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私人订制”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卫军是俄罗斯的一种历史符号,也是俄当前内外双重压力下普京的一款“私人订制”。成立国家近卫军并非偶然,是俄罗斯酝酿了十多年的结果,目的在于打赢其当前面临的“混合战争”
  “新组建的国家近卫军将负责打击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将在内务部的框架下发挥特种部队、特别反应部队的作用,但是,近卫军将独立自主地展开行动。”莫斯科当地时间2016年4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与俄内务部部长科洛科利采夫、内务部内卫部队司令佐洛托夫等人会谈时如是说。
  自此,政治强人普京有了私人订制的专属卫队。
  前一秒刚刚宣布从叙利亚撤兵,后一秒又是成立国家近卫军的消息,普京的一举一动总是能牵动世界的神经,令人浮想联翩。有媒体认为,这则普普通通的新闻意味着苏联时期情报组织“契卡”在俄罗斯重生了,出身克格勃的普京让克格勃又“满血复活”。
  而克里姆林宫则认为,成立国家近卫军,是许多国家的通常做法。作为一支独立的部队,国家近卫军的目的是保卫国家元首安全,确保国家稳定。
  可以在未发出任何预警的情况下开枪
  关于成立俄罗斯国家近卫军的讨论早已存在。俄罗斯第一次尝试成立国家近卫军还是在1991年,当时的总统叶利钦希望成立直接隶属于总统的武装力量,以期待他们能在激烈的政治冲突中发挥作用。
4月5日,普京(中)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宣布,决定在务部内卫部队基本上建立新的国家近卫军,在俄罗斯联邦执行打击恐怖主义等任务

  近卫军泛指军队中的精锐之师。在伟大卫国战争时期(1941-1945年),苏联为鼓舞士气,曾授予那些战功卓著的部队、舰艇、兵团和军团“近卫”称号。
  在1992年秋天,俄罗斯曾计划成立规模为三个团的国家近卫军,总人数约为5000人,其中两个将分别驻扎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和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但是这个计划夭折了,原因是叶利钦担心这一新的权力机构成立后,一旦管理失控,可能使原本属于自己手中的权力落入到政治对手的手里。
  虽然成立国家近卫军的计划没有实现,但就在同一年,俄内务部内卫部队成立,其任务是维护宪法制度、保卫国内安全和公共安全,捍卫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打击犯罪活动等。
  之后关于成立国家近卫军的两次大讨论出现在2004年和2012年前后。2004年8月,俄罗斯曾曝出要将内卫部队的指挥权从内务部转移给总统的想法,同时,将内卫部队的职能拓展为在极端情况下保卫社会稳定和安全、保卫重要的政府目标、打击恐怖主义和有组织犯罪。这次关于内卫部队“指挥权”的讨论实际上为国家近卫军的成立提供了思路。
  2012年2月,俄反对派人士在莫斯科博洛特纳亚广场集会期间,企图突破警方封锁并冲向克里姆林宫,这被称为“博洛特纳亚广场事件”。之后,俄罗斯国内舆论对国家近卫军的成立有了更加密集的关注和更广泛的讨论。2015年,普京的亲密战友佐洛托夫接任内卫部队司令,此举更是加速了国家近卫军的组建进程。
  早前曾有俄罗斯媒体认为,俄罗斯有必要成立一支直接听从总统指挥、保卫国家安全的独立部队。那时,俄媒体预测国家近卫军将在内务部内卫部队的基础上成立,同时吸收部分的空军和军警的力量,人员将达到35万至40万人。
  虽然2012年前后的广泛讨论最后没能换来国家近卫军的成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其实表明俄领导层意识到,成立国家近卫军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将对国家的政治生活带来重要影响,需要从长计议。
  当时的内卫部队司令罗戈兹津曾表示,“根据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决定,内卫部队的编制结构和指挥体制将以现在的形式保留到2015年。”
  
  果然,这种编制结构在2016年4月5日走向了终结,从中诞生的是直接听命于俄总统普京的国家近卫军。
  虽然俄官方阐释了近卫军成立的动机、任务和计划,但关于这支部队成立的原因及其目的还是众说纷纭,充满着争议和质疑的声音,各方的态度也是褒贬不一。
  根据俄罗斯《莫斯科回声》广播以“国家近卫军成立的目的是什么?”为题对5万个受访者所做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52%的受访者认为,成立近卫军是为了保卫总统的个人安全,37%的受访者则认为是为了与政治反对派作斗争,7% 的人认为只是为高官提供肥差的一种的手段,只有1%的人认为是反恐需要。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什科夫表示,近卫军的成立并不是为了应对在2016年秋季将举行的国家杜马选举前的游行中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也不表明总统对其他权力机构的不信任。
