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院校也在积极开展有关工作,创新教育呼声高涨,创业基地遍地开花。然而许多高校的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等并未呈现出预期的局面,而创新创业教育更是流于形式,未能真正使学生入脑入心。这些问题的出现,暴露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06-01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院校也在积极开展有关工作,创新教育呼声高涨,创业基地遍地开花。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及有关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和提升就业率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难免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深入反思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创新创业及其教育活动认识不足
对创新创业这一概念认识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从学校管理者到任课教师,再到广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都存在一定的误区。有些学校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因为就业困难,才需要鼓励毕业生创业;有些老师认为学生基础薄弱,能否良好适应社会和岗位尚未可知,创新创业更是天方夜谭,甚至认为有些敢于“吃螃蟹”者是不务正业;有些学生认为创业是个未知数,与其承担风险、费尽周章去创业还不如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来的轻巧;还有的人认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毕竟是极少数,开展创业教育的需求和意义不大。
2.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和内容不能适应实际需要
长期以来,高校在就业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基本上限于就业政策和求职技能的指导,极少将创新创业纳入教学计划。即使近几年来很多高校开始重视并着手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地步,面临诸多困难。例如,在课程设计及教材选择上更是困难极大,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对学生实际创新创业活动帮助不大。
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一方面,很多高校往往把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课程交由学生管理人员来承担,这些教师本就属于“非专业”教师,加之又是“学院派”,缺乏实践经验,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时难免照本宣科,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多是“单兵作战”,往往无法与其他专业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机结合,致使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专业学习脱节,也造成部分在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思维的专业课教师或外聘专家只能埋头专业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业能力的提高。
4.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活动受到限制
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呼声高涨,但往往“雷声大、雨点小”,未能真正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未能真正形成科学系统的教育教学体系。一方面,学校领导重视不够,组织机制不完善,政策措施支持不到位;另一方面,资金不足,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设施缺乏,无法满足教学活动需要,许多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只能是“纸上谈兵”,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其次,即使有些学校建立了所谓的“创业孵化园”或“众创空间”,但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管理、扶持、指導和帮助,学生创新创业效果不明显,后劲不足。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1.进一步提高认识
首先,高校要认真组织学习《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消除错误认识;其次,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再次,广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绝不是“为了培养几个小老板”的速成教育,而要让同学们学习和培养“企业家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善于把握趋势、抓住机遇,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合理冒险,这些精神对自己未来职业和人生发展大有裨益。
2.深化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首先,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同专业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融入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其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开设丰富多彩的教育课程,如企业参观、社会调查、专题讲座、互动交流、模拟运营等等,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再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务必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自觉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3.加强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高校要着力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包括但不限于高校教师、研发人员、政府人士、企业精英和风投大咖等各方面人员组成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其次,充分利用各方面便利条件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增强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指导水平;再次,要注重加强广大教师在创新创业和学科专业等领域的科研,同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以老师为榜样影响和带动学生开展创新创业。
4.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环节
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除保证课堂教学外,必须做好实践等环节的保障。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做好高校内部研发、创业孵化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高校内部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相关的政策制定和制度建设,做到政策扶持与制度保障相结合,保证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持续开展。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活动也不能拘泥于学校这一方小天地,必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学术研讨交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等形式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活力,保证活动效果。
5.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来保障。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做好创新创业活动的政策宣传、知识宣讲,提高广大师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要通过举办创新挑战赛、创业设计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强对创新创业先进典型的选树、表彰和宣传推广,大力营造创新创业光荣的氛围,影响和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总而言之,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及其有关活动,力争通过深化改革、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加强政策与制度建设等途径和措施,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和创业精英,助力社会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作者简介:
胡俊杰,河南汝州人,郑州理工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德育。
褚瑞,河南郑州人,教育学硕士,郑州财经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06-01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院校也在积极开展有关工作,创新教育呼声高涨,创业基地遍地开花。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及有关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和提升就业率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难免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深入反思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创新创业及其教育活动认识不足
对创新创业这一概念认识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从学校管理者到任课教师,再到广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都存在一定的误区。有些学校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因为就业困难,才需要鼓励毕业生创业;有些老师认为学生基础薄弱,能否良好适应社会和岗位尚未可知,创新创业更是天方夜谭,甚至认为有些敢于“吃螃蟹”者是不务正业;有些学生认为创业是个未知数,与其承担风险、费尽周章去创业还不如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来的轻巧;还有的人认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毕竟是极少数,开展创业教育的需求和意义不大。
2.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和内容不能适应实际需要
长期以来,高校在就业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基本上限于就业政策和求职技能的指导,极少将创新创业纳入教学计划。即使近几年来很多高校开始重视并着手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地步,面临诸多困难。例如,在课程设计及教材选择上更是困难极大,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对学生实际创新创业活动帮助不大。
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一方面,很多高校往往把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课程交由学生管理人员来承担,这些教师本就属于“非专业”教师,加之又是“学院派”,缺乏实践经验,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时难免照本宣科,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多是“单兵作战”,往往无法与其他专业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机结合,致使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专业学习脱节,也造成部分在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思维的专业课教师或外聘专家只能埋头专业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业能力的提高。
4.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活动受到限制
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呼声高涨,但往往“雷声大、雨点小”,未能真正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未能真正形成科学系统的教育教学体系。一方面,学校领导重视不够,组织机制不完善,政策措施支持不到位;另一方面,资金不足,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设施缺乏,无法满足教学活动需要,许多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只能是“纸上谈兵”,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其次,即使有些学校建立了所谓的“创业孵化园”或“众创空间”,但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管理、扶持、指導和帮助,学生创新创业效果不明显,后劲不足。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1.进一步提高认识
首先,高校要认真组织学习《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消除错误认识;其次,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再次,广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绝不是“为了培养几个小老板”的速成教育,而要让同学们学习和培养“企业家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善于把握趋势、抓住机遇,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合理冒险,这些精神对自己未来职业和人生发展大有裨益。
2.深化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首先,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同专业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融入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其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开设丰富多彩的教育课程,如企业参观、社会调查、专题讲座、互动交流、模拟运营等等,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再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务必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自觉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3.加强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高校要着力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包括但不限于高校教师、研发人员、政府人士、企业精英和风投大咖等各方面人员组成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其次,充分利用各方面便利条件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增强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指导水平;再次,要注重加强广大教师在创新创业和学科专业等领域的科研,同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以老师为榜样影响和带动学生开展创新创业。
4.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环节
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除保证课堂教学外,必须做好实践等环节的保障。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做好高校内部研发、创业孵化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高校内部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相关的政策制定和制度建设,做到政策扶持与制度保障相结合,保证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持续开展。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活动也不能拘泥于学校这一方小天地,必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学术研讨交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等形式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活力,保证活动效果。
5.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来保障。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做好创新创业活动的政策宣传、知识宣讲,提高广大师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要通过举办创新挑战赛、创业设计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强对创新创业先进典型的选树、表彰和宣传推广,大力营造创新创业光荣的氛围,影响和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总而言之,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及其有关活动,力争通过深化改革、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加强政策与制度建设等途径和措施,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和创业精英,助力社会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作者简介:
胡俊杰,河南汝州人,郑州理工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德育。
褚瑞,河南郑州人,教育学硕士,郑州财经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