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文言文教学思路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讲述的是新课改的文言文教学思路,包括一、传统文言文教学;二、科学的教学理念;三、 文言文教学方法 等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 文言文 教学 理念方法
  
  传统文言文教学
  
  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素质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异化成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中: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课堂教学结构呈涣散状态,说到那里算那里;教学的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不重视文章自身特点,用同一种模式组织教学……这种课堂教学导致教和学的脱节,缺少探索与研究,缺少师生的互动,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思维,遏止了学生的创造力,令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
  
  科学的教学理念
  
  教学的思想和观念不能一成不变,“不变”是思想的停止和僵化,“变”是顺应时代发展对人才要求,唯有变,教学思想和观念才能得到完善和发展,更趋合理化和科学化。现在大力倡导创新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正在组织实施新课程目标。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文言文教学中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对为什么要学文言文,怎样教文言文以及教什么等问题做出理性的思考。
  
  文言文教学方法
  
  1、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文言文的教学要避免“满堂灌”,这样才不会使学生觉得“眼前一堆字,脑中灌糨糊”,应该通过教学手段的变化,多种方法的并用,让学生在愉快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力也有所提高。文言文教学最容易走入“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因为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必不牢。文言文教学同样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教师不必顾虑这样组织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要担心自己准备的知识没有全部传授给学生,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在课堂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能力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这里的学生自读不是盲目的自读,而是有针对性的阅读,是教师提出有关知识让学生进行重点阅读,或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疑难问题。自读、质疑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讨论的过程是使探索、研究形成结论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自主学习不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去掌握知识,而且会发现教师发现不了的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和“西”是否都可以理解为名词作状语?(提出问题的学生认为这两个词的用法有区别)。这个问题问得很深入,是学生探索研究闪出的思维火花。许多参考资料
  上都认为“东”和“西”是名词作状语,课文注释“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往西扩大边界”也有视它们为名词作状语的倾向。但深入探究句子的内部结构,这两个词在用法上确有区别:“封”,名词作动词,解释为“把郑国当作边境”,“东”放在动词之前,理解为名词作状语,但“又欲肆其西封”中,“西”处在动词之后,名词之前,把“西”也理解为名词作状语,理由不充分,这里的“西”实际上就是名词修饰中心语,充当定语,此处“西”没有活用现象。
  2、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解释,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实词解释时要兼顾到通假现象、词类活用现象,虚词理解不仅要知道它的意义,还要弄清它的用法(词性)。如果不讲究方法,让学生机械地去死记硬背,文言文教学就被动得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肯定不浓,知识掌握也肯定不牢。字词句的翻译上,不能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教师讲清知识要领后,剩下的事情就要让学生去完成,从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增强文言课堂的思维力度,文言课堂才能活起来。如名词作动词和名词作状语这个知识点,教师首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导”的作用,从古今语言运用规律上讲清楚什么是词类活用现象,从典型例句的分析解剖中明确名词作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区别。如让学生比较“蹄之”(《黔之驴》课文原句)、“蹄踢之”(改动后的句子)中两个“蹄”的解释,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名词作动词,它后面势必不可能带动词,名词作状语,它后面肯定是动词。然后开展学习竞赛,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有这种活用现象的句子,比谁找得多,找得快,找得准,学生的思维就得以充分调动起来,在实践中探索,乏味的字句理解就能变得富有生气,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在充满思考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得到提高。
  3、让人文情感走进文言课堂——高中新教材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这些名篇佳作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乐园。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触龙说赵太后》一文的教学中,许多同学就字词的理解提了很多的问题,也有的同学就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出了疑问:“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郗也,故愿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针对触龙的发话,太后的回答令人费解,应作何理解?此问触及文言文的人文情感,提问质量很高。对这一问题,教师绝不能轻松地绕过,敷衍回答。我让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问题有思维力度,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说出了个人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太后的回答,语气生硬,回答极不情愿,对触龙的提问,不愿正面加以回答,这正微妙地表现了人物当时当地的心理,与“有复言令长安为质,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的语言环境相吻合,真实地表现了人物当时的心理。
  这个环节,意在探求教材的可研究价值,对教师自身的素养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才能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将人文情感呈现出来。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在教师的导引下,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索、研究的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明显带有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勾践灭吴》一文教学后,为了给学生对勾践这个历史人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我出了《我看越王勾践》一题,
