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存在着比如师生间的对话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与平等,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与互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往往被教师所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倾听和反思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等问题。要实现有效的对话教学,教师应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要善于有效提问,应提供机会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对话讨论之中,充分发掘教材内容,让学生在自我对话中敢于内省,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
[关键词]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学生与自我对话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75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等,通过对知识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获得的。因此,教师需要开展有效的对话教学,让学生在跟教师、学生、文本以及自我的对话过程中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建构者。那么,在政治课堂中,对话教学存在怎样的问题?又该通过哪些对策来克服这些问题,从而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呢?为此,笔者随机对我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政治课堂对话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问题。
1.许多教师把师生对话片面地理解为教师的“讲”与“问”和学生的“听”与“答”, 师生间的对话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与平等。教师所提问题有的目标模糊,学生没有办法回答,有的思维难度偏低,学生不感兴趣,而且学生的回答也大多由教师给予评价,这样导致整个课堂表面看起来学生在围绕问题交流讨论,实质上这样的对话是无效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
2.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生生互动形式是目前政治课堂教学所缺乏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与互动,普遍存在着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在有些讨论环节存在着目标偏离课堂教学内容的问题;在有些讨论过程中学生自己说自己的,缺少评价,学生的对话没有形成真正的思想碰撞和反思。
3. 文本是学生的第一对话伙伴,是师生课堂对话的直接依据,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往往被教师所忽视,教师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些教师只是把这种生本对话粗浅地理解成让学生自己快速地浏览一遍,没有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对文本往往只是浮光掠影之后就随意
给七年级新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学习动员课。新生受益匪浅,懂得了应该趁现在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争取将来为祖国、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情感体验经常与学生的道德观念相辅相成,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教育中就需要用各类榜样人物来引导和感染学生。当学生运用初步形成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时,就会产生一种自觉的、稳定的情感体验。事实证明,学生历经多次情感体验过程,就会逐渐内化为观念或形成态度,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四、情感评价体验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给学生讲了一些知识,并没有给他们必要的情感体验的机会,结果只能存于脑、停于口,而不能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这不符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在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直观、清楚的认识,可以采取情感评价的方法,即教师可以针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做法来让学生进行情感评价,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礼貌显魅力》的教学中,笔者按照课本安排的活动,让三个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有礼貌的学生、没有礼貌的学生进行表演活动。活动结束后,大家分组讨论课本里的三个问题:(1)两个学生的行为有什么不同?(2)两个学生的不同行为分别给交往对象(售货员)什么感受?(3)两个学生的行为分别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讨论后,由学生自己谈谈讨论结果。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进而认识到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要自觉养成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可以使学生懂得是否讲文明礼貌,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会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爱憎分明、扬善惩恶的道德观。
其实,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方法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论述。教有教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学生”而异,使学生获得多种情感体验,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责任编辑袁妮)
[关键词]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学生与自我对话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75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等,通过对知识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获得的。因此,教师需要开展有效的对话教学,让学生在跟教师、学生、文本以及自我的对话过程中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建构者。那么,在政治课堂中,对话教学存在怎样的问题?又该通过哪些对策来克服这些问题,从而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呢?为此,笔者随机对我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政治课堂对话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问题。
1.许多教师把师生对话片面地理解为教师的“讲”与“问”和学生的“听”与“答”, 师生间的对话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与平等。教师所提问题有的目标模糊,学生没有办法回答,有的思维难度偏低,学生不感兴趣,而且学生的回答也大多由教师给予评价,这样导致整个课堂表面看起来学生在围绕问题交流讨论,实质上这样的对话是无效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
2.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生生互动形式是目前政治课堂教学所缺乏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与互动,普遍存在着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在有些讨论环节存在着目标偏离课堂教学内容的问题;在有些讨论过程中学生自己说自己的,缺少评价,学生的对话没有形成真正的思想碰撞和反思。
3. 文本是学生的第一对话伙伴,是师生课堂对话的直接依据,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往往被教师所忽视,教师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些教师只是把这种生本对话粗浅地理解成让学生自己快速地浏览一遍,没有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对文本往往只是浮光掠影之后就随意
给七年级新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学习动员课。新生受益匪浅,懂得了应该趁现在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争取将来为祖国、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情感体验经常与学生的道德观念相辅相成,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教育中就需要用各类榜样人物来引导和感染学生。当学生运用初步形成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时,就会产生一种自觉的、稳定的情感体验。事实证明,学生历经多次情感体验过程,就会逐渐内化为观念或形成态度,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四、情感评价体验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给学生讲了一些知识,并没有给他们必要的情感体验的机会,结果只能存于脑、停于口,而不能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这不符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在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直观、清楚的认识,可以采取情感评价的方法,即教师可以针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做法来让学生进行情感评价,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礼貌显魅力》的教学中,笔者按照课本安排的活动,让三个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有礼貌的学生、没有礼貌的学生进行表演活动。活动结束后,大家分组讨论课本里的三个问题:(1)两个学生的行为有什么不同?(2)两个学生的不同行为分别给交往对象(售货员)什么感受?(3)两个学生的行为分别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讨论后,由学生自己谈谈讨论结果。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进而认识到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要自觉养成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可以使学生懂得是否讲文明礼貌,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会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爱憎分明、扬善惩恶的道德观。
其实,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方法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论述。教有教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学生”而异,使学生获得多种情感体验,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