  俄政治学家玛卡金则认为,“相比在国家杜马选举中扮演的作用而言,近卫军成立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应对目前俄罗斯国内外的种种消极的社会与经济发展预期所可能引发的大规模社会游行和动荡。”
  但俄反对派对国家近卫军成立予以严厉批评和指责。一些俄罗斯自由媒体近期大量发声,认为普京是因为害怕人民的暴动,故而组建私人军队,以此来保卫个人权力。还有媒体也表示,国家近卫军可以“在未发出任何预警的情况下开枪”,这只是在国内营造一种恐怖氛围,目的就是要迫使各级官员和权力机构无条件地执行总统的任何命令,哪怕是那些违背俄宪法的命令。
  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组建新的国家近卫军,对于政治强人普京来说,近卫军的成立至少释放了一个信号,表明普京做好了强有力的准备,以应对那些不论是受外部势力推动还是受国内因素刺激的俄罗斯国内的严重动荡或者冲突。   “彼得堡系”重要成员被委以大任
  普京在4月5日宣布成立近卫军,除了客观的局势需要之外,还有两个成熟的内部条件。
  首先,普京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心腹大臣”来担此重任。俄罗斯原内卫部队司令罗戈兹津于2014年底离开了自2004年开始担任十年之久的内卫部队司令一职,被“发配”到西伯利亚地区担任总统全权代表。他的继任者佐洛托夫大将则被委以重任,成为首任近卫军司令,也意味着他成为最受普京信任的一员大将。
  现年已经62岁的佐洛托夫出身克格勃,极少发表政治言论,也很少出现在媒体视野中。但佐洛托夫从苏联时代开始就负责高层领导人的安全工作,2000年被任命为国家元首安全处主任,同时兼任国家安全局副局长。当时就有媒体分析,这种任命被认为是为让他领导组建国家近卫军的一个过渡和历练。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佐洛托夫是普京的“老乡”,是普京核心圈中“彼得堡系”的重要成员。佐洛托夫曾担任圣彼得堡市第一任市长索布恰克的贴身警卫,而索布恰克正是普京的恩师和政坛的“引路人”。也就是在这一期间,佐洛托夫结识了时任圣彼得堡市副市长的普京。这一层关系,显然有促进普京对佐洛托夫的信任感。
  据估计,俄罗斯国家近卫军的规模可能达到40万人。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拥有的权力上,近卫军都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强力机构,并将与俄罗斯内务部、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防部并行。
  俄新社政治和经济改革研究中心主任米拉若夫认为,近卫军的成立赋予了这支部队超级权力的同时也让佐洛托夫拥有了超级权力。佐洛托夫享受的不仅仅是司令的荣耀,他还将成为俄国家安全委员会常委,并且顺利进入到由14人组成的俄罗斯最高领导层。
  普京通常很谨慎地采取每一个可能改变国家机构和权力结构的决定,在成立国家近卫军这个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权力体制和护法机构的问题上,更是深思熟虑。
  俄政治学家密琴科认为,“关于成立近卫军的讨论已经有些年头了,但为什么正是佐洛托夫才得以真正落实,从逻辑上来说,这一切都很明显。”
  对佐洛托夫委以重任,说明总统对他的充分信任。普京需要一个靠得住的人,来帮助他建立有效权威的领导结构,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在当前这个外部受到西方制裁和内部经济陷入困境的“内忧外患”的时刻,普京需要一个与其他任何权力机构都没有过交叉联系、个人又有足够政治分量且自己能够充分信任的人进入到领导核心圈。
  其次,成立国家近卫军是俄军改大戏和机构调整中的压轴一环。俄罗斯国家近卫军的成立也是为了改变军事力量结构,以能够应对俄政府正面临的新安全挑战以及日趋复杂的世界局势。
  俄内务部的官员表示,成立国家近卫军是俄罗斯护法系统最彻底的一次改革,比当年的民兵改为警察的改革还要彻底。
  2008年爆发的南奥塞梯战争的一大教训就是俄军暴露出机构臃肿,指挥不畅的短板。此后,俄军拉起了改革大幕,从战区重设、军种调整、装备更新到人员整编都进行了一些列改革。俄军有了全新的面貌,平稳地度过了改革中的矛盾期,人员装备都调整到位。佐洛托夫就任内卫部队司令官期间,也已经全面掌握部门情况。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普京自然胸有成竹地宣布将内务部内卫部队独立出来,成立国家近卫军。这既是军改的压轴动作,反过来,也是守卫改革成果的一种方式。
