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lolo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以来,我们在看到了数学课堂内发生喜人变化的同时也看到了另外一种现象。由于课改后对计算教学的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因此,学生进行计算练习的量少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了,具体表现为计算的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变慢、简便运算方法不够灵活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每个年段都必须重视计算教学,避免使计算教学偏离“课标”要求。
  一、情景的创设为数学教学起到铺垫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不该创设情景,创设怎样的情景,是用情景导入好,还是充分地运用铺垫引入来得自然,或者就选择直接进行教学等等,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都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计算教学中铺垫的运用也是非常有效的。苏教版数学4年级上册,在学习3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时,就需要进行3位数除以1位数笔算知识的复习铺垫;又比如学习“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就需要已学的口算知识及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知识,等等。一些计算知识的探索是需要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计算教学前的复习铺垫可以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旧知。所以,笔者认为创设情境和复习铺垫其实并不矛盾,并不是因为要创设情景而否定传统而有效的复习铺垫,课堂教学中选择怎样的引入方式,主要是取决于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起点。
  二、算理的强调在数学教学中不可缺
  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因此,不懂得算理,光靠机械操练也许也能掌握其计算的方法,但这种“依样画葫芦”式的掌握,其迁移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无法适应干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应用、所以,我们必须要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驭“法”,并通过智力活动,促进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苏教版2年级下册教材“两位数乘1位数”中,教学20×3时,要让学生明白算理:20是2个10,2个10乘3得6个10,6个10是60,所以在计算20×3时,只要先算2×3=6,再在6的后面添1个0,也就是20×3=60:又如教学“分数除法”时,教师必须首先明确,这是在学生学会“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键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的。
  现行的教材中往往是通过学生的操作、思考相互动式学习.通过自主的探索交流来理解算理的,教学中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是到位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计算方法的指导却显得不够到位,使得学生的计算基础不够扎实,影响了计算能力的形成:苏教版3年级上册教材“两位数除以1位数”中,在教学46÷2时,学生在操作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用竖式计算,知道“2”力什么写在商的10位上,从而使他们真正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这样学生就能触类旁通,顺利地解决“想想做做”中像"95÷3”和“87÷4”这样有余数的计算题。因此,我们在强调算理的同时,不能忽视计算方法的指导,要使学生在算理,算法、技能这3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三、倡导算法多样化优化数学教学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旨在改变传统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过于单一、技能培养过于侧重”的现状。要真正落实好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理念,首先必须消除对算法多样化的片面理解。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将算法多样化简单地理解成为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同时也要避免只强调算法多样化,而不及时引导算法优化的做法。
  我们看到,在多样化的算法中,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是凌乱无序的,有些方法并不有效甚至是不太合理的,这就需要进行“算法的优化”。笔者认为:我们要把优化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与感悟下自觉地进行优化,并且这种优化是每个个体的优化,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而应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来促成。还必须指出的是:“算法优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有时并不一定在某一节课内就能做到优化,优化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其实有时所谓“最好”或“最简便”的方法是相对的,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思维,以人为本,才是对传统的一个突破。
  四、繁难的计算是没价值的,但日常的基本训练不可停
  课程标准对计算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删去了繁难的计算题。因为这些计算是没有价值的,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很少用到这样复杂的计算。虽然在6年级教材中,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以及利息等计算比较复杂,但这样的计算是允许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现在,繁难而复杂的笔算可以说已经没有了,但由于高年级的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和综合性,因此,基本的计算训练必须要强化。如在分数4则混合运算中,每道题都要有几道一步计算的算式题合并而成,但我们发现,由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注重基本计算的训练,随之带来了学生计算正确率不断下降的事实。
  我们在教学时,首先,要激励学生,消除浮躁心理,养成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其次,要通过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计算,避免学生急于求成,让学生学会一定的验算方法。第3,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口算训练。基本的口算训练要每天进行,每堂课都用3至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做到基本的口算结果能脱口而出。第4,要通过学生错例的反馈,寻找错误的具体原因。第5,要熟记一些常用的计算结果。
  五、利用计算器的使用,但学生的笔算不可取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方式的影响”。我们知道,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概念和法则:因此,《数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计算器的使用,其目的是通过使用计算器让学生从繁琐的纸笔计算中解放出来,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
  计算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又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我们要充分用好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以上的几个关系,不断优化计算教学,通过富有挑战性的教学,使学生的计算学习既有“深度”又保持“温度”。
其他文献
[摘要]韩国小学数学课程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课程很相似,但中韩小学数学教科书存在较大差异。韩国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写采用多个模块多次反复拼排的基本模式,以活动的形式加以呈现,注重教科书的“学材”特征以及生活化和应用性,而国内的教材相对来说灵活性及对学生的自主性略显不足,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借鉴。  [关键词]韩国小学数学教科书 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 小学数学教育  本文通过与我国现行的小学数学课程标
本研究采用根钻法对毛乌素沙地中三块不同密度油蒿群落样地的细根分布进行了连续取样调查分析,同时对土壤水分进行动态监测。采用以2mm作为粗、细根的划分标准,对土壤-根系样
预应力密肋楼盖作为“九五”期间建设部推广应用的“十项新技术”之一,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这项技术具有降低层高、简化模板、结构刚度大、空间大、在同样高度下能增加层数等
摘要: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是小学时期的重要阶段,为学生升入高一级的学校打好学习的基础,所以在六年级的数学教学方面需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整体的素质。课堂教学中,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以温和的态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通过多媒体的合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 学习兴趣 学习能力  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使整个教学过程
内容摘要: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感”,更没有一个基本公认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那么在新课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要求下,怎样提高数学复习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对复习课的应该注意“一定、二点、三略”。  关键词:一定 二点 三略  “怎样提高数学复习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大家很困惑的问题;“复习课最难上。”也是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复习课既不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课上,教师要使学上最大限度的掌握知识,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备好每一节课。本文对怎样上好数学课进行了阐述。  关键字:课改 数学课 上好 备课 上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不少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对数学学科的枯燥感.兴趣是将学生领进数学之门最好的老师,因此,笔者认为,要想打造小学数学高校课堂,就必须不断激发学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新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学生原有知识状况就是学生的学习起点。意味着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学习起点上。  一、精心预设,基于学习起点  学生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现实起
期刊
摘要;当前一个时期,随着素质教育的进展和新课程标准改革方案的有力实施,初中数学教学有待改进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关注每一个层次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情况,这也让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被课堂所重视,被教师所认可,从而更加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念。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一、更新观念,解放思想  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的立教之本,也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教育观念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对
对于女科学家已经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女性在科学技术职业生涯中的比例随着她们在这种生涯的阶梯上的攀登而下降。"[1]即在科学领域,等级越高,女科学家人数所占的比例就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