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座城市,需要一种精神
60多年前,467名青年志愿者满腔热血登荒岛,铸就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
历史没有忘记这段艰辛的垦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一次登岛,二次写信”,勉励台州人民牢记当年的奋斗精神,走好新时代发展的长征路。
“山海水城,和合圣地。”激情燃烧的垦荒精神,总书记的关怀期望,深深地熔铸于600万台州儿女的血脉,成为改革发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不竭动力。继先后创成国家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以后,2017年11月,台州荣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殊荣。
接续垦荒之力,永立垦荒之志。全国文明城市创成1年多来,台州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不断把文明城市建设推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把建设美丽台州作为新时代的垦荒,以“城市格局空间美、生态秀丽环境美、精致风貌品质美、人居和乐生活美、文明风尚心灵美”为着力点,全面提质,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升级版”,在2018年浙江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位列第2名,实现争先进位目标。
艰苦创业,升华文明城市新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浙江干部群众:“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台州在全面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以强烈的担当奋斗精神,勇谋新篇,再上层楼。2018年4月,台州市委召开“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大会,提出了新时代美丽台州的“五美”要求。2018年8月21日,台州市委、市政府又召开“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实施社会文明提质行动”工作会议,勾画下阶段的“文明版图”——努力实现“全域化文明、高水平文明”。在今年1月召开的党代会上,台州市委进一步要求“把大陈岛垦荒精神升华为台州城市精神”。
以更高的標准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升级版,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硬骨头”。台州市委书记陈奕君指出:“过去,垦荒队员在无比困难的环境下,从无到有把一个荒岛建成‘东海明珠’。今天,我们践行大陈岛垦荒精神,更要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发扬大干、苦干、实干、快干、巧干的作风。”
行人闯红灯,机动车不礼让,一直以来,“中国式过马路”是很多国内城市难以根治的“顽疾”。在创建期间,台州正面宣传和严格管理双管齐下,初步形成了“车让人、人快走,我点赞”文明过斑马线的氛围。然而,如何让文明过斑马线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台州司机和市民的文明习惯,是一个更艰巨的挑战。
台州的机动车保有量居全国地级市前茅,被称为“车轮子上的城市”。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165.91万辆,城镇常住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57辆。川流不息的车流,会因为一个行人过斑马线而自觉停歇吗?
全市各级机关党员干部带头践行,先行带动主动礼让。台州实行公职人员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曝光抄告制度,对行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工作人员、公车驾驶员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抄告、约谈。台州市区所有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将斑马线前“无人必减速,有人必让行,见人就让,让必彻底”列为必须遵守的铁规。对于人流量较大的斑马线,创新设置移动式的红绿灯,大大提升了道路的通行效率。而对不礼让的司机,交警部门一律及时依法处罚。
同时,台州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工作。市级媒体向全市刊发倡议书,将“单方礼让”推向“互动点赞”,形成车让人、人赞车的互动局面。另一方面,发挥新媒体传播作用,网络直播多渠道、多层次的文明志愿集中日行动,助推礼让斑马线形成新“风尚”。开展“小手拉大手灿烂斑马线”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在斑马线前劝导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促进家长和孩子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截至2018年年底,据交警部门统计,台州市区斑马线前礼让率高达99.8%。文明礼让斑马线已成台州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成为台州市民引以为傲的一张“金名片”。椒江区云西小区居民65岁的退休教师尹丽萍说:“家里来了从一线大城市来的客人,看见他过斑马线发现过往汽车齐刷刷停下时露出的惊讶表情,我感到十分自豪。”
无私奉献,引领社会道德新风尚
一年多来,早上五六点钟,人们常常在台州市民广场上看见一位中年男子,一会儿用抹布将地砖打湿,一会儿拿起刷子刷地。他叫王国强,以前一直在外地经商,4年前回到台州。王国强去过日本,发现日本每个城市都很干净。“为什么日本人能将城市保持得这么干净,我们就做不到吗?”王国强决定要打造一个中国最干净的市民广场,以实际行动支持台州文明城市提质。
