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环境教育不再离学生遥远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lidew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环境的教育”是指教育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个人环境的知识和信息及它们之间具有的密切的相互关联性。早在70年代,英国学者卢卡斯就提出了著名的“卢卡斯模式”,即环境教育是“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我国的地理教材就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涵盖了丰富的自然环境知识、人文环境知识,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知识。地理教材中涉及的这些知识为环境教育提供了硬件支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这些地理知识进行环境教育。
  
  一、地理教学是实现“在环境中的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环境中的教育”要求以学生在环境中的体验作为教育的中介,让学生在不同环境的直接接触中获得对环境的直接体验,培养其环境忧患意识。地理教学除了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外,还要求他们具有实地考察和野外实践的丰富经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在环境中的亲身体验,感受各种环境问题,从而增强解决问题的实际技能,培养环境忧患意识。此外,地理学特别关注地区的状况。学生在研究某个地区的环境时,即使不能身临其境,也可以运用地理课本中所学的知识技能来获取该地的资料和信息。同时,地理教学所要求的地图应用、数据收集和绘制图表等技能,使学生在环境中能够更有效的进行探索、识别问题,并提出建议。
  
  二、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
  
  随着人们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日益重视、环境科学的迅速发展、环保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环境教育的内容在不断丰富和充实,地理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涉及到环境教育的内容。根据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现有地理教学大纲和教材中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生态环境知识、资源及其利用、环保与防治知识、人口与计划生育、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环境知识
  自然环境包括着水、岩石、大气等环境要素,也包括着与人类息息相关的众多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呈现出复杂的相互关系,要实现人类与环境之间和谐共存,就必须研究和掌握其间的作用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指导人们的行为。
  (二)资源及其利用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这些要素包括组成地壳的矿物岩石、地表形态、土壤覆盖层、地上、地下和海洋的水源,太阳光能、热量和降水量以及生物圈的植物界和动物界。在讲授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着重加强学生资源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价值性,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消费观和发展观,同时,形成较强的环境道德观和环境责任感。
  (三)环境污染与防治知识
  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让学生了解环境状况,知道环境污染是由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的,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地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同时,传授给他们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这类知识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即讲述各类具体的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方法。内容主要有:大气环境污染与防治、水环境污染与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与防治、噪声污染与防治、放射性污染与防治、农业环境污染与防治、海洋环境污染与防治及居室的环境污染与防治。上述内容可以归纳为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另外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的特点,可补充讲授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如各种自然灾害特征与预防。环境污染治理涉及知识、技术,内容很广,所以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环境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搜集这方面的知识。
  2. 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和绿色营销。让学生了解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内涵,以及积极推广的重要意义。清洁生产的重要途径,重点讲解工业污染控制在生产的全过程。介绍绿色生产和绿色营销的概念,包括内容、发展前景、如何实施等知识。介绍清洁生产、绿色产品和绿色营销的典型例子。
  (四)人口与计划生育
  人类是环境的主宰。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活动范围与强度的扩大是造成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伴随全球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开始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甚至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以下内容应着重讲授:人口增长加剧环境恶化的表现(水环境恶化,大气环境恶化)、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土地资源的压力,水资源的压力)、人口高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就业压力大,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意味着纯消费群体的扩大,人口总体素质低)、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五)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克服生态危机、重建人类自然家园的唯一选择,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也是解决人类与资源问题的唯一途径。它要求讲授的内容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持续性、全面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与可持续发展及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展和取得的成就。
  
