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研究抗焦虑抑郁药物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 摘取我院近年来5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抑制胃酸和促胃动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7.69%和92.31%,均高于对照组的26.92%和7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抑郁症的消化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常规促消化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焦虑抑郁;临床疗效
对于伴有抑郁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来说,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患者自身精神上的因素导致,所以我们认为除了从常规角度对患者进行抑制胃酸分泌和促进胃动力治疗以外,还应当进行针对抑郁症的抗焦虑抑郁治疗和必要的心理治疗[1],才能更加行之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以下是摘取我院自2008年至2011年间消化科52例伴有抑郁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统计学角度去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摘取我院自2008年至2011年间消化科52例伴有抑郁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资料,其中男性患者31例,年龄在22~67岁之间;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28~71岁之间。以上患者临床表现为自觉上腹部鼓胀、容易出现饱腹感、上腹部疼痛、胃部灼热、厌食等。胃镜检查均无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器质性病变出现,常规检查正常,无食管炎等食管性疾病,并通过B超检查排除肝胆胰脾疾病。在症状出现前,以上52例患者均有突发性事件或不良生活行为导致精神或心理失衡,随后出现以上症状至今。
1.2 治疗方法
将以上5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26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给予患者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胃黏膜保护剂、胃肠动力促进剂以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等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患者加服抗焦虑抑郁药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每天一次,早晨饭前一片口服)。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6周,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理障碍辅导治疗,并详细询问病情病况记录在案,及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药物用量,一旦出现不能耐受或不良反应则立刻停药换药[2]。嘱咐患者戒烟戒酒,不要饮用咖啡、茶等饮品。在治疗前后使用焦虑自我评量表、抑郁自我评量表对患者心理情绪状态做出评定,确认患者为焦虑或抑郁状态(分值≥50)。
1.3 评定标准
有效:患者的临床表现改善,症状缓解,症状积分减少50%~70%;显效:患者临床表现明显改善,症状治愈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75%;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出现症状加重,症状积分减少<5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评定
使用SPSS13.0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计量以x±s来表示,组间比较则采用t检验;计数量以百分比显示,组件比较使用X2来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7.69%和92.31%,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6.92%和73.08%,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对比见表1。在经过治疗后,以上52例患者的焦虑抑郁检测结果数据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具体评分数值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对比见表2。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科常见的一种胃肠疾病,患病人群广泛,无规律性分布,且近年来有逐渐攀升的趋势。在临床上已经逐渐引起重视。此病症的发病病因和病机尚未有明确结论,许多学者认为胃肠动力障碍是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而且国内外许多文献报道中也指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情绪不稳等现象,焦虑抑郁量评分也要远高于常人[3]。所以,在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规治疗以外,加以辅助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和心理指导治疗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对于此类疾病的患者,应当在应用治疗消化不良药物的同时,注意患者的心理辅导与治疗。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只能暂时性的排除患者的临床体征,但是此类疾病的心理治疗方面应当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医护人员应当详细的了解患者的心理,倾听患者的倾诉,和患者进行沟通,帮患者解开心结,舒畅情志。只有这样才能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对于喜好烟酒的患者应当予以劝诫,在治疗期间和出院后应当避免烟、酒等不良生活喜好。对于一些不喜与医护人员沟通的患者,应当寻求家属的配合,向家属讲明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家属和陪护人员方面了解患者的想法,从多方面对患者进行开导。在科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满足患者的一些要求,让患者处在能够多与人沟通的环境中,对于治疗方面是较为有利的。
一些患者由于对于自身状况的不重视,在患病之后并没有及时就医,长时间的治疗拖延会导致并发症的出现。虽然此类疾病属于良性的胃肠道消化功能疾病,预后比较好,但是长期没有进行系统治疗导致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维生素缺乏和低蛋白症等情况。对于此类患者应当加以膳食指导,嘱咐其日常饮食可以选择一些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
在对于此类病症的诊断方面,除了明确患者有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等症状持续一月以上以外,胃镜检查应当排除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器质性病变和食管炎等,且患者无此类病史。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许多患者出现烧心、反酸等症状,在胃镜检查时未发现有食管炎的患者,需要再进行其他的鉴别诊断,此类患者有可能是属于内镜检查结果阴性的食管返流病[4]。应当注意区分。
通过以上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分析,我们可以肯定在治疗伴有抑郁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方面,在常规治疗以外辅助以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是行之有效的,在临床上是值得加以应用和推广的。
参考文献
[1]许志.对老年人消化不良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泰山卫生,2009年第33卷:8~9.
[2]郝丽萍,赖洁莹.抗焦虑抑郁药物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第27卷第6期:1072~1074.
[3]郝丽萍,赖洁莹.抗焦虑抑郁药物联合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0年第22卷第5期:282~284.
