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十分严重。许多学生一到作文课就感到头疼,不知该写什么,即使写了也是语言苍白、材料贫乏。如何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高其写作能力,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写作材料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密切的。阅读包括两方面:一是阅读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二是阅读课本以外的好文章。语文课本里的文章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使其转化为能力,就必须加大阅读量。而课外阅读是课本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是扩大学生知识面、丰富他们阅读量的必然手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要把文章读懂乃至读熟,要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心的,切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读后应能记住文章的内容,知道其大概的意思。二是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不仅要善于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还要勤于写读书心得等。只有引导学生多读书,才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
二、创设情境,调动写作情感
情感是写作的启动基因,诱发这种心理意识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而创设情境便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走出教室是创设情境的较好方式。比如,作文前带领学生参观名胜古迹、游览风景胜地,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这样他们写作的素材就会源源不断。在教室里同样可以创设情境。我在教学中常使用“小品激情法”,就是在课前预先指定几个学生排演练一段小品,而后在课堂上当众表演,作文话题便由此生发出来。实践证明,这种形式颇能诱发学生情感。每次小品演练结束,学生情绪高昂,倾吐欲望十分强烈。此外,进行实物牵引,像一片枫叶、一只苹果等都能成为契机,或就作文命题及所给材料引发讨论,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去,以诱发他们的倾吐欲望,实现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培养口头作文能力,以说促写
不善于作文的学生多,而不善于说话的学生则少。“说”和“写”实为相邻,“写”只不过是用笔、用文字来“说”而已。口头表达是书面表达的基础,是提高书面作文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我的做法是:
1.开设口头作文课,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使他们写其欲说,从而做到内容具体。
2.将自己读过的优美篇章动情地复述出来,以此积累词汇、素材,拓宽思路。
3.充分利用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自由说话,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由于是自己说给自己听,学生不会害怕出错,也不怕闹笑话,无“面子”可伤,因此,学生都踊跃参与。每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教室里会出现热闹非凡场面的。在此基础上,我开辟了一个说话小空间:“今天谁想说……”先让那些敢说、能说的学生上台,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然后带动其他学生。每天按着学号顺序进行,给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锻炼的场合,使每个学生都养成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
四、提倡正确“模仿”,奠定写作基础
仿写是学生学写作文的必由之路,这条规律在近些年的作文教学经验中,也能看到一些“踪影”:“多读多写”、“读写结合”、“范文引路”等。有人形容得更形象一点:“范文——写作的实物教学。”吕叔湘先生说过:“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要害怕学生模仿,要引导学生如何正确模仿范文在语言、结构及表达方式等方面值得借鉴的地方,加以学习。
五、培养发散思维,鼓励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证明,创新思维与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密切相关。聚合思维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它十分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试图形成对外界事物理解的种种模式,追求问题解决的唯一正确的答案。发散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它不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追求问题解决的唯一正确答案,它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答案。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都能通向创新之路,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创新思维的基础。因此,要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充分认识发散思维在中学生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要在培养学生聚合思维的同时,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我在教学生写作《皇帝的新装》一文的启示时,许多学生认为皇帝受到教训后,一定会改过自新。因为就此素材,即使写得再好,也难出新意。我就鼓励学生大胆否定这种想法,让他们从多角度进行发散思维。当堂学生就提出以下几种新的启示:一是皇帝既不关心他的国家,也不关心他的军队,而是过分爱好新衣,导致出丑,联想到一个国家的执政党一定要勤政爱民,心系百姓;二是众大臣齐声蒙骗皇上,是皇上受骗的重要原因,联想到当官者一定要实事求是,敢于大胆直言;三是由骗子行骗技术的高超,联想到要谨防美丽的谎言;四是由一个小孩说出了真话,联系到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定要坚持真理,不畏惧恶势力。这样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既能锻炼理解、分析能力,又能锻炼归纳、表达能力,然后下笔有神,一挥而就。写出来的作文不落俗套,有新意,令人耳目一新。
六、认真批改,激发兴趣
1.修改要有针对性。学生是习作的主人。修改时应针对训练目标,不必面面俱到,不要把习作改得面目全非,内容上应少作改动,要让学生有自己能行的感受。
2.批改要有激励性。批改以鼓励为主。如,批“有进步、进步较快”给以肯定鼓励。又如,批“要是……就好了”,“这地方如果加上……就更具体了”,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这样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不足,提出希望。
3.批语要有侧重性。多指出优点,对缺点要用启发式和商量探讨式语气指出。如“此句似与前句有重复之意”,“好是好,不过少年人,不应有这样悲凉之语”等。
