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对学生的提问,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极有效的手段。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以一种居高临下评判者的身份,很少讲究策略与艺术,极易抹杀学生的个性;或者是把提问作为公开课的一种装饰,表面看课堂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是在随大流,提问的积极作用也就转化成了消极作用。本人认为,提问是一门艺术。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依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水平,以及几年教学的体会,本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提高提问艺术,要注意:
1.平等性
平等性是指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与学生能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平等对话,教师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对所有学生的提问与回答都应尊重和重视,不得有偏爱心理,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述提出质疑,真正做到师与生、生与生的相互平等。因为教师以平等、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有利于建立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当教师甩开“师道尊严”的观念提问时,以平等的身份走近学生,学生会感到教师的亲近之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鼓舞,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平等还有助于学生树立不唯书,不唯师,只唯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2.适时性
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与提问时机有关,问题情境设置还没有到位就提问,学生会感到问题来得很突然,缺乏思维目标;若结论都讲出来了再提问,学生已无需思考就可回答,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就难以得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浪费课堂时间。提问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以及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恰到好处地适时设问。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以将学生的困惑或好奇心被充分“吊起”为最佳。
3.发展性
发展性是指提问应具有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素质发展的功能。提出的问题不仅要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而且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到。提问要按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科学地按一定梯度展开设问,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思维水平都得到发展。另外,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提问既要能解决本节课的问题,还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寓意未尽的心理境界,也就是象某教育专家说的那样,课后留给学生的不是句号而是更多的问号,如:激发学生在课外有目的地查找有关信息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以后教学内容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上完《人造地球卫星》这节内容就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神州五号”卫星的一些参量是怎样的?通信卫星又是什么样的卫星?等等。通过提问诱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独立探究,独立学习的能力。
二、课堂提问时对教师的要求:
1.充满激情,倾注热爱
课堂教学氛围是通过师生间相互提问交流,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有高昂的教学热情,适度地袒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则会感染学生,易于形成师生间和谐的情感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应对全班的每一个学生都怀着积极,热情和信任的态度,并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真诚的关怀,挚爱和期望时,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也就有了"亲其师,则信其道;而听其言,遵其嘱"的效果。反之,如果学生感到教师对其漠不关心甚至藐视,学生对你的提问往往也会漠不关心甚至不予理会。
在提问过程中的教师情感,也是教师对所讲授知识的态度的自然流露。教师热爱自己的专业,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以饱满的热情指导学生去探索学科的知识奥秘,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言为心声,没有对本专业的由衷热爱和浓厚兴趣,教学时哪里会有津津乐道的热情和神采奕奕的神情呢 ?情真才能意切。教师对材料内容认识得越深刻,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情感越丰富,用语言表达也就越细腻。正如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何以动人”。
2.体验教材,进入角色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材中的内容是知识的高度概括,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还原教材知识原有的丰富背景与过程。教师不仅要准确把握知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而且要钻研和体会教材中蕴含的丰富背景和情感,深刻领略知识的科学美,将自己的体验融入教学语言中,用充满激情的话语来提问。以情发声,出言动人,吸引住学生的思绪,从而引导学生热心探索物理世界的奥妙。
有的教师可能认为教材内容对自己来说已经是十分熟悉和简单,多年的重复很难再注入激情,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课堂上应象演员表演那样进入角色,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艺术天地之中。例如"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教师对教材和实验已很熟悉,不知教过多少遍了。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的确,教师对这些实验和论证已经没有兴奋刺激了,然而作为教师,则不能把自己的那种不屑探索的情绪流露出来。若教师对此显得有些厌烦,无趣,则学生的热情也将随之消失殆尽。教师的提问讲解,要表现出困惑,好奇的神态,在实验演示过程中要表现出兴致勃勃的样子,找到结论的时候,要表现出十分惊喜且洋洋得意的神情。只有教师进入了角色,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也进入角色。
3.准确表述,善用艺术
教师爱岗爱生,对教材也有深刻的体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提问讲课就一定能感动学生,产生共鸣,这中间还有一个表达技巧的问题。声音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教学的声情并茂,提问的情感色彩,全赖于声音的快慢强弱,轻重连停和语气,语调的抑扬顿挫。教师只有正确处理好这种起伏变化,才能准确表达自己变化起伏的内在感受,也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仍以"电磁感应现象"为例,让学生自己动手将磁铁在闭合线圈中插入和拔出,通过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学生已有了一些结论,此时教师提问:"磁场变化就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 磁场不变就一定没有感应电流 "此问题的提出在语调运用上,重音应放在"磁场变化","一定有","磁场变化"和"一定没有"上,同时表现出质疑与困惑的神情,以激起学生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提问时教师的表情,眼神,手势,体态等非语言行为也很重要,要恰当运用好。教师可面带微笑或困惑缓步走到学生中间,使学生感觉师生同处于"一个水平线上",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发言时,教师不插话不打断,只是认真倾听,并通过微笑,注视,点头等动作,把重视、赞赏、鼓励、期待与安慰等情感递给学生,以保护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十分必要的。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依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水平,以及几年教学的体会,本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提高提问艺术,要注意:
