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表达方式反映了我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等心理状态。本文通过对几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分析,指出这些习惯性的用语方式反映了我们消极的自我意识和体验。改变消极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改善消极自我意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言表达方式 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
心理学研究认为,我们的语言表达方式,特别是习惯性的表达方式一般来说传达着情感或态度。一些习惯用语、惯用的语言风格,透露了我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通过对说话语态的现象学分析,可以提高我们对自我意识或者自我状态的觉知。同样,改变消极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改善自我意识的途径之一。
一、诸如“应该”“必须”之类表述绝对化要求的词成为“口头禅”
“我必须把这个计划完成。”“我对他这么好,他不应该这样对待我。”“这次考试我应该能取得好成绩。”
上述语句在很多人看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细细体会,是否觉察到其中蕴含的非理性的、个人情绪化的、对人对己的不合理期待?如果你脑海里经常有这样类似的判断句或想法,或者这种词已成为你的口头禅,那么你很可能有追求完美的个性特点,而追求世界上不存在的完美,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会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我们就会感到难以接受。
二、用被动句式表述自己的感受
“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让我很难受。”“他对我的这种看法让我很难接受。”
习惯使用被动句式表述自己感受的人潜意识中总把自己放在被动、消极的位置上,认为自己对事态的进展是无能为力的,只能接受;同样也表示了对自己当前所处状态的消极态度和自己对应负责任的逃避。如果你有意识地“变被动为主动”,通过使用主动句式来表述自己的感受,可以帮助你意识到自己对自身情绪、自己的见解、选择应承担的责任,从而增强自信,主动去解决问题。
三、在描述自身体验或者状态时用旁观者的语气
有人习惯于用这样的语气来陈述自己的感受:“一般来说,大家都不喜欢自己被别人小看。”“当别人拒绝你的要求时,你会感到很尴尬。”
通过用上述“你”“别人”“大家”等第二、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语的句式,我们对自己感受的陈述听起来像在说着别人的事情,这种客观的叙述使自己和自己体验到的情感拉开了距离,否认了真实的体验,借此我们在逃避自己真实的自我感受,从而无法澄清自我,对自我的消极感受,如悲伤、惭愧、愤怒、自责被压抑了,这是不利于自我认识和成长的。请比较“当别人拒绝你的要求时,你会感到很受伤。”“当别人拒绝我的要求时,我感到很受伤。”和“一般来说,大家都不喜欢自己被别人小看。”“和大家一样,我也不喜欢被别人小看。”这两对句子每一对陈述意思的区别。通过把“你”或者“大家”改成“我”,承认了自己的感受,对所表述的体验承担了责任。
四、在与别人进行交谈时频频使用第一人称的句子
“我的看法是……”“我一向认为……”
如果在陈述自己看法或者理由的时候诸如此类的句子超过50%,会给对方留下什么样的印象?频频出现的“我”说明你是一个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较自负,还有一些自恋,也许你对于这一点浑然不觉,但在交谈中这种强势语气会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不舒服感,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
五、在表述自己观点或感受时使用转折连词
在向别人陈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感受时你有没有习惯于使用转折连词?比如“我爱你,但我不知你是否爱我。”“我常常感到自己遇事总是退缩,可是我不知道如何去改变。”
在上述句子中,转折词“但是”和“可是”的使用都减弱了前半句所传达信息的影响力和效果。“我爱你,但我不知你是否爱我。”这一句中本来说话的人意在强调自己对对方的态度(爱对方),但是后半句传达的信息却削弱了这一信息的影响,反映出对对方态度的怀疑和对自己的不自信。从“我常常感到自己遇事总是退缩,可是我不知道如何去改变。”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对自己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的怀疑和消极态度。如果在对别人表述或者自我陈述、自我剖析时习惯于用这种转折连词,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你对自己的看法是消极的,有意识地改变这一用语习惯,有助于你增强自信。
六、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或感受时习惯使用否定词
“我不能和我妈妈谈这件事,她根本不会理解我的感受。”“我不能坚持下去了,也许我根本就不适合做这个工作。”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我不能”怎样怎样,其实想表述的是“我不想”怎样怎样。如果把上述句子中的“不能”改成“不想”或“不愿意”,是不是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真实态度,从而显得更加坦诚呢?
