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孩的日记
阻止我继续前进的是什么?我时常这样问自己。
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但总会懒洋洋地不想动。
我明知道第二天该交作业,可拿着笔就是写不下去;我明知道要去买饭,可总是拖到食堂关门前的最后一刻才不情不愿地跑去;我明知道该看书,可就是看不懂,书上的每个字好像都在跳舞,让我忍不住想去玩跳舞机;可真的要穿上衣服上街去玩跳舞机,又莫名其妙地打消了念头。
可能现在唯一坚持下来的,就是写日记了吧。每天麻木而粗糙地记着天气,写些自己都觉得狗屁不通的流水账,好像就是日记的意义。
恐怕有一天,我会连日记都不愿意动手去写。那时候我不知道自己还会做什么……
李帆的日记到此结束。最后的时间是一周以前。
作家梦?
李帆虽然是理科生,但小时候家里人却都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个作家。父母给他买各种书,从小让他看作家的故事来激励他,还和学校的语文老师达成一致,让老师帮忙培养他的写作天赋。
老师给李帆布置了很多写作方面的作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让他坚持写日记。
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平时还要去上各种兴趣小组,让李帆的日记越写越缩水。终于有一天,他反抗了,决定——罢写。
罢写的结果很惨,老师和父母同时给他压力。老师说他不求上进,恨铁不成钢;父母则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他男孩子应该迎着困难上,克服自己的懒惰。
李帆最后还是恢复了写日记。真的没什么可写,他就开始每天绞尽脑汁地找各种各样的事情写,从一开始编造什么捡钱和扶老奶奶过马路开始,到后来他的流水账。这十几年下来,日记也攒了厚厚一大摞。
但是最近他觉得越来越索然无味了。大学生活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多姿多彩,也没有那么多可以写的东西,很多时候就是早上起床,白天上课,晚上打牌。
渐渐地,李帆开始“忘记”写日记了。从最开始的忘了定时写日记,发展到有时候可能几天都想不起来。每当这种时候,他总是很痛苦地责怪自己没有毅力。不过越责怪越没用,最后还是会忘。
阻抗——无所不在的挫败感
李帆面临的不是什么抑郁症,而是人人都可能会遇到的——阻抗。
阻抗其实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它是一种内在的不舒适感。人们在试图做一件自己看来感到“冒险”的事情时,常常会体会到这种感觉。即使这件事情可能非常小,而且人们从理智层面上知道它很急迫,但阻抗仍然会产生作用。就像李帆写日记,尽管他从理智上知道写日记用不了太多时间,而且它是一个很不错的习惯,但是“忘记”写日记带给他的那种无所不在的挫败感却始终会让他抬不起头。
他并非是失去了乐趣,也不是忽然变得懒惰,实际上,是他内在的某种因素在执意阻止着他。
李帆父母的教导,从长远来看,毫无疑问是有益的,但是它也会对李帆造成压力。人应该有能力去奋斗,去拼搏;遇到困难时绝不能犹豫或者退缩,否则就意味着天性上的软弱。李帆当年遇到的其实就是一次阻抗,只是它用一种表面上看起来很正当的理由合理化了:“我没什么可写的。”他度过了那次与阻抗的斗争。然而上了大学,环境的改变让他再次发现了阻抗。这次他在与阻抗的孤军奋战中,失败了。
问题的症结正在于此:为什么一定要去与阻抗抗争呢?
