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当前的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而很少关注对学生的生存技能教育。本文就生存技能教育的概念、内容和实施方面作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 生存技能教育;概念;目标;科学课
1 生存技能教育的概念
概念是思维最基本的单位,是构成命题、推理的要素。这里需要给生存技能下个定义。在《现代汉语字典》中“生存”意为保存生命(跟“死亡”相对),“技能”指掌握和应用专门技术的能力。黄希庭教授给“技能”下的定义是运用知识来完成的活动方式,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生存技能指个体在后天环境中习得的经验及行为活动方式,以满足个体生存需求。广义的生存技能包括面对突发危机事件的求生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谋生技能。本文所指的生存技能就是面对突发危机事件的求生技能,是指人在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危及人的生命安全突发事件面前,保护生命安全与个人健康,顺利处理危机情况的能力。生存技能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对学生进行安全与防范意识教育,以及处理意外事件的知识传授及技能的培训。
2 生存技能教育的目标
在我国,有关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生存教育早已受到相当重视,于2005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做好2005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意见(教基[2005]4号)》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幼儿园是中小学生及幼儿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为全社会所关注。为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和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巩固整治成果,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务必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作为提高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切实把中小学幼儿园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由上可见,生存技能教育的目标至少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学生的生命安全,另一个是学生的健康成长。具体来说,就是引导学生感知、感悟生命及健康成长的意义和价值,获得生存的动力,同时掌握必要的保护生命、维护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形成尊重生命、爱惜健康的态度,进而尊重、关怀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 生存技能教育在科学课中的渗透
3.1采用演讲和讨论等形式,渗透生存技能教育。围绕生存教育主题,结合科学学科知识特点,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演讲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增加生存技能教育。如地震“教学,在课前可复制、剪辑两段录像:一段是汶川大地震的纪录片,一段是地震专家介绍地震逃生的技能。为了加深学生对地震灾害的认识,首先播放了录像片,断壁残垣、家破人亡、失去亲人的伤心欲绝,加上播音员”煸情“的解说,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情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他们有的面色凝重,有的表情惊愕,不相信地震会造成这样的人间惨剧——一接下来的讨论自然围绕两个话题展开:地震太可怕了,现在能否预先知道?如果遇到地震,我们该怎么办?同学们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献计献策、讨论热烈,最终懂得了地震逃生的基本技能。又如,在学习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后,让学生结合实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组织学生以”自然灾害与我们“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增加防灾和应对灾害的技能,提高生存能力。
3.2利用科学专题内容,渗透生存技能教育。科学专题教育具有周期短、活动性强等特点,能相对集中、灵活地实施生命教育的内容,实现生存教育的目标。但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科学专题教育的活动形式,丰富专题教育的内容,深化生存教育的内涵。①办讲座。结合科学新教材有关专题内容,举办一些诸如野外生存技能、地震台风等避险对策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危害,探究生命的可贵、生活的意义,初步具有自救互救的防灾、救灾能力。②出板报。通过科学新教材某些专栏的学习或结合某些纪念日、节日,如世界气象日、世界防灾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消防日、世界水日、交通安全日等。让学生利用班级板报,适时地开展一些班级黑板报的宣传和评比。当然,板报的内容要突出生存技能教育。体现生命教育内涵。③建网站。在学校网站上,结合教材专题中生命教育的题材,开通生命教育专题网页。让学生交流生存技能常识。
3.3灵活运用生存技能,开展生存挑战活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开放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依托科学教材引导学生学好生存技能知识,又不被教材内容所局限,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教材中的生存内容与学生活动紧密结合。
3.3.1设计生存挑战游戏,训练生存技能。如利用野外考察机会将学生带到小山林中,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从正南方向离开。以最先到达出口者为胜。活动结束后学生总结归纳他们找出方向的方法。有的在林中找一棵树桩,根据其年轮来识别方向,因为其年轮总是南面的宽而北面的窄;有的观察一棵独立的树,其南侧的枝叶茂盛,而北侧的则稀疏;也有的学生在岩石众多的地方,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岩石上布满苍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再如利用野外考察机会让学生用学过”水的净化“的方法,取得干净淡水等等,即适时通过这种野外教学活动,把点点滴滴的求生知识、生存经验和技能渗透在活动中,并传授给学生,使其临危不乱,是提高其生存能力的有力保证。
3 3,2结合科学研究性学习,鼓励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社会活动有利于学生认识社会和自然,协调学生与社会、自然的关系,有利于增强学生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实践能力,是锻炼他们生存技能的有效方式。如围绕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开展一次研究性活动;又如收集本地区有关自然灾害前兆的谚语,以及防灾减灾的有效办法,可在全班进行交流。
3,3,3加强生存技能演练,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古人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孩子们的防灾安全知识大多是从课堂和书本上获得的,但书本与现实毕竟存在差距,因此必须通过实战演练,才能获得实际的知识和技能。多一次演练,就多一项技能,多一丝希望,多一条生命。
总之,作为科学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实实在在地于科学教学中渗透生存技能教育,既符合科学新课程标准关于生存教育的理念,也符合胡锦涛总书记将灾害预防等科学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中”这一精神,还能使课堂教学与生活热点贴近,引起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姚丹,谈中小学生学生的生存教育[J],教育探索,1998,3