  三、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
  
  学校的教学活动是进行环境教育最为切实有效的途径,对培养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中遇到有关环境知识时,不仅要传授环境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形成一种主动的环境保护意识。
  进入21世纪之时,地理教材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它已经不再是以过去的“地”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以环境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有明确的时代性。在自然地理部分,用以“人”为中心的四大环境取代了以“地”为中心的圈层结构。在经济地理的知识结构中,根据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密切程度进行调整,删除了与人地关系不密切的部分知识,使人地关系这一主线更清晰。随着地理教材内容的变化,地理教学内容也应该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
  (一)结合地理教材进行环境教育
  在我国的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环境的知识。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地理教材全书四册,不但在各章节中突出人地关系,进行环境教育,培养环境观,而且有的章节把环境保护单列出来;高中地理课本知识体系是以地球宇宙环境为开端,依次讲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即大气环境、海洋环境以及这些环境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的自然资源和能源,然后学习人类在生活与生产中相应形成的人文环境,那就是农业、工业、城市和交通等,最后又归结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如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环境教育知识就像一条红线贯穿着整个教材,不仅有助于成熟的环境教育模式的形成,也有助于地理教育本身价值的实现,为中学地理教育赋予了新的活力。
  (二)结合国情教育进行环境教育
  国情教育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国的环境承受着人口和发展的两大压力,中国的环境问题不仅有人为的环境问题,还有频繁多变的自然灾害等环境问题。通过对我国的国情的分析,使学生懂得以下三个问题:
  1.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我国环境问题形势严峻。水资源短缺、荒漠化进程加快、沙尘暴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酸雨危害严重、城市垃圾堆积如山等等,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环境法规教育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们关心更多的是发展经济,环境意识淡薄。教学中把环保法规渗透到相关内容里,使学生懂得环境法规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法律意识,自觉地同非法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三)结合乡土地理进行环境教育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代,区域经济迅猛发展,但是由于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不惜牺牲环境来谋求经济大发展,导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结合区域环境问题,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还可以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破坏环境的事例,教育他们认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意识。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家乡环境状况及发展变化的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到有关部门获取相关的资料,对周围居民的访问,使他们对家乡的环境问题有个直接的真实的认识。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乡土地理的了解,还可以使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更加尊重环境、关心环境、热爱环境。这既提高了他们的环境意识,又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结合新闻地理进行环境教育
  环保教学手段运用得当,便成为增强环保知识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在环境教育中,充分发挥新闻地理的特殊作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国际互联网等媒体收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兴趣,活跃他们的感性认识。因为现代媒体所提供的环境知识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图文并茂,可以充分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是假期阅读相关的书本、报刊或杂志,还可以就其中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焦点或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辩论,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置身于环保情景中,关注身边的环保问题。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已成为当代青年的时尚之物,虚拟的网络空间已成为宣传环保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些现代媒体的运用不仅为环境教育注入了活力,而且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素材,对学生的环保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进一步升华为环保行为提供了便利。
  
