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不应当也不一定是由学校或者班主任给学生的建设,这种建设还应当惠及奋战在一线的广大班主任。事实上,广大班主任需要的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奖励,他们更希望如同给学生提供“精神关怀”一样,社会、上级主管领导以及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给他们适当的精神关怀。创建和谐、稳定、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将有助于班主任的成长。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精神关怀 班主任成长
目前我国教育界对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探讨,主要还是指在学生方面的建设。但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在为学生创建适合于本班的文化氛围,在创建班级 文化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来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给予他们的精神关怀。
那么何谓“精神关怀”?“精神关怀”(pastoral care)一词来自英国,原指牧区的牧师或主教给予教区的教民的关心和帮助①。唐云增教授等人认为这一词很好地表达了教育者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信念、情绪的关注,其从主要方面表达了班主任劳动的性质,主张吸收这个术语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学校生活实际运用。而大多数教师认为班主任要给予学生的精神关怀应当主要包括:关心、理解、尊重、信任。
班主任要给学生以精神关怀,那么我们是否也应该给班主任以精神关怀?毕竟班主任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他们更能体会教育的艰辛与困难,“累”是广大班主任共同的感受。即使在提倡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今天,多年的实践也证明,很多学校在进行班主任专业化探索时,主要的还是班主任的工作,而学生的自主管理却因种种原因还没有完全实现。班主任仍然是奋斗在一线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在身体还是思想上,他们都有很多困扰与困惑,同样也需要精神关怀。
但是,长期奋斗在一线的他们却只能站在时代的前沿,做着辛苦却可能没有人承认的工作,班主任们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在他们的班主任津贴中加多少钱,或者在他们的履历中多一份炫耀的资本,而是需要社会、上级主管领导以及学校通过为班主任创建的校园文化,给予班主任更多的精神关怀,从而促进班主任的成长。物质并不是对班主任奖励的唯一手段。必须创建一个使广大班主任能安心、舒心工作的文化氛围,这就是对班主任的精神关怀。而这种精神关怀,应当通过创建和谐、稳定、优良的校园文化来实现。
一、社会及上级领导要为班主任成长提供政策支持
长期以来,社会、上级主管领导、学校在评价班主任工作时,主要还是以班级的中考或者高考成绩来衡量,结果班主任不得不跟着这根指挥棒转。忽视了教育基本规律的评价,带来的势必是广大班主任精神上的苦闷与彷徨,高强度的工作量,有的甚至无法承受。很多教师不愿做、不想当班主任,即使是班主任津贴提得再高。
这种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式不能再实行下去。如何为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制定新型的评价方式?
1、班主任工作评价应当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全面性、激励性及可操作性
通过建立新型的评价方式,引导广大班主任到实现德育目标上来,而且评价要全面,建立多元化的评价队伍,如上级主管领导、学校、年级组、班主任、家长、学生的评价体系。而这样的体系,应当是激励班主任能够更舒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并且操作性要强,分解指标,尽可能的做到量化考核。
2、班主任工作评价的内容要与时俱进
每一个时代,班主任的工作都不一样,对班主任的工作要求也不应一样。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以前盲从的一代,他们独立自主性与个性都很强,当然不管是哪个时代,要求学生创建一个优良的班集体是不会过时的。因而,评价班主任工作时,除了要评价其班会工作、教育活动、文体卫生、学生成绩、家校联系、评比获奖之外,还应当适当考虑教育科研能力、工作效果,如学生毕业后的情况观察(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漫长)及学生反馈评价等。并且这些评价指标应当在实践中不断纠正与增删,与时俱进。
在这方面,广西柳江县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初步建立起了以班主任专业化资格等级评审为核心的新型班主任评价体系,并且把班主任等级定级升格为政府行为,通过班主任专业化资格等级来制定班主任的评价体系②。这对广大班主任来说是改变以往以成绩来论英雄的一个良好開端。
二、构建和谐校园,全员参与教育管理,创建有助于班主任成长的环境
和谐的校园,将有助于教师的成长。但是长期以来,班主任的工作仍然是学校工作中最基层最辛苦的,教师普遍不愿做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对班主任的种种要求,无论什么事情,首先想到就是交给班主任,甚至在科任教师课上发生的问题,本来科任教师可以自行解决的,也要班主任出面完成。他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因为在学校中班主任津贴比普通教师有所提高(当然这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承认和具体体现),班主任就应该去做这些事情。一旦班主任不能及时处理,就对其进行苛责,或者干脆对学生放任自流。
但班级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班级,班级管理也不是班主任一个人所能完成的,而是全体教师共同协作进行管理。班主任迫切需要同事的理解和尊重,也迫切希望各科任教师能主动参与到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而学校在这方面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科任教师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体系中。如设立副班主任,给予副班主任相应的待遇,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在中学中实行班主任轮换制,让每个科任教师都能得到当班主任的机会。
