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改革開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安全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而安全技术作为保障劳动者的重要技术措施也随之得到了发展。人们已逐步建立了“事故可预防、人祸本可防”的观念。它的应用领域和范围非常广泛,目前已深入到各行业的生产和各专业的技术中。而在建筑施工生产中,安全技术的涉及面广,需要解决的问题各式各样。因此,一个可以全面适应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科学的安全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程度,而且可以为建筑施工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就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技术;防护对策
一、施工安全技术定义
施工安全技术就是研究建筑施工中各种特定工程项目的不安全因素和安全保证要求,相应采取消除隐患以及警示、限控、保险、保护、排险和救助措施,以预防和控制安全意外事故的发生及减少其危害的技术。施工安全技术既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以自成体系的技术领域。施工安全技术在于以研究安全保证要求为核心,探索施工安全的内在规律性,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证措施,以确保施工中涉及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二、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
1、建筑施工坍塌事故预防技术
建筑工程坍塌事故,集中模板支撑、边坡、拆除工程、围墙和屋面板几种工序,按照工程死亡概率大小划分,模板支撑居于首位,占45%;次之为边坡失稳、拆除工程、围墙及屋面板工程,分别为20%、25%、10%。下例发生于2014年3月份,广东佛山某播放厅舞台在浇筑顶部混凝土时,由于模板支撑失稳,导致整个屋盖坍塌,当场造成6人死亡和35人受伤,经分析,主要是因为施工组织管理混乱,在搭设支架的时候,未能严格按照要求设置足够数量的水平连系杆,而且部分水平连系杆的三维尺寸太大,不足以支撑主次梁交叉位置的负荷作用,再加上梁底模位置的木枋放置方向错误,模板支架与周围结构固定程度不足,最终导致顶部模板支撑晃动坍塌。
该事故中,施工方法失误为事故诱因,但直接的原因,应追溯到施工管理组织、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等方面。该工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方可规避该次事故的发生:①施工组织管理方面:模板支架在搭设之前,应出具详细的图纸和完成施工技术交底,检查施工期间的自检和互检手续是否齐全,以保证搭设完工后能够及时有效地验收。在搭设时则严格遵循设计方案的要求,检查支架承载力、稳定性、空间强度、刚度等是否达标。②施工现场技术的强化管理:案例工程属于大型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模板的施工条件颇为复杂,针对这种情况,要根据程序按部就班地搭设,在开始搭设支架的时候,检查模板支架设计方案是否有详细的细部构造和提供缜密的计算数据,确保支架搭设有据可依。③安全管理方面:严格管理重点部位的施工技术,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情况,以及严格把关现场材料的使用,譬如本工程支架钢管与扣件在采购时,按照质量标准检查材料的规格、数量等是否达标,杜绝不符合质量规范材料的投入使用。
2、建筑施工高空坠落事故预防技术
建筑工程的高空坠落事故,主要发生位置是脚手架、井字架(拆除)、临边与平台等、塔吊(拆除),按照工程死亡概率大小划分,从脚手架上高空坠落居于首位,占46.15%;次之为拆除井字架时、在临边与平台等、在拆除塔吊时,分别为15.39%、23.07%、15.39%。下例发生于2013年2月份,某厂区屋面板安装工程中,4名工人进行压型钢板的安装,由于没有锚固压型钢板就向外安装,期间外端和内端分别有2名工人,在内向外推动安装时,由于内外两端用力不均,压型钢板突然往外滑移,外端2名工人连通钢板直接坠落,坠落高度约10m,2名工人当场死亡。
以上事故的原因为:安全意识薄弱;未能按章施工;施工时不系安全带,施工防护措施不足;缺乏必要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为此,应对高空坠落事故的预防技术,分别从以下四方面入手:①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高空作业属于危险性系数非常高的工序,稍后不慎均有可能酿成伤亡事故,为此工程应该通过培训教育,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让每个参与施工的人员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而不得出现违章冒险作业的行为。②将工程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并在施工期间予以严格遵守,高空作业施工时,施工人员除了要按照规定佩带安全设施,而且需要按部就班地做好施工的每一项细节性工作,譬如案例工程在安装模板时,应先将钢板锚固,再进行翻板,而不能采用直接推板的方式。③高空作业时,要落实“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三宝防护措施,在进入施工现场后,戴好安全帽和系好安全带,在电梯口、楼梯口、预留洞口、未设栏杆阳台框架工程楼层周边等位置,要围设围栏或者安全网;安装用的梯子和操作平台,都必须要保证绝对牢固。④保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到位,施工现场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协同监理人员抓好现场安全工作。高空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主要要求和检查作业人员是否佩戴好安全防护工具;检查施工现场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检查作业人员是否按部就班地施工;检查作业人员是否出现麻痹大意的施工行为,对于违背安全管理要求的施工行为,要予以及时纠正,并进行现场教育。