王国强的举动感染了许多市民。现在,每天都有一批市民自发前来市民广场清洗地砖。这是无私奉献的垦荒精神在当今普通台州人身上的鲜活体现。
无私奉献的好人精神,在台州蔚然成风。
“永远的奋斗者”郭口顺已经94岁,入党七十年,离休三十载,服务群众一辈子。曾经担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的郭口顺离休后不下岗,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帮助了1137名失足青年和吸毒者。
“平安水鬼”郭文标,30多年来在海上义务救人,挽救了800多条生命。无论时间多晚、距离多远、天气多恶劣,只要接到电话,郭文标就会立刻出海救援。郭文标出海营救,一个来回,不算人工成本,光渔船油费就要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但他心甘情愿地倒贴钱。 “诚信老爹”王小先,10多年前为了治好儿子的尿毒症,欠下亲戚朋友46万元债务。儿子离世后,70多岁的王小先一人干3份工,节衣缩食,用7年时间将46万元债务全部还清。
“中國好姐姐”戴杏芬,24年前遇到3名流浪的少年,尽绵薄之力接济,像亲姐姐一样照顾他们。后来,一名少年成为大老板,找到“戴姐姐”赠奉100万元酬金时,却被她婉拒了。一个是施恩不图报,一个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个感人的故事被拍摄成电影《一辈子的姐弟》。
和合圣地,崇善尚德。台州不断完善优待道德模范的各项保障关爱机制,全力在全社会营造“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和良好氛围。台州在市民广场中轴线上,铸造一条镶嵌郭文标等11位国家和省级道德模范脚印铜模的“文明之路”,并嵌刻个人事迹二维码。椒江建成全省第一家县级“好人馆”,通过图文、影音、游戏互动等形式,多维度、立体式集中展示近年来70位椒江好人的感人事迹。台州市设立“最美关爱基金”,并指导各县(市、区)设立各自基金,用于解决好人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广泛联合各部门、各级文明单位和公益组织组建关爱联盟,撬动更大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近年来,台州先后救助“浪尖上的男人”金崇兴战胜病魔;帮助“最美护工”项菊香申请解决保障性住房;为“最美养父”罗丙庆的残疾养女办理社保,等等。
目前,台州入选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人物4位、浙江省道德模范12位、台州市道德模范103位。入选“中国好人榜”76位、“浙江好人榜”247位,入选人数领先全省。
春播一粒种,收获满园春。更多的台州人正在默默地向昔日的大陈岛志愿垦荒青年、向今天的好人模范学习。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注册志愿者超过175万人,初步构建了“全天候受理、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的志愿者服务体系。
各种志愿服务项目如雨后春笋,涌现在台州各行各业。市文化馆“文化超市3.0”公益艺术培训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评为文化部文化志愿服务优秀典型案例。黄岩义工“橘乡有爱”济危助困项目,荣获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温岭“爱心面包”微公益项目,荣获2018年浙江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路桥“乡村十礼”在全区蔚然成风,获得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创新奖,在全省推广。
奋发图强,民营经济再创辉煌
2017年11月,吉利控股集团和美国 一家飞行汽车公司举行签约仪式。这是继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宝腾汽车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莲花等项目之后再“出海”,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全球布局。李书福曾在一公开场合发表感言:“吉利一直践行全球型企业文化 建设,核心特点是尊重、适应、包容与融合,最终目标是达到合作共赢,实现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成功。
台州人李书福的感言,透露的是台州企业家群体的鲜明印记:务实而兼融,和合而创新。
台州市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诞生过我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9个台州人中就有一个是老板。进入新时代,面对金融危机、贸易摩擦等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台州企业家以“敢冒险、有硬气、善创造、不张扬”的创业本色,埋头苦干,最终让实体经济稳住阵脚,转型升级取得成效。他们始终在熟悉和擅长的行业精耕细作,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隐性冠军”产品多达156个。台州商品销往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28万台州商人遍布全球。
“千辛万苦从日本抢回个马桶盖,没想到居然是浙江台州制造,真是出口转内销。”许多消费者现在才知道,全世界最大的马桶盖生产基地在台州。
从水泥浴缸、铸铁浴缸,到淋浴房和冲浪浴缸,再到智能浴缸和马桶盖,欧路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华友参与书写了中国卫浴产品发展史,经历了台州起步、转移上海、再回乡发展的曲折之路。
“为什么再回到台州创业?”林华友回答,是响应“再创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辉煌”的号召,是看重台州配套条件好、供应链全、产业集群大的优势制造业生态。
