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研究改革方案,构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
一、引言
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程序设计类课程是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主要途径,其教学效果会对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普通高校设置的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理论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还比较传统,一般是以课本为主,侧重于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语法的练习,没有把枯燥的逻辑与贴近生活的实际需求相联系,学生往往为了学习而学习,没有认清所学课程的学习目的,加上晦涩难懂的基础语法,自身缺乏大量的实践练习,往往不利于编程能力的提高以及编程思维的培养。因此,对计算机专业进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研究现状
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是以高级程序语言(C++、JAVA、C#等)为平台,教师教授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则,讲解常见问题的解题算法。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在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设计上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照本宣科、面面俱到的方式按照教材设计的章、节、目进行讲授,教学内容更加倾向于理论性。程序设计类课程与其他的专业课不同,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要把理论知识学透之外,上机编程也很重要。如果教师只注重理论教学不注重上机编程,不利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三、程序设计类课程模式改革方案
1.课程目标的定位
本文以培养计算机专业“强能力、实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程序设计类课程为平台,从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研究改革方案,构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课程模式改革方案
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
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教师可以采用梯度教学的课程设置,把课程的环节设置为三个学期,同时把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教学阶段。初级阶段以讲授基础语法为主,中级阶段倾向于中、大型规模的实际案例研究与重建,高级阶段注重团队项目立项与开发,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项目开发能力,同时以创新创业项目为契机,以科研成果以及毕业设计为主要研究成果,实现“强能力、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设置中的梯度教学环节设置,与教学环节配套的教学内容配置是重点研究内容。初级教学阶段的课程内容设置主要加强基础语法的学习,并以简单有趣的案例作为学习内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材的选择多以讲述基础语法为主线,同时辅以生动有趣的案例。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多媒体講授方式结合案例驱动式的实践教学手段。
中级教学阶段更倾向于中、大型规模的实际案例研究与重建,在初级阶段掌握基础语法的基础上,将具有一定规模的典型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案例进行程序架构分析、程序模块的功能研究、具体功能算法的实现研究。本阶段对于教材的选择多以案例型教材为主。教学方法包括讨论式、案例教学法等。
高级教学阶段则更注重团队项目立项与开发,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项目开发能力。在上一阶段培养了学生项目开发的基本流程以后,本阶段的主要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内容包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设计、项目开发、项目测试;项目修正与完善;结项。同时以创新创业项目为契机,以科研成果以及毕业设计为主要研究成果,实现“强能力、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理实一体化构建方案
结合梯度教学环节的设置,围绕“强能力、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彻底实现理实一体化,即:不同阶段都围绕实际案例开展教学内容,驱动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高级阶段的课程设置更接近完整的项目开发流程,达到了完全实践教学,为学生今后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进入毕业设计环节等奠定了基础。
(4)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的改革方向应趋于多样化的过程考核。初级阶段的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成绩以及期末试卷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重点考核编程实际动手能力,期末试卷重点考核基础语法的掌握程度。中级和高级阶段主要考核方式为项目答辩结合平时成绩考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横向项目评比、纵向组内成员评比等考核方式。
3.教学成果
该课程模块的设置从设计初期到基本成型经历了两届毕业生的验证阶段,截至项目结项,经过多方调查统计,部分学生被企业看好,进入公司实习,为自己赢得了更大的展示空间。由于学生在毕业之前就已经经历了严格、艰苦的模拟项目过程,所以在面试阶段大多被企业看好,就业率大大提升,增强了学生的就业信心,这也是教学成果的直接体现。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
一、引言
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程序设计类课程是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主要途径,其教学效果会对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普通高校设置的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理论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还比较传统,一般是以课本为主,侧重于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语法的练习,没有把枯燥的逻辑与贴近生活的实际需求相联系,学生往往为了学习而学习,没有认清所学课程的学习目的,加上晦涩难懂的基础语法,自身缺乏大量的实践练习,往往不利于编程能力的提高以及编程思维的培养。因此,对计算机专业进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研究现状
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是以高级程序语言(C++、JAVA、C#等)为平台,教师教授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则,讲解常见问题的解题算法。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在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设计上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照本宣科、面面俱到的方式按照教材设计的章、节、目进行讲授,教学内容更加倾向于理论性。程序设计类课程与其他的专业课不同,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要把理论知识学透之外,上机编程也很重要。如果教师只注重理论教学不注重上机编程,不利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三、程序设计类课程模式改革方案
1.课程目标的定位
本文以培养计算机专业“强能力、实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程序设计类课程为平台,从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研究改革方案,构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课程模式改革方案
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
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教师可以采用梯度教学的课程设置,把课程的环节设置为三个学期,同时把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教学阶段。初级阶段以讲授基础语法为主,中级阶段倾向于中、大型规模的实际案例研究与重建,高级阶段注重团队项目立项与开发,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项目开发能力,同时以创新创业项目为契机,以科研成果以及毕业设计为主要研究成果,实现“强能力、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设置中的梯度教学环节设置,与教学环节配套的教学内容配置是重点研究内容。初级教学阶段的课程内容设置主要加强基础语法的学习,并以简单有趣的案例作为学习内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材的选择多以讲述基础语法为主线,同时辅以生动有趣的案例。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多媒体講授方式结合案例驱动式的实践教学手段。
中级教学阶段更倾向于中、大型规模的实际案例研究与重建,在初级阶段掌握基础语法的基础上,将具有一定规模的典型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案例进行程序架构分析、程序模块的功能研究、具体功能算法的实现研究。本阶段对于教材的选择多以案例型教材为主。教学方法包括讨论式、案例教学法等。
高级教学阶段则更注重团队项目立项与开发,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项目开发能力。在上一阶段培养了学生项目开发的基本流程以后,本阶段的主要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内容包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设计、项目开发、项目测试;项目修正与完善;结项。同时以创新创业项目为契机,以科研成果以及毕业设计为主要研究成果,实现“强能力、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理实一体化构建方案
结合梯度教学环节的设置,围绕“强能力、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彻底实现理实一体化,即:不同阶段都围绕实际案例开展教学内容,驱动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高级阶段的课程设置更接近完整的项目开发流程,达到了完全实践教学,为学生今后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进入毕业设计环节等奠定了基础。
(4)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的改革方向应趋于多样化的过程考核。初级阶段的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成绩以及期末试卷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重点考核编程实际动手能力,期末试卷重点考核基础语法的掌握程度。中级和高级阶段主要考核方式为项目答辩结合平时成绩考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横向项目评比、纵向组内成员评比等考核方式。
3.教学成果
该课程模块的设置从设计初期到基本成型经历了两届毕业生的验证阶段,截至项目结项,经过多方调查统计,部分学生被企业看好,进入公司实习,为自己赢得了更大的展示空间。由于学生在毕业之前就已经经历了严格、艰苦的模拟项目过程,所以在面试阶段大多被企业看好,就业率大大提升,增强了学生的就业信心,这也是教学成果的直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