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教育家爱德华波诺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人的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引起思维的第一步,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创新。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学生。那么教师只有善于引导学生质疑,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创新和发展,学生才能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学习。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克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正确的教学方法应当是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掘教材中发散性思维的内容,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不断发展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那教师应怎样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一、民主课堂,使学生有“疑”敢“问”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调动学生的激情,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提问。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就要给予鼓励,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能提出问题,就要给予表扬,使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感受到他们也是课堂的建设者,使他们具有主人翁意识。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想“疑”乐“问”
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学习目的等,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由于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教师也没有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动脑筋主动提问。对此,教师平时要深入调查研究,具体了解学生学习上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摸清他们的思路脉搏,因势利导地把握好问题空间,使对问题的探索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激起学生乐问的兴趣。就如一个初学步的婴儿,虽然他开始走路的样子摇摇晃晃,甚至有点滑稽、可笑,如在他前面放些他感兴趣的事物,于是,他会战胜种种困难,乐意往前走。慢慢地他也会把这种本领变成一种习惯。三、施展空间,让学生见“疑”必“问”
争辩使人聪慧,缄默使人愚钝。教学中教师应深究教材,利用教材中容易引发学生争议的知识并结合现实设计问题,由不同意见的学生争辨讨论,互疑互答,既生动活泼,又集思广益,而且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在此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
四、授之以渔,使学生善“疑”巧“问”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质疑是孕育探索未来世界的摇篮,要培养人才,必须改变以传授、继承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为启发学生处处质疑这一核心的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要讲究提问的技巧,把提出常规问题的机会留给班级内接受知识能力较差的学生,先请他们提问,这些学生在提出合理问题后,教师要及时激励、表扬,先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再逐渐把拓展性的思维空间留给那些需要较高层次的学生,组织他们争论、交流,满足更高的情感要求。
总之,引导学生质疑是一种教学艺术,需要教者增强主体意识,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中问,在问中学,真正做好学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需要树立的首要观点是:关注学生需要什么,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与知识之间牵线搭桥,起到一种巧妙的调控作用,教师要放下架子,“放权”上阵。实践证明:只要引导正确,学生是能够抓住课本的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提出问题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更能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才能有学生自己的体验与收获,进而才能学会生存,形成独立自尊的健全人格。
(责任编辑 黄晓)
一、民主课堂,使学生有“疑”敢“问”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调动学生的激情,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提问。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就要给予鼓励,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能提出问题,就要给予表扬,使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感受到他们也是课堂的建设者,使他们具有主人翁意识。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想“疑”乐“问”
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学习目的等,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由于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教师也没有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动脑筋主动提问。对此,教师平时要深入调查研究,具体了解学生学习上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摸清他们的思路脉搏,因势利导地把握好问题空间,使对问题的探索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激起学生乐问的兴趣。就如一个初学步的婴儿,虽然他开始走路的样子摇摇晃晃,甚至有点滑稽、可笑,如在他前面放些他感兴趣的事物,于是,他会战胜种种困难,乐意往前走。慢慢地他也会把这种本领变成一种习惯。三、施展空间,让学生见“疑”必“问”
争辩使人聪慧,缄默使人愚钝。教学中教师应深究教材,利用教材中容易引发学生争议的知识并结合现实设计问题,由不同意见的学生争辨讨论,互疑互答,既生动活泼,又集思广益,而且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在此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
四、授之以渔,使学生善“疑”巧“问”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质疑是孕育探索未来世界的摇篮,要培养人才,必须改变以传授、继承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为启发学生处处质疑这一核心的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要讲究提问的技巧,把提出常规问题的机会留给班级内接受知识能力较差的学生,先请他们提问,这些学生在提出合理问题后,教师要及时激励、表扬,先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再逐渐把拓展性的思维空间留给那些需要较高层次的学生,组织他们争论、交流,满足更高的情感要求。
总之,引导学生质疑是一种教学艺术,需要教者增强主体意识,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中问,在问中学,真正做好学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需要树立的首要观点是:关注学生需要什么,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与知识之间牵线搭桥,起到一种巧妙的调控作用,教师要放下架子,“放权”上阵。实践证明:只要引导正确,学生是能够抓住课本的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提出问题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更能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才能有学生自己的体验与收获,进而才能学会生存,形成独立自尊的健全人格。
(责任编辑 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