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导演”章子怡,在天上写诗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n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章子怡

  公元14世纪,一个叫陶成道的明朝人,决定实现自己的飞翔梦。他坐在一张捆绑着47支火箭的椅子上,手持两个大风筝,用生命向天空发射了人类的第一次火光,硝烟散尽后,粉身碎骨。
  中国人对“飞天”的热望刻在历史的长河里,从木鸟到竹雀,从纸鸢浮游到硝烟腾空。哪怕在一穷二白的年代——零下30摄氏度的呼啸北风、漫天飞扬的黄沙,窝头和盐水是三餐,破旧的土坯房是居所,也不忘向天空和星宇倾诉衷肠。这样的岁月,被中国航天界元老戚发轫院士评价为:一种艰苦而幸福的生活。
  在9月30日公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诗》这一单元讲的就是这群航天人的故事。中秋节那天,主创团队在北京航天城举行了一场放映活动,88岁的戚发轫含泪看完了片子。他想起那一天在酒泉基地,“东方红一号”点火后芯箭分离,搞火箭的同志兴奋得跳了起来,他却不敢高兴。等卫星绕了半圈到达喀什站,他才跳了起来,那是终身难忘的幸福。
  导演是一位“新人”——章子怡,从影22年,合作过张艺谋、李安、王家卫、冯小刚、吴宇森等各大名导,拿过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金像奖、金马奖五大“影后”,在42岁这一年,初执导筒。在《诗》中,她展现的是黄沙漫天与星空蔚蓝下,一個四口之家普通而悲壮的故事。而在他们背后,是一群啃着窝窝头、与炸药为伍,却梦想“在天上写诗”的航天人。
左图:《我和我的父辈》之《诗》篇章海报。右图:《诗》中,章子怡饰演一名“火药雕刻工”。

“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对章子怡来说,第一个难点是找到故事的原点——航天人的事迹浩如烟海,哪一个更打动人心?
  她做了大量人物采访,8个月的时间,底稿素材生成了十几版:义无反顾投身科研的夫妇、发射基地小学里默默教书的校长、科研家属院里做风筝想让八音盒飞上天的孩子……每一个都通向无数的可能。
  直到“火药雕刻工”徐立平的故事进入她的视野。固体火箭发动机是运载火箭和导弹装备的“心脏”,里面装满橡胶一样的燃料,徐立平的工作就是用刀具为燃料整形。这是一道极为精细、危险的工序,几克的燃料就能剧烈燃烧,徐立平却要在几百公斤燃料的包围下,雕刻出误差不超过0.2毫米的火药药面。如此30多年,他的身体因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畸形地扭曲,头发也因频繁接触火药而越发稀少。
  “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这是2015年《感动中国》授予徐立平的颁奖词。章子怡被这个工作所吸引,继而发现了一群为发射“中国第一星”筚路蓝缕却隐于幕后的航天人。
  “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着。”这是中央对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提出的要求。上不上得去,要看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能不能把卫星送上去。一级、二级是液体发动机,已试验成功;难的是第三级固体发动机,国际上严密封锁技术,一切靠自力更生,摸着石头过河。
  1965年,当烈风拂过内蒙古的戈壁草滩,一群外省青年来到这里安营扎寨,秘密开展一项代号为651的工程——研制第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这里常年风沙弥漫,每跨一步都会被流沙阻滞着后退半步,腿肚子不久就酸疼僵硬。全体干部职工,一边搞科研生产,一边自己动手脱土坯,在荒坡野岭上盖起“干打垒”,一年四季,基本靠窝头、土豆和白菜果腹。
  50多年后,章子怡带着剧组来到这里拍摄,将已成为断壁残垣的“干打垒”和小学校,复原成原来的模样。当年在内蒙古工作的第一代航天人、76岁的高崇武来片场观摩时,一下“好像穿越了时空”。摄影机架在他和同事们住过的房子里,演员们忙碌在真实的发动机试车台。防爆墙钢筋裸露、斑驳陆离,是当年被上千度烈火煅烧留下的累累伤痕。
  高崇武为章子怡讲了很多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他最难忘的人是总工程师杨南生。1950年,杨南生放弃英国的高薪聘请,辗转回国,扎根荒漠。他的一条腿患上严重的坐骨神经痛,就用另一条好腿蹬着破自行车,每天顶着大风“沙漠走单骑”。那时没有高速摄影机,为了弄清发动机失败的爆炸点,杨南生常站在一墙之隔的观察窗后仔细看。透明的有机玻璃只有5厘米厚,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1970年4月24日,杨南生带领的队伍用第三级固体发动机的最后一推,将“东方红一号”送入了太空。电影里,黄轩饰演的父亲身上就有杨南生的影子——同样地骑着自行车在荒野穿梭,同样地在试车间的观察窗后与爆炸和死亡狭路相逢。星空下,他和儿子在跷跷板上谈心,隐秘地说起自己的工作:“我是个诗人,是个在天上写诗的人。”
  为了“上天写诗”,父亲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看电影的时候,高崇武不断流泪。他想起了那些年亲自见证过的燃烧和爆炸,想起了那些牺牲的战友,想起了当年航天人的那句口号:“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演出了一种“心理重压下的呕吐感”


