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灌输束缚了学生的天赋和创新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每位初中化学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有效教学理念和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理解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基础上,就“课前准备,灵活课堂,课后反思”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理念是“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倡导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新课程教学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它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此理念下要求有新的教学策略。
课前准备策略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照着教材读。有时可适当调整教学的先后,为了分散记忆难点,笔者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要求学生每天记3个元素符号,一周一复习。讲氧气性质、书写文字表达式时对应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预习能让后面的学习更容易。先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后教制取二氧化碳,这样学生可以根据性质,自己选择适当的收集方法。有时要搜集各种资料,做好微课、视频,找好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实验、生活小应用,增加能帮助理解和记忆的中间知识,将其合理的设计到课堂中,为学生学习做好准备。
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有一定了解,初三化学是学生的新增学科,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不足,化学思维和学习方法有待形成。往往教师认为很简单的知识学生不理解,基于这用情况,老师定时让课代表收集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选择提出问题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能提出问题就代表着学生进行了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鼓励学生课上积极思考。教师针对收集到的问题,要求学生课下找到相关资料和习题,在下节课进行详细探讨。
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始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提高化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在序言课开始,先不看书,而是演示口吐白沫、烧不坏的手帕、配置饮料等魔术实验,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告诉学生,学完学好化学,就可以解开这些迷底。
尝试新型学习方式,探究中成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避免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满堂灌,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同的课,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二氧化碳的制取》采用学案教学,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课本,根据仪器组装装置、小组交流、展示,学生设计出5种不同的气体发生装置,拓宽了学生视野。化學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除了九年级化学教材9个实验活动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小实验让学生参与,自制净水装置净化水、面粉爆炸实验等,在得出预期结果时,成功的喜悦就是有效课堂的动力。
课堂上采用讨论、辩论演讲、竞赛、游戏等授课形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和兴趣。学习化学式书写时,采用游戏的方式,前一个同学出名称,下一个同学写对应化学式。复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时,让学生小组总结后进行辩论,看哪种气体的性质多,功能大。在复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先小组总结归纳,最后由小组代表进行演讲,全班同学评价给出相应的成绩。
化学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概念,概念教学想方设法提高记忆效率。如物质分类中的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学生经常记忆不准确,教师可组织学生根据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树形图、圆形图等不同的框图,让学生认清概念的从属关系,再分析每个概念应把握几个要点记忆。如单质要把握同种元素、纯净物两点。这样对概念进行多重加工,学生记得准,记得快。
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学生更为喜欢,在课堂教学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九年级化学《分子与原子》《原子的构成》是微观世界,比较抽象,学生不能亲眼看见,所以,教师可以用动画模拟分子原子运动。《金刚石、石墨、C60》教学中,学生不能亲眼见到金刚石,录像视频展示钻石,金刚石裁玻璃,装在钻头上加工坚硬金属等,实际的应用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课堂评价与教学反思
用适度有效地表扬进行课堂评价,教师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从而激励学生发展。还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引导学生交流中善于发现小组成员的闪光点,互相学习,互相鼓励。用鼓励挖掘学习潜力。课堂小结,笔者经常会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有哪些?”通过学生的小结,教师反思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及时记录,探寻方法,不断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次所教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小组探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分析讨论等丰富课堂,使学生对化学学习更有兴趣。
参考文献
[1]郑长龙.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常汝吉.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山西省芮城县第四中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理念是“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倡导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新课程教学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它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此理念下要求有新的教学策略。
课前准备策略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照着教材读。有时可适当调整教学的先后,为了分散记忆难点,笔者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要求学生每天记3个元素符号,一周一复习。讲氧气性质、书写文字表达式时对应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预习能让后面的学习更容易。先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后教制取二氧化碳,这样学生可以根据性质,自己选择适当的收集方法。有时要搜集各种资料,做好微课、视频,找好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实验、生活小应用,增加能帮助理解和记忆的中间知识,将其合理的设计到课堂中,为学生学习做好准备。
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有一定了解,初三化学是学生的新增学科,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不足,化学思维和学习方法有待形成。往往教师认为很简单的知识学生不理解,基于这用情况,老师定时让课代表收集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选择提出问题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能提出问题就代表着学生进行了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鼓励学生课上积极思考。教师针对收集到的问题,要求学生课下找到相关资料和习题,在下节课进行详细探讨。
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始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提高化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在序言课开始,先不看书,而是演示口吐白沫、烧不坏的手帕、配置饮料等魔术实验,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告诉学生,学完学好化学,就可以解开这些迷底。
尝试新型学习方式,探究中成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避免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满堂灌,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同的课,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二氧化碳的制取》采用学案教学,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课本,根据仪器组装装置、小组交流、展示,学生设计出5种不同的气体发生装置,拓宽了学生视野。化學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除了九年级化学教材9个实验活动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小实验让学生参与,自制净水装置净化水、面粉爆炸实验等,在得出预期结果时,成功的喜悦就是有效课堂的动力。
课堂上采用讨论、辩论演讲、竞赛、游戏等授课形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和兴趣。学习化学式书写时,采用游戏的方式,前一个同学出名称,下一个同学写对应化学式。复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时,让学生小组总结后进行辩论,看哪种气体的性质多,功能大。在复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先小组总结归纳,最后由小组代表进行演讲,全班同学评价给出相应的成绩。
化学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概念,概念教学想方设法提高记忆效率。如物质分类中的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学生经常记忆不准确,教师可组织学生根据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树形图、圆形图等不同的框图,让学生认清概念的从属关系,再分析每个概念应把握几个要点记忆。如单质要把握同种元素、纯净物两点。这样对概念进行多重加工,学生记得准,记得快。
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学生更为喜欢,在课堂教学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九年级化学《分子与原子》《原子的构成》是微观世界,比较抽象,学生不能亲眼看见,所以,教师可以用动画模拟分子原子运动。《金刚石、石墨、C60》教学中,学生不能亲眼见到金刚石,录像视频展示钻石,金刚石裁玻璃,装在钻头上加工坚硬金属等,实际的应用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课堂评价与教学反思
用适度有效地表扬进行课堂评价,教师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从而激励学生发展。还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引导学生交流中善于发现小组成员的闪光点,互相学习,互相鼓励。用鼓励挖掘学习潜力。课堂小结,笔者经常会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有哪些?”通过学生的小结,教师反思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及时记录,探寻方法,不断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次所教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小组探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分析讨论等丰富课堂,使学生对化学学习更有兴趣。
参考文献
[1]郑长龙.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常汝吉.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山西省芮城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