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行使职称评审权

来源 :在线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fl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基于职务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并实行教师专业同行评价,可以从根本上破除“唯论文”论、“唯职称”论。
  1月27日,教育部和人社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高校可根据自身发展实际,设置新的岗位类型,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
  这是继2017年把副教授职称评审权下放给高校后,把职称评审权全面下放给高校。这是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学校的用人自主权,有利于学校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设置职称评审的标准,自主开展职称评聘工作。但是,下放职称评审权不能只是单方面的改革,还必须推进学校治理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进专业同行评价;否则,下放职称评审权,也无法解决职称评审的“唯论文”功利化问题。另外,在下放职称评审权之后,可在部分高校试点取消职称评审,实行职务聘任管理改革,把教授、副教授从职称改革为职务,由此解决职称评审和职务聘任两张皮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有部分高校早就获得了教授、副教授的职称评审自主权,地方高校也于2017年获得副教授职称的评审自主权,但是,在职称评审中,还存在“唯论文”,轻人才培养、重学术研究的问题。这是因为,把职称评审自主权下放给高校后,高校就可把自己最为看重的办学指标,分解到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审之中。由于高校追求显性的科研成果,尤其是论文发表数量,因此,就出现“唯论文”评价,把教师的精力导向撰写、发表论文。
  要让高校的职称评审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贡献,需要进一步推进学校的内部治理改革。最为重要的是推進行政权、教育权、学术权分离,由教授委员会负责制订职称评审标准、程序,并监督实施。这可避免由行政主导职称评审事务。当前高校职称评审存在的问题,就在于这仍属于行政评价,而非教育评价和学术评价。行政评价重视结果评价和数量评价,而且,会受行政因素和利益因素干扰,滋生职称评审中的“跑要”乱象。破除“唯论文”的关键,也在推进行政评价转向专业同行评价,否则,教师会担心没有硬性的论文标准之后,在行政评价主导下,“关系评价”会盛行。
  由高校自主评审职称,有一个现实的好处是,一校评审的教授,要经过评审程序,才能在另一校担任教授。这有效解决了职称“身份化”的问题。在高校自主评审职称后,也就可进一步推进取消职称评审,实行基于职务的人事管理制度,彻底解决职称和职务“两张皮”的问题。在美国高校,教授就不是职称,而是职务,一名教师聘任到教授职务岗位,就是教授,离开这一职务岗位,就不再是教授,而不像我国,只要评上教授职称,就根据教授职称获得相应的福利待遇。我国部分高校也曾推进评聘分离或者评聘结合的改革。评聘分离,是只评,有职称的虚名,但如果没有聘任到相应岗位,就不能享有相应待遇;评聘结合,是有岗位才评,评上即聘上。但不管是评聘分离,还是评聘结合,都遭到部分教师的反对,评聘分离,认为评是搞花架子,评聘结合则由于职数有限,有的教师一直难以评高级职称而认为没有发展的空间,出现职业倦怠。
  为此,可以选择部分高校,取消职称评审,实行基于职务的人事管理改革。这更重视教师的岗位贡献,而不是把教师引导到评职称上。在高校获得自主评审职称权以后,也会存在教师专门为评职称撰写论文,而论文并没有多大现实价值这样的问题。推进基于职务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并实行教师专业同行评价,可以从根本上破除“唯论文”论、“唯职称”论。
其他文献
大连理工大学构建了凸显大工红色基因的十大育人体系,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打造了“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材”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以往的大学思政教育,更多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载体进行教学。当前,我们全面倡导课程思政建设,旨在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全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正如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刘志军所强调的,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开发运用这些资源将极大地拓宽思
期刊
作为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教育培训实施主体,江苏交控大学(党校)倾力打造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职工全階赋能的主渠道,构建产学研一体融合的孵化器,为江苏交控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成立仅仅一年多,经过一系列努力,江苏交控大学(党校)已经助力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实现了干部队伍“专业化”、人才发展“生态化”、人才培养“职业化”、人才赋能“链条化”。正如学校常务副校长庄成所讲,学
期刊
针对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个体需求,笔者提出构建以兴趣和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等为核心的多元化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以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
期刊
基于十余年的干部高端培训经验,慧仕教育在线坚守组织学习管理平台的定位,秉承“平台共建、教学共管、价值共享”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课程和平台两大模块服务,以促学体系保障学习效果,为客户赋能,助力行业进步。  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线下培训机构普遍面临着极大的考验,无论由线下转型线上,抑或采取OMO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转型都是必要的选择。慧仕教育厚积薄发,打造在线教育组织学习管理平台,倡导并践
期刊
成都市青羊区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跨区域合作为途径,采取沉浸式学习方式,打造社区教育“云上学习”模式,为学习者创设更便捷的学习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云上学习”模式的提出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
期刊
想象力是儿童的天性。充满想象力的文学可以把孩子带进一个真实又奇幻的世界,可以让童年的时光变得更加美好。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也就是说,想象力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最重要的源泉,是人类创造力最重要的源泉。试想一下,如果人类未曾有过九天揽月、五洋捉鳖的想象力,我们今天
期刊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广上洋的5G+4K+AR 演播室、广播级精品录播、全场景智慧教室等产品与解决方案,将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衔接,打造出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新模式。  当下,在线教育、数字教育、智慧教育的发展势头锐不可当。北京中广上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耕教育领域多年,近几年发展尤为迅猛,其自主研发的产品连续四年获得“中国广播电视设备工业协会科技创新奖”,AiClass慧课系统被列入《人工智能+教
期刊
未来硬知识的重要性将逐渐下降,软知识的重要性将逐渐上升。硬知识重要性的下降将是局部性的断崖式崩塌的过程;硬知识中最容易失去重要性的是那些操作性、程序性的知识,而原理性知识还需要有一些人去掌握。  从教育的视角来看,当智能机器人教师替代人类教师,完成大部分知识传授任务之日,就是软知识与硬知识的重要性发生根本逆转之时。  在关于新知识观的论文中,我提出了这样一种判断:未来硬知识的重要性将逐渐下降,软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