这样,形成了全员参与管理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每一个教师成长为优秀班主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打造班主任交流平台,让经验型班主任成长为专家型、专业型班主任
当我们在谈论到某位优秀班主任时,相信大多数赞扬最多的还是谈到这个班主任有经验、有方法。诚然,经验与方法是一个班主任所必须的,但笔者认为,这样的班主任却不一定是最好的,或者说这样的班主任还处于班主任的初始状态。
因为在班主任专业化的实践过程中,固然很多班主任都有很多好方法、好点子,但这些方法、点子需要由实践升华为理论,这也是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要义,即班主任专业化重在建设,在建设中不断成长,然后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而这些实践上升为理论要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光有优秀案例是不够的,只有不断的交流,才能将各位班主任的创新案例不断挖掘出来,发现其在专业化建设中由实践发展出来的共性,进而升华为理论。
广西柳江县实验高中在全国第一个成立了班主任专业化研究室,将班主任工作上升到了理论研究的高度,同时也为广大班主任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这也是在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工作中的一个创举。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班主任充分展示个人丰采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一个班集体能否成为优秀班集体,最关键的是看班主任在这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但是班主任作用的发挥,除了班主任本身的威信外,还应该包括班主任管理工作以外的东西。班主任不应该是一个只知道工作的机器,他也应该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通过教育管理以外的东西来增进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班主任之间的比赛,如教育案例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这样既可以增进班主任之间的交流,又可以展示班主任的风采。此外,还可以组织各类文体活动,让班主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充分展示班主任的个人魅力。
综上所述,如同学生需要精神关怀一样,班主任同样也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得到精神关怀,他们也需要得到关心、理解、尊重、信任。通过创建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班主任能以更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从而促进班主任的成长,能够在班主任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
[注释]
①唐云增,李鸿基、,陈锡生.主编《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经验全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
②广西柳江县教育局.编著.《走在班主任专业化道路上》文件汇编
(作者单位:广西柳江县实验高中)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精神关怀 班主任成长
目前我国教育界对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探讨,主要还是指在学生方面的建设。但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在为学生创建适合于本班的文化氛围,在创建班级 文化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来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给予他们的精神关怀。
那么何谓“精神关怀”?“精神关怀”(pastoral care)一词来自英国,原指牧区的牧师或主教给予教区的教民的关心和帮助①。唐云增教授等人认为这一词很好地表达了教育者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信念、情绪的关注,其从主要方面表达了班主任劳动的性质,主张吸收这个术语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学校生活实际运用。而大多数教师认为班主任要给予学生的精神关怀应当主要包括:关心、理解、尊重、信任。
班主任要给学生以精神关怀,那么我们是否也应该给班主任以精神关怀?毕竟班主任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他们更能体会教育的艰辛与困难,“累”是广大班主任共同的感受。即使在提倡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今天,多年的实践也证明,很多学校在进行班主任专业化探索时,主要的还是班主任的工作,而学生的自主管理却因种种原因还没有完全实现。班主任仍然是奋斗在一线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在身体还是思想上,他们都有很多困扰与困惑,同样也需要精神关怀。
但是,长期奋斗在一线的他们却只能站在时代的前沿,做着辛苦却可能没有人承认的工作,班主任们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在他们的班主任津贴中加多少钱,或者在他们的履历中多一份炫耀的资本,而是需要社会、上级主管领导以及学校通过为班主任创建的校园文化,给予班主任更多的精神关怀,从而促进班主任的成长。物质并不是对班主任奖励的唯一手段。必须创建一个使广大班主任能安心、舒心工作的文化氛围,这就是对班主任的精神关怀。而这种精神关怀,应当通过创建和谐、稳定、优良的校园文化来实现。
一、社会及上级领导要为班主任成长提供政策支持
长期以来,社会、上级主管领导、学校在评价班主任工作时,主要还是以班级的中考或者高考成绩来衡量,结果班主任不得不跟着这根指挥棒转。忽视了教育基本规律的评价,带来的势必是广大班主任精神上的苦闷与彷徨,高强度的工作量,有的甚至无法承受。很多教师不愿做、不想当班主任,即使是班主任津贴提得再高。
这种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式不能再实行下去。如何为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制定新型的评价方式?
