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引言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新疆南部的石油城市——库尔勒,2000 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实行州市共建、以州为主的管理体制。开发区依托南疆塔里木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型龙头产业带动,凭借良好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近年来园区建设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应,整体呈现出强有力的工业发展势头,逐步形成以天然气化工、棉纺化纤、建材等为主的产业体系。
2005 年,为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库尔勒作为南疆首位中心城市的地位,巴州州委、州政府提出“库尉一体化”[ 库尉一体化的主要思想是将库尔勒市与南部的尉犁县通过空间、产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区域协调,实现一体化发展。]发展战略,库尔勒开发区由于在地理位置上位处两地衔接地带,对两地城市、产业、交通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而获得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2011年,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园区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虽然开发区自设立以来得到较好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西部地区典型资源型产业园区的发展瓶颈,面临产业升级、功能优化、环境提升等一系列的挑战,需要引入新的规划建设理念,为园区未来发展指明正确方向。
2、开发区现状问题与思考
2.1 现状面临问题
开发区发展初期以石化、化纤、建材等优势产业为龙头,园区快速扩展,但由于“引企心切”加上理念滞后,招商引资和规划建设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单一、城市综合功能失衡、综合环境质量欠佳等方面。这些问题制约了开发区在区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和地位,长远来说还将影响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1)产业结构
开发区现状产业结构以“一黑一白”为核心,即以石油天然气和棉花深度利用加工的化工产业,2009年两者工业产值合占全区总产值的61.9%。单一的产业结构带来诸多问题:经济发展受到支柱行业景气周期的影响,波动性较大;支柱产业环境友好度欠佳,带来环保问题;支柱产业属于投资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创造就业岗位有限,吸收和沉淀人口的作用较小;商贸、商务、研发、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第三产业比重过较。
(2)功能构成
园区建设片面注重生产性功能,对商业、娱乐、休闲、文体等生活性和综合性城市服务功能不够重视,虽然在局部地区建设了配套生活区,但服务设施设置不足,缺少具备较强服务功能的中心区,整体上对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这一方面造成现有公共设施使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公共设施设置难以达到人口规模的“门槛”。国内外经验表明,缺乏人口沉淀的资源型园区,在资源枯竭或产业资本撤离时,由于难以向城市功能区转型,后续发展难以为继,从而陷入“发展——枯竭——衰退”的陷阱。
(3)园区综合环境
园区整体风貌呈现出典型生产型厂区的特征,景观单调乏味,综合环境质量较差,整体形象有待进一步提升。
2.2 思考与借鉴
从国内开发区近20年来的发展实践和成功经验来看,随着时间的推进,开发区逐步呈现和城市相融的发展趋势,开发区在城市功能结构中发生显著变化,原来的开发区转型为城市新城区,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状况均大大提升。一般来说,新城区建设主要是在原有开发区建设基础上,通过大规模城市建设推动开发区向新城区的转型发展,遵循一种转型发展式的生长路径。
国内的广州、天津、苏州等城市均有成功的发展经验。如广州开发区,在历经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后,于2004年借行政区划调整的机遇设立新的城市行政区,向综合型城市新区转型,展开了以大规模城市建设为标志的二次创业,城市综合功能逐步完善,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苏州工业园在建园初始就以城市的标准来建设园区,通过高标准的配套设施、高质量的园区环境,吸引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人才入住,目前已发展为宜业、宜居、现代化、复合型产业园区的典范。
通过借鉴国内发达地区的成功案例,结合库尔勒开发区所处的发展阶段,开发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从单一功能的产业园区向复合型产业园区转变,即在产业结构、园区功能、综合环境等几方面入手,积极调整未来发展方向。
3、复合型产业园区的规划探索
基于对开发区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新一轮总体规划引入国内沿海地区的先进理念,对复合型产业园区在西部地区的应用进行了积极探讨。
3.1 规划发展定位
