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善于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创造,往往从问题开始,好的问题是创造的源泉。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是数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问题情景好其教育价值就越高。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以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探索问题的思维空间。如,教学“商”不变的规律,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得数;
(1)(120×2÷(20×2)(2)(120×3)÷(120÷3)
(3)(120 4)÷(120 4)(4)(120-10)÷(120-10)
(5)(120 4)÷(20 4)(6)(120÷5)÷(120÷5)
(7)(120×6)÷(20×6)(8)(120÷2÷(20÷2)
(9)(120×7)÷(20×6)(10)(120×8)÷(20÷2)
要求学生按照商的情况进行分类,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规律,教学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充分挖掘了每个学生的潜能。
二、善于营造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发问
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能解惑,问能知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满腔热情地指导学生学会提问。
首先,要培养学生“敢问”的勇气。学生在提问中往往会产生疑问:“我提的问题对吗?”“我的问题太简单、太古怪,同学们会讥笑我吗?“老师会批评我吗?”因此,在教学中,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正确,教师都应先肯定他们敢于发问的精神,然后再加以引导,鼓励学生提问。
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常规的方法是利用“商不变的性质”移动除数的小数点,而有个同学在做99.6÷41.5时,大胆提出这样的做法:99.6÷41.5=(99.6×2)÷(41.5×2)=199,2÷83。这位同学根据具体问题,提出了新的方法,教师应予以充分肯定。再次,指导“会问”的方法。课堂上,学生有时冥思苦想也提不出问题来,或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这就要求教师在关键处点拨。教师可由浅入深从复习铺垫,新知识引入,教学重、难点,练习等方面循循善诱,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捕捉出问题来。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以学生已有知识人手,让学生练习:5÷6=(5×)÷(6×),=( ):( )=( )÷( ),教师提问:做上述题的依据是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经引导,学生提出;在整数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既然比与整数除法和分数关系那么密切,在比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性质?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其创新能力。
三、善于提供条件,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想象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特征,是科学发现的前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供条件,引导学生勤于猜想、敢于猜想,善于猜想,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让学生讨论圆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到底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根据图进行猜想,已知正方形面积是( ),圆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如图:①比3多一点;②比4多一点,③比2多一点;④大3,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于小学生来说,其猜想可能是错误的,但首要的是敢想,教学要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思考、讨论,让他们自由想象。
四、善于设计问题解决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症结所在,再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比如:可以设计把新问题进行变形转化,转化为旧知或较易解决或已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变形的问题来求得新问题的解决。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师根据应用题题意让学生列出算式:56.28÷0.67并用竖式计算:0.67,“小数除小数”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解决“整数除小数”的基础上来求新知的。开始,师:大家试着计算,看谁计算对?谁会有困难?学生积极尝试后,对商的确定均遇到困难:①商要不要加小数点?②如果要加应加在何处?产生不同看法。有的认为应该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有的认为应该与被除数末位对齐,有的认为除数有几位小数,商也应有几位小数。教师不包办代替,不给新问题结论,不讲所要解决问题策略。将题目进行改动,变形为:67,再要求学生尝试,学生根据尝试结果进行验算,结果与被除数不一样,否定自己看法。此时师再次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让大家找一找原因,看问题何在?能否与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进行比较,经过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讨论思考后,找出了问题症结所在,所学的新知识“除数是小数”,发现除数中的小数点存在,而导致商中的小数点位置难以确定的问题。“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这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精神、态度方法,在解决问题中是多么至关重要。新课到此,师:除数是小数,只要把除数怎样才能顺利计算?生:只要把小数化整数。问题迎刃而解,解决问题的难点突破,余下问题虽是教学重点,学生可利用已经解决的问题,即根据商不变的性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可见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解决”、主动探索参与实践,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发展数学问题,掌握数学,这是现代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思想。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形成探索性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用20元去买水彩笔和图画纸,水彩笔每盒8.4元,图画纸每张0.8元,请你设计三中够买的方案。”设计开放型题目,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自己设计各种不同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自编自解,让学生探索创新。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正确的启发、引导、训练,不断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思维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造活动中去。
