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唯一一件传世墨迹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与父亲皆为北宋名臣,唐宋八大家中有两位和他一生关系重大—老师欧阳修、好友王安石。年轻时曾巩与王安石就是好友,但是为官之后,两人政治理念不同。1069年,王安石得神宗信任,推行新法,50岁的曾巩主动要求离京任地方官。
不料,这一去就是整整12年。回京迟迟无望,曾巩内心纠结。此时,他收到一位朋友的来信,《局事帖》就是他写下的回信。当时的曾巩已是花甲老人,外放12年迟迟未能回归京城,因此,他在这封书信中阐发了苦闷沉郁的心境。写完《局事帖》不久,曾巩终于得召返京。但仅过了3年,他便离世了。
“局事多暇,动履禔福。去远诲论之益,忽忽三载之久。跧处穷徼,日迷汩于吏职之冗,固岂有乐意耶?去受代之期虽幸密迩,而替人寂然未闻,亦旦夕望望。果能遂逃旷弛,实自贤者之力。夏秋之交。道出府下,因以致谢左右,庶竟万一。余冀顺序珍重,前即召擢。偶便专此上问,不宣。巩再拜运勾奉议无党乡贤。二十七日。谨启。”这短短124个字的信中,曾巩将长年外放的苦闷直白道来,读来意味深长。
专家的考证
《局事帖》行文一波三折、畅达流利,字迹简严静重、回味无穷。古代书画收藏家朱绍良研究考证后认为,此幅书札是目前发现的曾巩的唯一墨迹。一时间大家对书札的材料不知其详,有些鉴定专家认为是藏经纸,也有人认为是抄书衬纸。经书画鉴定泰斗傅熹年先生鉴定,此幅书札是写在了一页宋版书的背面。经查,曾巩书札是写在《三国志·魏志·徐奕传》卷二十第10页残纸上,而书纸版心书口处有刻工“王宗”款识,王宗是南宋高宗绍兴年(1131-1162年)刻工,北宋的曾巩怎会写在南宋刻本书纸残页上呢?
“我查阅了宿白先生《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第19页,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诏选官详校《三国志》《晋书》《唐书》……咸平五年(1002年)校毕,送国子监镂板。因此可以得到一种解释:高宗绍兴年间王宗复刻《三国志》,但是,靖康之后,汴京一片废墟,这些雕版基本都毁于战火。就算没有被毁,也不可能将如此沉重的雕版运往南方,从字口来看又不像复刻雕版。”
“经傅熹年先生指点,我查找了上海博物馆所藏《宋人尺牍·王安石集》,整套文集都是刻在宋人尺牍之上。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曾巩的《局事帖》,就像宋人尺牍被刻成《王安石集》,在绍兴年间被后人拓印,王宗所刻《三国志》一书。”
《局事帖》中,收信人写的是“运勾奉议无党乡贤”。学者徐邦达在《古代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书法》中提到,“运勾”当是“发运司管勾文字”的简称。朱绍良先生考证出收信人“无党乡贤”是指欧阳修的学生徐无党。徐无党(1024-1086年),初名光,浙江永康五岗塘村人,北宋时期任渑池县令,欧阳修曾有《送徐无党南归序》诗:“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由此可见曾巩与徐无党的关系。那么曾巩赴越州之时,徐无党正在为欧阳修《新五代史》作注释。翌年,也就是熙宁四年(1071年)曾巩写信给徐无党,抱怨公务繁多,何时能远离冗繁的事务。
关于《局事帖》的写作时间,朱绍良先生认为:“经查曾健峰先生所作《曾巩年谱》及《宋朝政要策》,曾巩是熙宁二年(1069年)51岁赴越州(今绍兴市)做通判,熙宁四年(1071年)53岁离越州赴齐州(今济南市),直至熙宁十年(1077年),曾巩分别任襄州(今襄阳市)知州、洪州(今南昌市)知州。根据《局事帖》中的“受代之期”判断,当为曾巩赴越州第三年,也就是熙宁四年所写。
流传有序的《局事帖》
《局事帖》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曾巩传世墨迹。根据古书画鉴定家尹光华的介绍,在900多年中,《局事帖》被多位重要收藏家珍藏,包括何良俊、项元汴、安仪周、王芑孙、曾燠、费念慈、许源来、张珩、张文魁等。
