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创新意识;质疑;提问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A)—0034—01
一、激发兴趣,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想”总是在“为”之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适当穿插讲述一些科学家面对问题独辟蹊径,勇于向权威挑战,独立进行探索的事迹,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师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便让他们能够积极思考,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即使有一些对问题产生不同观点的学生,也不敢提出自己的看法,害怕被老师同学嘲笑,最终导致了学生思维的僵化。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进行大胆的质疑,在质疑中争辩,在争辩中学习,在考虑问题时应有“标新立异”的构思,别出心裁的想法。那怕其中只有一点点的新意,教师都应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想法及时鼓励,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我主要是从下面两个方面做的: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政治课教学过程既是师生间进行认知交流的过程,也是彼此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师生间创设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则会更加浓厚。教师要尊重、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一直站在讲台上,可以适时地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探讨问题,交流看法。教师温和的语调,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信任的点头,一句句赞美的话语,都是沟通双方情感的桥梁,它能带给学生快乐和力量,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2.留出思考空间,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问题不应轻易给出答案,以免使学生产生依赖性。而教师留出一定思考空间,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鼓励学生不断去发现、探索,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可以在每教一篇课文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有疑而入,无疑而出”。
三、设问诱思,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设法提高自身的课堂提问水平,能够用有价值的疑问去撞击学生思维,从而使其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提问的方式应不落俗套,尽量避免一些呆板的常规的问法,教师只有问的新颖奇特一些,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对“物质”这一哲学概念,可以问:什么是物质?也可以问:哲学中介绍的物质可以拿出来吗?显然后一种问法因为比较新颖,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在提问中教师还可以巧设“陷阱”,引发学生思考。如太阳东升西落和水往低处流,二者哪一个是规律?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极可能作出不是前者是规律,就是后者是规律的选择。其实二者都不是规律,都是合乎规律的现象。这样,在提问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发问,提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诱使学生在“上当”“中计”后豁然顿悟,这种“顿悟”的境界常常是正面引导所无法达到的,其有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
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现在我国进入了信息时代,这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多媒体技术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将对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每个教师应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水平,以使学生获得更丰富、更生动的知识。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A)—0034—01
一、激发兴趣,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想”总是在“为”之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适当穿插讲述一些科学家面对问题独辟蹊径,勇于向权威挑战,独立进行探索的事迹,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师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便让他们能够积极思考,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即使有一些对问题产生不同观点的学生,也不敢提出自己的看法,害怕被老师同学嘲笑,最终导致了学生思维的僵化。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进行大胆的质疑,在质疑中争辩,在争辩中学习,在考虑问题时应有“标新立异”的构思,别出心裁的想法。那怕其中只有一点点的新意,教师都应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想法及时鼓励,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我主要是从下面两个方面做的: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政治课教学过程既是师生间进行认知交流的过程,也是彼此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师生间创设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则会更加浓厚。教师要尊重、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一直站在讲台上,可以适时地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探讨问题,交流看法。教师温和的语调,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信任的点头,一句句赞美的话语,都是沟通双方情感的桥梁,它能带给学生快乐和力量,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2.留出思考空间,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问题不应轻易给出答案,以免使学生产生依赖性。而教师留出一定思考空间,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鼓励学生不断去发现、探索,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可以在每教一篇课文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有疑而入,无疑而出”。
三、设问诱思,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设法提高自身的课堂提问水平,能够用有价值的疑问去撞击学生思维,从而使其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提问的方式应不落俗套,尽量避免一些呆板的常规的问法,教师只有问的新颖奇特一些,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对“物质”这一哲学概念,可以问:什么是物质?也可以问:哲学中介绍的物质可以拿出来吗?显然后一种问法因为比较新颖,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在提问中教师还可以巧设“陷阱”,引发学生思考。如太阳东升西落和水往低处流,二者哪一个是规律?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极可能作出不是前者是规律,就是后者是规律的选择。其实二者都不是规律,都是合乎规律的现象。这样,在提问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发问,提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诱使学生在“上当”“中计”后豁然顿悟,这种“顿悟”的境界常常是正面引导所无法达到的,其有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
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现在我国进入了信息时代,这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多媒体技术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将对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每个教师应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水平,以使学生获得更丰富、更生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