3、建筑施工起重伤害事故预防技术
起重机械,是建筑工程施工最主要的机械设备之一,同时也是伤人事故最频繁和最严重的机械设备。下例的起重伤害事故,发生于2012年7月,某房地产开发小区使用规格600t×170m龙门起重机时吊装钢筋时,钢筋脱扣从高空坠落,当场造成10人死亡,3人重伤。究其原因,主要是起重机在使用前,分步加载测试了提升负荷,但在使用的第3天,吊装钢筋时,刚性腿内侧缆风绳出现外偏,现场通过调松外缆风绳纠偏,经过数十次调整后,内侧缆风绳基本处于完全松弛状态,在当天晚上8h,测盘员发现基准标志外移,已经逸出经纬仪观察范围,此时刚性腿外向严重倾斜,吊装的钢筋被拉动横向平移坠落。
以上事故中,事故调查报告认为此次施工存在违规指挥、操作的行为,但笔者认为施工工艺方法同样存在严重缺陷。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起重伤害事故预防措施:①端正操作行为,在操作起重机械时,如果发现吊装机械出现故障隐患,应及时停止机械操作,以书面作业指令上报后,进行故障隐患的全面排除,方可继续投入使用。②弥补施工工艺缺陷,起重机械操作,要提供齐全的结构倾覆稳定验算资料,尤其是结构的稳定性,要予以充分重视。此次事故中刚性腿内侧缆风绳外偏问题,正是忽略对结构稳定性的把控,吊装作业指导书也因此失去指导作用。③强化现场的统一管理工作,起重作业属于立体交叉作业形式,涉及多到工序的施工主体,施工时必须形成统一的组织协调方式,以便对现场的严格管理。譬如职责和分工的明确,有效调度和协调现场情况,同时加强各方的沟通。以上案例工程中,起重工序在决定放松缆风绳时,没有正式通知其他工序人员疏散和采取相关防护措施,正是现场统一组织协调工作不到位的表现。④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对吊装施工提出全面和系统的防护措施,在相关的安全要求中,明确规定现场人员的安全工作内容。
结束语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安全事故情况,触电、爆炸、冒顶、火灾、物体打击、中毒窒息等安全事故,在建筑工程中也是司空见惯。而针对这些事故的安全技术与防护,笔者认为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行为的端正、安全技术的采用、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安全教育的开展、现场安全管理等,均为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必不可少的条件。笔者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的措施,但鉴于不同建筑工程安全防护要求和条件的差异性,以上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时,还需要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予以灵活地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潘毅.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现代装饰:理论版,2012,15(3)
[2]叶菊妮.建筑施工危险源安全评价及管理[J].大科技,2013(10)
[3]马兵.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建筑安全,2013(2)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技术;防护对策
一、施工安全技术定义
施工安全技术就是研究建筑施工中各种特定工程项目的不安全因素和安全保证要求,相应采取消除隐患以及警示、限控、保险、保护、排险和救助措施,以预防和控制安全意外事故的发生及减少其危害的技术。施工安全技术既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以自成体系的技术领域。施工安全技术在于以研究安全保证要求为核心,探索施工安全的内在规律性,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证措施,以确保施工中涉及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二、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
1、建筑施工坍塌事故预防技术
建筑工程坍塌事故,集中模板支撑、边坡、拆除工程、围墙和屋面板几种工序,按照工程死亡概率大小划分,模板支撑居于首位,占45%;次之为边坡失稳、拆除工程、围墙及屋面板工程,分别为20%、25%、10%。下例发生于2014年3月份,广东佛山某播放厅舞台在浇筑顶部混凝土时,由于模板支撑失稳,导致整个屋盖坍塌,当场造成6人死亡和35人受伤,经分析,主要是因为施工组织管理混乱,在搭设支架的时候,未能严格按照要求设置足够数量的水平连系杆,而且部分水平连系杆的三维尺寸太大,不足以支撑主次梁交叉位置的负荷作用,再加上梁底模位置的木枋放置方向错误,模板支架与周围结构固定程度不足,最终导致顶部模板支撑晃动坍塌。
该事故中,施工方法失误为事故诱因,但直接的原因,应追溯到施工管理组织、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等方面。该工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方可规避该次事故的发生:①施工组织管理方面:模板支架在搭设之前,应出具详细的图纸和完成施工技术交底,检查施工期间的自检和互检手续是否齐全,以保证搭设完工后能够及时有效地验收。在搭设时则严格遵循设计方案的要求,检查支架承载力、稳定性、空间强度、刚度等是否达标。②施工现场技术的强化管理:案例工程属于大型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模板的施工条件颇为复杂,针对这种情况,要根据程序按部就班地搭设,在开始搭设支架的时候,检查模板支架设计方案是否有详细的细部构造和提供缜密的计算数据,确保支架搭设有据可依。③安全管理方面:严格管理重点部位的施工技术,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情况,以及严格把关现场材料的使用,譬如本工程支架钢管与扣件在采购时,按照质量标准检查材料的规格、数量等是否达标,杜绝不符合质量规范材料的投入使用。
