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熹的家庭教育思想反思当今的小学教育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ro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教学是学生思想启蒙的重要阶段,小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提高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更是重中之重。朱熹的家庭教育思想无疑对小学教育原则以及教育环境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朱熹 家庭教育思想 小学教育
  一、朱熹的家庭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伦理道德是首要的,朱熹作为儒家思想的传承者,非常重视伦理道德的培养,所倡行的“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对于家庭成员做出了相应的要求以及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意义在于使每个学生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对于学生的道德修养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小学是一个向师性很强的教育阶段,教师的影响力甚至强过于家长的培养和影响。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此种优势,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例如,可以开展“孝敬长辈”“助人为乐”等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分享自己的经历,从而有明确的自主意识,提高道德素质教育的可塑性。
  生活习惯方面,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是一种很好的生活习惯。朱熹认为,少年时期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在衣着方面提出了要求“凡着衣服必先提整拎领,结两枉纽带,不可令有网落,饮食照管勿令污坏,行路看顾勿令泥渍。”朱熹对于孩童的日常衣食住行以及读书写字方面更是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
  现阶段的小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的繁重,家长难免过分地关注其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在学校中,教师也只是一味的强调学习,对于重要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却往往忽略了。学生日后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如果连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具备,适应难度将大大增加,得到的也不是最好的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哪个科目,都应该适量的渗透一定的生活常识以及习惯的培养,督促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作息规律,锻炼学生的自主生活习惯,教授学生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读书立志方面,朱熹更是非常的重视。对于读书的相关方法,他提出了属于自己的深刻见解,这便是著名的“朱子读书法”。朱熹提出,不仅要重视读书所用的方法,还要求子女在读书的同时勤加思考。现阶段的小学教育,虽对于阅读方面有所重视,但不够精细,学生可能只是应付性地随便读读,教师要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循序渐进地开展阅读任务,才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朱熹还非常重视子女的立志教育。“立志要如饥似渴之于饮食。”鼓励学生从小明确自己的志向,并且不断努力以达到自己的目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适当地进行挫折教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抗挫能力的目的。
  爱国主义方面,朱熹很看重民族气节。在其家庭的教育氛围中,就有很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他会通过一些爱国英雄的故事和爱国情感来传达正确的爱国思想,激发子女的爱国情感。这在我们的小学教育中也是值得借鉴和应用的。
  二、朱熹的家庭教育思想原则
  (一)以身作则
  朱熹的家庭教育非常地看重言传身教。不仅是子女,对家长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求其发挥榜样的重要作用。一以贯之,由于小学生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教育作用。近几年的新闻报道中,教师的负面新闻不断,其社会责任和担当形象遭到了很大的质疑。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此方面的问题,以身作则,对自己严格要求,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才能正面影响学生,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立规训导
  朱熹的《家训》《家礼》中,处处可以展现出朱熹对于子女行为规范等方面的严格要求。这些要求不仅对子女有很强的教育效果,也起到了规范和督促作用,以防长辈对于子女过分的放纵。
  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所制定的班规大多是有关惩罚方面的,奖励或是积极方面的班规并不多见。不仅如此,一部分老师还存在错误的价值取向,如果成绩好的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并不会给予很严重的惩罚。但是,如果成绩较差的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往往会采取非常严肃的处理方法。这样会产生很严重的效果,适得其反,很大方面降低教师的威信。因此,教师对于小学阶段班规的完善工作,一定要严而有度,灵活处理,才能更好发挥它的价值和作用。
  (三)先期诱导
  朱熹非常重视早期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早期的良好教育能够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轨迹产生很大的影响。朱熹认为小学教育是基础阶段,如果小学教育没有做好基础性思想教育的工作,日后的教育工作也难以开展,因此,必须抓紧、抓好小学教育。
  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教授和讲解,也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与培养。人的发展有很大的阶段特性,教师一定要看准学生的关键时期,给予对应的行为教育和思想教育,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四)知行统一