朱绍良在《我读张葱玉》一文中提到,人们青睐北宋曾巩的书札,源于此幅作品曾由张葱玉收藏。据朱绍良透露,从作品的收藏印可见此幅作品确实源于鉴定泰斗张葱玉之手。后来,他因为赌博,将《局事帖》输给了收藏家谭敬,随后《局事帖》被带到美国。
1996年,《局事帖》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50.8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451.91万元)被著名收藏家尤伦斯夫妇买下。而后,在2009年北京保利秋拍“尤伦斯夫妇藏重要中国书画”专场中,曾巩的《局事帖》再次现身,当时估价为1200万元至1800万元,最终以1.0864亿元成交,成为第一件破亿元的中国书法作品。2008年出现的世界金融风暴,使得许多海外收藏家急于变现藏品,尤伦斯夫妇将《局事帖》送交保利进行拍卖,历时13年,增值23倍。根据朱绍良分析,曾巩这件书法作品曾经受到过质疑,但是经过对著录的分析、比对,被断定为真迹,因此其价值也经历了迅速提升。
朱绍良的学生崔怡女士在文章中指出:“因为是孤品,后人只能从笔墨、用纸、书写风格、书写内容、款识、收藏以及著录来分析此幅尺牍。从书写格式、行文措辞来看,符合北宋书写风格及宋人尺牍格式。包括落款处钤‘曾巩再拜’朱文水印,也是宋人尺牍的常见样式。参阅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二书》《上杜相公书》《与抚州知州书》《再与欧阳舍人书》等,此帖行文、措辞均符合曾巩及北宋书写风格。考宋人信札,此种格式已较为常见,如欧阳修《致端明侍读留台执事尺牍》在落款处钤‘六一居士’印。而书中笔墨也符合宋人承传晋唐严谨、内敛的书风,以及行笔转折方硬、顿挫有力等风格。”
《局事帖》为曾巩书写的一封尺牍。此幅尺牍是曾巩目前存世的唯一墨迹。落款“运勾奉议无党乡贤”,据史料记载应为欧阳修学生徐无党。曾巩给徐无党写的此封问候信中表达了公务繁多,向往能够远离政务的理想。应该说这是了解当时官员日常生活的一帧珍贵墨迹。
此作上钤有明代收藏巨擘项元汴、清代收藏大家安岐、民国著名鉴定家张珩等名家在内的十几枚藏印。可以看出古今三大收藏大家对此幅作品的意见一致,无可厚非。
欧阳修、曾巩、徐无党均已离我们远去,但是一封十三行的书信留下了历史的见证,也给后世留下了一窥北宋大文学家遗风的珍品。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与父亲皆为北宋名臣,唐宋八大家中有两位和他一生关系重大—老师欧阳修、好友王安石。年轻时曾巩与王安石就是好友,但是为官之后,两人政治理念不同。1069年,王安石得神宗信任,推行新法,50岁的曾巩主动要求离京任地方官。
不料,这一去就是整整12年。回京迟迟无望,曾巩内心纠结。此时,他收到一位朋友的来信,《局事帖》就是他写下的回信。当时的曾巩已是花甲老人,外放12年迟迟未能回归京城,因此,他在这封书信中阐发了苦闷沉郁的心境。写完《局事帖》不久,曾巩终于得召返京。但仅过了3年,他便离世了。
“局事多暇,动履禔福。去远诲论之益,忽忽三载之久。跧处穷徼,日迷汩于吏职之冗,固岂有乐意耶?去受代之期虽幸密迩,而替人寂然未闻,亦旦夕望望。果能遂逃旷弛,实自贤者之力。夏秋之交。道出府下,因以致谢左右,庶竟万一。余冀顺序珍重,前即召擢。偶便专此上问,不宣。巩再拜运勾奉议无党乡贤。二十七日。谨启。”这短短124个字的信中,曾巩将长年外放的苦闷直白道来,读来意味深长。
专家的考证
《局事帖》行文一波三折、畅达流利,字迹简严静重、回味无穷。古代书画收藏家朱绍良研究考证后认为,此幅书札是目前发现的曾巩的唯一墨迹。一时间大家对书札的材料不知其详,有些鉴定专家认为是藏经纸,也有人认为是抄书衬纸。经书画鉴定泰斗傅熹年先生鉴定,此幅书札是写在了一页宋版书的背面。经查,曾巩书札是写在《三国志·魏志·徐奕传》卷二十第10页残纸上,而书纸版心书口处有刻工“王宗”款识,王宗是南宋高宗绍兴年(1131-1162年)刻工,北宋的曾巩怎会写在南宋刻本书纸残页上呢?