  俄罗斯此次军事部门机构调整其实是“有拆又有合”,成立国家近卫军的同时,普京还做出了一个决定,让俄联邦贩毒监察局和移民局重新回到内务部。之前这两个机构是独立开展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联邦贩毒监察局、移民局和内务部经常出现“打架”和“踢皮球”的情况,效率低下,有时都让办事人员摸不清头脑。为了提升护法机关的工作效率,同时节省国家财政支出,普京将这些部门有效地糅合到一起。
  志在打赢混合战争
  综合来看,普京宣布成立国家近卫军,目的在于打赢其当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所面临的“混合战争”。
  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俄军事科学院大会上,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指出,现代战争具有混合型特点,俄军事理论家将着手重点研究“软实力”,为打赢现代混合战争提供理论支撑。
  俄军认为,混合战争理论,是一种综合传统战争、小型战争与网络战争于一体的军事战略,其实施主要是通过对目标国的政府机构组成网络及其公民采取信息、心理和网络层面的行动。
  基于对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式,以及可能面临的“混合”战争形态的判断,为俄总统量身打造一款“私人卫队”是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俄罗斯已经有一个国家反恐局,而且还有内务部、国安会以及国防部等强力部门。新成立一支人数最多可达40万的国家近卫军,其任务远远不止反恐这么简单,“主营业务”可能会包括预防军人或高官的反叛、巩固中央对地方的权威、监督其他各级权力机构、打压反对派等,为总统连任打下铺垫。
  2015年9月,塔吉克斯坦国防部副部长纳扎尔佐达曾策划发动恐怖袭击事件,对该国内务部机构发起武装进攻。有消息称,纳扎尔佐达与恐怖组织IS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引起了俄方的高度重视。
  一方面,俄在军事改革中动了不少人的奶酪。俄民族成分复杂,与中亚地区联系紧密,而如今IS中有成千上万的成员是来自该地区,对极端的军方暴动甚至与恐怖组织勾结的情况不得不提防;另一方面,在西方制裁下,俄罗斯经济发展严重停滞,也触动了俄罗斯精英的神经。正如俄政治学者奥列奇津所说,在制裁中最受影响的是政权内部精英。为此,当权者认为有必要组建绝对效忠于自己的强有力的武装力量。
  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矛盾重重,也一直是俄罗斯的“老大难”问题。虽然在每个大的行政区都设有总统全权代表,但总统的很多命令还是难以落实。最典型的就是车臣共和国。俄内务部官员曾去车臣共和国抓捕犯罪分子,却不无滑稽地反倒被车臣共和国相关部门给关押起来,而俄内务部还无可奈何。
  新成立的国家近卫军直接听命于总统,也就意味着它作为一支独立部队只会执行总统普京的命令。而其他权力部门不但无权干涉,而且还会是近卫军的监督对象。佐洛托夫大权在握,将以“超级大管家”身份帮助普京打理“总统后院”,打击一切可能对普京产生威胁的个人或组织。
  普京曾誓言要领导俄罗斯二十年。如果下期能够连任,那么他的誓言将变成现实。俄国家杜马选举将于2016年秋季举行,各方力量都在全力进行准备。但如今的普京,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峻的竞选压力和困难的局势。反对派做梦都想把普京赶下台,甚至想象着将来如何“好好对待”这位从克里姆林宫退出的政治强人,而这也是西方最想看到的一幕。
  俄罗斯反对派领袖、前副总理涅姆佐夫在普京眼皮底下遭枪杀更是掀起了反普京浪潮,游行示威不断。关于普京个人及其周边“朋友圈”的丑闻也是不断被媒体爆料。再加上西方的孤立、制裁和渗透,俄政权内部的权力平衡或已发生变化,普京显然“压力山大”。
  但克格勃出身的普京不会甘于束手就擒。通过强硬手段打击敌人、摧毁一切反对力量是普京的一贯行事作风。面对问题与压力,他选择了佐洛托夫,选择了近卫军,亲手打造了一柄看上去坚固牢靠的权杖。
其他文献
因2009年9月美国政府对中国产轮胎征收反倾销税,加之2011年天然橡胶价格呈阴跌走势,中国轮胎产能过剩危机袭来,以轮胎生产做为主营业务的山东永泰集团压力倍增。  2012年1月,等不及过完春节假期,山东永泰集团管理层在年终总结会议上就宣布,企业要“走出去”。  “我们做轮胎是给汽车做鞋,将来可以给汽车做脚,做衣服。”山东永泰集团副总裁隋国庆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集团董事会当时希望继续围绕汽车行
