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以2000-2020年间中国知网收录的976篇译者行为研究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发表年度、主要作者及作者机构单位、关键术语及引用突变等信息进行了科学计量统计与分析.研究发现,国内译者行为研究呈现阶段性发展特征,研究热度不断上升,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应用研究繁荣;但研究者和研究机构之间缺乏密切合作,领域内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较为单一.未来应着力关注现有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同时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方法,采取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在学科间和翻译学科领域内拓
【机 构】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 225127;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扬州225127;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学报编辑部,河南洛阳471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以2000-2020年间中国知网收录的976篇译者行为研究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发表年度、主要作者及作者机构单位、关键术语及引用突变等信息进行了科学计量统计与分析.研究发现,国内译者行为研究呈现阶段性发展特征,研究热度不断上升,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应用研究繁荣;但研究者和研究机构之间缺乏密切合作,领域内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较为单一.未来应着力关注现有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同时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方法,采取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在学科间和翻译学科领域内拓展研究主题,加强学界的交流、合作与创新.
其他文献
情感问题自古就是中外文学创作和研究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在叙事文学中,情感是表现的对象和驱动力,也是激发读者审美焦虑和审美共情的要素.在情感叙事领域,奥斯丁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开拓者.在小说《诺桑觉寺》中,她倾注自己的情感,生动描述了婚龄女性在走向成熟、走向婚姻中的情感历程,并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在主题思想、人物刻画和叙述策略等方面设置了复杂精致的情绪结构,在单一的婚恋题材中表现了并不单一而又主次分明的主题,刻画了一个真实而又不同于传统的女主人公,综合运用了第三人称、自由间接引语和作者介入多种叙述手法,具有独特的审美
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紧密结合新文科“价值引领”的概念,通过角度、深度和温度来拓宽课程思政的内涵,设计课程相对应的育德目标、思政教育融合点和教育方法.具体而言,通过中国关联、文化关联和情感关联,外语教育的课程思政可以从文明互鉴的角度拓展外国语言文学的教学深度,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中,中国的引领作用;关注外国文学中情感维度,建立基于家国情怀的情感认同;提升教育育人的温度,建立和学生的情感关联.通过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最终的目标是进入学生的头脑,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非裔美国戏剧家恩托扎格·商格的《献给想要自杀的有色人种女孩》利用配舞诗剧的表现形式,演绎了七位被边缘化的非裔美国女孩的悲惨经历.通过音乐与舞蹈,借助戏剧文本、戏剧结构和服饰颜色等戏剧构成因素,该剧呈现了作为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双重受害者的非裔美国女性从痛苦走向救赎的过程.该剧不仅消解了非裔美国女性的传统刻板形象,还揭示出她们构建自身主体性的途径,最终重写了美国父权社会中的性别政治秩序.
阿赫玛托娃早期诗风和成熟时期的诗风差异很大,被诗人自己称为“第七本书”的《时间的飞奔》体现了成熟时期的创作风格即大悲歌风格.这部诗集与其中由七首诗组成的多个组诗一起构成了阿赫玛托娃整个创作历程圆满结束的隐喻.该诗集所体现的阿赫玛托娃后期创作的三个基本主题——时间、死亡和记忆相互关联,相互交织,构成一个宏阔的语境,体现了阿赫玛托娃对其所生存时代的思考和总结.作为“与逝去的那个世界最后一个活的联系”,阿赫玛托娃的一生及其创作对于俄罗斯人的精神生活而言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她的后期诗歌拥有哀歌和挽歌的性质,这些诗
艾丽丝·门罗在《火车》中再现了20世纪加拿大战后的历史文化语境及其对游离在社会边缘的个体命运的影响.对边缘化个体而言,战争造成了无以复加的创伤体验,将其经历的代际创伤、战争创伤和情感创伤交织在一起,导致了创伤集聚和逃离怪圈.通过书写互为镜像的两个边缘化个体的创伤,重构个体独特的创伤记忆,门罗探索实现创伤复原的途径,反思现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创伤体验,对当下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过去30年里,雷蒙德·卡佛研究在中国经历了四个时期:引入期(1986-1999),在中国新写实主义影响下,卡佛开始被学界关注,但大部分为译介;发展期(2000-2008),卡佛的极简主义研究浪潮兴起,但对诸多基本问题仍存争议;爆发期(2009-2014),研究成果剧增,叙事学研究方法被广泛深入使用;拓展期(2015-2020),研究视野呈现多样化,包括性别和生态研究.卡佛研究还有很多待继续挖掘的空间.
本文基于国内核心期刊的文献大数据,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考察国内多模态研究的基本情况、热点领域和发展趋势.分析发现:(1)国内多模态研究态势和热点领域与国外基本同频共振;(2)国内研究多关注多模态话语(语篇)分析、多模态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多模态隐喻研究,但理论创新尚且不足,应用范围还不够广阔;(3)多模态语料库研究和多模态互动研究等尚处起步阶段,虽呈现出跨学科性和交叉融合性,学科协同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拓展.
英语心理附加语因句法分布不同表现为不同的类型和语义指向性.句法分布上,主要有句首附加语,句中附加语和句尾附加语三种.语义指向上,句首附加语通常为言者指向类;句中主谓之间的附加语多为施事指向类;句尾附加语分为方式附加语和状态附加语,前者指向动作,后者指向个体.形式表征上,言者指向类主要为V-ing-ly心理副词形式和to one\'s+心理名词形式;施事指向类与方式指向类主要为V-ed-ly心理副词形式和光杆心理副词;而状态描写类为V-ed心理形容词或者光杆心理形容词形式.以上语义指向和形态表征的差异根
双宾结构是自然语言中一种极其重要的句式.分析发现,英语双宾结构中的间接宾语总是表示“目标”,而汉语双宾结构中的间接宾语则因动词类别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题元角色.英汉双宾结构具有共同的功能投射,它们的差异归结于功能语类FP中F获值方式的参数差异.英语双宾结构中的F值是内在性的[+to],与动词本身的方向性无关;汉语中F的值则必须在句法中通过显性的方式获得,与动词本身的方向和功能语类“给/走”的使用密切相关.
21世纪初以来,有关“重写翻译史”命题的探讨在译学界蔚然成风,以“重新审视存世资料,发掘新的历史架构,解读新的历史意义”的呼吁在学界引起共鸣.本文索隐“重写”的具体内涵,描述“何为\'重写\'”“为何\'重写\'”以及“怎样\'重写\'”等具体问题,并以孔慧怡“重写”的四个假设为基础来回顾和审视现阶段翻译史研究,梳理“重写”后国内翻译史研究的路径与面向,呈现学术思潮与新兴学科发展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