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充满了竞争和挑战。目前,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创新意识。本文就如何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问题,提出具体思路,以供探讨。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教师
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一个重大飞跃: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将会使社会多层次、多方位进行创造性重建,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毫无疑问,教育必须面向21世纪,着眼于21世纪的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以适应竞争的需要。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因此高校的各项工作应以教学为中心,研究教学改革成为高校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改革的紧迫性
(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
20世纪100年的科技发展远远超过以往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总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发展的速度呈加速度的趋势,知识的总量几年就要翻一翻,学科越来越分化,也越来越综合,但总的趋势是综合;学科的交叉产生了新的学科,科技的创新往往就在学科的交叉点上。但是高校的教学,包括科系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还是19世纪或者20世纪初形成的,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二)传播技术和媒体的发展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往高校的教学主要在课堂和实验室,至多到图书馆查阅课堂教学的有关资料。教师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当今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取知识,学生的信息来源更为广泛,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注重学生在学习中参与等将成为现代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模式的这种变化,将要求教师从信息的提供者转变为学生获取信息的引导者。
(三)社会的变革对高等学校教学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要求
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正在引起高等教育领导体制、管理体制、招生分配制度等的改革,也必然要求高等学校教学的改革。
(四)思想观念的变化冲击高校教学
社会的变化,特别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引起学校学生思想的变化,这些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高校的教学。
二、高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首先,要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问题。传统的教育观念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现代教育观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辅助作用,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得到生动活泼、创造性的发展。
其次,树立授之以渔的教学观念,即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知识是基础,大学教学不能忽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但是在短短的四年大学时间,所能学到的知识是很有限的,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三,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一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是保守的,往往认为只要有高深学识就能当好教师,不讲究方法和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多媒体、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必将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大学教师应尽快适应这个变化。
(二)高校的教学内容改革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高校课程内容急剧增加,在授课时数有限的情况下,要把大量的新内容全部教给学生,必须规划设计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开展教学研究。要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构建合理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要更新陈旧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努力形成与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现代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1.加强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是对长期以来我国过分专业化的高等教育导致人的片面发展的一种矫正。通才教育课程包括了比较广泛的人文、自然、体育和工具技能性课程(外语、计算机等),基本上涵盖了大学中主要的公共课程和基础课。通常,人们把基础理解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今天看来,这是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提出来的带有一定片面性的看法。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基础还应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此外,通才教育课程涉及的应该是基础性、综合性、有效性以及可迁移性都比较强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备对今后快速变化社会的适应能力。
2.正确把握培养方案中理论课的量与度。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近几年,高校培养方案中4年理论课的总学时一减再减,从原来的3000多学时降到目前多数院校的2400学时左右,反映了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和教学改革的成效。但教师普遍觉得难于适应,一是老的课程经过精简、压缩、整合,腾出了一些时间,但新的知识太多,内容排得满满的;二是每学时有的缩短至40分钟,制订培养方案时对知识点考虑太多是矛盾的主要原因。解决问题的根本不仅在总体上,而且每一门课程都要作进一步的精选、整合和精简,新的内容是讲不完的,关键是要善于从广而博中选择重构少而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学时间,让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自我组建知识、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和能力的机会。学生获得知识,一靠教师传授,二靠自学学习,通过自学获取的知识更为牢固。当然,照目前的情况,留出了一定的时间,一部分学生未必能很好地去学习与利用,这还得在学风建设上下功夫。
3.重构实践能力体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高校教学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实践能力体系,即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并从整体上规划每个实践环节。这种实践能力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让每个大学生在4年中能经过多个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鼓励学生参加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能力,提高大学生修养,完善个性品质大有好处。
(三)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促进学生能力的转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改革现有教学方法,使之符合创新人才要求,与教学内容相配套,并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主要任务,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高校教学在强调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教育,扎实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还要加进新的更高的要求,强调创新精神的培养。一要实事求是,要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批判吸收,养成凡事都问一个为什么,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二是培养健全人格,自尊、自信、自强、自律,尊重他人,平等合作,关心社会,关心环境。教育只有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才真正找到了教学过程得以深化和拓展的强大动力。
2.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从学习主体的角度看,大学教学过程是大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和探索性逐渐增强的过程,是学生从单纯学习吸收知识向学用结合、创新发展的过程。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当今时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知识陈旧周期日益缩短,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获得有限的知识更为重要。我国长期形成的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寓教于乐原则、启发诱导原则、知行结合原则等,都体现了教学方法改进的重要性。
创新教育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成为学问家,同时应成为教学艺术家。因此,高校教学方法的创新,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选择课程和教师的权利;教师讲授课程可以不再以求体系完整,从头到尾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目标,而是精讲,突出重点难点,其余部分学生自学,教师辅导。二是注重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应尽可能地扮演材料供给的角色,旁征博引,向学生介绍各种学术观点,提供各种分析问题的思路,推荐各种参考文献,以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加工,然后进行归纳、评析,指导学生深化知识。三是要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造性实验。四要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结合,应采取小班化、讨论式、学导式等教学方法。
