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博物馆的讲解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让讲解工作有所创新,本文从语言艺术、表情艺术、讲解观念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 博物馆;讲解工作;语言艺术;表情艺术;讲解观念
作为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解员是联系博物馆和观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博物馆的门面和橱窗,是灵魂的工程师,是文明和美的塑造者。讲解工作的好坏是衡量博物馆的标准之一。
讲解员的素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博物馆的文化、建设、管理的高下,在一定意义上,讲解员是博物馆通向社会的很明晰的窗口,是博物馆睿智的眼睛。
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是博物馆最日常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那么对讲解工作的涵义、其重要性的认识需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能更好地创新讲解工作。
一、博物馆讲解工作的概述
(一)讲解工作的涵义
博物馆讲解工作实际上是以博物馆陈列品为依据,由讲解人员对讲解词进行提炼、选择,运用语言艺术、讲解技能和真挚的感情,直接向观众有针对性的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一种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揭示文化与自然资源的意义,强化我们对历史古迹和自然奇观的了解与欣赏,并进一步的去保护它。
(二)博物馆讲解工作的重要性
讲解工作是包括熟悉陈列内容、了解观众需求、确定讲解重点、推敲表达方法、引导观众参观、收集反馈信息等工作程序,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因此,作为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解工作的好坏是衡量博物馆的标准之一。同时,从一定意义上也说明了讲解工作对博物馆的重要性,而博物馆讲解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使观众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
(2)可以弥补不同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观众的不同需要。
(3)通过介绍陈列的展品,引导观众把通过直观视觉初步获得的不连贯的感性知识,上升为对陈列主题思想的正确理解,以至成为系统的理性知识,从而使博物馆陈列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4)通过讲解工作,还能得到观众或游客中的专家、博物馆事业爱好者和关心者学习知识并获得对博物馆的建议和批评,使其成为博物馆改进工作的参考。
二、博物馆讲解工作的创新
博物馆讲解工作的创新要求讲解不照本宣科,而是在充分研究博物馆、纪念馆的陈列藏品、历史、文化和观众的基础上,对所宣传的内容、表达方式等进行提炼、升华、突破和创造,站在思维分析的角度来研究和处理,因人施讲地进行宣传。下面从语言艺术、表情艺术、讲解观念上进行阐述:
(一)语言艺术的创新
1.讲解语言的创新
讲解工作的直接效果就是能向观众介绍陈列的展品,并传递展品的外在和潜在的信息与知识;其潜在效果能促成讲解员与观众产生情感交流。那么,在讲解工作时,要重视讲解语言的表达,学会创造性的使用讲解语言。
首先,善于使用开场白的技巧。简明扼要的开场白能让观众对接下来的观赏活动有个清晰的过程,并能形成初步观赏印象。
其次,要善于根据特定的讲解内容进行语言的“再创造”,在语言的表达上要打破常规,把一些原本看来不能作为讲解切口的话题能自如、合理地展开。
再次,要摒弃讲解词的书面表达形式,提倡运用口语化的语言,使表达方法更灵活,让讲解语言不断变化,话题不断拓展,帮助观众立刻领会讲解内容,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2.肢体语言的使用
优美和谐的肢体语言就像一幅画,更像一道风景线,让人回味无穷,喜爱不已。因此,讲解过程中贯穿一些必要的肢体语言,能促使讲解效果更好地发挥。
下面,列举几个比较引人关注的肢体语言:
(1)眼神。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对人们沟通交流有着很深的影响。同样,眼神作为讲解的形体语言之一,更是与观众交流的重要工具。
(2)手势。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情达意,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加深观众对讲解内容的理解。所以,在讲解过程中为了配合讲解内容的需要,可以适当的使用手势动作,以便起到提示性的作用。手势的运用也不是随便使用的,在指向展品时,要注意指的位置应该在展品的一角,手势的幅度应该尽量小并且不能遮挡住观众视线,使用手势的次数也应当减少到最少。此外,还要学会根据讲解内容的需要,科学、准确、适度地运用讲解手势。
