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伦理对"主体"范畴的重构

来源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ge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论理对传统伦理的超越是以对"主体"范畴的重构为逻辑起点的,其内容包括:生态主体与现代理性的结合;道德规范与"生态语境"的嵌合,以及价值指向递进到生态整体的层面.同时,超越并不意味着抛弃而是在更宽广"意义框架"中的理解和定义,而这正集中体现在"主体"手段与意义间的模式转换上.
其他文献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已经成了当下比较热门的话题之一,现如今,多媒体时代的来临让每一个受众都变成了传播者,人们可以拿起手机随时随地发布信息。这是新闻自由的进步,同时也是
分析《孟子》中的心性学说 ,讨论《孟子》中的“心”和“性”的多层含义 ,探讨儒家哲学实现理想道德人格的机制。认为孟子谈到的心包含本然心、自然心、应然心三层内涵 ,性则
“德”“孝”是西周宗法伦理的核心 ,而“礼”与“德”“孝”有相同的起源、内涵和发展走向 ,“礼”是“德”“孝”价值观念的外化 (行为规范 )。 Morality and filial piet
走进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讨论关键在于正确地理解“人类中心主义”的内涵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但与基于本体论意义上的“人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重要的思维形式,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和进步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个国家、民族、组织乃至个人的生命力所在.对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和特点作简要阐述,重点对创造
孟、荀的美学理论以实践理性为基础。孟子把人的自然属性定性为善 ,荀子把人的生理欲求定性为恶 ,而对作为审美理想的人格美的追求却是殊途同归。孟、荀的人格美理论力图从反
研究人工神经网络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问题,探讨人工神经网络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为了克服综合评价过程的随机性与评价专家主观上的不确定性,提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多目标综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中西方宗教进行比较,指出西方宗教中的神是由超人类的终极之神所赋予,其宗教的原始动力是"罪感",故而其人神关系是单向的皈依,其宗教态度是膜拜,其价值张力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是以精神追求为主导,强调人的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于精神的丰 富,在于人的自觉的、自由的创造性活动,即在新的物质基础上的人文精神。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
《梧州市志》对本文作者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项目《广信历史人文地理———岭南文化古都的研究与开发》这一国家级课题研究 ,无疑有巨大的帮助 ,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Wu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