1.平等性
平等性是指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与学生能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平等对话,教师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对所有学生的提问与回答都应尊重和重视,不得有偏爱心理,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述提出质疑,真正做到师与生、生与生的相互平等。因为教师以平等、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有利于建立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当教师甩开“师道尊严”的观念提问时,以平等的身份走近学生,学生会感到教师的亲近之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鼓舞,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平等还有助于学生树立不唯书,不唯师,只唯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2.适时性
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与提问时机有关,问题情境设置还没有到位就提问,学生会感到问题来得很突然,缺乏思维目标;若结论都讲出来了再提问,学生已无需思考就可回答,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就难以得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浪费课堂时间。提问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以及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恰到好处地适时设问。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以将学生的困惑或好奇心被充分“吊起”为最佳。
3.发展性
发展性是指提问应具有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素质发展的功能。提出的问题不仅要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而且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到。提问要按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科学地按一定梯度展开设问,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思维水平都得到发展。另外,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提问既要能解决本节课的问题,还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寓意未尽的心理境界,也就是象某教育专家说的那样,课后留给学生的不是句号而是更多的问号,如:激发学生在课外有目的地查找有关信息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以后教学内容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上完《人造地球卫星》这节内容就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神州五号”卫星的一些参量是怎样的?通信卫星又是什么样的卫星?等等。通过提问诱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独立探究,独立学习的能力。
二、课堂提问时对教师的要求:
1.充满激情,倾注热爱
课堂教学氛围是通过师生间相互提问交流,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有高昂的教学热情,适度地袒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则会感染学生,易于形成师生间和谐的情感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应对全班的每一个学生都怀着积极,热情和信任的态度,并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真诚的关怀,挚爱和期望时,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也就有了"亲其师,则信其道;而听其言,遵其嘱"的效果。反之,如果学生感到教师对其漠不关心甚至藐视,学生对你的提问往往也会漠不关心甚至不予理会。
在提问过程中的教师情感,也是教师对所讲授知识的态度的自然流露。教师热爱自己的专业,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以饱满的热情指导学生去探索学科的知识奥秘,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言为心声,没有对本专业的由衷热爱和浓厚兴趣,教学时哪里会有津津乐道的热情和神采奕奕的神情呢 ?情真才能意切。教师对材料内容认识得越深刻,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情感越丰富,用语言表达也就越细腻。正如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何以动人”。
2.体验教材,进入角色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材中的内容是知识的高度概括,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还原教材知识原有的丰富背景与过程。教师不仅要准确把握知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而且要钻研和体会教材中蕴含的丰富背景和情感,深刻领略知识的科学美,将自己的体验融入教学语言中,用充满激情的话语来提问。以情发声,出言动人,吸引住学生的思绪,从而引导学生热心探索物理世界的奥妙。
有的教师可能认为教材内容对自己来说已经是十分熟悉和简单,多年的重复很难再注入激情,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课堂上应象演员表演那样进入角色,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艺术天地之中。例如"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教师对教材和实验已很熟悉,不知教过多少遍了。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的确,教师对这些实验和论证已经没有兴奋刺激了,然而作为教师,则不能把自己的那种不屑探索的情绪流露出来。若教师对此显得有些厌烦,无趣,则学生的热情也将随之消失殆尽。教师的提问讲解,要表现出困惑,好奇的神态,在实验演示过程中要表现出兴致勃勃的样子,找到结论的时候,要表现出十分惊喜且洋洋得意的神情。只有教师进入了角色,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也进入角色。
3.准确表述,善用艺术
教师爱岗爱生,对教材也有深刻的体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提问讲课就一定能感动学生,产生共鸣,这中间还有一个表达技巧的问题。声音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教学的声情并茂,提问的情感色彩,全赖于声音的快慢强弱,轻重连停和语气,语调的抑扬顿挫。教师只有正确处理好这种起伏变化,才能准确表达自己变化起伏的内在感受,也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仍以"电磁感应现象"为例,让学生自己动手将磁铁在闭合线圈中插入和拔出,通过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学生已有了一些结论,此时教师提问:"磁场变化就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 磁场不变就一定没有感应电流 "此问题的提出在语调运用上,重音应放在"磁场变化","一定有","磁场变化"和"一定没有"上,同时表现出质疑与困惑的神情,以激起学生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提问时教师的表情,眼神,手势,体态等非语言行为也很重要,要恰当运用好。教师可面带微笑或困惑缓步走到学生中间,使学生感觉师生同处于"一个水平线上",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发言时,教师不插话不打断,只是认真倾听,并通过微笑,注视,点头等动作,把重视、赞赏、鼓励、期待与安慰等情感递给学生,以保护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十分必要的。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