在井穴1,2,3中分别加入少许浓硝酸,4号中加入稀硝酸。将铁丝、铝丝分别插入1,2号溶液中,将两根铜丝分别插入3,4号溶液中,其中4号反应速度较慢,将铜丝取出灼烧后再插入稀硝酸。该实验现象十分清晰,药品用量少、污染小,铜丝可取可放操作方便。
3、 对有毒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应进行改进以降低或消除污染。
4、 对耗时长的实验一般可改课外实验。如氯水的光照反应,甲烷与氯气的光反应,钢铁的腐蚀等实验,让学生课后观察现象,做好记录,分析思考,在下节课上讨论总结。
二、 增加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
增加演示实验要围绕教学目的的落实、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注意深、广度的阶段性,不可脱离实际追求新奇。如讲Cl2的实验室制法时,增加KMnO4或漂白粉与浓盐酸制取方法及NaCl和浓H2SO4,MnO2制Cl2的实验就容易冲淡主题。
三、 增加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随堂分组实验可使实验中的每个微小现象清晰度达到最大程度,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随堂分组实验一般选择操作简单,耗时少,易成功,安全无污染,现象细微的演示实验或其他实验,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学校仪器情况,经改动、组合,周密设计而成。
四、巧妙设计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和关键。思维源于问题,由于演示实验生动、鲜明、新奇,能使学生处于观察→兴趣→疑问→思维的积极状态中,注意和思维达到了高度集中与活跃。善于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分析、推理、判断、概括,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1、 巧妙设计实验,在实验中层层诱导,调动学生主动性。例如进行HCl性质实验教学时,4人一组实验,每组2个盛有HCl气体的青霉素小瓶和一支盛有稀石蕊溶液的注射器。①观察HCl气体色、态、味以及遇空气形成白雾的情况,以对HCl性质有初步认识。②注射器插入另一瓶HCl中注入几滴石蕊溶液后,水自动喷入形成喷泉,学生兴奋万分“怎么回事?”③学生讨论分析,提出可能的结论:HCl极易溶于水中,其溶液呈酸性。
2、 尽可能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NO,NO2性质时,每组发一支盛NO和少量水的试管。①学生观察NO颜色、状态、溶解性。②打开塞子一会儿又塞紧,衬白纸观察气体颜色变化情况,闻气味,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反应。③振荡试管观察气体及水颜色变化。气体为什么又无色?谁与谁反应了?产物是什么?再打开塞子,看气体颜色变化,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说明产物是什么。最后引导学生完成反应式,并思考怎样收集和检验NO,NO2气体。
3、 启发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题,让学生大胆设计实验方案,并用实验证明设计的合理性,优化出合理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卤素性质时,课前两天给出实验设计题目:区别NaCl,NaBr,NaI三种无色溶液。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结果有三种方案:①以AgNO3溶液;②以氯水、CCl4; ③以氯水和淀粉为试剂区别,然后发放药品进行实验,检验设计的合理性,并评价各种方案。
五、学生自主设计演示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本中的部分演示实验可迁移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例如做酸碱中和反应时,我事先交代学生本课不要预习,上课时也不许学生翻开课本。我先抛出一个问题:酸和碱会反应吗?接着马上做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学生发现现象不明显,我再问:现象不明显是不是就不反应了呢?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大家知道酸和碱的鉴别可用指示剂,我这有无色酚酞试剂,大家看看怎么设计。学生讨论后归纳出三种方案:1、酸+酚酞+碱,2、碱+酚酞+酸,3、酸+碱+酚酞。分别叫三种方案的代表来操作这三个实验,结果是:1、仍然无明显现象,2、能观察到红色变成无色,3、也是无明显现象,很明显:方案2是成功的,因为酚酞变成无色就说明没有碱存在了,即被反应了。通过这个自主设计实验,学生能深刻地体会到两个知识点:1、无明显现象不一定就不反应,2、酸遇无色酚酞试剂不变色。自主设计实验即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技能。
六、机智应对,保证演示实验成功
教师对出现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的情况,要敏感地洞察学生的思维,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措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做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倒入试管中,并未出现气泡,面对学生的满腹疑问,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1)温度,(2)药品的浓度(课本中是5%,而实验室中的是2.5%—3.5%),进而提出:可用什么办法让过氧化氢反应呢?学生通过分析就知:浓度加大较难,可以通过加热升高温度,教师进行验证,实验就可成功了,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明白:(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2)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同时使学生明白:不能一味相信书本知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辩证地、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
多年的实践证明,演示实验能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帮助学生由宏观向微观过渡,建立概念,理解原理,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实施了素质教育。
演示实验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提高其质量和效果是深化化学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伽利略说过: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因此,很多实验只能用演示来完成。为了增强化学演示实验实效性,让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笔者在这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它应做到准确直观、现象鲜明、可见度高、装置简单、需时短、安全可靠、利于学生观察。若全部照搬材料中的演示实验,有的会因实验效果不够理想而降低了作用,只有将实验加以改进或从教法上加以妥善处理,才能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1、 演示实验应使每位同学都能看清楚。所以尽量用较大规格的仪器和较多量试剂完成,有颜色变化或沉淀产生及消失的实验可用白纸或黑纸衬托,有的实验则应放在明亮或黑暗处观察或进行投影演示。
