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凸现,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充分利用信息优势做好职业信息采集工作至关重要,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帮助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本文充分肯定了高校职业信息采集工作的重要性,对目前国内高校职业信息采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职业信息采集;大学生就业工作;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06-01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社会问题。顺利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成为大学生本人、高校、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的作用日益增强,拥有丰富、及时的职业信息资源,对于大学生顺利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职业信息采集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作用
所谓职业信息,是指对与职业相关的所有信息的统称,包括职业供求信息、职业政策信息、职业测评信息等[1]。而职业信息采集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整理与职业有关的信息的行为。大学生就业相关的职业信息主要包括政府和高校各级管理部门为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而制定实施的各种制度与政策,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市场人才竞争信息等。这些职业信息的采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可以起到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职业信息采集是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我们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现,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部分大学生就业目标不明确或者自身定位不准确,纠其原因,主要就是对于大学生对于本专业所能从事岗位的信息掌握不足,因不了解本专业能胜任何种岗位而不知自己能胜任何种岗位,因不了解具体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而对自己定位过高或者过低。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60%的人认为目前工作跟自己的职业期待不吻合,在认为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的58%的毕业生中,有37%的人认为是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22%的人认为是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全国毕业生有34%的人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半年内离职的人群中有98%发生过主动离职。
如果能尽早掌握充分的职业信息,相信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职业需求信息可以为大学生确立职业目标提供信息参考,职业需求信息中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快提高自我认知度,促使大学生在学习期间以用人单位员工的标准学习技能、锻炼能力、提升素质,做好求职准备。
1.2 职业信息采集搭建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桥梁。职业信息采集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了联系与沟通的平台,大学生和用人单位能够通过职业信息采集工作来建立有效的供求关系并使之相互满意以达到平衡。人才市场上,大学生寻找符合个人兴趣爱好、价值观以及能力素质的岗位实现就业,而用人单位则通过招聘选择符合本单位发展需要的人才,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都要耗费巨大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金钱成本等。职业信息采集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与大学生的供给信息进行集中整理、分析、发布,丰富的用人需求信息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快地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增加就业广度,找到理想的工作。全面的毕业生信息也能够帮助用人单位更快捷地寻找到符合要求的员工,大大降低了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相互搜寻的成本,提升效率。目前已经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利用职业信息平台实现就业,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发现,2011届本科毕业生最主要的求职成功渠道是通过本大学的招聘活动或发布的招聘信息,高达32%。
1.3 职业信息采集有助于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麦可思研究院在《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将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或半职工作,并且在本地区月收入处于最低的25%的毕业生定义为"低就业群体"。据其调查发现,有14.0%的2011届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处于低就业状态。按照我国2011届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约为499万人推算,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约70万毕业生处于低就业状态。数字十分惊人,但这也反应出目前国内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不高的现状。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和职业信息服务还仅仅是针对大四学生,提供的职业信息的内容大多仅局限于就业政策宣讲和用人单位需求方面,由于职业信息的匮乏和就业指导不到位,很多大学生快毕业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工作,自己的专业能做什么工作,往往是为了找工作而找工作,从而导致大量的"低就业群体"。
从就业指导专业的角度看,职业信息采集可以伴随着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对大一大二低年级学生,要通过职业信息采集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提早进行能力培养和锻炼。对大三和大四的高年级学生要重点提供职业需求信息,使得学生能够清楚目前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摆正自己的就业定位,更新就业理念,并且有效的利用专业知识顺利实现高质量的就业。有层次的逐步建立大学生的职业信息数据库,并且针对各年级不同阶段的数据进行不同侧重点的链接,是高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高校就业工作者通过对大学生的职业需求信息,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薪资待遇、对专业文化程度等要求进行统计,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和国家就业政策,对当前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才能与时俱进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1.4 职业信息采集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12年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与实践环节不够(本科50%,高职高专46%),教学内容不实用或陈旧(本科20%,高职高专18%)。