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火塘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e_willi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彝山的冬天是枯瘦的。
  风一阵一阵从山坡上漫过,在村庄边回旋。断截的包谷杆被风卷起来,挂在村外萧条的刺篱上。整个冬天,一条条山路上满是厚厚的灰尘,走在上面,扑哧扑哧地轻响,不管穿什么鞋子,不久便一律镀上了一层灰。
  日头偏西时,父亲跟在几头黄牛的身后,肩上扛着一捆干柴,身后还跟着一匹骡子,也驮了一驮柴。在山坡上吃了一天草的黄牛们慢慢腾腾,眼睛似睁似闭,整个儿一副什么也不争不屑的样子。性子并不急的父亲有时也会用彝族话大声斥骂黄牛们,甚至用手中的树条抽打。
  我多次和父亲说,让骡子驮一点柴也就够烧了,何必还要自己再扛一捆呢,上坡下坎,路又不近,累人啊,况且已上了岁数,身体要紧。每次我这样说时,父亲都轻轻一笑,说,空着身子,倒不习惯了。冬天烧的柴又多,每天拿一点,省得买煤,也省电费。最后我只能无奈地说,少扛一点吧,别太累着。
  很多时候,老屋里只有父亲一个人。
  火塘,那是给父亲最多温暖也是父亲最亲近的地方。辛苦抚育供养的孩子们,为了工作为了生活而奔波,很少有时间回到从小长大的老屋中。父亲不喝茶不喝酒也不抽烟,他说是身体适应不了,喝了抽了倒让他不舒服。其实,父亲是为了供我们四个孩子读书而戒掉了所有一切可能带来额外开支的喜好。对于一个彝族男人来说,要做到这一些是多么不容易啊!
  漫长的冬夜里,父亲要在火塘边呆上很久。他从木楼上搬下满满的一大箩筐苞谷,坐在火塘边的草墩上,边烤火边剥包谷粒儿,神情自然安适。火光一闪一闪,在父亲瘦长且布上了皱纹的脸上跳跃。有时候,父亲也会陷入一些回忆中,脸上泛出淡淡的一丝微笑或是怅然。
  父亲曾经当过六年的兵。在我们童年的时候,村里还没有通电,那时的夜晚,围在火塘边听父亲讲他当兵时的故事,是我们最大的快乐。父亲给我们讲训练和演习时的种种惊险,讲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们的种种趣事,他讲的时候,脸上总挂着自豪的微笑。在我们村上,父亲还有一个战友,以前在部队上,他俩的关系很亲密。那位大叔有时也会到我家来串门。他喜欢喝酒,父亲就炒上一碗豆子,给他倒上一碗酒。他们没完没了地回忆往事,说到开心处,哈哈大笑一阵。我们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火光暗下去一点,我便赶紧往火塘里添上几块柴。每一次,大叔几乎都要喝醉,然后很伤感地说:我们兄弟俩傻啊!他说了这一句,沉默一阵,然后对着我们说,我们傻不傻啊,我们是从军区司令部退伍的,县上让我们任选一个工作,你猜我们怎么说?傻啊!我们说,我们还是回家搞生产吧。
  时间差不多了,父亲便把大叔送回家去。此后的一段时间,父亲便不再讲他的军旅往事。后来,村上的知情的人也偶尔揶揄:你父亲要是以前到了单位上,现在说不准是个大官了,你们兄弟的前程何必担忧啊。我稍长一点后,也曾经问过父亲此事,父亲只是平静地说,那是七十年代啊,运动多,批判多,那时就想当个农民要安稳一些。我成年以后,不再和父亲谈起这个问题。在那样的年代里,父亲所作出的选择是无可厚非的。况且,如果事情不是这样,也就没有我们兄弟了。
