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的质量控制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jun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在我国的道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施工工艺比较简单,但是如果控制不好的话,仍然会出现质量问题。本文将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的质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控制其质量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水泥稳定碎石因其整体性好、料源广泛、耐久性和抗冻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路面底基层的建设中,在道路的路面结构中起到主要承重层的作用。尽管如此,它在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如果不能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这些问题,就不能控制好道路建设施工的质量。为此,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要设计合理的、能够满足要求的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不要为工程留下安全隐患,防止对道路施工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质量的因素
  (一)原材料对底基层施工质量的影响。水泥和碎石是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原材料,是道路路面工程的物质基础,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为工程的施工基础和施工环节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水泥,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选择初终凝时间比较长、标号比较低的,其被作为混合料的一种稳定剂,对集料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要利用充足的时间对其进行拌和、运输、摊铺以及碾压等环节,以确保水泥有足够的硬度和强度。不要使用快凝、早强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碎石要选择高强度的,根据道路建设工程的要求以及底基层施工的用量,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对碎石进行开采,然后再对原材料进行调查、实验和加工,严格控制碎石的各项指标,使其都在施工要求的标准范围内。
  (二)混合料的配合比对底基层施工质量的影响。混合料的配合比,不仅需要满足施工设计对强度的要求,而且还要确保混合料的强度不能太高。如果强度太高的话,非常容易造成底基层刚性过强,导致其开裂受损。另外,合理适当的增加水泥的剂量,为底基层抗开裂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三)混合料的拌和对底基层施工质量的影响。混合料中含水量的多少,会影响其拌和的均匀性,进而影响底基层的施工质量。水泥和其它拌合料的含水量是不定的,它会随着自然环境和堆放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如果混合料中的含水量太少,就会使混合料中的水泥不能与其它集料进行均匀的拌制,反之,则会减少混合料中的水泥量,导致拌制后的混合料的压实度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因此,为了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施工质量,应该严格控制拌和集料的含水量。
  (四)其它因素对底基层质量的影响。混合料的运输、摊铺和碾压等环节,都会对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质量的对策
  (一)选择优质的原材料。1、选择符合要求的水泥材料。选择水泥材料,除了要注意水泥种类和初凝终凝时间以外,还要注意检测水泥材料的质量,严格按照要求对水泥的强度、初凝终凝时间、安定性以及细度指标进行检验,以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施工质量,进而保证道路建设施工的质量。2、选择质量好的碎石材料。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骨料是碎石,其质量水平的优劣影响着整个底基层的强度。所以,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选择石料,并把集料的压碎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避免石料颗粒中掺入软质的杂质,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各级石料以及砂的掺配比例。细集料拌制的主要原材料是天然砂,它的选用要符合方案要求,重视对砂的类型、粒径以及引进量的控制,一般是以砂子和碎石颗粒的拌和效果作为选砂的控制标准。
  (二)设计合理的混合料配合比
  在设计原材料的配合比时,要充分考虑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对强度和施工操作工艺的要求。施工现场的材料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除了要注意以上的因素外,还要注意现场天气和材料含水量对原材料配合比的影響,以保证拌制出来的混合料具有很好的和易性。1、混合料中水泥的比例。水泥用量的多少对底基层的成品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混合料中水泥用量过多,容易使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产生裂缝,而且水泥用量越大,裂缝产生的数量就越多,严重影响道路路面面层的质量。因此,在保证混合料比例可以满足强度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水泥材料的用量。2、混合料中集料的比例。集料的用量与水泥用量的要求是一致的,细集料和矿粉料的用量同样不宜过多,要设计合理适当的集料用量。同时,还要采用筛分实验的方法对集料进行检验,找到合理的级配曲线,并规定矿料级配和拌合机各料仓的配料容量。3、混合料中用水量的比例。混合料的配合比除了要注意控制水泥和集料的比例外,用水量的控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用水量太少,会使混合料的粘结性变差,难以碾压成型;而用水量过多,在施工过程中,会导致混合料形成弹簧体,甚至是翻浆,加大了施工的难度。以上情况都会对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强度和材料的密实度造成影响,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做好养护工作,还会非常容易形成干缩裂缝。
