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企业治理中越来越重视企业内部控制,而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的一大法宝。基于此,本文从当前国企内部控制存在的困境入手,论述了预算管理是国企内部控制水平提升的保证,进一步分析了企业以预算管理为核心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方式。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 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是解决企业的内部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其具体的内容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通过具体数据的形式及量化的形式化为预算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预算目标为导向随时进行调整,同时也能定期对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全面预算是一个高效的管理控制方法,它不仅体现了内部控制的深层次要求,同时也在企业搭建高效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当前国企内部控制存在的困境
1.治理结构存在诸多不足。当前,国企多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同时法人治理结构也构成了其众多架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法人治理结构的运作直接决定着资产投入方的回报。但目前情况不容乐观,许多国企并没有将合理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落到实处,其中董事会人员不足,暗箱操作的情况更是司空见惯。内部控制环境因素是治理结构运作的直接体现,存在各种缺陷的治理结构会导致内部控制环境紊乱,不足以应对规避企业面临的未知风险。
2.内部控制考核机制僵化,极易滋生内部风险。当前的国企内部考核体制中,一味强调遵循旧有的考核方式,缺少灵活性。同时,不少企业在发展阶段过分注重“大而全”,忽视了经營质量这一重要环节,对企业管理者形成了误导,形成了潜在风险。
3.忽视经营质量,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模式也会导致内部控制失效。当前的国企考核体制是针对经营规模是否扩张以及预期利润是否达到为核心的考核机制,而对企业增加值、资金流入等指标漠不关心。这些指标恰恰反映着价值创造能力,这种顾此失彼的考核体制很容易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会计数据发生偏差,内部控制也会因此变成一纸空谈。
总之,以上提及的三个问题普遍存在于国有企业中,这些问题也是内部控制体系在国企管理中合理有效运作的几大障碍。
二、预算管理是国企内部控制水平提升的保证
1.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1.1全面预算正好弥补了内部控制缺乏风险评估指标这一缺陷。以具体数据为标准,全面预算可以对单位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展望,通过对经营活动的探查、预估和微调,继而可以更清晰地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判。全面预算的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直接将风险评估架构于其上。
1.2全面预算管理集中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多样化的管控手段。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也涵盖了一系列的子体系,包括资金筹措体系、人力资源体系、生产控制体系、成本管理体系等各类体系。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将经营活动直观、清晰、全面地反映出来,也较为直观地体现了内部控制环境。
1.3全面预算的合理有效运行,最终也会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改进形成积极的作用。全面预算作为一个标准化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更科学合理地界定以及评估经营活动中的经营管理责任,而这也保证了内部控制活动的功能有效完整地发挥。
2.预算的契约化特征是维系内控体系的纽带。企业内部之间互动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部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依靠于通过预算管理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预算的本质是契约,基于契约精神签订文件,企业内部形成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代理人业绩的评定标准为,预算是否实现以及实现后的完成度。内部控制最重要的控制环境是公司治理,内部控制能够发挥作用也是基于这种契约性的纽带作用。这种纽带作用的直观体现是权利、责任、义务的合理安排。内部控制体现能够持续发生作用的基础是通过预算产生与公司治理结构相匹配的契约安排。
3.内部控制要依靠预算管理来落实。
3.1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综合管理手段,在规划预测、管理控制、沟通协调、考核激励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了企业各类信息的集合,其将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促进了内控体系的完善。全面预算将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联系起来,起到了规划预测、管理控制、沟通协调、考核激励的重要作用,实现了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的集成。
3.2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总体目标趋于一致。内部控制致力于经济、高效的实现企业目标,同时防止和发现舞弊,保障资产安全及信息完整。而全面预算作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有效工具,内部控制目标实现应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手段。
3.3有效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内部利益分配、责权分配的合理安排,与内部控制的管理动机及手段不谋而合。内部控制注重内部牵制、风险防范和价值创造,可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责权分配、目标导向作用来实现。
三、国企以预算管理为核心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1.融合管理体系。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保证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运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有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平台,内部控制的建设就能够有效地衔接企业的发展目标,并能将内控体系落实到企业内部的各个机构,进行合理的责任界定。由此可见,只有将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这个平台上,两者互为匹配,以平台为基础,以体系为核心内容,才能将两者的优点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管理责任的评定依靠的是责任预算,而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架构具体依托的是预算授权体系和执行流程。只有将内部控制机制与全面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整个管理体系的运作效率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