规划站在区域层面,重点分析开发区在南疆以及区域“库尉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立足产业,兼顾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最终确定开发区的发展定位为:南疆重要的综合产业基地、现代物流枢纽、科研职教中心,库尉地区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
综合产业基地强调立足资源优势,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潜导产业和辅助产业,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的综合性产业体系,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
现代物流枢纽是充分发挥开发区邻近南疆铁路、218国道、库尔勒新机场以及规划青新铁路(国家干线铁路)的交通优势,积极发展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方式联运的生产物流中心和专业市场,打造南疆物流枢纽。
科研职教中心是在园区现有科研院校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研发、科研、职教等功能,为园区的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提供后备动力,使开发区成为南疆重要的科研职教中心。
充分发挥开发区在“库尉一体化”和大库尔勒都市圈建设中的作用,建设成库尉地区环境优美、配套齐全、宜业宜居的新城区。
3.2 产业发展战略
规划通过产业链条分析和区域竞合关系两个研究角度,立足地区资源优势,提出了六大主导产业和四大辅助产业的产业发展战略。六大主导产业为石油石化、棉纺化纤、农副产品加工、矿业和机械制造装备业、能源建材、高新技术,四大辅助产业为现代物流、造纸和纸制品、纺织服装、职教培训。在产业结构上注重打破过于依赖石油化工、棉纺化纤的状况,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劳动密集型、服务型的产业类型,优化产业结构,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形成复合、循环、低碳的产业体系。
3.3 空间发展战略
规划提出功能复合、多轴带动、筑心营城、滨水发展等空间发展战略。
以职住平衡为目标,规划增加了居住、公共服务、公共绿地等生活性用地,实现园区功能综合化和复合化,促进整体优化,减少开发区和库尔勒主城区因职住分离而产生的“潮汐式”交通。
针对开发区用地分散、规模较大,且呈现带状条形的特征,规划提出多轴带动的空间战略,以快速路、城市主干道、轻轨等交通走廊为园区发展轴,带动沿线地区的建设开发。通过发展轴串联各个功能组团,采用生态廊道构筑各组团的空间发展门槛,形成各个功能复合、相对独立的综合型组团。
规划提出筑心营城战略,在开发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人口相对集中的北部组团打造园区公共中心,适当将公共服务功能集聚,形成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区域次中心,逐步培育开发区的城市服务功能,积淀常住人口。
充分利用水库、人工河道等滨水资源对园区开发建设的积极作用,通过布局优化,将公共中心、配套生活区、科教研发等园区重要的空间发展要素向滨水区域集聚,促进功能复合发展。
3.4 规划结构
总体规划空间结构为“一湖四片、三廊四轴”。
(1)“一湖”即位于开发区中部的西尼尔水库,规划将其作为整个园区的生态绿核,既承担蓄水、泄洪、灌溉等功能,同时也是园区最具有自然风貌的核心景观区。
(2)“四片”即四个功能组团,包括两个综合型功能组团和两个生产型功能组团,围绕西尼尔水库布局。
(3)“三廊”即三条分隔功能组团的生态廊道,成为各个组团的空间发展门槛,防止组团无序蔓延扩展。
(4)“四轴”即三条城市发展轴和一条城市景观轴。
3.5 用地布局
規划针对复合型园区的特点,适当提高了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的比例。规划期末常住人口规模将达到28-32万左右,即相当于中型城市的规模,极大提高了人口的沉淀。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的综合型组团,另有少量配套居住用地分布在南部的生产型组团。工业用地按照环境友好程度由北向南呈梯度布局,其中污染较重的三类工业用地主要布局在最南端的生产组团,北部和中部的综合型组团主要布局污染小的一、二类工业用地。
3.6 循环经济构建
规划结合当地资源特点,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体系。首先是对水资源的节约利用,针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不同要求,按照“优质优用”原则,采取分质供水措施,构建中水回用系统,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突破区域水资源不足的瓶颈,保障园区可持续发展。
其次,通过“链条互联”打造循环产业体系。按照核心产业带动关联产业的思路,构建联系紧密、内生增长的产业体系,并通过搭建产业原料互供链条,提高“废物”资源化比率,减少废弃物排放来构建循环产业体系。最终形成石油化工、绵纺化纤等主导产业的内部循环体系和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矿业加工、能源建材等产业间的外部循环体系。
4、结语
