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位一女同事中年得子,儿子自出生后就被视如珍宝,双方父母更是抢着轮流照顾。
一天,她下班回家,看到婆婆在问两岁的小家伙:“宝宝,你和谁最亲啊?”儿子奶声奶气地回答:“奶奶。”
正准备晚饭的宝宝的外婆也不甘示弱,放下手中的碗筷跑过来问:“宝宝,告诉外婆,你和谁最亲?”只见宝宝扑到外婆的怀里说:“外婆亲。”
宝宝截然不同的回答让两位老人都很开心。吃过饭,同事和丈夫也加入了询问的行列。丈夫问宝宝和谁亲,宝宝搂着爸爸说:“爸爸亲。”妈妈发问,机灵的小家伙又钻进妈妈的怀里说:“妈妈亲。”
宝宝的回答让同事夫妇很兴奋,没想到宝宝竟然如此左右逢源。
后来,为了继续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同事夫妇想到了一个办法,只要宝宝说了惹人开心的话,就会口头表扬,物质鼓励。如今,宝宝慢慢长大,同事经常带他来办公室玩。来了几次以后,我们发现,乖巧的宝宝竟然有了说谎的毛病。
一次,宝宝为了得到一个他喜欢的玩具,就如唇上抹了蜜,天天依偎着这些同事亲昵。等宝宝拿到玩具后,却对他妈妈说:“我跟他们不亲,我就是想玩这个。”
当同事用很炫耀的口吻转述她儿子的这番话时,我们听了却不是滋味。一个本该天真活泼的孩子,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味地撒谎,却对别人的付出没有一点感恩之心,以为全世界就他最聪明。
其实,我们对这种问孩子和谁最亲的游戏一点也不陌生。在大人眼里,一般都认为小孩童言无忌,回答也最真实,孩子的话永远是最真实的内心表达,所以孩子回答和谁亲近时,大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一种被认同的荣耀。
可见,尽管是个逗孩子的游戏,但在大人们的心里还是多少会有些分量的。所以,在这点上我能充分理解同事的喜悦之情。但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来说,如果为了在外人面前把孩子的这种机敏当成炫耀的资本时,那就罪莫大焉。
孩子的童言稚语固然可信,但不足以成为衡量孩子在一生中长久存在的分量。姑且把这种行为作为一种与孩子互动的亲子游戏吧,游戏当了真,就必然造成不可控制的连锁反应。
当孩子把随口说爱当成一种获取利益的动力时,他口中所谓的和谁亲又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呢?这样的后果最终导致孩子越来越爱撒谎,对父母也缺乏发自内心的真正关爱。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爱,鼓励孩子说真话,而不是说人人爱听的假话。毕竟,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心口合一的诚实之人。
一天,她下班回家,看到婆婆在问两岁的小家伙:“宝宝,你和谁最亲啊?”儿子奶声奶气地回答:“奶奶。”
正准备晚饭的宝宝的外婆也不甘示弱,放下手中的碗筷跑过来问:“宝宝,告诉外婆,你和谁最亲?”只见宝宝扑到外婆的怀里说:“外婆亲。”
宝宝截然不同的回答让两位老人都很开心。吃过饭,同事和丈夫也加入了询问的行列。丈夫问宝宝和谁亲,宝宝搂着爸爸说:“爸爸亲。”妈妈发问,机灵的小家伙又钻进妈妈的怀里说:“妈妈亲。”
宝宝的回答让同事夫妇很兴奋,没想到宝宝竟然如此左右逢源。
后来,为了继续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同事夫妇想到了一个办法,只要宝宝说了惹人开心的话,就会口头表扬,物质鼓励。如今,宝宝慢慢长大,同事经常带他来办公室玩。来了几次以后,我们发现,乖巧的宝宝竟然有了说谎的毛病。
一次,宝宝为了得到一个他喜欢的玩具,就如唇上抹了蜜,天天依偎着这些同事亲昵。等宝宝拿到玩具后,却对他妈妈说:“我跟他们不亲,我就是想玩这个。”
当同事用很炫耀的口吻转述她儿子的这番话时,我们听了却不是滋味。一个本该天真活泼的孩子,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味地撒谎,却对别人的付出没有一点感恩之心,以为全世界就他最聪明。
其实,我们对这种问孩子和谁最亲的游戏一点也不陌生。在大人眼里,一般都认为小孩童言无忌,回答也最真实,孩子的话永远是最真实的内心表达,所以孩子回答和谁亲近时,大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一种被认同的荣耀。
可见,尽管是个逗孩子的游戏,但在大人们的心里还是多少会有些分量的。所以,在这点上我能充分理解同事的喜悦之情。但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来说,如果为了在外人面前把孩子的这种机敏当成炫耀的资本时,那就罪莫大焉。
孩子的童言稚语固然可信,但不足以成为衡量孩子在一生中长久存在的分量。姑且把这种行为作为一种与孩子互动的亲子游戏吧,游戏当了真,就必然造成不可控制的连锁反应。
当孩子把随口说爱当成一种获取利益的动力时,他口中所谓的和谁亲又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呢?这样的后果最终导致孩子越来越爱撒谎,对父母也缺乏发自内心的真正关爱。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爱,鼓励孩子说真话,而不是说人人爱听的假话。毕竟,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心口合一的诚实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