  要是母亲也在家,每到夜晚,他们俩就围着火塘边剥苞谷边聊天,一直到深夜。火塘里的火炭烧得红红的,他们聊的话题无非就是村里张三李四家的事,或是田地里的庄稼,或是家里的牲畜,连家里的几只小鸡,也能让他们说上好一阵子。在我的记忆中,他们年轻一些的时候是时常吵架的,甚至有时候要动起手来。他们都很勤劳,但有时意见不一致,母亲相对性急一些,父亲牛起来也是不相让。随着时间的流逝,多少的苦累和不快都悄无声息地淡去了,沉淀下来的,是最质朴温暖的亲情。
  在我们还小的时候,冬天的早晨,当父亲或母亲叫醒我们的时候,火塘里的火已经烧得很旺,父亲常常将我们的鞋子烘得暖暖的,才套在脚上,暖气便很快传遍全身。有时父亲去很远的山上砍木头或做其它的活需要一整天,早上起来他就会做早饭,那时吃的基本上就是水搅玉米面,菜是炒土豆片,但我们一家子人坐在暖暖的火塘边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心里常常都会很满足。
  父亲不喝酒也不抽烟,甚至连茶也不喝。他平时声音温和,从不扯着嗓子说话。他长得不粗犷,做事也不算豪气。他的种种,与很多人心目中的“彝家汉子”相去甚远。只是,在他用了三十年的时间,用自己的点滴心血供养四个孩子成人后,从来没有过一句怨言。如今,生活条件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他依旧固守着勤劳,固守着简单而温暖的火塘。
  冬日的一个早晨,我回到老家看望父亲。父亲刚从地里回来不久,在火塘边上煮饭。他见到我,很是高兴,很快从楼上拎了一块腊肉下来,而后又拎上酒壶去给我打小甑酒。我们父子俩围着火塘吃饭。当我喝酒时,父亲就像朋友一样和我聊天。父亲时不时往火塘里添两块柴,火一直暖暖地烧着。
  当我成了父亲后,我真正从心底理解了我的父亲,并且深深地敬佩他。做一个男人,不是非得要顶天立地、非得要有丰功伟绩。不管是风雨坎坷,还是艰难挫折,能够恒久地保持着一种责任心,就是真正的男人。
  父亲就像一个永不熄灭的火塘,质朴得有点不入眼,但他一直真真正正温暖着我的心。
  
  责任编辑 张乃光
其他文献
七月,是蓝天拥抱群鸽的季节  七月,是阳光释放激情的季节  七月,是江河走向汛期的季节  七月,是华夏儿女且歌且舞的季节    七月属于镰刀,刀刀收割着金秋的喜悦  七月属于铁锤,锤锤挥扬着工农的心愿  七月属于党旗,流淌着烈火、颂歌与鲜花  七月属于广袤无垠的神州大地,她是东方升   起的一轮朝阳    七月里松涛如潮,如潮的松涛缅怀着先驱抛   头颅洒热血  七月里鲜花似海,似海的鲜花簇拥着母
期刊
一个穿草鞋闹革命的政党  最终赢得了天下 而西柏坡  则写下了留传后世的精彩一页  我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春天  到了春光灿烂无比的西柏坡  这小小的山村让我激动无比  我不为风景而来 我的造访  是为了一次精神的沐浴和洗礼    在久久仰望的岁月里  我敬仰那些开国的元勋 更敬仰  伟大的导师和领袖毛泽东  其实他在建党初期并不显眼  历经的磨难甚至多于他头顶的光环  他像一颗孤星但却光芒四射  他
期刊
湖水悠悠蕴含岁月的沧桑 以一个最初的形象  定格成历史的辉煌  水手们  荡起桨  让中国这古老沉重的船  启航    南湖,连着雪山草地  连着黄河长江  以山样的执着  以犁样的坚韧  描画出  共和国的无限风光    记忆的河流  总是很远很长  冬去春来  风雨兼程  种子成长茁壮  昨日的火炬  引导万众  走过沼泽走出黑暗  走向胜利迎接曙光    九十年  短暂而漫长  一代代人挥舞
期刊