目前,随着开发区公共中心城市设计、西尼尔新城镇规划建设等项目的开展,总体规划提出的发展思路正逐步得到实施,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树立了一个典范。发展复合型产业园区,是西部资源丰富地区摆脱经济发展“资源诅咒”现象的有力途径,对西部地区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国.开发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金继晶,邹卓君,刘天雄.由产业园向新城区的规划途径探讨[J].规划师,2009,(9):25-30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新疆南部的石油城市——库尔勒,2000 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实行州市共建、以州为主的管理体制。开发区依托南疆塔里木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型龙头产业带动,凭借良好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近年来园区建设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应,整体呈现出强有力的工业发展势头,逐步形成以天然气化工、棉纺化纤、建材等为主的产业体系。
2005 年,为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库尔勒作为南疆首位中心城市的地位,巴州州委、州政府提出“库尉一体化”[ 库尉一体化的主要思想是将库尔勒市与南部的尉犁县通过空间、产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区域协调,实现一体化发展。]发展战略,库尔勒开发区由于在地理位置上位处两地衔接地带,对两地城市、产业、交通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而获得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2011年,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园区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虽然开发区自设立以来得到较好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西部地区典型资源型产业园区的发展瓶颈,面临产业升级、功能优化、环境提升等一系列的挑战,需要引入新的规划建设理念,为园区未来发展指明正确方向。
2、开发区现状问题与思考
2.1 现状面临问题
开发区发展初期以石化、化纤、建材等优势产业为龙头,园区快速扩展,但由于“引企心切”加上理念滞后,招商引资和规划建设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单一、城市综合功能失衡、综合环境质量欠佳等方面。这些问题制约了开发区在区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和地位,长远来说还将影响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1)产业结构
开发区现状产业结构以“一黑一白”为核心,即以石油天然气和棉花深度利用加工的化工产业,2009年两者工业产值合占全区总产值的61.9%。单一的产业结构带来诸多问题:经济发展受到支柱行业景气周期的影响,波动性较大;支柱产业环境友好度欠佳,带来环保问题;支柱产业属于投资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创造就业岗位有限,吸收和沉淀人口的作用较小;商贸、商务、研发、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第三产业比重过较。
(2)功能构成
园区建设片面注重生产性功能,对商业、娱乐、休闲、文体等生活性和综合性城市服务功能不够重视,虽然在局部地区建设了配套生活区,但服务设施设置不足,缺少具备较强服务功能的中心区,整体上对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这一方面造成现有公共设施使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公共设施设置难以达到人口规模的“门槛”。国内外经验表明,缺乏人口沉淀的资源型园区,在资源枯竭或产业资本撤离时,由于难以向城市功能区转型,后续发展难以为继,从而陷入“发展——枯竭——衰退”的陷阱。
(3)园区综合环境
园区整体风貌呈现出典型生产型厂区的特征,景观单调乏味,综合环境质量较差,整体形象有待进一步提升。
2.2 思考与借鉴
从国内开发区近20年来的发展实践和成功经验来看,随着时间的推进,开发区逐步呈现和城市相融的发展趋势,开发区在城市功能结构中发生显著变化,原来的开发区转型为城市新城区,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状况均大大提升。一般来说,新城区建设主要是在原有开发区建设基础上,通过大规模城市建设推动开发区向新城区的转型发展,遵循一种转型发展式的生长路径。
国内的广州、天津、苏州等城市均有成功的发展经验。如广州开发区,在历经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后,于2004年借行政区划调整的机遇设立新的城市行政区,向综合型城市新区转型,展开了以大规模城市建设为标志的二次创业,城市综合功能逐步完善,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苏州工业园在建园初始就以城市的标准来建设园区,通过高标准的配套设施、高质量的园区环境,吸引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人才入住,目前已发展为宜业、宜居、现代化、复合型产业园区的典范。
通过借鉴国内发达地区的成功案例,结合库尔勒开发区所处的发展阶段,开发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从单一功能的产业园区向复合型产业园区转变,即在产业结构、园区功能、综合环境等几方面入手,积极调整未来发展方向。
3、复合型产业园区的规划探索
基于对开发区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新一轮总体规划引入国内沿海地区的先进理念,对复合型产业园区在西部地区的应用进行了积极探讨。
3.1 规划发展定位
