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际需要,培养既有中等层次的专业知识,又有很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介于技能型和智力型之间的人才,即技能——智能型人才是非常缺乏的。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品加工和技术服务的智能化要求不断加大,迫切需要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人才,即智能人才,这类人才毕业后就能“上岗”、“顶岗”。
要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以下六个方面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的关键。
1 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依据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应考虑市场导向和产业定位,坚持市场缺什么专业人才,学校就设置相应专业的策略。学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交流和联系,设立有行业代表参加的专业管理委员会。该专业管理委员会对教学、实训、毕业设计、毕业生就业和教师课题来源等进行指导和协助,形成学校与企业间互惠互利、良性循环的办学机制。 学校在设置专业时,应该做到: ①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本地区或跨地区经济行为发展规模、人才需求和发展趋势,按照企业、行业的实际情况及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
②根据行业特点,划分专业粗细结合,跨系科适当合并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
③遵循产品生产以销定产原则,高质量地设置市场需要的专业,而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盲目地开设一些“热门”专业。
根据以上原则,经济发达地区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可设置以下专业:
①与地方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如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汽车运用技术等专业;
②就业面广的专业,如计算机技术、商务英语等专业;
③自身优势明显、又有企业依托的专业,如我校的矿山机电和采掘技术专业、计算机专业以及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等;
④与新兴学科相关,人无我有的专业,如:信息安全工程专业和煤矿安全技术专业。
2 教学计划以适用为原则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高教育有着显著的区别,因此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办学方针必须有全新的认识。普高教育比较注重基础理论的掌握和应用,教学计划的制定讲究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根据产业特点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职业定向性,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会用、懂设计、能出产品,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应用为目的。所以,在设置办学目标、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训内容时要与行业紧密结合,并随着行业的发展作相应的调整。中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学生不能只学技能,不学理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学习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而定,不要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可能是跨学科的,即市场需要何种专业技能,就必须培训该种技能。要讲究教学计划的稳定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不变的是基本理论,变化的是应用技术。
教学计划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①培养复合型跨专业的技术型或应用型人才;②打好必需的理论基础和选择必需的专业知识;③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有恰当的比例;④正确处理校内实践与生产现场实践的关系;⑤提供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⑥要实行宽进严出的教育教学原则,严谨揠苗助长或给不合格的学生发放职业资格证。
3 实践环节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抓好实验、实训、社会实践这三个实践性环节。采用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体系,要坚持课程设置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应有机结合。要增加生产实习课时,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减少验证性实验,提高技能实训,技能训练原则上要达到总学时的1/3—1/2。
实践是培养技术型或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实践环节应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一是学校内的实践环节,即实验和实训,这个环节可以结合专业技术课程或单独列出项目安排;二是亲临现场,到职业岗位上去实践,既可以运用所学到的课本知识,更能够学习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岗位操作技能。
4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和选择及编写、讲课、辅导、答疑、实验、实习、毕业设计、学生考核、成绩评定等等都由教师承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优劣,对教学质量的高低起到决定性作用。作为从事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教师,既要有良好的素质,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专业新技术、新工艺。因此必须建设一支既具备普高教师素质,又具备生产一线技术骨干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此外,可以聘请生产一线的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兼职教师,使之成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实施实验、实训、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指导力量。
5 职业道德教育等应贯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全过程
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训练。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模拟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比如:职业道德培养、敬业爱岗、严格守时、刻苦耐劳、团结协作、环保意识、衣着整洁、求上进等。与普高毕业生相比。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将有更多的机会直接面向客户,面向服务对象。所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更应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优秀的职业风范,即更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教育非常重要。应贯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全过程。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脚踏实地从事学习、工作和科研,当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恒心,要不断地引导和感化,努力做到言传身教。
6 职业技术教育要与安全心理学教育相结合
实践证明,在紧张、危险的工作环境中,安全心理素质强就会激发斗志、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员工的技术素质就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处理好险情,保证安全生产。对智能型人才进行安全心理教育,就是要运用安全心理学这个手段,建立智能型人才心理模型,形成安全心理定势,提高安全心理容量。从而使职业智能型人才在生产中能够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做出适应性的反应,用安全心理指导行为,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职业智能型人才安全心理培养是一个新内容、新任务。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要采取逐步展开的方式,内容从简到繁,方式由易到难,做到经常化、渐进式,有计划、有步骤、有程序的进行。通过教育教学,使智能型人才自觉地控制心理活动,指导好自己的工作行为,保障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加强和搞好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科学健康地发展,已迫在眉睫,应当引起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遵循以上六种模式实施教育,同时还要在现实工作中不断分析、探讨和研究职业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方法,努力使职业技术教育为现代化建设再作新贡献。