如果阻抗是一种特殊人群才会感觉到的东西,那么它需要人们去克服。但它实际上普遍存在,而且并非是一种失常的状态,所以人们不应该把它视为软弱。相反,它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生理反应,是人达成目标的整个系统中的一部分,使我们自己更愿意停留在熟悉的环境中,而不愿意去冒险。
所以李帆的困扰不是阻抗,而是他不能战胜阻抗所引起的挫败感。
努力去做,做不到就放弃
阻抗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平时沉睡,只在受到巨大情绪驱使的时候才会跳起来。心理医生和李帆约好,最近这段时间,先不要提“写日记”这件可能会引发阻抗的事。如果平时真的想写点什么东西,随手写来就是了,也不要去过多地考虑字数问题,更不要把它变成熟悉的日记体。因为那些都会让阻抗暴怒着醒来。
如果这一天真的有非常想写的东西,也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可以任之发展下去。因为某天的超常写作,常常引发的是更大的阻抗,让接下来的几天都充满挫败感。
李帆决定从他每天力所能及的一点点小事开始做起:偶尔写个小字条,记录下自己的心情。
可惜这个方法效果不好。没过多久,李帆又来找心理医生,说他现在哪怕连最小的字条也不愿意见到。
其实,李帆那阵子其实还是没有真正放下重拾日记的作家梦。他还是忍不住想激发自己曾经有过的最佳状态。正是这种渴望让阻抗再一次卷土重来。所以这次心理医生告诉他:干脆地放弃,承认自己这段时间什么都不想写的事实。
这一步的重要性在于,通常人们对阻抗所引发的沮丧深恶痛绝,其痛恨的程度已经到了令人同时产生两种矛盾心理的地步。所以为了减轻痛苦,人们会选择放弃自己真正要追求的东西。而承认放弃,其实是从另一个侧面绕过了人们阻抗的监控机制,给自己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
尽管很不舒服,但李帆还是熬过了这个阶段。一段时间后,他似乎恢复了那种对文字和生活的敏感与热情,日记里的热情蓬勃欲出。
李帆成功地克服了自己的阻抗。
阻抗对人最大的伤害就在于,它会让人忘记希望,一旦想到希望,就会因为气馁而放弃。所以在面对阻抗时,更应该稳步前进,绕过那些让人不快或懒惰的东西,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果连这也做不到,就给自己一个休息的空间,承认放弃。
我们每个人都有阻抗,你的阻抗是什么呢?
摘编自《青年心理》 编辑/仝仝
阻止我继续前进的是什么?我时常这样问自己。
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但总会懒洋洋地不想动。
我明知道第二天该交作业,可拿着笔就是写不下去;我明知道要去买饭,可总是拖到食堂关门前的最后一刻才不情不愿地跑去;我明知道该看书,可就是看不懂,书上的每个字好像都在跳舞,让我忍不住想去玩跳舞机;可真的要穿上衣服上街去玩跳舞机,又莫名其妙地打消了念头。
可能现在唯一坚持下来的,就是写日记了吧。每天麻木而粗糙地记着天气,写些自己都觉得狗屁不通的流水账,好像就是日记的意义。
恐怕有一天,我会连日记都不愿意动手去写。那时候我不知道自己还会做什么……
李帆的日记到此结束。最后的时间是一周以前。
作家梦?