  四、创新教学方式是环境教育实施的关键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
  课堂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大量抽象化、概括化的内容传递给学生,是学校环境教育中最经常、最有效、最现实的一种形式,应成为环境教育的主渠道。它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本内容,讲授有关人口、资源、环境等知识。另外还应通过提问、讨论、观看地图、景观图、标本、模型、做实验、电化教学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指教学大纲范围以外的各种教育活动。这些活动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各个学校采用较为普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邀请有关专家或环境管理人员做有关环境问题的专题讲座、报告。报告的讲授者在讲授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环境保护的新观念、新知识的介绍,同时,又要给学生留充分的提问与答疑时间。这样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促使学生去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并探索新的解决方法。
  2.组建环保社团。环保社团是将环境意识较强的同学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推动和促进学校环境教育。环保社团不仅培养出一批环保意识较强的骨干分子,更能带动许许多多的学生关注环境、参与环保。
  3.结合当地实际,开展环保调研和参观访问活动,提高环保活动层次。教师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去调查有关人们的生产或生活活动对地理环境某些要素的影响,环境对人类健康、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当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经验等等,使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此外,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工业区,学习工业“三废”的危害及治理,参观污水处理厂或生态农业基地。
  4.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演讲、诗歌朗诵会、课外阅读、地理游戏、知识竞赛等,参加“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与环境有关的宣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环境知识的积极性以及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热情。
  环境问题源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而对环境的损害行为又是与人们对环境缺乏认识相联系的。因此,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使人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加强环境教育是一条必由之路。而地理学科几乎涉及到环境教育的全部内容,同时,在解决环境意识的教学方法方面,它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地理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无论从地理教学自身的发展来看,还是从满足社会的需求看,都是势在必行的。环境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理应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其他文献
一、提问设计不够精心,时常出现自问自答现象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合理的课堂提问正是“学”与“思”的最佳切合点。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难度要适中,所提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让学生能“跳一跳,摘果子”。教师还应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扬起他们思维的风帆,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不久听一位老师讲
期刊
近日我一直被一种美深深地震撼着,眼前出现的总是那铺天盖地的金黄,滚动的花海、蓬勃的团队、簇簇的金浪。  沿着国道227线走近祁连山,七月是最美的季节。山脚下扁都狭口周围被一片片金黄色的菜花覆盖着,一株株、一片片宛如一块巨大的壮锦。雪峰皑皑之下是青山,青山脚下金色中滚动着碧波,碧波中又融汇着金浪。你追我赶,前呼后拥,一会在你眼前,一会儿又跳出你的视野中,一路欢笑奔向远方。  看着眼前的金色,我陶醉了
期刊
数学是美丽的、有趣的、令人兴奋的。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不像艺术美那么亮丽、潇洒,但它抽象、严谨、含蓄,是一种理智的美。  热烈真挚的情感美 俗话说:“知之深,情之切”。因此,饱含激情的数学老师定会带着热烈真挚的情感投身于课堂教学,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真诚的微笑来感染学生,以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与思想上的共振,把他们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效率调整到最
期刊
一、保持一颗平常心,从做好小事开头    所谓平常心就是做平常事、埋头做事,不能老想着得到点儿什么名誉,老想着为名誉做事,往往做不好事。如果只为获利去做事,常常就不愿意去做一些小事、琐事,而很多事情是必须要认认真真的、踏踏实实的做好小事的。我们不妨学学魏书生,他所带的班级,班主任常常不在,仍然能够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纪律。我们对此常心生怀疑,不是怀疑他的真实性,而是在强烈的对比下产生一种自然的怀疑——
期刊
1.去年暑假,冠云与家人到大陆旅行,回来之后冲洗照片,赫然发现一张不可能拍到的灵异照片,这张照片的景象应该是:  (A)四面荷花三面柳 (B)绿树村边合 (C)古道西风瘦马 (D)三更画舫穿藕花  答案:D,因为其他都是正常现象。  2.在《中国历代女作家》这本书里,“找不到”哪位女作家的相关作品?  (A)李清照 (B)刘侠 (C)潘希珍 (D)彭端淑  答案:D,他是男的。  3.老师要每位同
期刊
首先,是优越的自然环境。两个大洋夹着一个大陆,地大物博,得天独厚。  第二,是年轻的历史,和以两次世界大战为代表的历史机遇。  第三,宪政体制。  第四,法治社会。  第五,市场制度。选择自由企业制度,走市场经济之路。  第六,管理水平。管理大师德鲁克(PeterDrucker)曾经说过,“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思想是继“联邦主义者的文章之后美国对西方思想最持久的贡献”。  第七,教育为本。  第八
期刊
处于激烈变革的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高等教育竞争实际上就是大学师资质量的竞争。为此,许多国家的学校都优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要课题之一,有的甚至把实行教师聘任制视为高教改革成功与否之关键。  日本广岛大学有本章教授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大学教师聘任制功过有三:一是聘任制的理念在于重视学问发展,特别是重视学术研究。这与研究型的大学观相适应,事实上欧美研究型大学就是以此作为人事制度考核的准则,并成功地促进学
期刊
北京七月的阳光,用欢快明亮的节奏宣告着一个清晨的到来,一片白云停在午门的正上方,红色城墙以蓝天为背景,更加灿烂夺目。  我站在午门外的广场上,带着朝圣者的心情静静地等待,等待那两扇有着九排九路门钉的朱红色大门缓缓开启。在过去很长很长的时间里,高大的宫墙一直以高贵威严的姿态拒绝着普通人的亲近,很多人只能蹲在皇城外的筒子河边,通过高于树梢的城堞去揣测想象中华丽与神圣的细节,即使在合适的角度,也只能看到
期刊
中日两国渊源极深,所以不妨在此对两国的历史考题稍作一比较。中国的高考题中问到,甲午中日战争中中方战败,为此中方赔款几何,割地几许?而日本考题是怎样的呢?他们的教师给高中生布置了这样的一道题:日本和中国一百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叫做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和中国开火,你认为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方
期刊
闽南话是什么语言呢?有人说是“福佬话”也有人说是“貉獠话”。远在1500年以前,甚至更早,黄河、洛水一带的中原汉民族为了躲避战乱,辗转到河南光州,汉民族的文化也就这样由其子孙带到此处,此后再迁至闽南,最后跨越海峡,到了台湾。闽南、台湾等地传承此一文化的语言,正是我们现在习称的“闽南话”。在祖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闽南话所蕴含的意义在于我们的先祖在大迁徙中避开了中原民族融合所造成的语言改革,完整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