2.完善报告体系。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始末是内部控制合理有效运行的基本准则。企业的业务流程以及授权体系是否严格落实、是否与企业目标有偏差,需要依靠完善的报告体系来及时地了解掌握企业日常经营中的问题。通过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在全面预算的平台,企业内部各个子机构可以分别针对自身的预算目标与实际完成情况,若出现差异,则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使下一阶段的预算达到预期目标,在企业内部形成良性反馈,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建立灵活的调整机制,保证企业的年度预算目标顺利完成。以全面预算平台为基础的内部报告体系,可以使企业在目标管理过程中更加清晰严密。
3.健全考核体系。预算是一种价值化的目标体系,对其执行与完成的情况应在目标完成后进行客观权威严肃的认定,优将劣罚。健全合理的考核体系可以更好地发挥预算的激励与约束作用。预算考核的内容分别是预算执行人的考核及其业绩的评价以及整个预算管理系统的评价。其中,前者的主要作用是实现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措施必不可少;后者则是对整个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可以对整个预算管理系统进行完善优化。除此之外,也要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通过预算目标的完成度评价其有效性。
4.创新执行机制。当前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依托于所谓的规章制度,照章办事,僵化的制度束缚住了企业人员的创造性,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监督体系也会导致员工与企业目标的脱节。这就需要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创造出与企业目标相匹配的执行机制,依托全面预算管理的平台进行完善的内部控制,激励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人人都要控制”的生产经营氛围。以预算为导向对企业的目标及各项经济行为进行规范化组织,对经营中的管理行为与发生偏差的预算目标及时纠偏,以此保障企业目标的顺利达成。预算模式下的个体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联系紧密,重点强调过程控制,形成良性反馈,最终使企业目标顺利达成。
四、结语
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要求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应结合自身情况,改变被动控制的现状,力求达到主动控制,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转换思想,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保障企业目标的顺利完成,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隋玉明.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4年01期.
[2]杨莉娟.预算管理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对策分析[J].企业研究,2014年04期.
[3]孙继田.预算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时代金融,2013年36期.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 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是解决企业的内部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其具体的内容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通过具体数据的形式及量化的形式化为预算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预算目标为导向随时进行调整,同时也能定期对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全面预算是一个高效的管理控制方法,它不仅体现了内部控制的深层次要求,同时也在企业搭建高效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当前国企内部控制存在的困境
1.治理结构存在诸多不足。当前,国企多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同时法人治理结构也构成了其众多架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法人治理结构的运作直接决定着资产投入方的回报。但目前情况不容乐观,许多国企并没有将合理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落到实处,其中董事会人员不足,暗箱操作的情况更是司空见惯。内部控制环境因素是治理结构运作的直接体现,存在各种缺陷的治理结构会导致内部控制环境紊乱,不足以应对规避企业面临的未知风险。
2.内部控制考核机制僵化,极易滋生内部风险。当前的国企内部考核体制中,一味强调遵循旧有的考核方式,缺少灵活性。同时,不少企业在发展阶段过分注重“大而全”,忽视了经營质量这一重要环节,对企业管理者形成了误导,形成了潜在风险。
3.忽视经营质量,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模式也会导致内部控制失效。当前的国企考核体制是针对经营规模是否扩张以及预期利润是否达到为核心的考核机制,而对企业增加值、资金流入等指标漠不关心。这些指标恰恰反映着价值创造能力,这种顾此失彼的考核体制很容易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会计数据发生偏差,内部控制也会因此变成一纸空谈。
总之,以上提及的三个问题普遍存在于国有企业中,这些问题也是内部控制体系在国企管理中合理有效运作的几大障碍。
二、预算管理是国企内部控制水平提升的保证
1.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1.1全面预算正好弥补了内部控制缺乏风险评估指标这一缺陷。以具体数据为标准,全面预算可以对单位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展望,通过对经营活动的探查、预估和微调,继而可以更清晰地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判。全面预算的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直接将风险评估架构于其上。
1.2全面预算管理集中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多样化的管控手段。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也涵盖了一系列的子体系,包括资金筹措体系、人力资源体系、生产控制体系、成本管理体系等各类体系。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将经营活动直观、清晰、全面地反映出来,也较为直观地体现了内部控制环境。
