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文斯敦3C思想的提出和式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zsl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商业、基督、文明”(Commerce,Christianity,Civilization)在19世纪的欧洲被普遍接受为开拓殖民地最优的方法配置。本文追溯利文斯敦这一思想提出的背景,以及在非洲探险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探析概念框架下及操作过程中的困境,以期从另一种视角解读欧洲人踏上非洲土地的初衷。
  关键词: 利文斯敦 非洲探险 3C思想
  一、思想背景
  (一)个人经历。父亲对苏格兰神学的热衷和对十八世纪末“世界的前进”这一事业的关注,在少年时期影响了大卫·利文斯敦(David Livingstone)的宗教观,使他兼具对教义的熟稔和对世界变化的从容应对。利文斯敦确信“宇宙万物的上帝和圣经里面的上帝是一样的”①。23岁时他来到格拉斯哥,这里苏格兰启蒙运动遗风尚存,利文斯敦学习神学、医学、希腊语、拉丁语等各种知识,良好全面的教育让他跃跃欲试,更为文明和自由的伦敦成为他下一个目的地。此时基督教福音派正经历传教信念的重塑期,他们开始将目光转移到被殖民地国家,宣扬得救的必要性和布道的优先。利文斯敦更是少有地并带有预见性地提出传教士的职责包括“通过介绍富有艺术性的、文明的科学和基督教”②,以便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状况。伦敦传教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集合了当时众多开明又颇具政治力量的人物,在这里,利文斯敦更深切地认识到1833年国会通过《奴隶制废除法》的艰辛,自此萌发反奴情结。和圣经里面耶稣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③的初衷殊途同归,坚定的道德界限在利文斯敦后来的非洲探险的道路上成为践行“商业、基督、文明”思想的一把双刃剑。
  (二)国内环境。1837年英国迎来了“日不落”的维多利亚时代,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期间,适时出现的利文斯敦3C思想,加之“基督教和商业的结合对于苏格兰经济繁荣和文明开化的重要性”④,政府对非洲探险开始鼓励和支持。另外,《国富论》思想对利文斯顿后来形成较为系统的殖民经济体系认知,结合自身传教使命,将基督教和商业二者关系理解为“互相支持的,在作为组成文明要素方面是平等的”⑤有着深远影响。
  (三)国际环境。尽管小皮特在任时期通过了印度法令,但是摇摇欲坠的体系和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一样,是最终必须接受的现实。加上陷入大批移民状态的澳大利亚,土地挪用严重和劳动力使用不规范的新西兰,唯二剩下的中国和非洲是尚未被全面开发的地区。1839年中国鸦片战争的爆发,促使利文斯敦放弃前往东方传教的念头,第二年与从南非回国的传教士罗伯特·莫法特(Robert Moffat)的会见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轨迹,决定在非洲实现上帝对世界的旨意,用利文斯敦的话来说,“‘文明的两个先驱,基督教和商业应当从不分离’……福音派和自由贸易会携手共进”⑥,非洲成为试验3C理论的最后一块处女地。1806~1835年在南部非洲的大迁徙,阿非利卡人以消极方式摆脱英国统治,独立的民族意识开始逐渐形成。同时1838年他们与祖鲁人的“血河战役”将民族矛盾和自身尴尬的认同性逼向了死角。北方安哥拉的贸易交往依旧控制在葡萄牙奴隶贩子手中,在这样复杂交织的情况下,利文斯敦依旧选择于1841来到非洲。
  二、非洲探险
  (一)初次踏上非洲。起初利文斯敦在非洲更多地关注当地习俗和文化,三个月只身在部落里面和当地人一起生活,学习本土语言,消除隔阂感。由于来自当时识字率最高的苏格兰,教育被利文斯敦视为和基督教并驾齐驱的传播文明的方式。1844年,在教会支持下,他雇佣了一个地方老师进行教学,当地酋长Sechele甚至开始学习字母表和阅读新约。他认为,传播知识有助于促进部落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利文斯敦坚信“真正的实用性的基督教”,所以当他最忠诚的伙伴Makololo部族后来愿意通过避免奴隶贸易进行商业往来的时候,他看到了自由贸易的曙光。酋长Sechele所属的部落BaKwena现如今在博茨瓦纳地区,利文斯敦在这里做出的努力引起了布尔人和特兰士瓦人的憎恨,“他们不允许BaKwena在和平环境下学习或发展他们的经济、政治和宗教事业”⑦,并认为愚昧尚未开化的非洲人更适合控制,利于他们从事奴隶贸易和严酷剥削,利文斯敦的做法触及了他们的利益底线,1852年,布尔人袭击了Sechele的人民,死伤无数,房屋尽毁,包括利文斯敦在村外12公里的房子也难以保存。
  (二)第二次非洲探险。1857年12月,利文斯敦在剑桥的讲座中提出了著名的格言“地理事实的结束是传教事业的开始”⑧,此时他已被任命为前往非洲东海岸探险的队长。在这之前,为了逃避布尔人对旅行的阻挠,利文斯敦被迫北上前往赞比西河流域进行游历。此行的目的是提高对赞比西河地区的熟悉度,通过交往使当地人“把精力放到工业追求和他们自己的土地耕种上”⑨,而不是通过简单的物物交换,或者可以直接理解为“一个男孩换得一个旧的葡萄牙步枪或者27英尺棉花或者厚呢”⑩的交换。贸易反而不是最直接影响利文斯敦整个探险旅程的因素,因为在每一步伸向丛林的过程中,交流和信任成为制约探险队和土著部落往来的最大问题。在这7年里利文斯敦遭遇到队员离开、物资被夺、身患多重疾病,甚至还有妻子的去世,“我准备去任何地方,只要是向前”{11}。
  三、3C思想的困境