3.注重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交互性强、共享性好、利于知识同化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以多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学习。由于多种媒体的交互应用,形成了声、光、形、色、动等直接对学生视觉和听觉器官共同作用的情境,具有良好的强化效果和整体效应,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育部组织开发的专业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是以国家指导性教学大纲为依据,兼顾了近年来专业发展的一些新特点,贴近生产实际,展示了专业生产主要技术环节,图文并茂,可以弥补由于各方面原因造成学生实习不足的缺陷。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已成为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高校教学改革实现的现实措施
(一)教师应重视教学实践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
教师要重视新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探索,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采取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传统的“讲授法”尽管存在着很多缺陷,但它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在我国目前的形势下还不可能予以取缔,关键是教师要变以教师为中(下转第16页)(上接第6页)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去学习,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在了解学生知识基础,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安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反思和探究知识,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倡教师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讨式等方法,多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创设开放性的课堂环境和氛围,协助、鼓励学生学习,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课堂上师生、同学间的交流、自身的情感体验、主动参与和实践,达到掌握知识、主动发展的目的。
(二)改进教学设备,创造良好的教学改革条件
教学改革要受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制约,需要一定的资源设备做支撑。高校管理者可以通过政府拨款、社会和企业捐赠等方式获得学校发展的资金。管理者必须加强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合理利用这些资金,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工作上来,为教学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仪器等。管理者应提高学校的教学资源管理水平,促进教师合理、高效地利用各类教学资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为教学改革创造良好条件。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
计算机、多媒体的广泛使用,是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手段,但它的应用程度和水平取决于广大教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只有做好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才能加快教学改革。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广大教师深入进行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整体改革,进而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各学校可根据各自的特点,按照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层次分类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四)改进教学评价标准,科学评估教学活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因为教师教授的学科不同、课程不同,知识的内涵和构成也存在差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要遵循教学规律,对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分别处理。要改进现有的教学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学科和课程的特点,根据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对其共性内容建立统一标准,而对于非共性的内容允许标准有所不同。鼓励教师对所教的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勇于创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陶春莉.关于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探讨[J].甘肃农业,2005,(6).
[2]刘新平.创新新形式下的高校教学改革[J].南昌高专学报,2005,(1).
[3]孙莱祥,周洪林.对我国传统教育教学太重基础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00,(4).
[4]张武平.教育创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施小光.现代教育思想专题[M].北京:当代教育出版社,2000.
[6]周晓慧.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教师
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一个重大飞跃: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将会使社会多层次、多方位进行创造性重建,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毫无疑问,教育必须面向21世纪,着眼于21世纪的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以适应竞争的需要。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因此高校的各项工作应以教学为中心,研究教学改革成为高校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改革的紧迫性
(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
20世纪100年的科技发展远远超过以往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总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发展的速度呈加速度的趋势,知识的总量几年就要翻一翻,学科越来越分化,也越来越综合,但总的趋势是综合;学科的交叉产生了新的学科,科技的创新往往就在学科的交叉点上。但是高校的教学,包括科系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还是19世纪或者20世纪初形成的,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二)传播技术和媒体的发展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往高校的教学主要在课堂和实验室,至多到图书馆查阅课堂教学的有关资料。教师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当今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取知识,学生的信息来源更为广泛,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注重学生在学习中参与等将成为现代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模式的这种变化,将要求教师从信息的提供者转变为学生获取信息的引导者。
(三)社会的变革对高等学校教学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要求
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正在引起高等教育领导体制、管理体制、招生分配制度等的改革,也必然要求高等学校教学的改革。
(四)思想观念的变化冲击高校教学
社会的变化,特别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引起学校学生思想的变化,这些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高校的教学。
二、高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首先,要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问题。传统的教育观念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现代教育观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辅助作用,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得到生动活泼、创造性的发展。
其次,树立授之以渔的教学观念,即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知识是基础,大学教学不能忽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但是在短短的四年大学时间,所能学到的知识是很有限的,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三,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一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是保守的,往往认为只要有高深学识就能当好教师,不讲究方法和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多媒体、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必将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大学教师应尽快适应这个变化。
(二)高校的教学内容改革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高校课程内容急剧增加,在授课时数有限的情况下,要把大量的新内容全部教给学生,必须规划设计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开展教学研究。要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构建合理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要更新陈旧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努力形成与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现代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1.加强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是对长期以来我国过分专业化的高等教育导致人的片面发展的一种矫正。通才教育课程包括了比较广泛的人文、自然、体育和工具技能性课程(外语、计算机等),基本上涵盖了大学中主要的公共课程和基础课。通常,人们把基础理解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今天看来,这是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提出来的带有一定片面性的看法。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基础还应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此外,通才教育课程涉及的应该是基础性、综合性、有效性以及可迁移性都比较强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备对今后快速变化社会的适应能力。