一、善于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创造,往往从问题开始,好的问题是创造的源泉。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是数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问题情景好其教育价值就越高。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以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探索问题的思维空间。如,教学“商”不变的规律,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得数;
(1)(120×2÷(20×2)(2)(120×3)÷(120÷3)
(3)(120 4)÷(120 4)(4)(120-10)÷(120-10)
(5)(120 4)÷(20 4)(6)(120÷5)÷(120÷5)
(7)(120×6)÷(20×6)(8)(120÷2÷(20÷2)
(9)(120×7)÷(20×6)(10)(120×8)÷(20÷2)
要求学生按照商的情况进行分类,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规律,教学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充分挖掘了每个学生的潜能。
二、善于营造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发问
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能解惑,问能知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满腔热情地指导学生学会提问。
首先,要培养学生“敢问”的勇气。学生在提问中往往会产生疑问:“我提的问题对吗?”“我的问题太简单、太古怪,同学们会讥笑我吗?“老师会批评我吗?”因此,在教学中,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正确,教师都应先肯定他们敢于发问的精神,然后再加以引导,鼓励学生提问。
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常规的方法是利用“商不变的性质”移动除数的小数点,而有个同学在做99.6÷41.5时,大胆提出这样的做法:99.6÷41.5=(99.6×2)÷(41.5×2)=199,2÷83。这位同学根据具体问题,提出了新的方法,教师应予以充分肯定。再次,指导“会问”的方法。课堂上,学生有时冥思苦想也提不出问题来,或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这就要求教师在关键处点拨。教师可由浅入深从复习铺垫,新知识引入,教学重、难点,练习等方面循循善诱,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捕捉出问题来。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以学生已有知识人手,让学生练习:5÷6=(5×)÷(6×),=( ):( )=( )÷( ),教师提问:做上述题的依据是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经引导,学生提出;在整数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既然比与整数除法和分数关系那么密切,在比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性质?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其创新能力。
三、善于提供条件,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想象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特征,是科学发现的前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供条件,引导学生勤于猜想、敢于猜想,善于猜想,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让学生讨论圆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到底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根据图进行猜想,已知正方形面积是( ),圆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如图:①比3多一点;②比4多一点,③比2多一点;④大3,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于小学生来说,其猜想可能是错误的,但首要的是敢想,教学要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思考、讨论,让他们自由想象。
四、善于设计问题解决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症结所在,再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比如:可以设计把新问题进行变形转化,转化为旧知或较易解决或已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变形的问题来求得新问题的解决。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师根据应用题题意让学生列出算式:56.28÷0.67并用竖式计算:0.67,“小数除小数”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解决“整数除小数”的基础上来求新知的。开始,师:大家试着计算,看谁计算对?谁会有困难?学生积极尝试后,对商的确定均遇到困难:①商要不要加小数点?②如果要加应加在何处?产生不同看法。有的认为应该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有的认为应该与被除数末位对齐,有的认为除数有几位小数,商也应有几位小数。教师不包办代替,不给新问题结论,不讲所要解决问题策略。将题目进行改动,变形为:67,再要求学生尝试,学生根据尝试结果进行验算,结果与被除数不一样,否定自己看法。此时师再次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让大家找一找原因,看问题何在?能否与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进行比较,经过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讨论思考后,找出了问题症结所在,所学的新知识“除数是小数”,发现除数中的小数点存在,而导致商中的小数点位置难以确定的问题。“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这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精神、态度方法,在解决问题中是多么至关重要。新课到此,师:除数是小数,只要把除数怎样才能顺利计算?生:只要把小数化整数。问题迎刃而解,解决问题的难点突破,余下问题虽是教学重点,学生可利用已经解决的问题,即根据商不变的性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可见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解决”、主动探索参与实践,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发展数学问题,掌握数学,这是现代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思想。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形成探索性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用20元去买水彩笔和图画纸,水彩笔每盒8.4元,图画纸每张0.8元,请你设计三中够买的方案。”设计开放型题目,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自己设计各种不同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自编自解,让学生探索创新。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正确的启发、引导、训练,不断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思维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造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