  (一)理论框架。起初利文斯敦对传教使命认为是“不仅要以严苛的福音目的为中心,还包括人类活动的所有光谱,并将其划分为三个类别:商业、基督教和文明(意味着好的政府、教育等)”{12},其中,物质方面的商业和精神方面的文明可以通过基督教这种循序渐进的手段得以实现。但是这个简易框架过于依赖基督教的作用,基督教宣扬宽容和从苦难中得救的教义反而更契合非洲人民。可是基督教义无法解构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利文斯敦想来是过于天真地开始了他的探险。其次,虽然1854年开普总督改变对土著的统治政策,酋长变为领工资的官员,一度让利文斯敦看到有秩序的政府的迹象,可是这始终摆脱不了被殖民的现状,而他对这一态度显得含糊不清,尽管现如今看来这样的文明加速侵蚀和瓦解了传统文化。最后,必须清楚的是,利文斯敦认为非洲地情和苏格兰有太多相似,然后将总结苏格兰的成功经验提出3C思想。在他深入非洲以后,移植经验的不妥导致在第三次探险中更注重对地理的研究,无心作为殖民的先遣人员。   (二)实践过程。在利文斯敦三次探险中,随着深入地区越靠近从未被发现的古老王国,理想化的3C思想践行起来就越发困难。利文斯敦发现他无力用经文和虚幻的合法贸易对抗畸形成长的经济关系,只能一遍遍地描述他看到的奴隶贩子血洗村庄、烧杀掳掠的现状。另外他曾评价贸易是为了“迅速让部落看到它们的相互隔离,打破异教沉闷的独立”{13},可是带有明显西化痕迹的基督教很容易引起当地人的戒备。虽然利文斯敦的美名赢得了许多部落和阿拉伯商人的尊重,但是在1867年离开Shire村北上路途中还是遭受到了当地人的怀疑。在3C思想中,基督教和商业是相互支持的关系,可是这种结合在现实中的停滞,除了受到无法掌控的奴隶贸易的影响外,还受制于地理因素。所以利文斯敦在最后岁月里倾注所有精力探究地理发现,贝尔纳·德沃尔(Bernard de Vaulx)在《在非洲:五千年的探险》中提到,他就像书房里的哲学家或画室里的画家,成为一种内在力量的奴隶,走了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对利文斯敦来说反而是件卸下重担的好事。
  四、结语
  3C思想比起后来风靡的4C联祷词(多了殖民Conolize),利文斯敦显然受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教化更为深刻,反而不具有维多利亚时代积极扩张的思想,这种传统偏执的个人主义遭受了欧洲社会的冷遇,但是他的探险行为和高尚品行却赢得了非洲人民的尊敬,维多利亚瀑布旁,迄今利文斯敦雕像的底座上还留有他著名的“商业、基督、文明”的座右铭。
  注释:
  ①O.Ransford,“David Livingstone:The Dark Interior”,Blaikie,W.op.cit.,1986:10.
  ②Fidelis Nkomazana,“Livingstone’s ideas of Christianity,commerce and civilization”,in Botswana Journal of African Studies,vol.12,nos1
其他文献
本文以译语读者关照的角度探讨科普翻译,以英文科普作品《失控》为研究对象,从关照译语读者的知识背景、思维逻辑和审美习惯三个方面,对原有译本进行分析并重译,以期提高科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背景: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澳大利亚的学者Robin Warren和Barry Marshall首次发现并提出[1]。此后,对H.pylori的大量研究改变了许
词汇对于学生积累语言及语言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一个人词汇量的多少影响着他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就无法进行交流,
先期觉醒的企业和投资机构正在抓紧进行全流通市况下的谋篇布局暴风雨来临之前通常是出奇的寂静。比寂静更可怕的是,全流通改造来临之前A股市场接受了一场全盘暴跌的洗礼——
经过化工、地矿、冶金、有色、煤炭五个部20个单位近2000人的联合攻关,完成了《胶磷矿采选技术》攻关课题。该课题共设置了18个专题,经调整后共签订16个专题合同,按专业划分
我国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品种齐全,质地优良。“六五”以来,随着其开发和利用的加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提高,1989年出口创汇破六亿美元,已成为原材料工业出口创汇的支
团结奋进的40年①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汪若海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自1957年成立到现在,已经度过了40个春秋。40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全所职工的辛勤努力下,棉花所从
摘 要: 第三人称代词有单数“他”、“她”、“它”及复数“他们”、“她们”之分。除了指代交谈双方外的第三方这项基本功能外,第三人称代词还具有深层回指、虚指等指称功用。分析这些特殊用法,离不开语境语篇的辅助和认知心理的阐释。  关键词: 回指 虚指 语境语篇 认知心理  黄伯荣、廖序东版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中,以功能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
苏棉12号(原太193)由江苏太仓市棉花原种场选育而成。1997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水平苏棉12号1993年引进我市试种,1993~1995年3年平均亩产皮棉97.84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