1.3全面预算的合理有效运行,最终也会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改进形成积极的作用。全面预算作为一个标准化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更科学合理地界定以及评估经营活动中的经营管理责任,而这也保证了内部控制活动的功能有效完整地发挥。
2.预算的契约化特征是维系内控体系的纽带。企业内部之间互动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部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依靠于通过预算管理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预算的本质是契约,基于契约精神签订文件,企业内部形成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代理人业绩的评定标准为,预算是否实现以及实现后的完成度。内部控制最重要的控制环境是公司治理,内部控制能够发挥作用也是基于这种契约性的纽带作用。这种纽带作用的直观体现是权利、责任、义务的合理安排。内部控制体现能够持续发生作用的基础是通过预算产生与公司治理结构相匹配的契约安排。
3.内部控制要依靠预算管理来落实。
3.1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综合管理手段,在规划预测、管理控制、沟通协调、考核激励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了企业各类信息的集合,其将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促进了内控体系的完善。全面预算将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联系起来,起到了规划预测、管理控制、沟通协调、考核激励的重要作用,实现了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的集成。
3.2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总体目标趋于一致。内部控制致力于经济、高效的实现企业目标,同时防止和发现舞弊,保障资产安全及信息完整。而全面预算作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有效工具,内部控制目标实现应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手段。
3.3有效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内部利益分配、责权分配的合理安排,与内部控制的管理动机及手段不谋而合。内部控制注重内部牵制、风险防范和价值创造,可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责权分配、目标导向作用来实现。
三、国企以预算管理为核心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1.融合管理体系。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保证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运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有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平台,内部控制的建设就能够有效地衔接企业的发展目标,并能将内控体系落实到企业内部的各个机构,进行合理的责任界定。由此可见,只有将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这个平台上,两者互为匹配,以平台为基础,以体系为核心内容,才能将两者的优点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管理责任的评定依靠的是责任预算,而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架构具体依托的是预算授权体系和执行流程。只有将内部控制机制与全面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整个管理体系的运作效率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
2.完善报告体系。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始末是内部控制合理有效运行的基本准则。企业的业务流程以及授权体系是否严格落实、是否与企业目标有偏差,需要依靠完善的报告体系来及时地了解掌握企业日常经营中的问题。通过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在全面预算的平台,企业内部各个子机构可以分别针对自身的预算目标与实际完成情况,若出现差异,则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使下一阶段的预算达到预期目标,在企业内部形成良性反馈,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建立灵活的调整机制,保证企业的年度预算目标顺利完成。以全面预算平台为基础的内部报告体系,可以使企业在目标管理过程中更加清晰严密。
3.健全考核体系。预算是一种价值化的目标体系,对其执行与完成的情况应在目标完成后进行客观权威严肃的认定,优将劣罚。健全合理的考核体系可以更好地发挥预算的激励与约束作用。预算考核的内容分别是预算执行人的考核及其业绩的评价以及整个预算管理系统的评价。其中,前者的主要作用是实现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措施必不可少;后者则是对整个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可以对整个预算管理系统进行完善优化。除此之外,也要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通过预算目标的完成度评价其有效性。
4.创新执行机制。当前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依托于所谓的规章制度,照章办事,僵化的制度束缚住了企业人员的创造性,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监督体系也会导致员工与企业目标的脱节。这就需要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创造出与企业目标相匹配的执行机制,依托全面预算管理的平台进行完善的内部控制,激励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人人都要控制”的生产经营氛围。以预算为导向对企业的目标及各项经济行为进行规范化组织,对经营中的管理行为与发生偏差的预算目标及时纠偏,以此保障企业目标的顺利达成。预算模式下的个体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联系紧密,重点强调过程控制,形成良性反馈,最终使企业目标顺利达成。
四、结语
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要求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应结合自身情况,改变被动控制的现状,力求达到主动控制,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转换思想,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保障企业目标的顺利完成,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隋玉明.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4年01期.
[2]杨莉娟.预算管理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对策分析[J].企业研究,2014年04期.
[3]孙继田.预算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时代金融,2013年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