【关键词】 生存技能教育;概念;目标;科学课
1 生存技能教育的概念
概念是思维最基本的单位,是构成命题、推理的要素。这里需要给生存技能下个定义。在《现代汉语字典》中“生存”意为保存生命(跟“死亡”相对),“技能”指掌握和应用专门技术的能力。黄希庭教授给“技能”下的定义是运用知识来完成的活动方式,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生存技能指个体在后天环境中习得的经验及行为活动方式,以满足个体生存需求。广义的生存技能包括面对突发危机事件的求生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谋生技能。本文所指的生存技能就是面对突发危机事件的求生技能,是指人在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危及人的生命安全突发事件面前,保护生命安全与个人健康,顺利处理危机情况的能力。生存技能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对学生进行安全与防范意识教育,以及处理意外事件的知识传授及技能的培训。
2 生存技能教育的目标
在我国,有关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生存教育早已受到相当重视,于2005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做好2005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意见(教基[2005]4号)》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幼儿园是中小学生及幼儿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为全社会所关注。为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和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巩固整治成果,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务必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作为提高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切实把中小学幼儿园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由上可见,生存技能教育的目标至少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学生的生命安全,另一个是学生的健康成长。具体来说,就是引导学生感知、感悟生命及健康成长的意义和价值,获得生存的动力,同时掌握必要的保护生命、维护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形成尊重生命、爱惜健康的态度,进而尊重、关怀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 生存技能教育在科学课中的渗透
3.1采用演讲和讨论等形式,渗透生存技能教育。围绕生存教育主题,结合科学学科知识特点,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演讲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增加生存技能教育。如地震“教学,在课前可复制、剪辑两段录像:一段是汶川大地震的纪录片,一段是地震专家介绍地震逃生的技能。为了加深学生对地震灾害的认识,首先播放了录像片,断壁残垣、家破人亡、失去亲人的伤心欲绝,加上播音员”煸情“的解说,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情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他们有的面色凝重,有的表情惊愕,不相信地震会造成这样的人间惨剧——一接下来的讨论自然围绕两个话题展开:地震太可怕了,现在能否预先知道?如果遇到地震,我们该怎么办?同学们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献计献策、讨论热烈,最终懂得了地震逃生的基本技能。又如,在学习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后,让学生结合实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组织学生以”自然灾害与我们“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增加防灾和应对灾害的技能,提高生存能力。
3.2利用科学专题内容,渗透生存技能教育。科学专题教育具有周期短、活动性强等特点,能相对集中、灵活地实施生命教育的内容,实现生存教育的目标。但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科学专题教育的活动形式,丰富专题教育的内容,深化生存教育的内涵。①办讲座。结合科学新教材有关专题内容,举办一些诸如野外生存技能、地震台风等避险对策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危害,探究生命的可贵、生活的意义,初步具有自救互救的防灾、救灾能力。②出板报。通过科学新教材某些专栏的学习或结合某些纪念日、节日,如世界气象日、世界防灾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消防日、世界水日、交通安全日等。让学生利用班级板报,适时地开展一些班级黑板报的宣传和评比。当然,板报的内容要突出生存技能教育。体现生命教育内涵。③建网站。在学校网站上,结合教材专题中生命教育的题材,开通生命教育专题网页。让学生交流生存技能常识。
3.3灵活运用生存技能,开展生存挑战活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开放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依托科学教材引导学生学好生存技能知识,又不被教材内容所局限,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教材中的生存内容与学生活动紧密结合。
3.3.1设计生存挑战游戏,训练生存技能。如利用野外考察机会将学生带到小山林中,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从正南方向离开。以最先到达出口者为胜。活动结束后学生总结归纳他们找出方向的方法。有的在林中找一棵树桩,根据其年轮来识别方向,因为其年轮总是南面的宽而北面的窄;有的观察一棵独立的树,其南侧的枝叶茂盛,而北侧的则稀疏;也有的学生在岩石众多的地方,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岩石上布满苍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再如利用野外考察机会让学生用学过”水的净化“的方法,取得干净淡水等等,即适时通过这种野外教学活动,把点点滴滴的求生知识、生存经验和技能渗透在活动中,并传授给学生,使其临危不乱,是提高其生存能力的有力保证。
3 3,2结合科学研究性学习,鼓励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社会活动有利于学生认识社会和自然,协调学生与社会、自然的关系,有利于增强学生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实践能力,是锻炼他们生存技能的有效方式。如围绕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开展一次研究性活动;又如收集本地区有关自然灾害前兆的谚语,以及防灾减灾的有效办法,可在全班进行交流。
3,3,3加强生存技能演练,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古人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孩子们的防灾安全知识大多是从课堂和书本上获得的,但书本与现实毕竟存在差距,因此必须通过实战演练,才能获得实际的知识和技能。多一次演练,就多一项技能,多一丝希望,多一条生命。
总之,作为科学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实实在在地于科学教学中渗透生存技能教育,既符合科学新课程标准关于生存教育的理念,也符合胡锦涛总书记将灾害预防等科学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中”这一精神,还能使课堂教学与生活热点贴近,引起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姚丹,谈中小学生学生的生存教育[J],教育探索,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