[4]顾奔,刘淑君.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方法分析[J].中国水电医学,2005年第6期:356~357.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焦虑抑郁;临床疗效
对于伴有抑郁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来说,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患者自身精神上的因素导致,所以我们认为除了从常规角度对患者进行抑制胃酸分泌和促进胃动力治疗以外,还应当进行针对抑郁症的抗焦虑抑郁治疗和必要的心理治疗[1],才能更加行之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以下是摘取我院自2008年至2011年间消化科52例伴有抑郁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统计学角度去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摘取我院自2008年至2011年间消化科52例伴有抑郁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资料,其中男性患者31例,年龄在22~67岁之间;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28~71岁之间。以上患者临床表现为自觉上腹部鼓胀、容易出现饱腹感、上腹部疼痛、胃部灼热、厌食等。胃镜检查均无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器质性病变出现,常规检查正常,无食管炎等食管性疾病,并通过B超检查排除肝胆胰脾疾病。在症状出现前,以上52例患者均有突发性事件或不良生活行为导致精神或心理失衡,随后出现以上症状至今。
1.2 治疗方法
将以上5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26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给予患者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胃黏膜保护剂、胃肠动力促进剂以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等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患者加服抗焦虑抑郁药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每天一次,早晨饭前一片口服)。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6周,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理障碍辅导治疗,并详细询问病情病况记录在案,及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药物用量,一旦出现不能耐受或不良反应则立刻停药换药[2]。嘱咐患者戒烟戒酒,不要饮用咖啡、茶等饮品。在治疗前后使用焦虑自我评量表、抑郁自我评量表对患者心理情绪状态做出评定,确认患者为焦虑或抑郁状态(分值≥50)。
1.3 评定标准
有效:患者的临床表现改善,症状缓解,症状积分减少50%~70%;显效:患者临床表现明显改善,症状治愈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75%;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出现症状加重,症状积分减少<5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评定
使用SPSS13.0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计量以x±s来表示,组间比较则采用t检验;计数量以百分比显示,组件比较使用X2来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7.69%和92.31%,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6.92%和73.08%,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对比见表1。在经过治疗后,以上52例患者的焦虑抑郁检测结果数据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具体评分数值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对比见表2。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科常见的一种胃肠疾病,患病人群广泛,无规律性分布,且近年来有逐渐攀升的趋势。在临床上已经逐渐引起重视。此病症的发病病因和病机尚未有明确结论,许多学者认为胃肠动力障碍是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而且国内外许多文献报道中也指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情绪不稳等现象,焦虑抑郁量评分也要远高于常人[3]。所以,在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规治疗以外,加以辅助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和心理指导治疗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对于此类疾病的患者,应当在应用治疗消化不良药物的同时,注意患者的心理辅导与治疗。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只能暂时性的排除患者的临床体征,但是此类疾病的心理治疗方面应当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医护人员应当详细的了解患者的心理,倾听患者的倾诉,和患者进行沟通,帮患者解开心结,舒畅情志。只有这样才能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对于喜好烟酒的患者应当予以劝诫,在治疗期间和出院后应当避免烟、酒等不良生活喜好。对于一些不喜与医护人员沟通的患者,应当寻求家属的配合,向家属讲明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家属和陪护人员方面了解患者的想法,从多方面对患者进行开导。在科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满足患者的一些要求,让患者处在能够多与人沟通的环境中,对于治疗方面是较为有利的。
一些患者由于对于自身状况的不重视,在患病之后并没有及时就医,长时间的治疗拖延会导致并发症的出现。虽然此类疾病属于良性的胃肠道消化功能疾病,预后比较好,但是长期没有进行系统治疗导致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维生素缺乏和低蛋白症等情况。对于此类患者应当加以膳食指导,嘱咐其日常饮食可以选择一些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
在对于此类病症的诊断方面,除了明确患者有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等症状持续一月以上以外,胃镜检查应当排除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器质性病变和食管炎等,且患者无此类病史。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许多患者出现烧心、反酸等症状,在胃镜检查时未发现有食管炎的患者,需要再进行其他的鉴别诊断,此类患者有可能是属于内镜检查结果阴性的食管返流病[4]。应当注意区分。
通过以上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分析,我们可以肯定在治疗伴有抑郁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方面,在常规治疗以外辅助以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是行之有效的,在临床上是值得加以应用和推广的。
参考文献
[1]许志.对老年人消化不良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泰山卫生,2009年第33卷:8~9.
[2]郝丽萍,赖洁莹.抗焦虑抑郁药物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第27卷第6期:1072~1074.
[3]郝丽萍,赖洁莹.抗焦虑抑郁药物联合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0年第22卷第5期:282~284.
[4]顾奔,刘淑君.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方法分析[J].中国水电医学,2005年第6期:356~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