这反应了当前中国高校教育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各高校专业设置时缺乏对社会需求的前瞻性考虑,普遍追求大而全,不管现实就业形势如何,不管专业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具有本校特色,更不管专业设置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都大而统地建立起门类齐全的专业体系。结果导致全国一盘棋条件下的专业恶性竞争,热门专业不再热门,特色专业也不再特色。从微观上讲,高校专科课程设置时只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社会自主实践环节相对少,缺乏对学生专业技能特别是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当今社会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造成了学无可用的现象。 通过职业信息采集成果的研究与应用,可以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使高校的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平衡就业供求关系。将用人单位的信息结构化、细节化,将其应用到社会专业建设实践当中,有利于推动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更加适应社会需求,使得学生专业技能能够更好的符合未来的工作实际。湛江师范学院就特别重视职业信息的搜集和使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设置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在工作中发现,2006年之前广东省内中小学开设舞蹈课程的非常少,因此该院舞蹈专业毕业生在中小学任教后几乎都改为从事声乐教育,而该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也一度以音乐教育为主,只有2-3门舞蹈技法的课程,也没有关于舞蹈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课程。自从2006年之后,省内许多中小学增设少儿舞蹈课程,各类舞蹈培训班剧增,该院通过往届毕业生的信息反馈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调整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大量增设舞蹈技法、舞蹈编排、舞蹈心理学、舞蹈读书班等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加大教学实践环节,增强舞蹈专业毕业生的教师技能。目前,该院舞蹈专业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2]。
2 当前高校职业信息采集中存在的问题
2.1 职业信息采集的方法比较陈旧,数据不全面不及时。目前很多高校在获取职业信息的方法上还是使用多年不变的老套路:一是被动依赖用人单位的电话通知,二是直接向用人单位寻求招聘信息,第三通过简单的网络搜集招聘信息。虽然人才中介采集和更新职业信息更加专业、迅速、完整,但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和人、财、物的缺乏,很少有高校能与人才中介联系并从中获取相关信息,也难以形成对用人单位回访调查的常规化和制度化,因此会缺漏很多职业需求信息,最终影响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宽度。
2.2 职业信息数据再加工不足,适用性不强。全面而充分的采集职业信息,并进行分类、汇总、分析、总结,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并为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决策参考。但目前一些高校的职业信息采集工作还只是停留在原始数据资料整理,也就是初步建立数据库的阶段。搜集的信息比较片面,偏重岗位供求信息,只搜集用人单位的地址、电话、岗位、招聘时间、待遇等基本信息,对已经在此公司工作的毕业生的工作状况和发展空间没有进一步的记录,忽略了大学生对这些单位和岗位的个人有效需求。而对职业信息采集供求数据库中仅仅是收集大量的个人自然信息,没有广泛的收集求职信息,因此供求双方关系不能有效建立,难以达到预期的平衡效果。
2.3 职业信息发布渠道单一,利用不足。职业信息采集完成后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及时发布,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至关重要,只有被受众及时接受,信息才真正转化为资源。目前高校就业部门发布职业信息主要通过校园网络和公告栏这两个渠道,还略显单一,因为网速、时间、空间的限制,都有其局限性。
3 对策与建议
3.1 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是搞好职业信息采集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信息采集工作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离不开学校领导重视与支持。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学校一方面应划拨专项经费支持信息采集工作,并给予办公设备、人员、办公场所等硬件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还应在制定鼓励政策和提供技术指导软件方面的帮助。
3.2 构建立体的综合信息采集体系,多渠道、全方位收集职业信息。职业信息采集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面对新形势下职业信息需求数量和质量的急剧增长,高校职业信息采集不能坐等信息"送进来",而是要主动"走出去"搜集信息。应调整思路,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如往届毕业生资源,发挥采集人员的能动性、积极拓宽采集渠道、适度扩大采集范围,构建立体的综合信息采集体系,提高职业信息采集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广泛性。
3.3 加强对职业信息的分类汇总和研究分析,提高信息采集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采集人员采集到的第一手信息往往比较粗糙和杂乱,为使职业信息真正实现物尽其用,采集者除了广泛采集职业信息外,还应结合本校的办学理念、学生的专业情况、应用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类,对职业信息行归类、整理、甄选,提高信息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及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职业信息。同时还应定期撰写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为学校领导的决策和教师们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3.4 畅通信息传递渠道,促进信息的合理利用。信息在搜集整理后,如果不能及时传递给真正需求者,那么随着时间流逝,信息的价值也递减。因此,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已成为信息能否产生价值的关键。就业工作人员采集到一定的就业信息后,就必须要利用一定的渠道使信息便捷地传递给需求者使用。除了网站和校内公告栏等传统传播途径外,还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微博、qq群、飞信等渠道,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及时、准确地收到。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
[2] 李苑.试论做好职业信息采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J].现代阅读,2012(8):66-67
[3] 刘艳.如何利用职业信息做好高校职业指导[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8(2): 120-122
[4] 李伟文.试论大学生就业信息的采集和应用[J].苏州大学学报,2009(29):140- 141.