(3)立姿。站立时要自然、挺拔、端庄,身体微前倾,要挺胸收腹,保持人体的曲线美,给人一种稳定感,给观众以昂扬向上的感觉。此外,也可以两脚自然并立,这种站姿能使人显得精神抖擞。
(二)表情艺术的运用
在讲解工作中,还要适当利用表情。在进行讲解活动时,头要端正,口型不要变化过大,不能过于严肃、生硬,不应表演性过強;表情要亲切、自信、放松,应与感情流露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实现与观众之间的双向交流。
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会细心地捕捉观众的眼睛,“窥探”他们所做出的反应,在目光碰撞的瞬间,寻求一种情感的共鸣与交融。
(三)讲解观念的转变
博物馆讲解工作的目的并不在“讲”,而是在帮助观众能真正地去“接纳”。博物馆转变讲解观念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改变长期以来单一的讲解模式,进行多渠道、开放式的互动讲解。以往,主要以“讲”为主,观众被动地“听”。这是一种机械地陈述,不利于激发观众的兴趣和调动观众思考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讲解工作的价值。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讲解模式,使观众参与其中,由被动的“听”转变为主动的能“讲”,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讲解工作的功能。
其次,要转变观念,求主动。长期以来,大多数认为只要把讲的工作做好就行,有没有人能倾听是另一回事。所以,要提高讲解水平,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这种错误观念,力求主动,通过讲解工作把我们的展览推出去,从而使更多的观众受惠。
总之,讲解工作中如果没有做好讲解工作的创新,那么,讲解只是一种重复机械性劳动的模式。只有做好了讲解工作的“再创造”,才能让观众真正受益,促进与观众的交流。
参考文献:
[1]汤家庆.关于博物馆事业创新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2001
[2]游蓉.意识引导的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
[3]张文彬.中国博物馆国际化的进程回顾与展望[J].中国博物馆,2006
[4]马自树.面对博物馆发展热潮,需要一点冷静思考[J].中国博物馆,2007
[5]成建正.博物馆研究论文集[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关键词: 博物馆;讲解工作;语言艺术;表情艺术;讲解观念
作为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解员是联系博物馆和观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博物馆的门面和橱窗,是灵魂的工程师,是文明和美的塑造者。讲解工作的好坏是衡量博物馆的标准之一。
讲解员的素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博物馆的文化、建设、管理的高下,在一定意义上,讲解员是博物馆通向社会的很明晰的窗口,是博物馆睿智的眼睛。
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是博物馆最日常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那么对讲解工作的涵义、其重要性的认识需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能更好地创新讲解工作。
一、博物馆讲解工作的概述
(一)讲解工作的涵义
博物馆讲解工作实际上是以博物馆陈列品为依据,由讲解人员对讲解词进行提炼、选择,运用语言艺术、讲解技能和真挚的感情,直接向观众有针对性的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一种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揭示文化与自然资源的意义,强化我们对历史古迹和自然奇观的了解与欣赏,并进一步的去保护它。
(二)博物馆讲解工作的重要性
讲解工作是包括熟悉陈列内容、了解观众需求、确定讲解重点、推敲表达方法、引导观众参观、收集反馈信息等工作程序,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因此,作为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解工作的好坏是衡量博物馆的标准之一。同时,从一定意义上也说明了讲解工作对博物馆的重要性,而博物馆讲解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使观众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
(2)可以弥补不同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观众的不同需要。