要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以下六个方面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的关键。
1 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依据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应考虑市场导向和产业定位,坚持市场缺什么专业人才,学校就设置相应专业的策略。学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交流和联系,设立有行业代表参加的专业管理委员会。该专业管理委员会对教学、实训、毕业设计、毕业生就业和教师课题来源等进行指导和协助,形成学校与企业间互惠互利、良性循环的办学机制。 学校在设置专业时,应该做到: ①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本地区或跨地区经济行为发展规模、人才需求和发展趋势,按照企业、行业的实际情况及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
②根据行业特点,划分专业粗细结合,跨系科适当合并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
③遵循产品生产以销定产原则,高质量地设置市场需要的专业,而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盲目地开设一些“热门”专业。
根据以上原则,经济发达地区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可设置以下专业:
①与地方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如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汽车运用技术等专业;
②就业面广的专业,如计算机技术、商务英语等专业;
③自身优势明显、又有企业依托的专业,如我校的矿山机电和采掘技术专业、计算机专业以及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等;
④与新兴学科相关,人无我有的专业,如:信息安全工程专业和煤矿安全技术专业。
2 教学计划以适用为原则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高教育有着显著的区别,因此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办学方针必须有全新的认识。普高教育比较注重基础理论的掌握和应用,教学计划的制定讲究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根据产业特点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职业定向性,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会用、懂设计、能出产品,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应用为目的。所以,在设置办学目标、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训内容时要与行业紧密结合,并随着行业的发展作相应的调整。中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学生不能只学技能,不学理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学习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而定,不要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可能是跨学科的,即市场需要何种专业技能,就必须培训该种技能。要讲究教学计划的稳定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不变的是基本理论,变化的是应用技术。
教学计划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①培养复合型跨专业的技术型或应用型人才;②打好必需的理论基础和选择必需的专业知识;③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有恰当的比例;④正确处理校内实践与生产现场实践的关系;⑤提供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⑥要实行宽进严出的教育教学原则,严谨揠苗助长或给不合格的学生发放职业资格证。
3 实践环节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抓好实验、实训、社会实践这三个实践性环节。采用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体系,要坚持课程设置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应有机结合。要增加生产实习课时,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减少验证性实验,提高技能实训,技能训练原则上要达到总学时的1/3—1/2。
实践是培养技术型或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实践环节应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一是学校内的实践环节,即实验和实训,这个环节可以结合专业技术课程或单独列出项目安排;二是亲临现场,到职业岗位上去实践,既可以运用所学到的课本知识,更能够学习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岗位操作技能。
4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和选择及编写、讲课、辅导、答疑、实验、实习、毕业设计、学生考核、成绩评定等等都由教师承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优劣,对教学质量的高低起到决定性作用。作为从事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教师,既要有良好的素质,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专业新技术、新工艺。因此必须建设一支既具备普高教师素质,又具备生产一线技术骨干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此外,可以聘请生产一线的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兼职教师,使之成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实施实验、实训、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指导力量。
5 职业道德教育等应贯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全过程
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训练。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模拟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比如:职业道德培养、敬业爱岗、严格守时、刻苦耐劳、团结协作、环保意识、衣着整洁、求上进等。与普高毕业生相比。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将有更多的机会直接面向客户,面向服务对象。所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更应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优秀的职业风范,即更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教育非常重要。应贯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全过程。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脚踏实地从事学习、工作和科研,当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恒心,要不断地引导和感化,努力做到言传身教。
6 职业技术教育要与安全心理学教育相结合
实践证明,在紧张、危险的工作环境中,安全心理素质强就会激发斗志、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员工的技术素质就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处理好险情,保证安全生产。对智能型人才进行安全心理教育,就是要运用安全心理学这个手段,建立智能型人才心理模型,形成安全心理定势,提高安全心理容量。从而使职业智能型人才在生产中能够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做出适应性的反应,用安全心理指导行为,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职业智能型人才安全心理培养是一个新内容、新任务。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要采取逐步展开的方式,内容从简到繁,方式由易到难,做到经常化、渐进式,有计划、有步骤、有程序的进行。通过教育教学,使智能型人才自觉地控制心理活动,指导好自己的工作行为,保障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加强和搞好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科学健康地发展,已迫在眉睫,应当引起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遵循以上六种模式实施教育,同时还要在现实工作中不断分析、探讨和研究职业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方法,努力使职业技术教育为现代化建设再作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