规划站在区域层面,重点分析开发区在南疆以及区域“库尉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立足产业,兼顾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最终确定开发区的发展定位为:南疆重要的综合产业基地、现代物流枢纽、科研职教中心,库尉地区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
综合产业基地强调立足资源优势,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潜导产业和辅助产业,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的综合性产业体系,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
现代物流枢纽是充分发挥开发区邻近南疆铁路、218国道、库尔勒新机场以及规划青新铁路(国家干线铁路)的交通优势,积极发展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方式联运的生产物流中心和专业市场,打造南疆物流枢纽。
科研职教中心是在园区现有科研院校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研发、科研、职教等功能,为园区的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提供后备动力,使开发区成为南疆重要的科研职教中心。
充分发挥开发区在“库尉一体化”和大库尔勒都市圈建设中的作用,建设成库尉地区环境优美、配套齐全、宜业宜居的新城区。
3.2 产业发展战略
规划通过产业链条分析和区域竞合关系两个研究角度,立足地区资源优势,提出了六大主导产业和四大辅助产业的产业发展战略。六大主导产业为石油石化、棉纺化纤、农副产品加工、矿业和机械制造装备业、能源建材、高新技术,四大辅助产业为现代物流、造纸和纸制品、纺织服装、职教培训。在产业结构上注重打破过于依赖石油化工、棉纺化纤的状况,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劳动密集型、服务型的产业类型,优化产业结构,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形成复合、循环、低碳的产业体系。
3.3 空间发展战略
规划提出功能复合、多轴带动、筑心营城、滨水发展等空间发展战略。
以职住平衡为目标,规划增加了居住、公共服务、公共绿地等生活性用地,实现园区功能综合化和复合化,促进整体优化,减少开发区和库尔勒主城区因职住分离而产生的“潮汐式”交通。
针对开发区用地分散、规模较大,且呈现带状条形的特征,规划提出多轴带动的空间战略,以快速路、城市主干道、轻轨等交通走廊为园区发展轴,带动沿线地区的建设开发。通过发展轴串联各个功能组团,采用生态廊道构筑各组团的空间发展门槛,形成各个功能复合、相对独立的综合型组团。
规划提出筑心营城战略,在开发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人口相对集中的北部组团打造园区公共中心,适当将公共服务功能集聚,形成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区域次中心,逐步培育开发区的城市服务功能,积淀常住人口。
充分利用水库、人工河道等滨水资源对园区开发建设的积极作用,通过布局优化,将公共中心、配套生活区、科教研发等园区重要的空间发展要素向滨水区域集聚,促进功能复合发展。
3.4 规划结构
总体规划空间结构为“一湖四片、三廊四轴”。
(1)“一湖”即位于开发区中部的西尼尔水库,规划将其作为整个园区的生态绿核,既承担蓄水、泄洪、灌溉等功能,同时也是园区最具有自然风貌的核心景观区。
(2)“四片”即四个功能组团,包括两个综合型功能组团和两个生产型功能组团,围绕西尼尔水库布局。
(3)“三廊”即三条分隔功能组团的生态廊道,成为各个组团的空间发展门槛,防止组团无序蔓延扩展。
(4)“四轴”即三条城市发展轴和一条城市景观轴。
3.5 用地布局
規划针对复合型园区的特点,适当提高了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的比例。规划期末常住人口规模将达到28-32万左右,即相当于中型城市的规模,极大提高了人口的沉淀。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的综合型组团,另有少量配套居住用地分布在南部的生产型组团。工业用地按照环境友好程度由北向南呈梯度布局,其中污染较重的三类工业用地主要布局在最南端的生产组团,北部和中部的综合型组团主要布局污染小的一、二类工业用地。
3.6 循环经济构建
规划结合当地资源特点,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体系。首先是对水资源的节约利用,针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不同要求,按照“优质优用”原则,采取分质供水措施,构建中水回用系统,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突破区域水资源不足的瓶颈,保障园区可持续发展。
其次,通过“链条互联”打造循环产业体系。按照核心产业带动关联产业的思路,构建联系紧密、内生增长的产业体系,并通过搭建产业原料互供链条,提高“废物”资源化比率,减少废弃物排放来构建循环产业体系。最终形成石油化工、绵纺化纤等主导产业的内部循环体系和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矿业加工、能源建材等产业间的外部循环体系。
4、结语
目前,随着开发区公共中心城市设计、西尼尔新城镇规划建设等项目的开展,总体规划提出的发展思路正逐步得到实施,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树立了一个典范。发展复合型产业园区,是西部资源丰富地区摆脱经济发展“资源诅咒”现象的有力途径,对西部地区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国.开发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金继晶,邹卓君,刘天雄.由产业园向新城区的规划途径探讨[J].规划师,2009,(9):25-30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