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三地理学科的教学需要紧紧围绕着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改进教学方法,推进教学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共振。在复习环节做到位,促进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提高,并最终适应高考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地理学科知识在高考中的具体体现,探究了高三阶段的复习课上,地理课程应该采取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中地理;高三复习;地理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2-045
在高三的地理复习中,教师应紧紧围绕地理基础知识进行复习,通过对地理知识系统性的整理和归纳,促进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同时,考虑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在解题训练和识图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整理和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笔者在教学中针对高三地理复习课进行了着重分析,并在实践中整理了高三复习课上可以采取的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归纳整理,促进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在复习过程中强调基础知识的整理和加工过程,如分析、判断、归纳,最终的概括、推理等等,这是复习课的基本准备活动,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思维综合训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借助知识的回顾,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并在训练中加强学生的记忆,强化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规律的探究,促进学生养成积极思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从而根据基础知识的归纳整理了解问题的本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例如,在复习有关世界地理概况的问题时,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教材明确考点中涉及的世界海陆分布,世界七大洲的地形和气候特征等,这节课的复习重点围绕世界地理概况,以思维导图的方式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首先,在课上带领学生回顾七大州的海陆分布,教师出示海陆分布图,由学生根据教材和小组讨论分析的结果说出七大洲的海陆分布情况。其次,介绍海陆地形类型与特点与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促进学生尽快做好回顾与整理。在讲解到七大洲的地形特征时,有的学生对山脉对气候产生的影响产生了疑惑,如喜马拉雅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而学生对地形雨等概念的忽视,导致学生在学习和归纳的过程中有些吃力,教师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弥补学生基础知识把握不牢的不足。根据常见的高考考点,七大洲的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需要学生格外注意,结合图示和题目中的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图表的信息融合起来,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解题习惯,并根据图片来分析已知信息,通过逐步的推导得出最终的答案。七大洲各自有不同的气候特征,学生在记忆时如果出现错误,很可能在阅读材料或根据图片解决问题时出现差异,培养学生认真阅读仔细识图的习惯,并根据自己最终推导的结果,进行逆向思维逻辑的推理,看最后能否得出题干和图片中的信息,以加强学生做题的准确率。
二、突出知识主干,注意知识的整合
学生在高一高二学习的地理知识是循序渐进的,在复习时可将内容进行统一化的整理,突出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对重要的地理事物产生明确的观念和结论,将低难度和高难度的问题都统一整理到复习过程中来。同时,选择与生产生活联系较多的部分进行详细解释,因为这一般是高考中涉及的方向。正确处理教材知识之间的关系,将串联复习落实到区域图上,促进学生综合分析地理知识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复习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需要将学生之前学习的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线,以及判断经纬线的方法等方法系统的整理出来,将其体现在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地图三要素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上来。同时,关注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如学生借助经纬网进行相关计算,并分析该区域的特征。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回顾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球仪的概念,通过概念性的知识讲解,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简要的轮廓。随后,再进行经纬线和经纬度的概念填充,促进学生以球形立体的形状展开想象。本節复习课的主要内容是带领学生回顾地图的三要素以及地图三要素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该如何应用,因此,上述内容都是为高考重点所服务的,借助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向学生展示与高考考点相关的题目,促进学生结合北极星仰角确定地理纬度,经线的特点和纬线的特点,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根据上述基础知识的巩固,了解学生对经度的活学活用,而后设计具体的问题。
三、训练空间思维,提高学生能力
从当前的高考试题来看,地理学科的素材围绕着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要求。通过试题中对于学生的要求可以看出,无论是时差的推断,地图的理解和判读,某个特征的具体分析,都是在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教师在复习过程中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可明显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通过各类地图的判读,从基础的地球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变化等入手,讲究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分析能力。以探究地球及其运动规律的例题为例。乘客悉尼乘坐航班出发9小时后抵达广州,结合航班起伏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让学生回答问题,促进学生了解当天南极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上,由此推理,当天悉尼和广州之间的关系,如日出的方向,正午树影的朝向,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状况等等。这需要学生根据太阳直射的纬度,判断出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随后求得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分布情况。以三类线三条线为主要突破口,快速高效的解题。
总之,做好地理基础知识的归纳整理,为学生呈现出一个系统性的学习知识的轮廓,促进学生尽快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并借助高考试题的研究,针对性的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的锻炼,以提升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茅娉婷.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策略例析——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例[J].地理教学,2019(04):57-60.
[2]江振武. 基于“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三地理复习课深度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9):56-58.