“我查阅了宿白先生《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第19页,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诏选官详校《三国志》《晋书》《唐书》……咸平五年(1002年)校毕,送国子监镂板。因此可以得到一种解释:高宗绍兴年间王宗复刻《三国志》,但是,靖康之后,汴京一片废墟,这些雕版基本都毁于战火。就算没有被毁,也不可能将如此沉重的雕版运往南方,从字口来看又不像复刻雕版。”
“经傅熹年先生指点,我查找了上海博物馆所藏《宋人尺牍·王安石集》,整套文集都是刻在宋人尺牍之上。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曾巩的《局事帖》,就像宋人尺牍被刻成《王安石集》,在绍兴年间被后人拓印,王宗所刻《三国志》一书。”
《局事帖》中,收信人写的是“运勾奉议无党乡贤”。学者徐邦达在《古代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书法》中提到,“运勾”当是“发运司管勾文字”的简称。朱绍良先生考证出收信人“无党乡贤”是指欧阳修的学生徐无党。徐无党(1024-1086年),初名光,浙江永康五岗塘村人,北宋时期任渑池县令,欧阳修曾有《送徐无党南归序》诗:“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由此可见曾巩与徐无党的关系。那么曾巩赴越州之时,徐无党正在为欧阳修《新五代史》作注释。翌年,也就是熙宁四年(1071年)曾巩写信给徐无党,抱怨公务繁多,何时能远离冗繁的事务。
关于《局事帖》的写作时间,朱绍良先生认为:“经查曾健峰先生所作《曾巩年谱》及《宋朝政要策》,曾巩是熙宁二年(1069年)51岁赴越州(今绍兴市)做通判,熙宁四年(1071年)53岁离越州赴齐州(今济南市),直至熙宁十年(1077年),曾巩分别任襄州(今襄阳市)知州、洪州(今南昌市)知州。根据《局事帖》中的“受代之期”判断,当为曾巩赴越州第三年,也就是熙宁四年所写。
流传有序的《局事帖》
《局事帖》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曾巩传世墨迹。根据古书画鉴定家尹光华的介绍,在900多年中,《局事帖》被多位重要收藏家珍藏,包括何良俊、项元汴、安仪周、王芑孙、曾燠、费念慈、许源来、张珩、张文魁等。
朱绍良在《我读张葱玉》一文中提到,人们青睐北宋曾巩的书札,源于此幅作品曾由张葱玉收藏。据朱绍良透露,从作品的收藏印可见此幅作品确实源于鉴定泰斗张葱玉之手。后来,他因为赌博,将《局事帖》输给了收藏家谭敬,随后《局事帖》被带到美国。
1996年,《局事帖》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50.8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451.91万元)被著名收藏家尤伦斯夫妇买下。而后,在2009年北京保利秋拍“尤伦斯夫妇藏重要中国书画”专场中,曾巩的《局事帖》再次现身,当时估价为1200万元至1800万元,最终以1.0864亿元成交,成为第一件破亿元的中国书法作品。2008年出现的世界金融风暴,使得许多海外收藏家急于变现藏品,尤伦斯夫妇将《局事帖》送交保利进行拍卖,历时13年,增值23倍。根据朱绍良分析,曾巩这件书法作品曾经受到过质疑,但是经过对著录的分析、比对,被断定为真迹,因此其价值也经历了迅速提升。
朱绍良的学生崔怡女士在文章中指出:“因为是孤品,后人只能从笔墨、用纸、书写风格、书写内容、款识、收藏以及著录来分析此幅尺牍。从书写格式、行文措辞来看,符合北宋书写风格及宋人尺牍格式。包括落款处钤‘曾巩再拜’朱文水印,也是宋人尺牍的常见样式。参阅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二书》《上杜相公书》《与抚州知州书》《再与欧阳舍人书》等,此帖行文、措辞均符合曾巩及北宋书写风格。考宋人信札,此种格式已较为常见,如欧阳修《致端明侍读留台执事尺牍》在落款处钤‘六一居士’印。而书中笔墨也符合宋人承传晋唐严谨、内敛的书风,以及行笔转折方硬、顿挫有力等风格。”
《局事帖》为曾巩书写的一封尺牍。此幅尺牍是曾巩目前存世的唯一墨迹。落款“运勾奉议无党乡贤”,据史料记载应为欧阳修学生徐无党。曾巩给徐无党写的此封问候信中表达了公务繁多,向往能够远离政务的理想。应该说这是了解当时官员日常生活的一帧珍贵墨迹。
此作上钤有明代收藏巨擘项元汴、清代收藏大家安岐、民国著名鉴定家张珩等名家在内的十几枚藏印。可以看出古今三大收藏大家对此幅作品的意见一致,无可厚非。
欧阳修、曾巩、徐无党均已离我们远去,但是一封十三行的书信留下了历史的见证,也给后世留下了一窥北宋大文学家遗风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