  高崇武还给章子怡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年,4个科研人员正用高压水切割推进剂,结果发生了爆炸,全部牺牲。其中有一个小伙子,原本打算下班后和女朋友坐火车回老家,第二天就是他们的婚礼。高崇武去慰问时,女孩正躺在床上,看见他马上站起身,没有一滴眼泪,只是反复地说:“我能撑得住。”
  电影中章子怡饰演的母亲,正是这样一个女人。丈夫牺牲后,她不能告诉孩子噩耗,只说爸爸在加班,把痛苦深埋心底。单位的男同事们决定晚上集体不回家,伪装加班的假象。她手捧骨灰,深深鞠躬,脸上的肌肉不受控地抽搐着,再也无法克制住泪水。
其他文献
读书及读《读书》后,忽有感触,归纳几条,以自律之,并就正于《读书》。若蒙批评,不胜荣幸。  一、不读诗歌(古诗除外),以免自寻烦恼。  二、切勿轻信名人传记、回忆录之类。此类作品大都尚未经过“考据学”的检测。  三、少读那些各种各样的“获奖作品”,因为你搞不清楚它们为什么“获奖”。  四、翻译作品,如不能对照原著,则最好找到两种以上译本。又非万不得已,不读数人合译之作品,以免有忽而“牛头”、忽而“
纳兰性德,字容若,一个听起来都让人心动的名字。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他的《人间词话》中称纳兰性德的词“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这位写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清代第一词人,仿佛带着上天所有的恩赐出生——出身天潢贵胄之家,是权倾朝野的宰相纳兰明珠的长子;玉树临风,置身朱门广厦间,却有超凡脱俗的气质;写一手翩然惊鸿的诗词,却不是文弱书生,从小习骑射,被康熙皇帝钦点为御前侍卫……有时候,你真会怀疑马背上立天下
《脸之书》是小说家骆以军的台北故事集,一部令人头晕目眩的城市浮世绘。一个极度敏感的作者,以他的细腻和多愁善感,诉说着城市的喧嚣、烂漫与人的寂寞、孤独。  骆以军是台湾中生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台湾文化大学中文系、台湾艺术学院戏剧研究所毕业。曾出版小说《西夏旅馆》《遣悲怀》《妻梦狗》等。2010年,小说《西夏旅馆》获得“红楼梦奖”首奖。  虽然留着络腮胡子,烟瘾还很大,但骆以军留给人的印象从来都是个
“贪饱就跑,一跑就了”,这是国内许多贪官逃脱法律制裁的惯用手段。他们将海外视为避风港,想方设法转移财产,为日后做准备。而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悉尼,就是不少贪官青睐的天堂。  据环球人物杂志驻澳大利亚记者了解,悉尼很早就有关于中国贪官或其家属“深潜”于此的传闻。一些“老悉尼”常会用神秘的口气告诉记者:“那个谁谁谁,他现在就在悉尼生活。”  随着中国全球追逃追赃“猎狐2014”的展开,这些在华人圈里口耳
今年央视“3·15”晚会中,曝光了一个理财骗局。有位大妈听信了白银投资挣钱快的广告——“70倍高收益,两天净赚10万元”,把积蓄统统投了进去,然后全部赔光。看着电视上悲痛欲绝的大妈,确实让人非常难过。很多人同时也心生疑问:普通人到底能不能投资白银?是不是所有的白银投资全是骗局呢?  首先要澄清的是,当然不是所有的白银投资都是骗局,正规的白银投资平台有很多。但必须意识到,即便在正规的贵金属交易场所投
在回家的路上,我遇上一只猫。  当时我刚刚穿过马路,踏上人行道,一直蹲在电线杆旁的猫冲我“喵”地叫了一声,它一直紧盯着我,似乎等候多时。  我奇怪地看了看这只猫,像极了宫崎骏《侧耳倾听》中的那只灰色的胖猫,圆滚滚的身子,像充足了气的灰皮球。  “阿月。”我友好地笑笑,用电影里的名字唤它,“你好哦。”我拍拍它的头,继续回家。  奇怪的是阿月一直跟着我,不远不近三米距离。我快它也快,我停它也停。我回头
今年4月初,国内各大军事门户网站上出现了中国第五代隐形战斗机歼—31的最新试飞照,可谓英气逼人,引起了军事迷的一片欢呼。去年10月底,歼—31成功首飞。此前,中国曾推出了歼—20战机。据总设计师孙聪透露,歼—31未来将和歼—20进行高低任务搭配,保持持续打击能力,中国由此成为世界第二个同时试飞两种五代原型机的国家。  “粽子机”瞄准制空权  目前,无论是军队负责科研的部门,还是沈阳飞机制造公司,都
笔谈    开放之后,“比较”之风大盛,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现在,不少读书人希望总结经验,以利继续前进。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长乐黛云教授为本刊组织这一组笔谈,用意即在于此。文章所谈,虽然只是比较文学,但因作者多系中外有学养的专家,对人文科学各科的治学和学习,都有借鉴意义。对乐黛云教授的大力支持,谨此致谢!  从一九九一年开始,本刊设“各说各话”专栏,请各方面的读书人就某一问题,发表看法。上期已有
先有《负暄琐话》,继有《负暄续话》。日居月诸,尘梦云烟,端赖“负暄野老”篱下作娓娓谈,而使“余生也晚”者撷得一些儿片羽吉光。  一如《琐话》,不外记人记事。文笔依旧,总是不温不火。笔下人各有性情,有面目,有志趣,或哀或乐,或动或默,宛然如见。观作者所道,谈人谈文,似皆不轻许可,而一旦有言,则其言非苟。《梁漱溟》一例,《再谈苦雨斋》,又一例。后者写得深,写得细,怕也写得苦(字逾万,破“篱下谈”之例)
《读书》第一期林斤澜的《读杂感》,写得自在,意思也独到。卡门是寻自由和认死理儿的女人。说透了,大凡寻自由的人,都是认死理儿的。因为“自由”本身就是大哲们提出来的死理儿。不知自由为何物的人,保险不认死理儿,就像“带适,不知腰也”一样。请看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为了自由,就非得抛弃生命和爱情么?这不是卡门的认死理儿吗?或者可以说,这是浪漫主义文化模式。其定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