(3)通过介绍陈列的展品,引导观众把通过直观视觉初步获得的不连贯的感性知识,上升为对陈列主题思想的正确理解,以至成为系统的理性知识,从而使博物馆陈列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4)通过讲解工作,还能得到观众或游客中的专家、博物馆事业爱好者和关心者学习知识并获得对博物馆的建议和批评,使其成为博物馆改进工作的参考。
二、博物馆讲解工作的创新
博物馆讲解工作的创新要求讲解不照本宣科,而是在充分研究博物馆、纪念馆的陈列藏品、历史、文化和观众的基础上,对所宣传的内容、表达方式等进行提炼、升华、突破和创造,站在思维分析的角度来研究和处理,因人施讲地进行宣传。下面从语言艺术、表情艺术、讲解观念上进行阐述:
(一)语言艺术的创新
1.讲解语言的创新
讲解工作的直接效果就是能向观众介绍陈列的展品,并传递展品的外在和潜在的信息与知识;其潜在效果能促成讲解员与观众产生情感交流。那么,在讲解工作时,要重视讲解语言的表达,学会创造性的使用讲解语言。
首先,善于使用开场白的技巧。简明扼要的开场白能让观众对接下来的观赏活动有个清晰的过程,并能形成初步观赏印象。
其次,要善于根据特定的讲解内容进行语言的“再创造”,在语言的表达上要打破常规,把一些原本看来不能作为讲解切口的话题能自如、合理地展开。
再次,要摒弃讲解词的书面表达形式,提倡运用口语化的语言,使表达方法更灵活,让讲解语言不断变化,话题不断拓展,帮助观众立刻领会讲解内容,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2.肢体语言的使用
优美和谐的肢体语言就像一幅画,更像一道风景线,让人回味无穷,喜爱不已。因此,讲解过程中贯穿一些必要的肢体语言,能促使讲解效果更好地发挥。
下面,列举几个比较引人关注的肢体语言:
(1)眼神。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对人们沟通交流有着很深的影响。同样,眼神作为讲解的形体语言之一,更是与观众交流的重要工具。
(2)手势。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情达意,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加深观众对讲解内容的理解。所以,在讲解过程中为了配合讲解内容的需要,可以适当的使用手势动作,以便起到提示性的作用。手势的运用也不是随便使用的,在指向展品时,要注意指的位置应该在展品的一角,手势的幅度应该尽量小并且不能遮挡住观众视线,使用手势的次数也应当减少到最少。此外,还要学会根据讲解内容的需要,科学、准确、适度地运用讲解手势。
(3)立姿。站立时要自然、挺拔、端庄,身体微前倾,要挺胸收腹,保持人体的曲线美,给人一种稳定感,给观众以昂扬向上的感觉。此外,也可以两脚自然并立,这种站姿能使人显得精神抖擞。
(二)表情艺术的运用
在讲解工作中,还要适当利用表情。在进行讲解活动时,头要端正,口型不要变化过大,不能过于严肃、生硬,不应表演性过強;表情要亲切、自信、放松,应与感情流露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实现与观众之间的双向交流。
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会细心地捕捉观众的眼睛,“窥探”他们所做出的反应,在目光碰撞的瞬间,寻求一种情感的共鸣与交融。
(三)讲解观念的转变
博物馆讲解工作的目的并不在“讲”,而是在帮助观众能真正地去“接纳”。博物馆转变讲解观念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改变长期以来单一的讲解模式,进行多渠道、开放式的互动讲解。以往,主要以“讲”为主,观众被动地“听”。这是一种机械地陈述,不利于激发观众的兴趣和调动观众思考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讲解工作的价值。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讲解模式,使观众参与其中,由被动的“听”转变为主动的能“讲”,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讲解工作的功能。
其次,要转变观念,求主动。长期以来,大多数认为只要把讲的工作做好就行,有没有人能倾听是另一回事。所以,要提高讲解水平,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这种错误观念,力求主动,通过讲解工作把我们的展览推出去,从而使更多的观众受惠。
总之,讲解工作中如果没有做好讲解工作的创新,那么,讲解只是一种重复机械性劳动的模式。只有做好了讲解工作的“再创造”,才能让观众真正受益,促进与观众的交流。
参考文献:
[1]汤家庆.关于博物馆事业创新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2001
[2]游蓉.意识引导的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
[3]张文彬.中国博物馆国际化的进程回顾与展望[J].中国博物馆,2006
[4]马自树.面对博物馆发展热潮,需要一点冷静思考[J].中国博物馆,2007
[5]成建正.博物馆研究论文集[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