2、 对现象细微或瞬间即逝的实验采用投影或随堂分组实验以利于学生观察。如将硝酸的性质实验改为投影,在井穴1,2,3中分别加入少许浓硝酸,4号中加入稀硝酸。将铁丝、铝丝分别插入1,2号溶液中,将两根铜丝分别插入3,4号溶液中,其中4号反应速度较慢,将铜丝取出灼烧后再插入稀硝酸。该实验现象十分清晰,药品用量少、污染小,铜丝可取可放操作方便。
3、 对有毒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应进行改进以降低或消除污染。
4、 对耗时长的实验一般可改课外实验。如氯水的光照反应,甲烷与氯气的光反应,钢铁的腐蚀等实验,让学生课后观察现象,做好记录,分析思考,在下节课上讨论总结。
二、 增加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
增加演示实验要围绕教学目的的落实、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注意深、广度的阶段性,不可脱离实际追求新奇。如讲Cl2的实验室制法时,增加KMnO4或漂白粉与浓盐酸制取方法及NaCl和浓H2SO4,MnO2制Cl2的实验就容易冲淡主题。
三、 增加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随堂分组实验可使实验中的每个微小现象清晰度达到最大程度,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随堂分组实验一般选择操作简单,耗时少,易成功,安全无污染,现象细微的演示实验或其他实验,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学校仪器情况,经改动、组合,周密设计而成。
四、巧妙设计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和关键。思维源于问题,由于演示实验生动、鲜明、新奇,能使学生处于观察→兴趣→疑问→思维的积极状态中,注意和思维达到了高度集中与活跃。善于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分析、推理、判断、概括,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1、 巧妙设计实验,在实验中层层诱导,调动学生主动性。例如进行HCl性质实验教学时,4人一组实验,每组2个盛有HCl气体的青霉素小瓶和一支盛有稀石蕊溶液的注射器。①观察HCl气体色、态、味以及遇空气形成白雾的情况,以对HCl性质有初步认识。②注射器插入另一瓶HCl中注入几滴石蕊溶液后,水自动喷入形成喷泉,学生兴奋万分“怎么回事?”③学生讨论分析,提出可能的结论:HCl极易溶于水中,其溶液呈酸性。
2、 尽可能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NO,NO2性质时,每组发一支盛NO和少量水的试管。①学生观察NO颜色、状态、溶解性。②打开塞子一会儿又塞紧,衬白纸观察气体颜色变化情况,闻气味,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反应。③振荡试管观察气体及水颜色变化。气体为什么又无色?谁与谁反应了?产物是什么?再打开塞子,看气体颜色变化,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说明产物是什么。最后引导学生完成反应式,并思考怎样收集和检验NO,NO2气体。
3、 启发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题,让学生大胆设计实验方案,并用实验证明设计的合理性,优化出合理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卤素性质时,课前两天给出实验设计题目:区别NaCl,NaBr,NaI三种无色溶液。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结果有三种方案:①以AgNO3溶液;②以氯水、CCl4; ③以氯水和淀粉为试剂区别,然后发放药品进行实验,检验设计的合理性,并评价各种方案。
五、学生自主设计演示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本中的部分演示实验可迁移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例如做酸碱中和反应时,我事先交代学生本课不要预习,上课时也不许学生翻开课本。我先抛出一个问题:酸和碱会反应吗?接着马上做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学生发现现象不明显,我再问:现象不明显是不是就不反应了呢?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大家知道酸和碱的鉴别可用指示剂,我这有无色酚酞试剂,大家看看怎么设计。学生讨论后归纳出三种方案:1、酸+酚酞+碱,2、碱+酚酞+酸,3、酸+碱+酚酞。分别叫三种方案的代表来操作这三个实验,结果是:1、仍然无明显现象,2、能观察到红色变成无色,3、也是无明显现象,很明显:方案2是成功的,因为酚酞变成无色就说明没有碱存在了,即被反应了。通过这个自主设计实验,学生能深刻地体会到两个知识点:1、无明显现象不一定就不反应,2、酸遇无色酚酞试剂不变色。自主设计实验即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技能。
六、机智应对,保证演示实验成功
教师对出现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的情况,要敏感地洞察学生的思维,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措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做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倒入试管中,并未出现气泡,面对学生的满腹疑问,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1)温度,(2)药品的浓度(课本中是5%,而实验室中的是2.5%—3.5%),进而提出:可用什么办法让过氧化氢反应呢?学生通过分析就知:浓度加大较难,可以通过加热升高温度,教师进行验证,实验就可成功了,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明白:(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2)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同时使学生明白:不能一味相信书本知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辩证地、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
多年的实践证明,演示实验能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帮助学生由宏观向微观过渡,建立概念,理解原理,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实施了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