  课堂交流时,学生对勾践这个历史人物作出了全方位的评价,课文节选写越王勾践处在逆境之中,但没有自甘堕落,一蹶不振,而是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终于赢得民心,击败了吴国。节选中的勾践,确是一代圣君,那种在逆境中奋起精神值得今人推崇。但越国不久就逐渐走向衰落,究其原因,真是“成也勾践,败也勾践”,有李白的《越中古览》为证: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吴国兴衰又何尝不是如此?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引用史实,对历史人物做出了客观的评价,深深体味到文言教材内涵的博大精深。
  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说:“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文言文课堂教学应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而发展个性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就意味着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对作品的不确定的“空白”处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多角度的观察,更新途径重新审视,注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去发现,发现知识,发现感受,乃至发现自己。
其他文献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话,那么语文教学算得上艺术中的艺术,这一点并非笔者妄自尊大,而是由语文教材本身与教学内容的性质所决定的。因为众所周知,新时代下的语文教材选题多样,内容丰富,涵括了古今中外优秀作品;同时,它形式多样,从诗歌到散文到小说再到戏剧,无所不包;另外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学内容最富有“情味”:友情,爱情等等,都在其中。这些都需要任何一位语文教师锻炼、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那么,如何生动、形象
期刊
【内容摘要】口语交际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由于部分学生口语交际有困难,有时不知如何去说,也不知道从哪开始说,没有自己的见解,这就成为口语交际教学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本文初步探讨了情境教学该思想在口语交际课中张扬学生个性的积极作用,如创设情境,诱发心境,在交际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在情境中拓展创新,在思维中张扬学生的个性;留心现实生活,在想象中放飞学生的个性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着重探讨了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当前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双重教育现状和对策,以期对现在和将来的高职院校道德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思想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     近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也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如火如荼。但是,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当前我国高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作为能力的提高与否。怎样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呢?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教为理想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改革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作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1、改革课型和教学模式。把两周一次的作文过程合并在两课时之内完成,提倡训练快速作文。  2、作文命题提倡多样化。教师只定一个范围,让学生自拟题目。  3、作文指导
期刊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对学生的提问,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极有效的手段。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以一种居高临下评判者的身份,很少讲究策略与艺术,极易抹杀学生的个性;或者是把提问作为公开课的一种装饰,表面看课堂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是在随大流,提问的积极作用也就转化成了消极作用。本人认为,提问是一门艺术。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依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水平,以及几年教学的体会
期刊
摘要:在中学历史课堂实施“引导一探究一感悟”教学模式,培养具有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本文主要就“引导一探究一感悟”教学模式是什么及其理论基础和意义加以简单的阐述,以期引起中学老师的注意,引入这一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学历史;引导;探究;感悟;教学模式     “引导一探究一感悟”教学模式的提出是为了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其目标是根据教学目标,突出以学生为
期刊
【引言】  语文作为中学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含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尤其是新课程苏教版更是以“人”为本,人们呼唤着语文教学为提升人文精神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因而很多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把重点放在“精神”“文化”的探讨上,而忽略了语言本身。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的分析,以苏教版必修一“体悟人生”板块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把握住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即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问题。  【案例背景】  随着新课标
期刊
摘要:语言与文化关系紧密 ,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的文化内涵 , 在课内 、课外进行文化的渗透 , 了解语言文化的内在关系,以便更好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 : 语言 ; 文化 ; 语言文化的关系 ; 教学运用迁移; 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
期刊
班级管理是一个班级总体好坏的关键。它既是辛苦、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同时又是充满了育人的科学,它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着孩子们一生的生活道路。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他的成功与否是直接与班级管理分不开,以我多年的班主任经验,我认为对班级的综合管理要做到以下五点。    一、用爱心去进行班级综合管理    爱心是班级综合管理的重要一部分,班集体只有具有了浓厚的爱心,才能使所有
期刊
Abstract: Edith Wharton is one of the greatest and successful writers in American literary history. The publication of her novel The Age of Innocence is considered as a cultural event in the United S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