2、建筑施工高空坠落事故预防技术
建筑工程的高空坠落事故,主要发生位置是脚手架、井字架(拆除)、临边与平台等、塔吊(拆除),按照工程死亡概率大小划分,从脚手架上高空坠落居于首位,占46.15%;次之为拆除井字架时、在临边与平台等、在拆除塔吊时,分别为15.39%、23.07%、15.39%。下例发生于2013年2月份,某厂区屋面板安装工程中,4名工人进行压型钢板的安装,由于没有锚固压型钢板就向外安装,期间外端和内端分别有2名工人,在内向外推动安装时,由于内外两端用力不均,压型钢板突然往外滑移,外端2名工人连通钢板直接坠落,坠落高度约10m,2名工人当场死亡。
以上事故的原因为:安全意识薄弱;未能按章施工;施工时不系安全带,施工防护措施不足;缺乏必要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为此,应对高空坠落事故的预防技术,分别从以下四方面入手:①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高空作业属于危险性系数非常高的工序,稍后不慎均有可能酿成伤亡事故,为此工程应该通过培训教育,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让每个参与施工的人员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而不得出现违章冒险作业的行为。②将工程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并在施工期间予以严格遵守,高空作业施工时,施工人员除了要按照规定佩带安全设施,而且需要按部就班地做好施工的每一项细节性工作,譬如案例工程在安装模板时,应先将钢板锚固,再进行翻板,而不能采用直接推板的方式。③高空作业时,要落实“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三宝防护措施,在进入施工现场后,戴好安全帽和系好安全带,在电梯口、楼梯口、预留洞口、未设栏杆阳台框架工程楼层周边等位置,要围设围栏或者安全网;安装用的梯子和操作平台,都必须要保证绝对牢固。④保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到位,施工现场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协同监理人员抓好现场安全工作。高空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主要要求和检查作业人员是否佩戴好安全防护工具;检查施工现场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检查作业人员是否按部就班地施工;检查作业人员是否出现麻痹大意的施工行为,对于违背安全管理要求的施工行为,要予以及时纠正,并进行现场教育。
3、建筑施工起重伤害事故预防技术
起重机械,是建筑工程施工最主要的机械设备之一,同时也是伤人事故最频繁和最严重的机械设备。下例的起重伤害事故,发生于2012年7月,某房地产开发小区使用规格600t×170m龙门起重机时吊装钢筋时,钢筋脱扣从高空坠落,当场造成10人死亡,3人重伤。究其原因,主要是起重机在使用前,分步加载测试了提升负荷,但在使用的第3天,吊装钢筋时,刚性腿内侧缆风绳出现外偏,现场通过调松外缆风绳纠偏,经过数十次调整后,内侧缆风绳基本处于完全松弛状态,在当天晚上8h,测盘员发现基准标志外移,已经逸出经纬仪观察范围,此时刚性腿外向严重倾斜,吊装的钢筋被拉动横向平移坠落。
以上事故中,事故调查报告认为此次施工存在违规指挥、操作的行为,但笔者认为施工工艺方法同样存在严重缺陷。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起重伤害事故预防措施:①端正操作行为,在操作起重机械时,如果发现吊装机械出现故障隐患,应及时停止机械操作,以书面作业指令上报后,进行故障隐患的全面排除,方可继续投入使用。②弥补施工工艺缺陷,起重机械操作,要提供齐全的结构倾覆稳定验算资料,尤其是结构的稳定性,要予以充分重视。此次事故中刚性腿内侧缆风绳外偏问题,正是忽略对结构稳定性的把控,吊装作业指导书也因此失去指导作用。③强化现场的统一管理工作,起重作业属于立体交叉作业形式,涉及多到工序的施工主体,施工时必须形成统一的组织协调方式,以便对现场的严格管理。譬如职责和分工的明确,有效调度和协调现场情况,同时加强各方的沟通。以上案例工程中,起重工序在决定放松缆风绳时,没有正式通知其他工序人员疏散和采取相关防护措施,正是现场统一组织协调工作不到位的表现。④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对吊装施工提出全面和系统的防护措施,在相关的安全要求中,明确规定现场人员的安全工作内容。
结束语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安全事故情况,触电、爆炸、冒顶、火灾、物体打击、中毒窒息等安全事故,在建筑工程中也是司空见惯。而针对这些事故的安全技术与防护,笔者认为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行为的端正、安全技术的采用、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安全教育的开展、现场安全管理等,均为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必不可少的条件。笔者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的措施,但鉴于不同建筑工程安全防护要求和条件的差异性,以上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时,还需要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予以灵活地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潘毅.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现代装饰:理论版,2012,15(3)
[2]叶菊妮.建筑施工危险源安全评价及管理[J].大科技,2013(10)
[3]马兵.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建筑安全,2013(2)