[5] 林丽蓉.浅谈高校职业信息的采集与应用[J].西昌学院学报,2009(9):150-152
[6] 何文聪.浅谈职业信息采集与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5):81-82
[7] 李纳,谢圣明.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的采集与利用--以湛江师范学院为例[J].出国与就业,2011(1):72-74
关键词:职业信息采集;大学生就业工作;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06-01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社会问题。顺利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成为大学生本人、高校、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的作用日益增强,拥有丰富、及时的职业信息资源,对于大学生顺利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职业信息采集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作用
所谓职业信息,是指对与职业相关的所有信息的统称,包括职业供求信息、职业政策信息、职业测评信息等[1]。而职业信息采集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整理与职业有关的信息的行为。大学生就业相关的职业信息主要包括政府和高校各级管理部门为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而制定实施的各种制度与政策,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市场人才竞争信息等。这些职业信息的采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可以起到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职业信息采集是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我们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现,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部分大学生就业目标不明确或者自身定位不准确,纠其原因,主要就是对于大学生对于本专业所能从事岗位的信息掌握不足,因不了解本专业能胜任何种岗位而不知自己能胜任何种岗位,因不了解具体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而对自己定位过高或者过低。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60%的人认为目前工作跟自己的职业期待不吻合,在认为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的58%的毕业生中,有37%的人认为是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22%的人认为是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全国毕业生有34%的人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半年内离职的人群中有98%发生过主动离职。
如果能尽早掌握充分的职业信息,相信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职业需求信息可以为大学生确立职业目标提供信息参考,职业需求信息中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快提高自我认知度,促使大学生在学习期间以用人单位员工的标准学习技能、锻炼能力、提升素质,做好求职准备。
1.2 职业信息采集搭建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桥梁。职业信息采集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了联系与沟通的平台,大学生和用人单位能够通过职业信息采集工作来建立有效的供求关系并使之相互满意以达到平衡。人才市场上,大学生寻找符合个人兴趣爱好、价值观以及能力素质的岗位实现就业,而用人单位则通过招聘选择符合本单位发展需要的人才,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都要耗费巨大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金钱成本等。职业信息采集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与大学生的供给信息进行集中整理、分析、发布,丰富的用人需求信息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快地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增加就业广度,找到理想的工作。全面的毕业生信息也能够帮助用人单位更快捷地寻找到符合要求的员工,大大降低了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相互搜寻的成本,提升效率。目前已经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利用职业信息平台实现就业,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发现,2011届本科毕业生最主要的求职成功渠道是通过本大学的招聘活动或发布的招聘信息,高达32%。
1.3 职业信息采集有助于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麦可思研究院在《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将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或半职工作,并且在本地区月收入处于最低的25%的毕业生定义为"低就业群体"。据其调查发现,有14.0%的2011届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处于低就业状态。按照我国2011届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约为499万人推算,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约70万毕业生处于低就业状态。数字十分惊人,但这也反应出目前国内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不高的现状。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和职业信息服务还仅仅是针对大四学生,提供的职业信息的内容大多仅局限于就业政策宣讲和用人单位需求方面,由于职业信息的匮乏和就业指导不到位,很多大学生快毕业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工作,自己的专业能做什么工作,往往是为了找工作而找工作,从而导致大量的"低就业群体"。
从就业指导专业的角度看,职业信息采集可以伴随着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对大一大二低年级学生,要通过职业信息采集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提早进行能力培养和锻炼。对大三和大四的高年级学生要重点提供职业需求信息,使得学生能够清楚目前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摆正自己的就业定位,更新就业理念,并且有效的利用专业知识顺利实现高质量的就业。有层次的逐步建立大学生的职业信息数据库,并且针对各年级不同阶段的数据进行不同侧重点的链接,是高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高校就业工作者通过对大学生的职业需求信息,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薪资待遇、对专业文化程度等要求进行统计,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和国家就业政策,对当前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才能与时俱进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1.4 职业信息采集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12年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与实践环节不够(本科50%,高职高专46%),教学内容不实用或陈旧(本科20%,高职高专18%)。