  朱熹曾对家长给予告诫:“故今劝谕县之父兄,有爱其子弟之心者,其为求名师良友,使之究义理之旨归,而习为孝悌驯谨之行,以诚其身而已。”朱熹认为知是基础,行是为了检验标准,倡导身体力行。知与行应该要有很高的契合度,不能只知不行。如果不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那这些知识一无是处。相反,如果实践不结合知识,就盲无目的地进行,可能会带来无法预计的后果。
  小学阶段虽然学生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都较小,但正面、积极地讲道理的教育是必要的,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真正地明白哪些行为可以接受,哪些行为不可以接受,从而从根本上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思想认识,育人于无声处,自觉做到知行统一。
  (五)循序渐进
  朱熹认为,学生不能一味地背诵圣贤书,要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给予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加强他们的实践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强好奇心、充满活力的阶段,教师如果一味传输知识,忽略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能培养出新型人才的。教师应该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先向学生讲解有关的道德规范的意义以及具体的要求,使学生感同身受,思想上高度认同;然后开展后续的示范工作,以优秀人物的高尚品德或是英雄事迹对学生加以感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一定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督促学生能够按照相应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严慈并济
  曾有人问朱熹:“父母之于子,有无穷怜爱,欲其聪明,欲其成立,此之谓诚心耶?”朱熹答曰:“父母爱其子,正也。爱之无穷,而必欲其如何,则非矣,此天理人欲之间,正当审决。”
  朱熹在《家训》中指出:“父之所贵者,慈也。”朱熹对于家庭教育中父亲的定位,慈爱但不能过分的溺爱。如果给予一种没有度的爱,便是一种很大的伤害。慈而有严,这二者并不矛盾,只有不过度的爱,才会使孩子真正地成长起来。
  同样的,教师对于严与慈的态度,更应该把握合适的度,太过于偏向某一方面,都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既是良师、也是益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
  三、结束语
  朱熹的家庭教育理念是中华名族的瑰宝,我们不仅要发扬它对于现阶段教育的正面影响,也要从根本上看到它所展现的教育价值。同样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认识它的思想方式和思想价值,进而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便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丽丽.中国对“一帶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7,(02) :52.
  [2]廖明中.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出口潜力测算[J].开放导报,2015,(3) :64.
  [3]黄敏.从朱熹的家庭教育思想反思当今的小学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7,(17) :21.
  [4]柳倩.重温古典教育思想——朱熹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小说评论,2013,(s2) :265.
其他文献
【摘要】在国家新理念教学和新方式方法教学的倡导下,教学模式要除去不良的压迫和填鸭式的教学诟病,从而在数学以及各科目教学中更加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学习兴趣  一、从实际生活出发  在新模式和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中有这样一点,就是要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注重让学生自己用自己的思维更有主动性地去寻找答案,而不是教师在简单的设问之后就
伴随着我国教育体质和制度的改革,中职院校也相应进行改革,这就要求中职院校的班主任的工作水平进行提升。良好德育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教师对班级和学生的良好管理,教师在进行
摘要 文章回顾了2013年我国新闻界一些重大事件以及媒体的相关报道,认为2013年对我国新闻界而言是在深化改革中蓬勃发展的一年,其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要在体现意识形态属性与遵循新闻规律上寻求新闻报道的平衡与统一;要在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上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要在文化产业改革大背景下推进和深化新闻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推进新闻法制建设需要靠新闻
【摘要】社会的进步必然要求教育的变革。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化、信息化加快,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必将发生根本性变革。互联网环境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就互联网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 教育资源 有效疏导 心理健康一、通过互聯网,对小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1.配备心理测评系统,科学使用,全面普查,针对辅导。传统的心理普
<正>~~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尤其是互联网的普遍运用,贸易活动整个也实现了电子化作业。交易双方往往通过互联网而在双方"不谋面"的情况下进行,传统的那种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的
<正>~~
期刊
诗歌鉴赏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是读者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凭借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作品进行分析、品味、评判,从而实现鉴赏的目的。诗歌鉴赏要求鉴赏者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
新课程改革让我们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潜心读书,深入思考,从而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
<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