一面党旗    在延安,一个伟大的标志诞生  耀眼地烙印于时代的封面  从此,南湖的红船就有了一条清晰的  航向,引领中国巨轮快速前行    威猛的铁锤砸碎沉重的黑夜  一轮闪闪发光的红日,挂于  东方雄鸡的脖颈上  幸福生活潮水般涌来  锋利的镰刀割断陈旧的制度  一部活力四射的章程,置于  华夏神州大地的顶部  响亮的颂歌常开不败    所到之处,带走的是贫困和忧愁  留下的是无尽的欢笑和康乐
期刊
杨善洲的一生,简洁得就像一只清清白白的   碗  一只在大食堂里,截取生命热量的容器  饭票和碗,是一份活着的证据  从县委到地委大食堂,在锅碗瓢盆的交响中  杨善洲和他的助手们,不知道“小灶”为何物  到了开饭时间,就与机关里的人们一起排队   打饭  一起狼吞虎咽,一起吃酸喝辣,颗粒不弃  一起闲话乡下稻米的长势,农人种粮的艰苦  以及这个秋天金灿灿的收获     乔铸在大食堂上着班,每天都用
期刊
那是一个多风多雨的七月   一粒种子  从遥远的欧罗巴  传到孔子和长城的故乡  在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  被一颗颗火热的心  紧紧捂着。旧中国  1921年昏沉沉的天  似乎一下子就亮了许多    我们至今仍在深深怀念着的  那位身体魁梧的湖南汉子  其实是一位最优秀的农夫  他的一生  就是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  播撒这一粒珍贵的种子  正是有了他无微不至的照料  这粒种子  即使在雪山高原和草
期刊
云龙地处三江并流风景区的咽喉,从云龙可以很方便地行走到怒江、澜沧江,顺澜沧江到达兰坪后可以进入金沙江。  虽然现在交通已经很方便,但走云龙最开心的还是自驾车。早上从下关出发,经大保高速路到跃进出口,转经老滇缅公路到黄连铺,然后,就拐上一条名字很好听的公路——黄金公路。一路上溪水潺潺、绿树掩映,伴着音乐,用不了三个小时,你就可以到达云龙县城。  进入县城,首先你会看到沿河而下满目鲜花的河滨长廊,色彩
期刊
爹说,人活着其实比牛还不容易。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题记    一  我5岁那年,体弱多病的母亲在一场大病中离开了人世。也就是那一年,家乡平川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的牛也作价让各家各户认购。爹过去在大集体里一直是养牛、犁田耙地的好手,但因为母亲治病、丧葬开支欠下不少外债,实在拿不出一个钢■来,只得眼巴巴地看着那些成天与他打交道的牛儿从他眼皮下被人牵走。  可是没隔几天,爹居
期刊
其一  风雨沧桑九十春,旌旗漫卷遮天云。  先驱热血浇花树,换得神州万木荫。    其二  盛世神州天地新,民安国泰政清明。  中华巨变伟人导,一啸雄狮声入云。    其三  财丰粮茂胜三春,广厦高楼耸入云;  国富民殷开盛世,中华锦绣万年青。    其四  夏日白州红胜火,龙腾狮舞唱秧歌;  河山万里添锦绣,苍洱多情涌春波。  责任编辑 张乃光
期刊
一  漫漫黑夜百年间,  内忧外患遍烽烟。  辛亥风雷摧枯朽,  中山革命勋空前。  十月炮响东方亮,  南湖建党史开篇。  中流砥柱战激浪,  扫除阴霾换新天。    二  大浪淘沙更崔巍,  风云世纪树丰碑。  高举红旗扬马列,  力挽狂浪救国危。  邓公理论指航向,  拨乱反正满园春。  荡涤污浊净乐土,  社会主义放光辉。    三  三十春秋披彩霞,  改革开放兴中华。  南粤花开神州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