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和“终身学习”等教育理念也进一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因此,作为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应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学、合作学习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小学数学“课标”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纵观各种学习方法,所有的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1 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激起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教学“认识图形”这一节课,借助小熊猫卡通图片引出新知。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同学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学生回答各种不同的答案,摸起来挺硬,滑滑的,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体上找到长方形。
刚才同学们从这些物体上找到了长方形,老师相信你们的能力,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它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自由组合即可)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它物体上找出其它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①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②从圆柱上分离出圆;③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并一一揭示名称“正方形”、“圆”、“三角形”,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和“面”之间的关系,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教师拓展性的设问,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3 设计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有机会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数学课应着重让学生开阔思路,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策略,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也不能简单地用成人的眼光对学生的解答作出判断,学生有困难时最好立足于启发,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使其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
例如:数学“把0、1、2、3、4、5、6、7、8、9”十个数填在□里,每个数只填一次使算式成立。□+□=□+□=□+□=□+□=□+□,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只有少数学生解答出来,这时教师提出:数学中,有些问题的道理就在我们生活当中,你们想想生活中的什么活动能体现“=”的意思。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积极发表意见,有的说翘翘板平衡时能体现“=”;还有“天平”、“称”平衡时也能体现“=”的意思。假设翘翘板两边坐着许多人,题中的数应当作轻重不同的人,同学们,你们想坐吗?教师在黑板中间画一个大等号,每个学生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0~9”的数字卡片。游戏开始了,手持“0”和“9”数字卡片的两个同学站到等号的一边,另外,手持任意数字(0和9除外)卡片的一名同学站到等号的另一边,老师提问:翘翘板平衡吗?学生齐答:没有。教师继续提问:谁能帮助他?这时全班同学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跃跃欲试,学习气氛异常浓厚。这种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游戏化打破了学生害怕思考题的僵局,调动了学生要求主动性,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我们发现这道题有以下几种解法:0+9=1+8=2+7=3+6=4+5,如果用2、3、4、5、6、7、8、9这些数字玩翘翘板,你们能找出它的答案吗?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而且很快写出答案:2+9=3+8=4+7=5+6。在解题时,如果教师直接把答案写给学生,让学生强行记忆,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再碰到同类的其它题,恐怕又不会做了。通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也提高了能力并培养了兴趣。由此可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空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1 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激起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教学“认识图形”这一节课,借助小熊猫卡通图片引出新知。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同学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学生回答各种不同的答案,摸起来挺硬,滑滑的,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体上找到长方形。
刚才同学们从这些物体上找到了长方形,老师相信你们的能力,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它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自由组合即可)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它物体上找出其它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①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②从圆柱上分离出圆;③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并一一揭示名称“正方形”、“圆”、“三角形”,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和“面”之间的关系,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教师拓展性的设问,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3 设计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有机会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数学课应着重让学生开阔思路,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策略,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也不能简单地用成人的眼光对学生的解答作出判断,学生有困难时最好立足于启发,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使其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
例如:数学“把0、1、2、3、4、5、6、7、8、9”十个数填在□里,每个数只填一次使算式成立。□+□=□+□=□+□=□+□=□+□,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只有少数学生解答出来,这时教师提出:数学中,有些问题的道理就在我们生活当中,你们想想生活中的什么活动能体现“=”的意思。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积极发表意见,有的说翘翘板平衡时能体现“=”;还有“天平”、“称”平衡时也能体现“=”的意思。假设翘翘板两边坐着许多人,题中的数应当作轻重不同的人,同学们,你们想坐吗?教师在黑板中间画一个大等号,每个学生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0~9”的数字卡片。游戏开始了,手持“0”和“9”数字卡片的两个同学站到等号的一边,另外,手持任意数字(0和9除外)卡片的一名同学站到等号的另一边,老师提问:翘翘板平衡吗?学生齐答:没有。教师继续提问:谁能帮助他?这时全班同学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跃跃欲试,学习气氛异常浓厚。这种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游戏化打破了学生害怕思考题的僵局,调动了学生要求主动性,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我们发现这道题有以下几种解法:0+9=1+8=2+7=3+6=4+5,如果用2、3、4、5、6、7、8、9这些数字玩翘翘板,你们能找出它的答案吗?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而且很快写出答案:2+9=3+8=4+7=5+6。在解题时,如果教师直接把答案写给学生,让学生强行记忆,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再碰到同类的其它题,恐怕又不会做了。通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也提高了能力并培养了兴趣。由此可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空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