以上列举的是语言表达方式与自我认知的关系的几种情况。“语言是存在的家”,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这句名言从一个侧面说明语言表达方式与心态确实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行为主义为理论起点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都主张通过对行为的自我觉察和改变达到改变认知的目的。因此,通过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改变自我意识中消极的部分,获得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参考文献:
[1][美]杰拉尔德·柯瑞.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2]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田华丽,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
关键词:语言表达方式 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
心理学研究认为,我们的语言表达方式,特别是习惯性的表达方式一般来说传达着情感或态度。一些习惯用语、惯用的语言风格,透露了我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通过对说话语态的现象学分析,可以提高我们对自我意识或者自我状态的觉知。同样,改变消极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改善自我意识的途径之一。
一、诸如“应该”“必须”之类表述绝对化要求的词成为“口头禅”
“我必须把这个计划完成。”“我对他这么好,他不应该这样对待我。”“这次考试我应该能取得好成绩。”
上述语句在很多人看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细细体会,是否觉察到其中蕴含的非理性的、个人情绪化的、对人对己的不合理期待?如果你脑海里经常有这样类似的判断句或想法,或者这种词已成为你的口头禅,那么你很可能有追求完美的个性特点,而追求世界上不存在的完美,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会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我们就会感到难以接受。
二、用被动句式表述自己的感受
“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让我很难受。”“他对我的这种看法让我很难接受。”
习惯使用被动句式表述自己感受的人潜意识中总把自己放在被动、消极的位置上,认为自己对事态的进展是无能为力的,只能接受;同样也表示了对自己当前所处状态的消极态度和自己对应负责任的逃避。如果你有意识地“变被动为主动”,通过使用主动句式来表述自己的感受,可以帮助你意识到自己对自身情绪、自己的见解、选择应承担的责任,从而增强自信,主动去解决问题。
三、在描述自身体验或者状态时用旁观者的语气
有人习惯于用这样的语气来陈述自己的感受:“一般来说,大家都不喜欢自己被别人小看。”“当别人拒绝你的要求时,你会感到很尴尬。”
通过用上述“你”“别人”“大家”等第二、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语的句式,我们对自己感受的陈述听起来像在说着别人的事情,这种客观的叙述使自己和自己体验到的情感拉开了距离,否认了真实的体验,借此我们在逃避自己真实的自我感受,从而无法澄清自我,对自我的消极感受,如悲伤、惭愧、愤怒、自责被压抑了,这是不利于自我认识和成长的。请比较“当别人拒绝你的要求时,你会感到很受伤。”“当别人拒绝我的要求时,我感到很受伤。”和“一般来说,大家都不喜欢自己被别人小看。”“和大家一样,我也不喜欢被别人小看。”这两对句子每一对陈述意思的区别。通过把“你”或者“大家”改成“我”,承认了自己的感受,对所表述的体验承担了责任。
四、在与别人进行交谈时频频使用第一人称的句子
“我的看法是……”“我一向认为……”
如果在陈述自己看法或者理由的时候诸如此类的句子超过50%,会给对方留下什么样的印象?频频出现的“我”说明你是一个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较自负,还有一些自恋,也许你对于这一点浑然不觉,但在交谈中这种强势语气会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不舒服感,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
五、在表述自己观点或感受时使用转折连词
在向别人陈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感受时你有没有习惯于使用转折连词?比如“我爱你,但我不知你是否爱我。”“我常常感到自己遇事总是退缩,可是我不知道如何去改变。”
在上述句子中,转折词“但是”和“可是”的使用都减弱了前半句所传达信息的影响力和效果。“我爱你,但我不知你是否爱我。”这一句中本来说话的人意在强调自己对对方的态度(爱对方),但是后半句传达的信息却削弱了这一信息的影响,反映出对对方态度的怀疑和对自己的不自信。从“我常常感到自己遇事总是退缩,可是我不知道如何去改变。”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对自己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的怀疑和消极态度。如果在对别人表述或者自我陈述、自我剖析时习惯于用这种转折连词,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你对自己的看法是消极的,有意识地改变这一用语习惯,有助于你增强自信。
六、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或感受时习惯使用否定词
“我不能和我妈妈谈这件事,她根本不会理解我的感受。”“我不能坚持下去了,也许我根本就不适合做这个工作。”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我不能”怎样怎样,其实想表述的是“我不想”怎样怎样。如果把上述句子中的“不能”改成“不想”或“不愿意”,是不是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真实态度,从而显得更加坦诚呢?
以上列举的是语言表达方式与自我认知的关系的几种情况。“语言是存在的家”,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这句名言从一个侧面说明语言表达方式与心态确实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行为主义为理论起点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都主张通过对行为的自我觉察和改变达到改变认知的目的。因此,通过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改变自我意识中消极的部分,获得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参考文献:
[1][美]杰拉尔德·柯瑞.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2]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田华丽,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