12月7日,《华盛顿邮报》曝光了特朗普2005年参加《走近好莱坞》节目之前不小心录下的一段视频,视频中特朗普兴致勃勃地说了诸多少儿不宜的污言秽语,舆论顿时哗然。一些评论家与政客们立刻如同打了鸡血般地轮番上阵,夸张者甚至断言特朗普的竞选之路已经完结。这引发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所有人都做出一副震惊的样子,难道这是大家第一次听到特朗普的污言秽语?难道这是大家第一次听到他侮辱女性?大家到底是因为特
当韦小宝遇上宋襄公,谁会笑到最后,这几乎是一定的,因为韦小宝是个混蛋,而宋襄公是个蠢蛋。  宋襄公出身名门,是如假包换的帝王贵胄,韦小宝则是在青楼上班的母亲工作失误的副产品。所以韦小宝打架不讲规矩,做人更不讲规矩,要命还是要脸,因为他从来也没有脸可以要。但宋襄公不同,他要脸,非常要脸,为了“仁义”付出惨重代价也在所不惜。  长期以来宋襄公都被我们看作迂腐愚蠢的典型,但看了史书,你会发现其实在那个时
不论是对于这次美国大选的过程还是结果,大多数人都猜错了。  当初特朗普宣布参加美国总统竞选时,人们都视之为笑柄,但特朗普笑到了最后,他真的赢了!  多数的美国人,尤其是草根阶层的民众,用投票的方式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变革的渴望。而当精英阶层对此感到匪夷所思的时候,一贯自诩政治正确的他们也许应该反省:反对特朗普,就是反对变革的民意,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政治不正确?  这次大选留给人们许多思考:面对那
黑箱服务往往很神奇,但黑箱社会却岌岌可危,它充斥着不稳定、不公平和不劳而获的因素。只有对这个社会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大众才能付诸行动,创造一个透明、公平、正义的社会  人是社会人,不能随心所欲。但如果人们对能够决定自己重大事项的信息流处于无知的状态,那么,这无疑就会面对一个巨大的“黑箱”。  在《黑箱社会》一书中,美国学者弗兰克·帕斯奎尔将此描述为三种情况:法定的“黑箱”属于个人隐私,不得公开,如银
巴西基金会商学院副教授,世界银行经济政策与债务项目前主任  TPP一旦获得批准,将为更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所产生的影响  提供一次天然的试验机会。  TPP成员中的发展中国家是否会出现更多创新活动,并更好地利用外国技术?  抑或,TPP只是简单地将美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缺陷“出口”给其他国家?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通常被称为特惠贸易协定新的“黄金标准”,它强调解除边境内贸易限制,促进管
一片新生之海和一个死去的时代匍匐脚边  过了河,就是海。  虽然都挨着大西洋,波尔图与里斯本的气候却差别不小。以花岗岩地貌为主的波尔图,大西洋气候更明显。老房子上图案漂亮的花砖,很大原因是为了装饰年代久远发黑的花岗岩。而里斯本更偏于地中海气候,房子主要用石灰石建造,日子长了白颜色也不会走样,街上还能看到美丽的手绘砖墙。  波尔图的名字来自拉丁语Portus,意为“港湾”。对我来说,在波尔图最惊艳也
“一口吐沫就能测出来容易得什么病,这不是神棍吗?反正我是觉得不靠谱。”最近,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黄先生与妻子郑女士发生了一些口角,起因是,妻子花5400元做了一套疾病易感基因检测,做完以后还推荐他也去。  “我听一个备孕的同事说,现在基因检测技术很发达,抽管血就能在小孩出生前查出有没有遗传病。我就想,能不能也测测自己得病的风险,关注了一下,还真有。现在人成天不是这个癌,就是那个癌,还有猝死的。能提前
“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没有现在就没有未来。过去的面貌越清晰,未来的轮廓就越明显。”这是一句电影台词,出自《布加勒斯特东12点08分》。电影探讨的是27年前,罗马尼亚小镇瓦斯卢伊,一场似是而非的“革命”——“如果没有人在十二点零八分之前出现在市政广场,那么本镇就没发生过革命”。  瓦斯卢伊是罗马尼亚东部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城,据官方记载,至今已有641年的历史。小城缓慢发展到第595个年头的时候,领袖齐
对于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来说,个体为国家的不当决策而付出的生命代价,  是远不能用金钱衡量的。真相必须被公布,以告慰死者和家人,这无疑是政府的义务  2016年7月6日,英国公布了一份关于“英国参与伊拉克战争”的官方调查报告。由于负责此项目的调查委员会是由退休的英国外交官约翰·齐尔考特爵士领导,因此这份报告又被称为“齐尔考特报告”。  尽管7月份的英国依然沉陷在“脱欧”和首相辞职后的一片混乱与喧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