这反应了当前中国高校教育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各高校专业设置时缺乏对社会需求的前瞻性考虑,普遍追求大而全,不管现实就业形势如何,不管专业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具有本校特色,更不管专业设置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都大而统地建立起门类齐全的专业体系。结果导致全国一盘棋条件下的专业恶性竞争,热门专业不再热门,特色专业也不再特色。从微观上讲,高校专科课程设置时只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社会自主实践环节相对少,缺乏对学生专业技能特别是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当今社会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造成了学无可用的现象。 通过职业信息采集成果的研究与应用,可以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使高校的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平衡就业供求关系。将用人单位的信息结构化、细节化,将其应用到社会专业建设实践当中,有利于推动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更加适应社会需求,使得学生专业技能能够更好的符合未来的工作实际。湛江师范学院就特别重视职业信息的搜集和使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设置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在工作中发现,2006年之前广东省内中小学开设舞蹈课程的非常少,因此该院舞蹈专业毕业生在中小学任教后几乎都改为从事声乐教育,而该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也一度以音乐教育为主,只有2-3门舞蹈技法的课程,也没有关于舞蹈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课程。自从2006年之后,省内许多中小学增设少儿舞蹈课程,各类舞蹈培训班剧增,该院通过往届毕业生的信息反馈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调整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大量增设舞蹈技法、舞蹈编排、舞蹈心理学、舞蹈读书班等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加大教学实践环节,增强舞蹈专业毕业生的教师技能。目前,该院舞蹈专业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2]。
2 当前高校职业信息采集中存在的问题
2.1 职业信息采集的方法比较陈旧,数据不全面不及时。目前很多高校在获取职业信息的方法上还是使用多年不变的老套路:一是被动依赖用人单位的电话通知,二是直接向用人单位寻求招聘信息,第三通过简单的网络搜集招聘信息。虽然人才中介采集和更新职业信息更加专业、迅速、完整,但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和人、财、物的缺乏,很少有高校能与人才中介联系并从中获取相关信息,也难以形成对用人单位回访调查的常规化和制度化,因此会缺漏很多职业需求信息,最终影响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宽度。
2.2 职业信息数据再加工不足,适用性不强。全面而充分的采集职业信息,并进行分类、汇总、分析、总结,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并为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决策参考。但目前一些高校的职业信息采集工作还只是停留在原始数据资料整理,也就是初步建立数据库的阶段。搜集的信息比较片面,偏重岗位供求信息,只搜集用人单位的地址、电话、岗位、招聘时间、待遇等基本信息,对已经在此公司工作的毕业生的工作状况和发展空间没有进一步的记录,忽略了大学生对这些单位和岗位的个人有效需求。而对职业信息采集供求数据库中仅仅是收集大量的个人自然信息,没有广泛的收集求职信息,因此供求双方关系不能有效建立,难以达到预期的平衡效果。
2.3 职业信息发布渠道单一,利用不足。职业信息采集完成后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及时发布,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至关重要,只有被受众及时接受,信息才真正转化为资源。目前高校就业部门发布职业信息主要通过校园网络和公告栏这两个渠道,还略显单一,因为网速、时间、空间的限制,都有其局限性。
3 对策与建议
3.1 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是搞好职业信息采集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信息采集工作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离不开学校领导重视与支持。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学校一方面应划拨专项经费支持信息采集工作,并给予办公设备、人员、办公场所等硬件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还应在制定鼓励政策和提供技术指导软件方面的帮助。
3.2 构建立体的综合信息采集体系,多渠道、全方位收集职业信息。职业信息采集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面对新形势下职业信息需求数量和质量的急剧增长,高校职业信息采集不能坐等信息"送进来",而是要主动"走出去"搜集信息。应调整思路,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如往届毕业生资源,发挥采集人员的能动性、积极拓宽采集渠道、适度扩大采集范围,构建立体的综合信息采集体系,提高职业信息采集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广泛性。
3.3 加强对职业信息的分类汇总和研究分析,提高信息采集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采集人员采集到的第一手信息往往比较粗糙和杂乱,为使职业信息真正实现物尽其用,采集者除了广泛采集职业信息外,还应结合本校的办学理念、学生的专业情况、应用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类,对职业信息行归类、整理、甄选,提高信息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及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职业信息。同时还应定期撰写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为学校领导的决策和教师们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3.4 畅通信息传递渠道,促进信息的合理利用。信息在搜集整理后,如果不能及时传递给真正需求者,那么随着时间流逝,信息的价值也递减。因此,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已成为信息能否产生价值的关键。就业工作人员采集到一定的就业信息后,就必须要利用一定的渠道使信息便捷地传递给需求者使用。除了网站和校内公告栏等传统传播途径外,还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微博、qq群、飞信等渠道,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及时、准确地收到。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
[2] 李苑.试论做好职业信息采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J].现代阅读,2012(8):66-67
[3] 刘艳.如何利用职业信息做好高校职业指导[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8(2): 120-122
[4] 李伟文.试论大学生就业信息的采集和应用[J].苏州大学学报,2009(29):140- 141.
[5] 林丽蓉.浅谈高校职业信息的采集与应用[J].西昌学院学报,2009(9):150-152
[6] 何文聪.浅谈职业信息采集与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5):81-82
[7] 李纳,谢圣明.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的采集与利用--以湛江师范学院为例[J].出国与就业,2011(1):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