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新手术方式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ke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是少数需行急症手术的心脏儿科疾病之一,也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因肺静脉异常连接到体静脉循环,导致氧合血回流到右心房,而非左心房,所以卵圆孔开放(PFO)或房间隔缺损(ASD)是其生存的必备条件,症状的轻重与PFO或ASD大小、肺静脉有无梗阻密切相关,这也造成病儿就诊年龄的巨大差异.我们2005年6月至2009年10月近5年采用腔静脉横断心外吻合法治该类病儿15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期刊
病人男,40岁.右胸背部隐痛2月余.查体:右第7后肋近胸椎旁局限性隆起,质硬、固定,轻压痛.胸部CT示右第7后肋膨胀性骨质破坏,其内密度不均,呈网格状,相应骨皮质欠连续。
期刊
病人女,19岁.咳嗽3个月,活动后气促伴右侧阵发性胸痛20天.X线胸片示右侧胸腔积液.胸腔穿刺抽出1300ml淡血性渗出液,未见肿瘤细胞.给予四联抗结核治疗1个月,无效。
期刊
病人男,81岁.间断咯血4个月,加重1周.胸部体检无异常发现,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异常色素沉着.CT检查示右肺下叶背段肿块,密度均匀增高,边界清楚,增强后强化明显(图1).PET-CT示右肺团块状异常密度影伴葡萄糖代谢增高,SUVmax:11.66,两侧肺门淋巴结葡萄糖代谢增高,SUVmax:3.67(图2).诊断:右下肺恶性肿瘤。
期刊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外气囊隔膜泵心脏辅助治疗对心肌梗死后犬的影响,观察主动脉外反向搏动辅助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心衰动物模型12只,随机分为辅助组和对照组各6只.观察心肌梗死后两组动物1~6 h血流动力学指标、梗死面积和血液形态学等指标变化.结果 辅助组6只犬全部存活,对照组死亡3只(50%).辅助组经反搏辅助后平均压,心输出量,心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
病人男.食管中段癌经左胸径路行食管癌根治手术,食管胃弓上器械吻合.术后11~13天有37.5~37.8℃低热,术后14天突发呕吐鲜血1000 ml,伴休克,30 min后再次呕血800 ml,2 h后急诊手术.手术证实吻合口大动脉瘘出血,瘘口位于吻合口左后方,穿透与脊柱伴行之异位左锁骨下动脉;其周边胶水封堵;结扎左锁骨下动脉止血,改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病人恢复顺利。
期刊
目的 总结在食管外科应用食管动力学及24 h食管pH检查的经验.方法 1982年至2009年在不明原因胸痛的诊断及新术式对食管功能的评价等多领域应用食管动力学及24 h食管pH检测.结果 不明原因的胸痛病人中70.4%(74/105例)符合食管源性胸痛诊断.360°胃底折叠可长期保持食管末端括约肌压力(LESP).经腹Heller手术加部分胃底折叠的贲门失弛症病人仅少数术后酸反流.侧侧吻合较传统手
目的 总结41例人工心脏瓣膜功能障碍(PHVD)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方法 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手术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1例采取股动脉插管左侧开胸,40例均经原切口,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38例行瓣膜置换术,使用机械瓣35枚(二尖瓣位23枚,主动脉瓣位11枚,三尖瓣位1枚),生物瓣6枚(二尖瓣位3枚、主动脉瓣位2枚、三尖瓣位1枚);2例行瓣膜角度矫正术;1例行异物清除术.急
例1 男,53岁.左肺上叶低分化鳞癌(T2N1M0,Ⅱb),术后第18天起觉全身乏力.查体:四肢肌力进行性下降,上肢近端Ⅳ、远端Ⅴ,下肢近端Ⅲ、远端Ⅳ,下肢重于上肢,近端重于远端;四肢腱反射消失,肌张力减弱,但深浅感觉正常.发病6天后出现呼吸乏力,PaO253 mm Hg(1 mm Hg=0.133kPa);吞咽困难;双睑下垂,不能抬头.予以急诊机械辅助通气.免疫抑制治疗,每日应用甲强龙80 mg
期刊
病儿女,9岁.发热5天,腹痛、黑便1天.既往有反复腹痛病史,2岁时有呕血史.查体:神清,面色稍苍白,气管偏左,右侧胸廓较左侧狭小,双肺呼吸音清晰,右下肺呼吸音低,未闻及罗音.心率94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