2.正确把握培养方案中理论课的量与度。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近几年,高校培养方案中4年理论课的总学时一减再减,从原来的3000多学时降到目前多数院校的2400学时左右,反映了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和教学改革的成效。但教师普遍觉得难于适应,一是老的课程经过精简、压缩、整合,腾出了一些时间,但新的知识太多,内容排得满满的;二是每学时有的缩短至40分钟,制订培养方案时对知识点考虑太多是矛盾的主要原因。解决问题的根本不仅在总体上,而且每一门课程都要作进一步的精选、整合和精简,新的内容是讲不完的,关键是要善于从广而博中选择重构少而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学时间,让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自我组建知识、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和能力的机会。学生获得知识,一靠教师传授,二靠自学学习,通过自学获取的知识更为牢固。当然,照目前的情况,留出了一定的时间,一部分学生未必能很好地去学习与利用,这还得在学风建设上下功夫。
3.重构实践能力体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高校教学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实践能力体系,即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并从整体上规划每个实践环节。这种实践能力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让每个大学生在4年中能经过多个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鼓励学生参加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能力,提高大学生修养,完善个性品质大有好处。
(三)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促进学生能力的转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改革现有教学方法,使之符合创新人才要求,与教学内容相配套,并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主要任务,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高校教学在强调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教育,扎实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还要加进新的更高的要求,强调创新精神的培养。一要实事求是,要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批判吸收,养成凡事都问一个为什么,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二是培养健全人格,自尊、自信、自强、自律,尊重他人,平等合作,关心社会,关心环境。教育只有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才真正找到了教学过程得以深化和拓展的强大动力。
2.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从学习主体的角度看,大学教学过程是大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和探索性逐渐增强的过程,是学生从单纯学习吸收知识向学用结合、创新发展的过程。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当今时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知识陈旧周期日益缩短,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获得有限的知识更为重要。我国长期形成的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寓教于乐原则、启发诱导原则、知行结合原则等,都体现了教学方法改进的重要性。
创新教育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成为学问家,同时应成为教学艺术家。因此,高校教学方法的创新,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选择课程和教师的权利;教师讲授课程可以不再以求体系完整,从头到尾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目标,而是精讲,突出重点难点,其余部分学生自学,教师辅导。二是注重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应尽可能地扮演材料供给的角色,旁征博引,向学生介绍各种学术观点,提供各种分析问题的思路,推荐各种参考文献,以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加工,然后进行归纳、评析,指导学生深化知识。三是要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造性实验。四要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结合,应采取小班化、讨论式、学导式等教学方法。
3.注重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交互性强、共享性好、利于知识同化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以多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学习。由于多种媒体的交互应用,形成了声、光、形、色、动等直接对学生视觉和听觉器官共同作用的情境,具有良好的强化效果和整体效应,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育部组织开发的专业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是以国家指导性教学大纲为依据,兼顾了近年来专业发展的一些新特点,贴近生产实际,展示了专业生产主要技术环节,图文并茂,可以弥补由于各方面原因造成学生实习不足的缺陷。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已成为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高校教学改革实现的现实措施
(一)教师应重视教学实践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
教师要重视新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探索,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采取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传统的“讲授法”尽管存在着很多缺陷,但它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在我国目前的形势下还不可能予以取缔,关键是教师要变以教师为中(下转第16页)(上接第6页)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去学习,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在了解学生知识基础,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安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反思和探究知识,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倡教师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讨式等方法,多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创设开放性的课堂环境和氛围,协助、鼓励学生学习,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课堂上师生、同学间的交流、自身的情感体验、主动参与和实践,达到掌握知识、主动发展的目的。
(二)改进教学设备,创造良好的教学改革条件
教学改革要受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制约,需要一定的资源设备做支撑。高校管理者可以通过政府拨款、社会和企业捐赠等方式获得学校发展的资金。管理者必须加强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合理利用这些资金,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工作上来,为教学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仪器等。管理者应提高学校的教学资源管理水平,促进教师合理、高效地利用各类教学资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为教学改革创造良好条件。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
计算机、多媒体的广泛使用,是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手段,但它的应用程度和水平取决于广大教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只有做好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才能加快教学改革。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广大教师深入进行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整体改革,进而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各学校可根据各自的特点,按照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层次分类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四)改进教学评价标准,科学评估教学活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因为教师教授的学科不同、课程不同,知识的内涵和构成也存在差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要遵循教学规律,对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分别处理。要改进现有的教学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学科和课程的特点,根据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对其共性内容建立统一标准,而对于非共性的内容允许标准有所不同。鼓励教师对所教的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勇于创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陶春莉.关于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探讨[J].甘肃农业,2005,(6).
[2]刘新平.创新新形式下的高校教学改革[J].南昌高专学报,2005,(1).
[3]孙莱祥,周洪林.对我国传统教育教学太重基础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00,(4).
[4]张武平.教育创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施小光.现代教育思想专题[M].北京:当代教育出版社,2000.
[6]周晓慧.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