为增强台州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台州市委、市政府积极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从保姆式、店小二式的服务,升级为“妈妈式”服务。用台州市委书记陈奕君的话说:“妈妈式”服务是无条件全身心付出、全过程奉献、全方位关怀,是更加紧密地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起来,建设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城市,为台州民营经济再创新辉煌提供有力支撑、有效保障。
正因为有与民营企业家携手同行的党委、政府,不管国内外经济形势如何复杂严峻,不管金融危机多么风大浪高,台州始终保持抓实体经济的战略定力,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一届接着一届干,不遗余力地发展民营经济:引导股份制改造,为企业上市打下基础;补贴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加强人才引进,打造企业发展“蓄水池”;实施“薪火相传”计划,培养年轻一代企业家。
“产业能级再高,创新能力再强,制造模式再转,集群配套再优,开放跨度再大,企业架构再新”。新的一年,作为民营企业“风向标”的台州,又提出了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的目标。
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协调配合,使台州民营经济持续发展。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增速居全省第二。台州已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2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63个,重点培育汽车及零部件、通用航空、模具与塑料、医药医化、智能马桶、缝制设备、泵与电机7大千亿级产业,2018年七大千亿级产业产值增长22.4%。出台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意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地位。
开拓创新,打造和美民生新家园
在台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重要的指标是民生,最重要的标准是民意。台州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升级版,更是注重开拓创新,实现民生事业跨越式发展。
教育,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2018年7月16日,镇海中学台州分校建设实质性启动。一年多来,台州启动了144个教育基建项目,华师大台州附中、北大附中飞龙湖学校等一批国内省内顶尖中小学和学前教育资源落户台州。这是台州瞄准全省第一方阵、着力打造教育高地的一大举措。
破解“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有了掷地有声的“台州答案”。早在2017年年底,台州户籍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31%。从今年1月1日起,台州进一步全面实施全市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职工、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为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解决了医保领域人群分割问题,增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群之间的公平性,实现了大病保险全员覆盖,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同时参加大病保险,包括已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退休、退职人员。
同时,全力引进国内排名靠前的知名医院和一流专科医院,启动市级医院创“三甲”工作,探索以县(市、区)为单位建设医联体、推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台州创新实施“健康一卡通”项目,“一卡就诊、脱卡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在解决就医难的问题上迈出了一大步。截至去年年底,基本实现全市覆盖。
台州还创新思路,整合全市资源,以高水准的艺术演出、全方位的地域覆盖、精准化的惠民措施和统一化的品牌形象,做到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项目、季季有节庆”,让城乡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和合台州民俗文化季”“书香台州全民阅读季”“山海台州书画艺术季”“大美台州精品展演季”等文化“四季”活动精彩纷呈。去年以来,市级文化部门举办活动129场,市县联动组织相关活动5000多场,带动基层开展各类文化演出等3萬多场,受益群众超300万人次。如今,台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连续三年保持15%以上增幅,建成总量均为全省第一。
“提升宜居美城新优势,必须绣花般地织造城市形态风貌,让城市在精致中展现建筑之美、文化气韵、现代风尚、乡愁记忆。”台州抓住城市总规编制和城市设计两个国家级试点的机遇,高标准编制新一轮城市总规,在市区组团发展、市域一体化发展中,进一步彰显坐山向海、临港拥湾、港产城湾一体的城市特质,形成疏密有度、错落有致的美好形态。
同时,台州“治水”“治气”“治土”等专项行动同步展开。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晓强要求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碧水行动、蓝天行动、净土行动、清废行动,推动美丽台州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在美丽浙江考核中,台州连续5年优秀。台州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十“,台州蓝”成为台州的又一张“金名片”。在环保部通报的全国执行环保法四个配套办法情况较好的10个地市中,台州高居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