1、班主任工作评价应当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全面性、激励性及可操作性
通过建立新型的评价方式,引导广大班主任到实现德育目标上来,而且评价要全面,建立多元化的评价队伍,如上级主管领导、学校、年级组、班主任、家长、学生的评价体系。而这样的体系,应当是激励班主任能够更舒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并且操作性要强,分解指标,尽可能的做到量化考核。
2、班主任工作评价的内容要与时俱进
每一个时代,班主任的工作都不一样,对班主任的工作要求也不应一样。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以前盲从的一代,他们独立自主性与个性都很强,当然不管是哪个时代,要求学生创建一个优良的班集体是不会过时的。因而,评价班主任工作时,除了要评价其班会工作、教育活动、文体卫生、学生成绩、家校联系、评比获奖之外,还应当适当考虑教育科研能力、工作效果,如学生毕业后的情况观察(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漫长)及学生反馈评价等。并且这些评价指标应当在实践中不断纠正与增删,与时俱进。
在这方面,广西柳江县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初步建立起了以班主任专业化资格等级评审为核心的新型班主任评价体系,并且把班主任等级定级升格为政府行为,通过班主任专业化资格等级来制定班主任的评价体系②。这对广大班主任来说是改变以往以成绩来论英雄的一个良好開端。
二、构建和谐校园,全员参与教育管理,创建有助于班主任成长的环境
和谐的校园,将有助于教师的成长。但是长期以来,班主任的工作仍然是学校工作中最基层最辛苦的,教师普遍不愿做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对班主任的种种要求,无论什么事情,首先想到就是交给班主任,甚至在科任教师课上发生的问题,本来科任教师可以自行解决的,也要班主任出面完成。他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因为在学校中班主任津贴比普通教师有所提高(当然这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承认和具体体现),班主任就应该去做这些事情。一旦班主任不能及时处理,就对其进行苛责,或者干脆对学生放任自流。
但班级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班级,班级管理也不是班主任一个人所能完成的,而是全体教师共同协作进行管理。班主任迫切需要同事的理解和尊重,也迫切希望各科任教师能主动参与到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而学校在这方面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科任教师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体系中。如设立副班主任,给予副班主任相应的待遇,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在中学中实行班主任轮换制,让每个科任教师都能得到当班主任的机会。
这样,形成了全员参与管理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每一个教师成长为优秀班主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打造班主任交流平台,让经验型班主任成长为专家型、专业型班主任
当我们在谈论到某位优秀班主任时,相信大多数赞扬最多的还是谈到这个班主任有经验、有方法。诚然,经验与方法是一个班主任所必须的,但笔者认为,这样的班主任却不一定是最好的,或者说这样的班主任还处于班主任的初始状态。
因为在班主任专业化的实践过程中,固然很多班主任都有很多好方法、好点子,但这些方法、点子需要由实践升华为理论,这也是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要义,即班主任专业化重在建设,在建设中不断成长,然后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而这些实践上升为理论要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光有优秀案例是不够的,只有不断的交流,才能将各位班主任的创新案例不断挖掘出来,发现其在专业化建设中由实践发展出来的共性,进而升华为理论。
广西柳江县实验高中在全国第一个成立了班主任专业化研究室,将班主任工作上升到了理论研究的高度,同时也为广大班主任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这也是在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工作中的一个创举。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班主任充分展示个人丰采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一个班集体能否成为优秀班集体,最关键的是看班主任在这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但是班主任作用的发挥,除了班主任本身的威信外,还应该包括班主任管理工作以外的东西。班主任不应该是一个只知道工作的机器,他也应该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通过教育管理以外的东西来增进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班主任之间的比赛,如教育案例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这样既可以增进班主任之间的交流,又可以展示班主任的风采。此外,还可以组织各类文体活动,让班主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充分展示班主任的个人魅力。
综上所述,如同学生需要精神关怀一样,班主任同样也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得到精神关怀,他们也需要得到关心、理解、尊重、信任。通过创建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班主任能以更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从而促进班主任的成长,能够在班主任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
[注释]
①唐云增,李鸿基、,陈锡生.主编《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经验全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
②广西柳江县教育局.编著.《走在班主任专业化道路上》文件汇编
(作者单位:广西柳江县实验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