4、讲评注重全局。讲全局性优点,鼓舞一大片;讲全局性缺点,教育多数人。优中找差,让作文更加出色;差中找優,让作文逐步提高。以不同的要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增强作文的激励性。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要使中学作文教学走出“暗胡同”,尽快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关键在教师。相信只要教师能够更新观念,改进教法,让我们的学生尽情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他们对大千世界、人生百态、花鸟虫鱼的个性思考,享受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我们的作文教学必定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责任编辑 韦 雄)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写作材料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密切的。阅读包括两方面:一是阅读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二是阅读课本以外的好文章。语文课本里的文章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使其转化为能力,就必须加大阅读量。而课外阅读是课本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是扩大学生知识面、丰富他们阅读量的必然手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要把文章读懂乃至读熟,要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心的,切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读后应能记住文章的内容,知道其大概的意思。二是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不仅要善于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还要勤于写读书心得等。只有引导学生多读书,才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
二、创设情境,调动写作情感
情感是写作的启动基因,诱发这种心理意识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而创设情境便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走出教室是创设情境的较好方式。比如,作文前带领学生参观名胜古迹、游览风景胜地,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这样他们写作的素材就会源源不断。在教室里同样可以创设情境。我在教学中常使用“小品激情法”,就是在课前预先指定几个学生排演练一段小品,而后在课堂上当众表演,作文话题便由此生发出来。实践证明,这种形式颇能诱发学生情感。每次小品演练结束,学生情绪高昂,倾吐欲望十分强烈。此外,进行实物牵引,像一片枫叶、一只苹果等都能成为契机,或就作文命题及所给材料引发讨论,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去,以诱发他们的倾吐欲望,实现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培养口头作文能力,以说促写
不善于作文的学生多,而不善于说话的学生则少。“说”和“写”实为相邻,“写”只不过是用笔、用文字来“说”而已。口头表达是书面表达的基础,是提高书面作文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我的做法是:
1.开设口头作文课,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使他们写其欲说,从而做到内容具体。
2.将自己读过的优美篇章动情地复述出来,以此积累词汇、素材,拓宽思路。
3.充分利用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自由说话,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由于是自己说给自己听,学生不会害怕出错,也不怕闹笑话,无“面子”可伤,因此,学生都踊跃参与。每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教室里会出现热闹非凡场面的。在此基础上,我开辟了一个说话小空间:“今天谁想说……”先让那些敢说、能说的学生上台,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然后带动其他学生。每天按着学号顺序进行,给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锻炼的场合,使每个学生都养成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
四、提倡正确“模仿”,奠定写作基础
仿写是学生学写作文的必由之路,这条规律在近些年的作文教学经验中,也能看到一些“踪影”:“多读多写”、“读写结合”、“范文引路”等。有人形容得更形象一点:“范文——写作的实物教学。”吕叔湘先生说过:“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要害怕学生模仿,要引导学生如何正确模仿范文在语言、结构及表达方式等方面值得借鉴的地方,加以学习。
五、培养发散思维,鼓励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证明,创新思维与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密切相关。聚合思维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它十分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试图形成对外界事物理解的种种模式,追求问题解决的唯一正确的答案。发散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它不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追求问题解决的唯一正确答案,它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答案。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都能通向创新之路,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创新思维的基础。因此,要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充分认识发散思维在中学生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要在培养学生聚合思维的同时,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我在教学生写作《皇帝的新装》一文的启示时,许多学生认为皇帝受到教训后,一定会改过自新。因为就此素材,即使写得再好,也难出新意。我就鼓励学生大胆否定这种想法,让他们从多角度进行发散思维。当堂学生就提出以下几种新的启示:一是皇帝既不关心他的国家,也不关心他的军队,而是过分爱好新衣,导致出丑,联想到一个国家的执政党一定要勤政爱民,心系百姓;二是众大臣齐声蒙骗皇上,是皇上受骗的重要原因,联想到当官者一定要实事求是,敢于大胆直言;三是由骗子行骗技术的高超,联想到要谨防美丽的谎言;四是由一个小孩说出了真话,联系到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定要坚持真理,不畏惧恶势力。这样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既能锻炼理解、分析能力,又能锻炼归纳、表达能力,然后下笔有神,一挥而就。写出来的作文不落俗套,有新意,令人耳目一新。
六、认真批改,激发兴趣
1.修改要有针对性。学生是习作的主人。修改时应针对训练目标,不必面面俱到,不要把习作改得面目全非,内容上应少作改动,要让学生有自己能行的感受。
2.批改要有激励性。批改以鼓励为主。如,批“有进步、进步较快”给以肯定鼓励。又如,批“要是……就好了”,“这地方如果加上……就更具体了”,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这样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不足,提出希望。
3.批语要有侧重性。多指出优点,对缺点要用启发式和商量探讨式语气指出。如“此句似与前句有重复之意”,“好是好,不过少年人,不应有这样悲凉之语”等。
4、讲评注重全局。讲全局性优点,鼓舞一大片;讲全局性缺点,教育多数人。优中找差,让作文更加出色;差中找優,让作文逐步提高。以不同的要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增强作文的激励性。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要使中学作文教学走出“暗胡同”,尽快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关键在教师。相信只要教师能够更新观念,改进教法,让我们的学生尽情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他们对大千世界、人生百态、花鸟虫鱼的个性思考,享受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我们的作文教学必定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责任编辑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