李帆虽然是理科生,但小时候家里人却都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个作家。父母给他买各种书,从小让他看作家的故事来激励他,还和学校的语文老师达成一致,让老师帮忙培养他的写作天赋。
老师给李帆布置了很多写作方面的作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让他坚持写日记。
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平时还要去上各种兴趣小组,让李帆的日记越写越缩水。终于有一天,他反抗了,决定——罢写。
罢写的结果很惨,老师和父母同时给他压力。老师说他不求上进,恨铁不成钢;父母则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他男孩子应该迎着困难上,克服自己的懒惰。
李帆最后还是恢复了写日记。真的没什么可写,他就开始每天绞尽脑汁地找各种各样的事情写,从一开始编造什么捡钱和扶老奶奶过马路开始,到后来他的流水账。这十几年下来,日记也攒了厚厚一大摞。
但是最近他觉得越来越索然无味了。大学生活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多姿多彩,也没有那么多可以写的东西,很多时候就是早上起床,白天上课,晚上打牌。
渐渐地,李帆开始“忘记”写日记了。从最开始的忘了定时写日记,发展到有时候可能几天都想不起来。每当这种时候,他总是很痛苦地责怪自己没有毅力。不过越责怪越没用,最后还是会忘。
阻抗——无所不在的挫败感
李帆面临的不是什么抑郁症,而是人人都可能会遇到的——阻抗。
阻抗其实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它是一种内在的不舒适感。人们在试图做一件自己看来感到“冒险”的事情时,常常会体会到这种感觉。即使这件事情可能非常小,而且人们从理智层面上知道它很急迫,但阻抗仍然会产生作用。就像李帆写日记,尽管他从理智上知道写日记用不了太多时间,而且它是一个很不错的习惯,但是“忘记”写日记带给他的那种无所不在的挫败感却始终会让他抬不起头。
他并非是失去了乐趣,也不是忽然变得懒惰,实际上,是他内在的某种因素在执意阻止着他。
李帆父母的教导,从长远来看,毫无疑问是有益的,但是它也会对李帆造成压力。人应该有能力去奋斗,去拼搏;遇到困难时绝不能犹豫或者退缩,否则就意味着天性上的软弱。李帆当年遇到的其实就是一次阻抗,只是它用一种表面上看起来很正当的理由合理化了:“我没什么可写的。”他度过了那次与阻抗的斗争。然而上了大学,环境的改变让他再次发现了阻抗。这次他在与阻抗的孤军奋战中,失败了。
问题的症结正在于此:为什么一定要去与阻抗抗争呢?
如果阻抗是一种特殊人群才会感觉到的东西,那么它需要人们去克服。但它实际上普遍存在,而且并非是一种失常的状态,所以人们不应该把它视为软弱。相反,它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生理反应,是人达成目标的整个系统中的一部分,使我们自己更愿意停留在熟悉的环境中,而不愿意去冒险。
所以李帆的困扰不是阻抗,而是他不能战胜阻抗所引起的挫败感。
努力去做,做不到就放弃
阻抗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平时沉睡,只在受到巨大情绪驱使的时候才会跳起来。心理医生和李帆约好,最近这段时间,先不要提“写日记”这件可能会引发阻抗的事。如果平时真的想写点什么东西,随手写来就是了,也不要去过多地考虑字数问题,更不要把它变成熟悉的日记体。因为那些都会让阻抗暴怒着醒来。
如果这一天真的有非常想写的东西,也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可以任之发展下去。因为某天的超常写作,常常引发的是更大的阻抗,让接下来的几天都充满挫败感。
李帆决定从他每天力所能及的一点点小事开始做起:偶尔写个小字条,记录下自己的心情。
可惜这个方法效果不好。没过多久,李帆又来找心理医生,说他现在哪怕连最小的字条也不愿意见到。
其实,李帆那阵子其实还是没有真正放下重拾日记的作家梦。他还是忍不住想激发自己曾经有过的最佳状态。正是这种渴望让阻抗再一次卷土重来。所以这次心理医生告诉他:干脆地放弃,承认自己这段时间什么都不想写的事实。
这一步的重要性在于,通常人们对阻抗所引发的沮丧深恶痛绝,其痛恨的程度已经到了令人同时产生两种矛盾心理的地步。所以为了减轻痛苦,人们会选择放弃自己真正要追求的东西。而承认放弃,其实是从另一个侧面绕过了人们阻抗的监控机制,给自己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
尽管很不舒服,但李帆还是熬过了这个阶段。一段时间后,他似乎恢复了那种对文字和生活的敏感与热情,日记里的热情蓬勃欲出。
李帆成功地克服了自己的阻抗。
阻抗对人最大的伤害就在于,它会让人忘记希望,一旦想到希望,就会因为气馁而放弃。所以在面对阻抗时,更应该稳步前进,绕过那些让人不快或懒惰的东西,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果连这也做不到,就给自己一个休息的空间,承认放弃。
我们每个人都有阻抗,你的阻抗是什么呢?
摘编自《青年心理》 编辑/仝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