  (三)合理的拌制混合料。在对混合料进行正式的拌和之前,需要先调试所有的工作设备,一切正常以后才可以开始拌和混合料。试拌时要依据试验提供的理论配合比来进行,在实验室进行现场取样,通过筛分试验测定其级配是否符合要求,与此同时,还要测定其含水量,反复试验调试直到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为止,这样得到的参数才可以使用到实验段施工中。拌和站的工作人员要做好每天开盘和终盘时间以及中途出现停机时间和原因的记录,经常性的检测混合料拌和的均匀程度,避免出现离析、成团块的现象。
  (四)按照要求进行其它步骤的施工。1、控制好混合料的运输。运输所需要的车辆要根据运输距离来进行计算,在输送车辆满足摊铺机进行摊铺工作的要求时,才可以进行混合料的运输工作。混合料在运输的过程中要加盖篷布,以防水分流失过快。在已成型的二灰碎石上,严格禁止运输车出现急刹车、调头或碰撞摊铺机等现象。2、注意混合料的摊铺作业。为了能使布料均匀,铺筑质量好,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摊铺时,要采用大型的自卸车运料,上层铺筑时要在一个作业段内做到连续铺筑,等到半幅接平以后,才可以在全宽范围内进行一起碾压。接缝处必须认真处理,以免出现混合料离析、松散等一系列问题。3、注意混合料的碾压过程。要以选择的机械类型和混合料的厚度为依据,来确定碾压的次数,同时做好对碾压速度的控制,防止出现推移和波浪的现象,并且还要注意在碾压工作完成以后,进行及时有效的养护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具有整体性好、耐久性好等优点,但是其对湿度和温度的变化也非常的敏感,极易受到这两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底基层出现离析、松散等现象。有效合理的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及混合料的设计、拌和、运输、摊铺等环节,加强组织管理工作,以确保道路施工的质量。除此之外,高端的施工设备,以及根据不同地区特点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进行集料级配,这些都为道路建设工程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赵志国.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2).214.
  [2]刘占江.废旧沥青混凝土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宁夏大学,2013.65.
  [3]谭学政.水泥稳定碎石多指标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3.98.
其他文献
根据江西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的区域地质资源特点,研究认为,在充分运用传统找矿方法的基础上,创新与运用现代找矿科技把物探与化探的方法结合起来,对地质找矿的速度、储量准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新技术革命的掀起,信息社会的到来,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工业、农业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因此,对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输电线路工程量的组成和电力工程计价原理,对各种建设方案下的工程造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建立了输电线路工程造价影响因素的递阶层次结构体系和输电线路工程造价优
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日趋严重,能源的供应也比较紧张,在这种情况下,电力网络线路损耗会给供电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采取先进技术和管理措施降低电力网络线
一 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十分关心的一件大事。《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对发展我国基础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进步水平快速提升,人们对房屋设计更加注重。在钢结构设计中,人们投来了关注目光,钢结构设计对生活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大跨度建筑钢结构设计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详细解析了结构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建钢结构;大跨度建筑;结构设计    一、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单层工业厂房建造中,会使用到门式刚架轻型房屋结构进行建设,这种结构具备优势。因此,被很多的业主青睐,而且在使用
【摘 要】程序化管理是对于按照工作内在逻辑关系而确定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所实施的管理方式。在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工作中引入程序化管理,可提高瓦斯治理过程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为矿井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管理;应用  一、防突工作程序  提供瓦斯地质资料→防突设计→设计审批→编制防突措施→审批措施→贯彻措施→措施实施。  ①区域措施实施→监督验收→回采面开工验收→组织生产。  ②局部措施实施→监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室内采暖的方式也从传统的散热器采暖发展到多种采暖方式并存的局面,一方面给人们的建筑室内采暖方式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新的采暖方式的不断出现也使室内采暖设计方式更加科学,供暖效率更高,并且有助于促进节能减排。本文介绍了几种当前建筑中常用的采暖方式及各自特点,并分析了未来我国建筑室内采暖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建筑采暖;采暖方式;发展趋势  前言  随着科技的
通过具体分析多种媒体教学中各种媒体的特点,阐述了各种媒体不能相互替代,只能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