[3]程良安,刘导. 高三复习中学生地理迁移能力的培养[J].地理教学,2018(18):35-36+7.
关键词:高中地理;高三复习;地理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2-045
在高三的地理复习中,教师应紧紧围绕地理基础知识进行复习,通过对地理知识系统性的整理和归纳,促进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同时,考虑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在解题训练和识图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整理和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笔者在教学中针对高三地理复习课进行了着重分析,并在实践中整理了高三复习课上可以采取的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归纳整理,促进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在复习过程中强调基础知识的整理和加工过程,如分析、判断、归纳,最终的概括、推理等等,这是复习课的基本准备活动,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思维综合训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借助知识的回顾,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并在训练中加强学生的记忆,强化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规律的探究,促进学生养成积极思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从而根据基础知识的归纳整理了解问题的本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例如,在复习有关世界地理概况的问题时,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教材明确考点中涉及的世界海陆分布,世界七大洲的地形和气候特征等,这节课的复习重点围绕世界地理概况,以思维导图的方式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首先,在课上带领学生回顾七大州的海陆分布,教师出示海陆分布图,由学生根据教材和小组讨论分析的结果说出七大洲的海陆分布情况。其次,介绍海陆地形类型与特点与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促进学生尽快做好回顾与整理。在讲解到七大洲的地形特征时,有的学生对山脉对气候产生的影响产生了疑惑,如喜马拉雅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而学生对地形雨等概念的忽视,导致学生在学习和归纳的过程中有些吃力,教师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弥补学生基础知识把握不牢的不足。根据常见的高考考点,七大洲的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需要学生格外注意,结合图示和题目中的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图表的信息融合起来,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解题习惯,并根据图片来分析已知信息,通过逐步的推导得出最终的答案。七大洲各自有不同的气候特征,学生在记忆时如果出现错误,很可能在阅读材料或根据图片解决问题时出现差异,培养学生认真阅读仔细识图的习惯,并根据自己最终推导的结果,进行逆向思维逻辑的推理,看最后能否得出题干和图片中的信息,以加强学生做题的准确率。
二、突出知识主干,注意知识的整合
学生在高一高二学习的地理知识是循序渐进的,在复习时可将内容进行统一化的整理,突出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对重要的地理事物产生明确的观念和结论,将低难度和高难度的问题都统一整理到复习过程中来。同时,选择与生产生活联系较多的部分进行详细解释,因为这一般是高考中涉及的方向。正确处理教材知识之间的关系,将串联复习落实到区域图上,促进学生综合分析地理知识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复习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需要将学生之前学习的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线,以及判断经纬线的方法等方法系统的整理出来,将其体现在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地图三要素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上来。同时,关注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如学生借助经纬网进行相关计算,并分析该区域的特征。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回顾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球仪的概念,通过概念性的知识讲解,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简要的轮廓。随后,再进行经纬线和经纬度的概念填充,促进学生以球形立体的形状展开想象。本節复习课的主要内容是带领学生回顾地图的三要素以及地图三要素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该如何应用,因此,上述内容都是为高考重点所服务的,借助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向学生展示与高考考点相关的题目,促进学生结合北极星仰角确定地理纬度,经线的特点和纬线的特点,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根据上述基础知识的巩固,了解学生对经度的活学活用,而后设计具体的问题。
三、训练空间思维,提高学生能力
从当前的高考试题来看,地理学科的素材围绕着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要求。通过试题中对于学生的要求可以看出,无论是时差的推断,地图的理解和判读,某个特征的具体分析,都是在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教师在复习过程中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可明显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通过各类地图的判读,从基础的地球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变化等入手,讲究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分析能力。以探究地球及其运动规律的例题为例。乘客悉尼乘坐航班出发9小时后抵达广州,结合航班起伏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让学生回答问题,促进学生了解当天南极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上,由此推理,当天悉尼和广州之间的关系,如日出的方向,正午树影的朝向,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状况等等。这需要学生根据太阳直射的纬度,判断出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随后求得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分布情况。以三类线三条线为主要突破口,快速高效的解题。
总之,做好地理基础知识的归纳整理,为学生呈现出一个系统性的学习知识的轮廓,促进学生尽快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并借助高考试题的研究,针对性的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的锻炼,以提升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茅娉婷.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策略例析——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例[J].地理教学,2019(04):57-60.
[2]江振武. 基于“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三地理复习课深度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9):56-58.
[3]程良安,刘导. 高三复习中学生地理迁移能力的培养[J].地理教学,2018(18):3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